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长平之战——飓风 > 第一章 洛河桥郑国献策,桓惠王艰难抗秦

《长平之战——飓风》 第一章 洛河桥郑国献策,桓惠王艰难抗秦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长平之战

    启蛰著

    序言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的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国力远强于赵国。赵王怕再拖下去对赵国更加不利,遂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也暗中换上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全面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无力再和秦国争霸。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此战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作者乔浩秦,笔名启蛰,男,汉族,1976年3月生,陕西省蒲城县人,**党员,高级经济师,就职于中石油集团公司某基层单位。作者爱好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完成了三十万字的纪实性历史小说《长平之战》,书写了战争的起因,发展,变化和最终结局,并对秦赵韩等各方的君王决策、卿相辅政、外交战略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论述。

    由于作者是初次写小说,文笔拙略,词汇粗糙,还望读者们多提出宝贵的指导建议,作者必定会虚心接受,不断提高改进。

    长平之战及秦灭六国大事记

    1、前二六二年三月白起攻克韩国野王城,上党郡成为孤地。

    2、前二六二年七月冯亭带领上党郡归附赵国,被赵孝成王封为华阳君。

    3、前二六二年八月廉颇进据上党郡,设乏马岭、丹河、百里石长城三道防线。

    4、前二六一年二月秦昭襄王命左庶长王龁统兵三十万进攻上党郡,攻陷端氏城。

    5、前二六一年四月王龁攻克高平关,斩杀赵军裨将赵茄。

    6、前二六一年六月王龁攻克东西二彰城。

    7、前二六一年七月王龁攻克光狼城、南长城防线,廉颇全面退守丹河东岸。

    8、前二六一年八月赵孝成王派郑朱去咸阳议和,范雎使诈,郑朱被扣押。

    9、前二六一年九月秦赵两军开始在长平谷地丹河两岸长期对峙。

    10、前二六○年三月白起遨游太行山巧遇赵括,隐去真实姓名。

    11、前二六○年四月赵孝成王委任赵括为上将军。

    12、前二六○年五月赵括指挥赵军发动全面攻势,白起巧出两路奇兵切割、围困赵军。

    14、前二六○年九月赵括突围战死,剩余二十五万赵军投降秦军,白起坑杀全部赵军战俘。

    15、前二六○年十一月王龁攻克武安,司马梗攻克太原。

    16、前二六○年十二月初王龁攻陷皮牢,邯郸城危急。

    17、前二六○年十二月末苏代说服范雎,范雎作梗,白起被迫收兵,赵国免去危机。

    18、前二五九年九月秦昭襄王又欲攻赵,白起生怨称病不出,改派王陵为将,出战失利。

    19、前二五八年八月白起依旧称病,秦昭襄王派王龁接替王陵,包围邯郸,久攻不下。

    20、前二五七年十月楚魏联军救援邯郸,秦军大败,郑安平降赵被赵孝成王处死。

    21、前二五七年十月秦昭襄王迁怒白起,贬为庶民,白起被迫带病去秦军服役。

    22、前二五七年十一月白起行至杜邮,范雎进谗言,秦昭襄王派使者命白起自刎。

    23、前二五五年范雎失去秦昭襄王宠信,被迫辞去相位,在封地病死。

    24、前二四七年秦王嬴政十三岁即位。

    25、前二三○年韩王安投降秦国,韩国亡。

    26、前二二九年秦灭赵国,赵太子逃往代地建代国。

    27、前二二五年秦灭魏国。

    28、前二二二年秦灭楚国、燕国、代国。

    29、前二二一年秦灭齐国,统一华夏,建秦帝国,嬴政称帝,是为秦始皇。

    长平之战主要人物谱

    一、韩国

    1、韩然:韩桓惠王,韩惠文王之子

    2、冯亭:司空,上党郡郡守,赵国华阳君

    3、宋留:国相

    4、负庄:国尉

    5、苏盖:野王郡郡守

    6、零露:公主,桓惠王异母妹

    7、孟皎:韩惠文王妃子,零露生母

    8、靳黈:上党郡郡守

    9、贾卯:上党郡长史

    10、都甫基:上党郡司马

    11、同赣:上党郡都尉

    12、曹孤攻:上党郡郡丞

    13、苏姬:冯亭小妾

    14、碧昔:冯亭之女

    15、冯泽:冯亭管家

    16、李焘:客卿李缨之子,上党郡都尉

    二、秦国

    1、嬴则:秦昭襄王

    2、范雎:应侯,相国

    3、白起:武安君,大良造

    4、王龁:左庶长,国尉

    5、蒙骜:秦国将领,五大夫

    6、桓龁:秦国将领,公乘

    7、司马梗:秦国将领,公乘

    8、王陵:秦国将领,公大夫

    9、颜广:秦国将领,公大夫

    10、索盛:秦国将领,公大夫

    11、王离:秦国将领,公大夫

    12、张唐:秦国将领,官大夫

    13、郑安平:秦国将领,官大夫

    14、王翦:秦国将领,官大夫

    15、蔡尉:秦国将领,官大夫

    16、吴充国:秦国尉官,百主

    17、王稽:河东郡郡守

    18、罗摹:河内郡郡守

    19、李冰:蜀郡郡守

    20、黄郜:白起侍卫

    21、费哲:治栗内史

    22、王籍:御史大夫

    23、闫烈:少府

    三、赵国

    1、赵丹:赵孝成王

    2、赵胜:平原君,相国,孝成王叔父

    3、赵豹:平阳君,孝成王叔父

    4、赵括:马服子,赵国上将军

    5、冯都:客卿冯推介之子

    6、乐毅:望诸君

    7、田单:都平君

    8、蔺相如:上卿

    9、虞信:上卿,又称虞卿

    10、廉颇:战国名将,赵国上将军

    11、赵茄:赵国将领

    12、楼昌:赵国上卿

    13、郑朱:赵国宗室,赵孝成王使者

    14、卫欢:太行山猎户

    15、周青阳:赵国隐士,鬼谷子关门弟子

    16、玉琪:周青阳孙女

    17、钱顺:赵军长史

    18、史正:赵国边关守将

    19、傅豹:赵国将领

    20、先里:赵国将领

    21、迟丘:赵国将领

    22、况予:赵国将领

    23、刘皆:雁门关骑兵将领

    24、刘黑齿:赵国长平关守将

    25、暴谌虎:赵国故关守将

    26、仲坷:赵国辎重部队将领

    27、苏代:战国谋士

    28、阳畦:陵川郡守

    四、楚国

    1、熊完:楚考烈王

    2、黄歇:令尹,春申君

    五、魏国

    1、魏圉:魏安厘王

    2、魏无忌:信陵君

    六、齐国

    1、田建:齐共王

    2、后胜:齐共王舅舅,相国

    七、燕国

    1、燕武成王,姬姓

    2、栗腹:相国

    引子

    华夏也称“夏“、“诸夏“,又称为“华“或“诸华“,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的自称,以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华夏”一词的本义即是: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自始上古三皇五帝,又经夏、商、西周,及至春秋战国之时,华夏文明历史已经走过了三千余年。战国初期,由于新兴的地主阶级纷纷要求提高政治地位,替代领主阶级的特权,另外也为了富国强兵,在争霸战争中取得优势,各大诸侯国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

    最早是魏国李悝变法,后有楚国吴起变法、齐国邹忌改革,再有秦国商鞅变法、韩国申不害改革,最后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通过变法改革,诸侯强国在经济、军事、农业、工商业等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了起来,标志着华夏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经过春秋战国五百余年的兼并战争,原来的周王朝封设的一百多个诸侯国只剩下十几个,其中逐渐形成了齐楚赵韩魏秦燕七个诸侯强国,号称战国七雄。

    战国末期,曾经强大的魏、齐、楚等国由于没有富国强军的长远意识,变法不彻底,导致内忧外患不断,疲弱不堪,逐步衰落了下去,无力争雄天下。而秦国地域广阔,法令严格,民风彪悍,实力雄厚;赵国虽然经历了“沙丘之乱”,国力弱于秦国,但是整体实力尚存。

    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廉颇、李牧,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秦国有最凶悍的的步兵战队,赵国有最强大的骑兵部队。秦国想要统一华夏,赵国就成为最大的阻碍,两雄之间的一场生死争霸之战必不可免。

    上部风云战国

    第一章洛河桥郑国献策,桓惠王艰难抗秦

    公元前二六二年二月初一,清晨时分,韩国都城新郑城外北郊,洛河石门桥附近。

    此时已经进入惊蛰时节,天气逐渐转暖,但是冬天的残寒还未完全散尽,尽管人们已经改穿两层夹衫的春裳,而当洛河水面上的冷风微微吹到面颊之上,灌入脖颈,还是都有些瑟瑟发冷的感觉。

    洛河两边农田里到处是忙忙碌碌的农夫农妇们,他们或在整理田埂,或在清除杂草,或在引水浇地,孩子们活泼的在一边跳来跳去,整个田野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二月到了,阳光普照,万物苏醒,大地回春,正月里过年的气氛已经完全过去,没有了一丝迹象,新的一年的忙碌运作正式开始了。

    石门桥两边的官道都已经被全副武装的玄衣盔甲武士封闭,东头散落着数十匹军马。桥头停着一辆宽大豪华的八驾马车,车顶上黑色绚丽的巨大华盖彰显出了主人华贵的身份。

    石桥中央,五六名身着褐色朝服的官员簇拥着一位穿玄色袍衣、略显消瘦、神情刚毅的三十余岁壮年男子,这就是韩国国君,桓惠王韩然。

    新郑是韩国重要的产粮重地,国内的粮食大部分来自这里。每年的春耕时节格外重要,关系着当年的粮食收成,历代韩王都很重视,每年二月初都要进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今天桓惠王早早出来,虽然说是踏青,但实际上主要还是查看洛河两岸春耕情况的。

    依靠洛河滋润,两岸的农田十分肥沃。但是洛河东边百里之后的农田因为缺水,收成才勉强能够达到水边的三分之二。主管农业的客卿司田王奉看到桓惠王心情格外愉悦舒展,找准时机趋身上前说道:“大王,上次说过的那个懂水利的郑国鄙臣叫人给传过来了!”“哦,是吗?”桓惠王惊愕了一声,显然是对这个叫郑国的人很有些兴趣的,“那好,传上来,让孤见见。”

    王奉马上转过身招招手,一名官吏立刻将一个中等身材,白净微胖的青年男子带到到桓惠王面前。这男子赶紧俯身行礼,“庶民郑国拜见大王。”桓惠王问道:“听王奉说你从小随同父兄就在田间劳作,精通水利灌溉,有办法引水将洛河东岸的农田产量提高上去,可是真的?”

    “禀大王。”郑国小心翼翼的回道:“庶民确是粗略懂些水利,不敢妄称精通。庶民测算过,洛河从简镇转弯向北,到丰原又向东去,距离一百八十五里,恰如一个弯弓。我们从简镇修建灌溉水渠到丰原还接到洛河里,水渠长度一百二十一里,恰如一个弓弦。水渠宽二丈,高八尺,我们引部分洛河水到渠中,每半里对外开一个灌溉口。平时灌溉口封闭,渠水原流入洛河,灌溉时根据需要分别打开相应的灌溉口就可以了。沿途可以灌溉一万一千顷农田,每亩产量估计能够增加十石,共计每年可以增加粮食收入一千一百万石。”

    王奉在一边补充道:“大王,水渠建成之后,沿渠土地都变成肥沃之地,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不但韩国人丰衣足食,还可以向土地大都贫瘠,比较缺粮的赵国、林胡等国卖粮,换取铜铁、皮革、马匹,保证我国国力强盛不衰。”

    “王奉,你可曾仔细测算过,建设这水渠需要少石方?要动用多少民夫?又需要多少时日?”久在一旁,迟迟不语的韩国国相宋留突然问道。这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略显臃肿,粗短的胡须交杂满面,看上去一副萎靡不堪的模样,行事却一向傲然固执,在朝堂之上颇有些霸道自负。现在看到王奉没有先行上报,越过相邦,竟然直接向韩王提出修建水渠的设想,心中十分不快,言语中已经透露出一些不屑的看法。

    “禀国相,鄙臣测算过,修建一百二十里长渠,最大的工程量是需要从二十里外山上拉运石头,大约要动用民夫二十万,估计要五年时间。”

    宋留加重了鼻音哼了一声,立即毫不留情的打击了王奉的说法:“工程过于巨大,我国去年刚刚经历和秦国的战争,伤亡惨重,目前国疲民乏,如果现在修建水渠,将严重消耗国力,怠慢生产,还会影响边界的军事防备!”说完之后,宋留转而面向桓惠王说道:“大王,尽管水渠修建效用明显,功在千秋,但是目前我国不具备条件。我们可以等上几年,待国力恢复后再做决议。”

    宋留之言,提及秦国的侵犯,韩国的伤亡,一下子触动了桓惠王的敏感神经,顿时感觉心肺之处开始隐隐作痛。去年秦国武安君白起进攻韩国胫城,韩军虽然士气高涨,拼死迎战,杀伤秦军数万人,但在兵力优势的秦军面前,最终依然大败。这一惨败,韩国不仅丢失了军事要地径城,而且军队伤亡五万,这是从新郑、平翟召集的精锐部队,都是精壮的青年男子,每次回想起来就是心底之痛。

    桓惠王微微拍打着石桥栏杆,闭目不言,心中思索着,要是郑国这样的水利人才,能在五十年前祖父时期出现,那时韩国国力尚可,完全有能力修建水渠,增强国力,现在的韩国必将会是一二等的强国,自己也不会像现在这般苦苦支撑着日薄西山的局面了。

    突然间大路上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远见一匹快马迅速驰来,马上是一名军官模样的人,看着应该是国尉府里的校尉,应当是有紧急军务。但见这校尉快到桥下就被侍卫们拦住,翻身下马,递上了令牌。领队的侍卫赶紧报了过来,很快內侍过来给宋留传信:“禀报国相,国尉负庄派校尉前来,有紧急军情上报大王!”

    宋留看了一眼王奉,王奉立刻领会其意,带领郑国给桓惠王俯身行礼,说道:“恭祝韩国千秋万世,恭祝大王吉祥如意,鄙臣等先退下了!”桓惠王给一旁的內史令韩拓下令道:“传我诏意,从宫中库内取金十镒,赏赐郑国。”完了郑重谨慎的给王奉说道:“王卿,你要启用好郑国,给个职位,不可怠慢他。过几年国情好了,时机成熟,孤必将好好重用郑国,修建一条雄伟壮观的水渠,造福子孙百世。”王奉和郑国拜谢离去。

    国尉府的校尉已经带了上来,一边跪拜呈上书简,一边报道:“启禀大王,野王郡守苏盖派人来报,一月二十九日清晨,大约十万秦军已经由武安君白起统领,从径城出发,直向野王。估计到明日,秦军的前锋部队就到了野王城下了。”左右官员随从们听了,都不免有些惊慌愕然。

    径城失守之后,韩国宫廷内外都预料秦国下一步必将会进攻野王城,做好了应战准备。但是,谁都没有想到秦军刚过新年就来了,这么急,这么快,又是白起统军,这直接就是韩国的噩耗。

    桓惠王闻听之后,目视远方,神色严峻,略微沉思了片刻,下令道:“传令负庄,下达孤的诏令,命令苏盖全力防守,拼死御敌,等待援军。同时令上党郡守靳黈,平翟郡守韩伊观察边境军情,做好防御准备。”校尉领命之后立刻快步离去。

    宋留看军情紧急,料想桓惠王也没了巡查的心境,即令韩拓安排准备起驾回宫。须臾间,散在四处的侍卫们纷纷上马,列队待命,桓惠王的车驾也到桥头等候了。

    桓惠王却始终巍然不动,默不作声,依然矗立在桥栏边上,望着远处连绵不断、起起伏伏的群山峻岭,看上去在认真的思索着问题。宋留知道桓惠王心里烦闷,也不敢再做声,小心的候在一边。片刻之后,桓惠王突然转向宋留问道:“近来派出的几路使者有没有回报?魏赵两国可有什么新的动向?”宋留听了,立刻瞪圆了眼睛,情绪激动的说道:“使者派出去到现在都有三个多月了。成端出使邯郸,赵国的平原君还较为关切,多次接见,并引荐给朝内一些卿大夫、宗室,力图劝说赵王联合抗秦,但是赵王一直推推拖拖不肯直言。而信桐到了魏国大梁,魏王礼节性的会见之后,就一直推脱不见。现今魏国自从和秦国媾和以后,朝野上下、宫廷内外以为秦国的兵锋将指向赵、韩两国,魏国暂时太平无事,君王大臣只顾着追求享乐,醉生梦死,彻底没有了居安思危的意识。”桓惠王闻听之后神情严肃,看起来更加郁怒。

    自去年径城兵败之后,韩国上下都感觉到了秦国强大的军力威胁,以韩国的实力远远不能抵挡秦国,随时有灭国之危。唇亡齿寒,桓惠王首先想到了三晋的另外两个兄弟国家魏国和赵国。

    战国初年,魏、赵、韩三家分晋之后,为自身利益,在魏文侯的带领下,三晋结成战略同盟。魏国当时已经率先进行了李悝变法,国富民强,并且训练出了天下一流的步兵战队魏武卒。魏国带领魏韩赵联军一起作战,西攻秦,东击齐,南伐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魏国也在短期内迅速称霸中原。战争中三国都开疆扩土,韩国当时也依靠着联盟的力量,消灭郑国,迁都新郑,达到了国力强盛的巅峰时刻,并入到战国七雄之列。

    而后由于赵国背靠北方荒漠、草原,远离中原,在土地、城池等战争利益的分配上总是趋于弱势,达不到目的,逐步开始对魏韩两国不满。秦国趁机派说客挑拨矛盾,最终以赵国突然进攻魏国的附属国卫国为爆发点,魏赵两国反目为仇,发生战争,三晋同盟也随之解体。

    战国中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开始逐步东扩。秦国的军事打击目标首先就是邻近的晋地三国,魏、赵、韩。而今到了秦昭襄王后期,针对战国的格局,相国范睢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对远方的诸侯国齐、楚实施联合,对邻近的魏、赵、韩加强了军事打击,蚕食地盘。而三国中韩国国力最弱,也离秦国最近,又在征伐中原必经之路上,于是韩国屡次成为秦国的重点进攻目标。

    开始韩国依附魏国,和魏国结盟,但魏国在多次被秦国、楚国打败之后,丢失河东之地,霸业尽失,被迫和秦国媾和。其后魏国安于自保,更不敢得罪秦国,对韩国不再公然援助。

    公元前二六六年,秦昭襄王统揽大权,继续加强东扩的步伐,不断四处征战。尤其从公元前二六六年到公元前二六二年,秦国先后五次发动对韩国的战争,占领了韩国少曲、高平、陉城、南阳等地。现在秦国发动战争,要攻占韩国的野王城,就是要完全隔绝和封闭韩国新郑郡与上党郡的道路,把韩国的上党郡变成为一块飞地,最后达到吞并的目的。

    韩国国难当前,而魏赵两国也多次被秦军攻城略地,韩王想到唇亡齿寒的道理,寄希望于三晋重新结盟,联合抵抗秦军。但是现如今国书下了,使臣也派了,魏赵国君都不敢得罪秦国,安于自保,不肯联合抗秦。

    想到这里,桓惠王愤慨的说道:“形势如此急迫,新郑兵力有限,无法支援野王,看来野王是保不住了。魏国和赵国现在竟然都畏手畏脚,隔岸观火,却也不曾想到,如果韩国灭亡了,下一个必定就是他们。”

    宋留悄悄的看了桓惠王一眼,谨慎的说道:“大王,既然我国孤立无援,与其徒劳抵抗,白白牺牲将士们的性命,还不如主动向秦国割地求和,暂时度过这个劫难!”“割地?”桓惠王冷冷问道:“依国相之见,当如何割让?先割阳翟还是先割新郑?”宋留一愣,知道桓惠王最恨的就是割地就和,现在话里带话,故意讥讽自己。但是既然已经开口,就已经没有收回的余地了,宋留硬着头皮继续说道:“大王,可以将上党郡最西北面的平阳等五个城池割让秦国。”

    桓惠王冷冷一笑而又略显无奈的说道:“国相也是糊涂了,秦国现在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取得上党郡全部十七个城池。一旦秦军占领野王,上党郡就等同于秦国的囊中之物。秦王和应侯皆心狠手毒,你以为主动献上五个城池就可以迷惑住他们吗?”

    “大王,当下军情紧急,又没有更好更快的应对之策了!”宋留道:“野王一旦失守,上党郡即刻步入险境,与其束手无策,坐以待毙,不如权且一试。我们先给秦国派使者媾和,秦王现在内外之策多听于应侯范雎,我们可以设法说服范雎,或许可以缓解下一步上党郡的军事压力!”

    “也好,你立刻派曹令出使秦国,先去见应侯范雎,带上金三百镒,传达本王之意,叫应侯说服秦王,献上党郡五座城池媾和。”宋留知道桓惠王一向简朴,甚至有些时候都到了吝啬的地步,现今这么重大的事项还是如此出手,有失妥当,对桓惠王劝说道:“大王,此事重大,关系到整个上党郡的生死存亡,面对的又是应侯范雎,三百镒金是不是有些少了,至少带上五百镒吧!”

    桓惠王原本就有些怨气,忽然见到宋留用这种不敬语气对自己说话,心里更加不快,但是控制着没有动怒,轻声说道:“这次只是权宜之策,还不知后面走向如何,就不必过于厚重了,你赶紧下去安排就是。”

    望着宋留匆匆远去的背影,桓惠王的思绪突然远离了野王,又飞到了上党郡。韩国上党郡在太行山中,东面出了太行山,就是赵国邯郸平原,无险可守。上党失守邯郸也就失去了屏障,将直接面对着秦国的军事威胁。如果上党郡被秦国占领,则秦赵两国一个意图进攻,一个面临自保,马上就进入军事对峙,应该会发生大规模战争。如果真是这种趋势,对现在窘迫的韩国来说,绝对是件好事,最起码秦国的军事重点目标转移,韩国阳翟、新郑就没有压力了。

    桓惠王二十岁时从父亲韩厘王那里接过韩国的社稷,目前已经十年了。初期桓惠王也有雄心壮志,意图恢复国力,强大韩国,首先继续推行申不害的变法之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后遇到了秦昭襄王东扩侵略战争,面对强秦的进攻,保家卫国,守土不易,桓惠王徒于应付,身心疲惫,国内也开始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对此,桓惠王已经心力憔悴,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却经常愁苦不堪,无可奈何。

    突然,远方洛河湿地上芦苇荡里惊起了一片大雁,呼啦呼啦扇动着翅膀飞了起来,而后自觉的排着队向北飞去。桓惠王骤然间十分羡慕这些大雁,能够自由自在的翱翔在广阔的天地之间,无拘无束,无牵无挂……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长平之战——飓风》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长平之战——飓风》 第一章 洛河桥郑国献策,桓惠王艰难抗秦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公子您慢走 连载中图标 公子您慢走
  • 末世的魔女 连载中图标 末世的魔女
  • 操作太骚会闪腰 连载中图标 操作太骚会闪腰
  • 丫头要逆袭:男神,你走开! 连载中图标 丫头要逆袭:男神,你走开!
  • 妖孽王爷要出嫁 连载中图标 妖孽王爷要出嫁
  • 乱世烽火乱世情 连载中图标 乱世烽火乱世情
  • 幻想科技之旅 连载中图标 幻想科技之旅
  • 玉魄九霄 连载中图标 玉魄九霄
  • 无才 连载中图标 无才
  • 超体战衣 连载中图标 超体战衣
  • 一刀劈开生死路 连载中图标 一刀劈开生死路
  • 妖孽总裁:盛宠吃货娇妻 连载中图标 妖孽总裁:盛宠吃货娇妻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