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杨度 > 第51节

《杨度》 第51节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我的同志们仍在危险中。我想求你帮我办两件事,你肯帮忙吗”

    龙家的大公子也是个不满现实的热血青年,一向对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有好感。他说:“黄先生,你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我。”

    黄兴说:“第一件事,请你马上去南门口华兴公司,告诉一个叫张继字溥泉的人,说事情危急了,赶快通知华兴会同志都要离城,公司的招牌取下来。张继在长沙无亲戚,叫他办完事后到我这里来。第二件事,你去西长街长沙中学去一次,我有一个木箱在郑先生家,麻烦你替我提回来。拜托你了。”

    第二天一早,龙大公子穿戴整齐,坐着轿子出门,在外面整整呆了一天,断黑时才回来。他告诉黄兴,现在东起营盘街,西至河街,南从贡院街,北到湘春街,这个范围内,全部由巡防营士兵设卡把守,来往行人严加盘查,遇到有矮个子、大头、留八字胡须的三十岁左右的人都要带到巡防营。又说一切都按吩咐办好了,并将木箱交给黄兴。

    待龙大公子出门后,黄兴将门栓拴紧,打开木箱,将里面放着的几个簿子拿出来。原来这是华兴会的花名册及华兴会在省内外的联络人员名单,倘若它落人官府之手,华兴会则会被一网打尽。一直看到这几个簿子化成黑灰时,黄兴两天来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白天,黄兴表面上如同无事一般,与龙璋品茶下棋,谈诗论文,心里却火燎水烫一样地难受。夜里,他那只英国烟斗整整地烧了大半夜。住在西园不是长久之计,官府盘查这样严密,又如何逃出去呢他苦苦地思索着,终于想起一个人来。

    凌晨,张继怀揣着一支德国手枪来到西园与黄兴相会,告诉他所有华兴会骨干都已通知到了,惟独不见的就是刘揆一,四处都找不到。黄兴的心又紧缩起来,他担心刘揆一被抓。然则事已至此,又无可奈何。他对张继说:“你赶快去吉祥巷圣公会去见黄吉亭牧师,请他到我这里来一下,我要和他商议大事。”

    中午时分,黄吉亭牧师乘坐轿帘上写有“圣公会”三字、画着一个白色十字架的轿子来到西园巷口。黄牧师虽是中国人,却长得高大壮实,又留着满口络腮胡子,剪去了辫子,戴着金丝边玳瑁眼镜,穿着黑色长袍,脖子上悬挂着一个银质十字架,时不时操几句英语,许多人都弄不清楚他到底是中国人还是洋人。

    “停下,停下”刚进巷口,一个营兵便高声喊起来。

    轿子停下,黄牧师掀开轿帘,嘴里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通,营兵们一个字也没听懂。其中一个略有点见识:“这是个洋人,不要得罪了他,让他进去吧”

    黄牧师顺利地通过哨卡,进了龙宅。当黄牧师把过哨卡的情形说给黄兴听时,黄兴突然有了主意。他笑着说:“请牧师来,就是为了商议一个出宅之计,现在看来不用想别的办法了,只要来个李代桃僵就够了。”

    黄牧师一听就明白了,也笑道:“这是个好主意。”

    吃过晚饭后,黄兴化起装来。他先把八字胡剃掉,再把临时做好的假络腮胡贴到脸上。又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换上牧师服,戴起眼镜,挂上十字架。如此打扮后,除开身高不及外,其他各处与黄牧师没有多大区别。

    黄吉亭打趣道:“又一个黄牧师,连姓都不要改”

    天黑下来了,黄兴钻进圣公会的轿子出了门。张继则装扮成龙家的仆人,打着一个纸灯笼在前面引路,另一只手紧紧压着腰间的德国造。他做好了准备,万一被发觉,就毙了那几个营兵再和黄兴强行冲出去。

    轿子来到西园巷口。守卫的营兵见是中午过去的那辆轿子,知是教堂里的洋人,便不再盘问。张继暗中庆幸,吩咐轿夫加快脚步。一个疑心重的营兵嘀咕:“为何走得这样快,莫不是黄兴坐在里面”

    另一个说:“对,叫他停下来查查。”

    “停下,停下”轿后传来喊声,黄兴一惊,不知露出了什么破绽。轿夫听见后面喊,只得停下。张继趁黑将手枪从腰间取下,握在手里。

    三个营兵一齐走上前来,两个打灯笼,一人掀开轿帘。只见一个满脸大胡须、戴眼镜、穿黑长袍的牧师怡然自得地坐在那里,略带微笑地操着一口洋话。三个营兵都呆了。

    提灯笼的对掀帘的说:“不错,正是白天过去的那个洋人。”

    掀帘的也觉得像,忙不迭地点头哈腰,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

    张继圆睁双眼训道:“你们瞎了眼,这是圣公会的黄牧师。他是英国来的传教士,抚台都要对他礼让三分”

    营兵赔着笑脸说:“是,是,我们有眼不识泰山,请牧师爷宽恕。”

    黄兴手一挥,两个轿夫抬着轿飞快地出了湘春街,直向吉祥巷奔去。

    第二天上午,黄吉亭牧师大摇大摆地进了圣公会大门。黄兴又托他立即密电武昌胡瑛,将西厂口科学补习所机关取消,又同时通知安庆、九江、南京、上海、杭州各处机关立刻停止办事,又让张继告诉长沙省邮电总局中两位同情革命的机要职员,凡寄明德学堂转黄兴的邮件一律扣住不发。在黄兴的周密布置下,长沙华兴会没有在这次意外事件中受到损失,大家惦记的只是刘揆一。

    三天后的清晨,黄吉亭买通了长沙海关,在他的亲自陪送下,黄兴、张继踏上了去汉口的轮船,终于逃离了虎口。按照预先的约定,黄兴、张继顺利地在武昌阅马厂附近的一条小巷子里的旧阁楼上,找到了胡瑛。他们万没料到,刘揆一早已安然无恙地在这里等候整整三天了。

    原来,龙大公子通知张继的那天,刘揆一恰好到一个朋友家做客。下午从朋友家出来,刚走到小吴门正街,见巡防营几个营兵正五花大绑押着一个汉子向又一村走去。街两旁围满了看热闹的人。刘揆一挤进去一看,五花大绑押的不是别人,正是己受封为少佐的马树德。就在这个时候,马树德也看见了刘揆一。马死死地盯着刘,眼珠在眼眶里转了几转。刘揆一知道出事了,忙赶紧去六堆子黄兴家。黄兴的继母告诉了昨天发生的事情,估计黄兴可能无事,催他赶快逃命。刘揆一又跑到南门口,见华兴公司的招牌已摘下,大门上落了锁,一个人也见不到。他猜想这一定是黄兴通知了华兴公司,于是连夜坐船到了靖港一个朋友家,然后再由靖港转到武昌,找到了胡瑛。这时胡瑛已接到密电,知黄兴要来,遂一起在这里等。

    从险境中逃出来的战友安全重逢,真是天大的喜事。他们都是虎胆英雄,根本不把这次惊险放在心上,谈起各自的经历来,津津有味,觉得真是有趣得很,张继甚至希望再来一次。四人一起商量,决定胡瑛仍留在武昌,黄兴、刘揆一、张继东下上海,以章士钊在上海建立的爱国协会作为基地,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四王闿运为初出茅庐的弟子出谋画策

    几乎就在黄兴、马福益武装起义泄密流产的同时,杨度为粤汉铁路收回自办一事的活动也在密锣紧鼓地进行。

    离开普迹市的第二天,杨度就回到了阔别一年之久的家乡。母亲李氏喜迎儿子遇赦归来,新婚久别的妻子略带三分羞涩地盼回了日夜思念的丈夫,心里都快慰无比。杨度见母亲身体健朗,妻子把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心中也欢喜。尤令杨度欣慰的是,黄氏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已经三个多月了,长得白白胖胖的,人见人爱。杨度给儿子取个名字叫公庶,寓意国家早日富庶。

    杨度告诉母亲,弟弟妹妹妹夫及小外甥在日本都很好,不要挂念。

    与去年相比,出洋留学的风气又开放了一大步,这主要应归功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奖励。同时,朝廷倡导变法,各种新式学堂,如师范、法律、财经、医科、矿业等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各种实业公司也纷纷建立,这些学堂、公司大量需要新式人才。各级衙门也广为搜罗留学生充当幕僚。至于各省仿效袁世凯的北洋陆军所建立起来的新军和武备学校,则更是大批罗致学军事的留学生。所有回国的留学生都可以很快得到功名和一份俸禄优厚的待遇。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朝廷已经明谕宣布,今年甲辰恩科是特为老佛爷七十大寿而设,从此之后永远废除科举考试。这一道谕旨将实行一千多年之久的读书人的仕进之途堵死了。读四书五经,写八股文试帖诗,再也不能有黄金屋千钟粟了。读书人要想有出息,只有读有实用的书,要想得功名,只有出国留洋。

    于是,不仅城市里的士绅,甚至连乡间的农夫,都知道留洋的人最为金贵。李氏二子一女连小外孙都在东洋留学,她因此成了乡民心目中地位最高的老太太。大家恭维她好福气好八字,今后会得到一品浩封的。李氏二十九岁守寡,看到自己千辛万苦拉扯大的三个儿女能有今天的境遇,心里很是欣慰。她笑吟吟地对儿子说:“娘都放心,你们兄弟姐妹在一起,互相照应,娘还有不放心的”又问,“叔姬身体向来弱,她在东洋吃得惯吗”

    杨度答:“东洋的饭菜,叔姬也还吃得惯。即使吃不惯,也可以自己煮。反正米呀菜呀油盐酱醋呀都是一样的,只是做的口味不同罢了。”

    李氏说:“娘是老了,不然也去东洋,专给你们做湘潭饭菜吃”

    杨度笑着说:“那就更好了。”又说,“娘,澎儿只去了两个月,就会讲好多日本话了。”

    “真的吗”李氏听说外孙如此聪明更是欢喜。“小孩子学话容易,过不了多久就是一口东洋话了。不过,你们还是要教他讲湘潭话哟,不然过几年回国,我们祖孙俩都不能打讲了。”

    说得一家人都笑起来。

    黄氏对丈夫说:“前几天湘绮师还打发人来,问你从长沙回来没有。”

    杨度说:“过几天我就去看他老人家。”

    杨度在家里享受了几天温馨的天伦之乐,心情十分舒适。他是个不安于小家小室,时刻盼望做大事业的人,心里总是想着粤汉铁路一事,要把此事办成。他认为办此事,从大的方面来说,是关系到国家尊严的一场外交,从小的方面来说,是自己投身政治所办的第一件实事,成与败,事关自己的信誉,同时也是自己是否真正具备从政才能的一块试金石。一想到这里,他心里焦急起来,在家里呆不住了,他要去拜见湘绮师,一来叙叙师生别情,二来他要向这位饱经世间沧桑怀抱治国奇才的一代宗师讨教。

    时届金秋季节,云湖桥的湘绮楼充满着浓郁的秋之诗意。

    六年前建楼时齐白石为先生栽下的十株丹桂,株株长得茁壮,有的树枝已超过了二楼的栏杆。这几天里桂花迎着秋风相继绽开,一朵朵嫩黄的小花夹在深绿色的叶片丛中,使得全树都亮堂起来,尤其是那清新芬芳的香味直沁人心脾,让人精神振奋,心情愉悦。

    环绕着鱼池边摆着五十盆菊花,是前年去浙江天童寺任住持的八指头陀,托徒弟带来花种培育的。天童寺的菊花闻名佛门,尤其是它的墨菊更负盛名。王闿运请了一个花匠精心培育出二百多盆菊花,他自己留下五十盆,其他的便分送给前来拜访的客人们。

    这五十盆菊花,今年已是第二年开花了,花开得比上年更多。花色有金黄、嫩紫、粉白、浅红,各种各样。特别是那八盆墨菊,深绿色的花瓣,真像是从浓墨里浸出来的一样,的确不是凡品。这五十盆菊花的花形也多姿多彩。有大朵重瓣的像洛阳牡丹,有长瓣下垂的如流泉瀑布,有金光灿灿的若泰山日出,有雪白浑圆的似中秋明月。真个是花团锦簇,给湘绮楼带来了无限的生气。

    楼前楼后的那几株枫树,这几天叶子也渐渐转红了,红得令人垂涎,真想摘下一片来珍藏在书册中,一年四季唤起读书郎对秋天的美好回忆。

    近来,湘绮楼主常常凭栏望着这满目绚烂的秋景,心中荡漾着一股陶然自得的情趣。他觉得这醉人的金秋,正是自己此时的写照。他今年七十二岁了,依然身板硬实,耳聪目明,脑后的辫子黑白相间,拖得长长的。过了七十以后,他喜欢穿枣红色面料做成的袍子和鞋子。他认为这样精神。就连系辫子的带子,周妈也讨他的好选枣红色的。他一天也离不开周妈,就连偶尔上趟城住两天,也非带上周妈不可。无论是晚辈背地里骂他“老色鬼”“老风流”,还是同辈当面取笑他“老来俏”“老当益壮”,他都不在乎。他崇仰魏晋时期那些放浪形骸的名士,觉得他们真正是有胆有识的英雄。天地悠悠,过客匆匆,人生几多忧患苦恼,已经够使人难受了,何苦还要自己约束自己,自己压制自己,为什么不适心适意地自我选择,为什么不潇潇洒洒地在世上走一回更何况魏晋人身处乱世,崇高的抱负、清白的节操皆一文不值,如果还固守礼义,岂不活活受罪王闿运认为自己一生也处于乱世末世,早年那一番经世济民的志向和才能,总没有人赏识,岁月磋跄,而今老矣,只剩下冯唐之叹,由自己亲手去补天显然是不行了。虽说姜太公下昆仑山时也是七十二岁,最后还是做出了一番灭殷兴周的大业,但那毕竟是传说,头脑清醒的湘绮楼主十分清楚,他这一辈子是不可能做第二个姜太公了,既然如此,也便干脆不去想了,且珍惜上苍所赐的天年,按自己的意愿做一个逍遥游中的快活旅人。

    尽管王闿运崇尚魏晋名士通脱旷达的风度,服膺老庄清静无为的学说,想以逍遥处世;尽管他外表上也学得很像:如傲视权贵,在官场人物面前倚老卖老,与周妈和其他女仆的相处不检点,穿着打扮年轻化,说话戏谑随便,但王闿运毕竟不是魏晋时,也不是庚桑楚、接舆那一类人,从年轻时所立定的经营天下的志向一直在他心里牢牢扎下了根子,直到老年,他仍忘不了对国事的热切关注和对学问的执著追求。他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己任,以著书立说,弘扬学术为乐趣。而今桃李满天下,著作与身齐,文章泰斗、一代宗师的美誉,他受之无愧。加之身体劲健如昔,一般人到了他这个年纪,差不多都认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到了残冬季节,但王闿运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此刻自己好比硕果累累一派丰收的金秋,还可以惬意地过它十年二十年。

    齐白石栽下丹桂时对先生说,取十棵之数,寓期颐之寿,到了先生在湘绮楼过百岁大寿时,我齐璜要带着孙儿孙女向恩师讨寿桃吃。王闿运喜欢齐白石这句话,他相信自己能活到一百岁。

    他有许多得意的弟子,齐白石是其中之一,还有诸如八指头陀、张铁匠、曾铜匠等人,都是有极高天赋而屏于士人之外的人,经他赏识点拨,都已成为了诗文成就很高的名家。眼下这已经传为文坛佳话。他相信,在他百年之后,这些佳话还会传下去的。

    众多弟子中,目前给他大增脸面的是在京师翰林院供职的戊戌科榜眼夏寿田,他常引以自豪。然而他知道,夏寿田只是个聪颖勤勉的读书人,还不是叱咤风云的人物,真正能传他的帝王之学,有可能将他青年时代的抱负付诸现实的弟子只有一个,那就是杨皙子。这种前景,从杨度第二次留学日本一年来的成就中,他看得更清楚了。

    这一年,王闿运接到杨度寄来的十余份新民丛报。他从新民丛报上看到了弟子所发表的湖南少年歌、金铁主义,他读后激赏不已。

    最令他高兴的是杨度不再提骚动的进步主义了,而是大谈君主立宪。君主立宪与王闿运早年心目中的帝王之学虽有区别,但时至今日,在汹涌澎湃的变法思潮的影响下,他的帝王之学也有所修正,修正之后的帝王之学与君主立宪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他认为杨度还是忠于师教的。若这次从骚动的进步主义转为倡导民主共和的革命党,那就彻底背叛师门,他就要效法孔老夫子,号召门徒们群起而攻之了。

    最近寄来的粤汉铁路议尤使他欣喜。杨度能运用所学的西方法律知识,将一件最为棘手的外交大事分析得头头是道,假若这件事让他自己来处理,他是绝对不能有弟子这个能力的。代麟也来信告诉父亲,内兄是日本留学生总会干事长,在留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哲子是大大长进了,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呀”这些日子里,他常常这样感叹着,也常常这样在来访的人们面前毫不掩饰地夸耀自己的高足。到长沙后,杨度托人给老师带去了一封信,报告回湘潭的大致日期。王闿运接到信后就天天盼着。

    这几天心情特别好,王闿运重新将汉魏古诗温习了一遍。愈读愈觉得诗还是汉魏时期的好,唐代的近体诗虽号称高峰,到底不如汉魏诗的古朴深沉。尤其是古诗十九首,后人评论它是开一代先声,又说它惊心动魄,一字千钧,真正是的评。可惜后来许多的模拟之作,都是东施效颦。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们的才气学问都不足以为之。若论二者兼备,千年诗坛,舍我其谁

    王闿运决心给古诗十九首的每首都拟作一首,不仅要压倒前代,而且要杜绝后人的痴想,为当今诗界再添一段美谈。他已经写好了十首拟诗,昨夜又作了两首。此刻,他坐在二楼的栏杆边,秋阳将庭院里的花草树木照得一片辉煌。他轻轻地哼着昨夜的新作:

    渺渺洞庭波,袅袅湘山树。泠泠帝子瑟,杳杳潇湘路。沉吟常独弹,千岁谁能和。清秋时一闻,哀慕不能诉。寂寂天汉横,暗暗还自去。

    这首拟迢迢牵牛星,他十分满意,甚至认为诗中那种潇湘深秋的冷寂意境,跟原诗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字都用不着动了。他又哼起另一首:

    明月澄清秋,玉衡正三阶。众星垂光景,躔度亦昭回。晨曜故有时,达士旷其怀。飞鹊夜多惊,草虫共喈喈。

    愁人苦不宁,出户望徘徊。褰裳薤露中,告我以悲哀。野鹤不司晨,侏儒困长材。徒怀区区志,此念何由开。

    这首也不错,不过个别字句还可再斟酌。王闿运起身,在走廊上徘徊苦吟。

    “老头子,皙子看你来了”周妈喜滋滋地在花坪里高声大气地叫着。

    “先生,你老人家好哇”周妈的话音刚落,杨度就跨进了大门。

    “哟,皙子,是你来了什么时候回湘潭的,我早几天还打发人去问过你娘哩”王闿运一眼望见杨度,心里高兴得不得了,边说边下楼来。

    杨度快步向前扶着走下楼梯的先生,笑着说:“一年不见,你老比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杨度》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杨度》 第51节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狂雷怒 完本图标 狂雷怒
  • 剑恨情仇 完本图标 剑恨情仇
  • 极品将军 连载中图标 极品将军
  • 邪王心尖宠:金牌医妃no.1 连载中图标 邪王心尖宠:金牌医妃no.1
  • 天启之眸 完本图标 天启之眸
  • 名门挚爱:帝少的千亿宠儿 连载中图标 名门挚爱:帝少的千亿宠儿
  • 我叹花落人亡两不知 连载中图标 我叹花落人亡两不知
  • 三界走私商 连载中图标 三界走私商
  • 王者攻略手册:隔壁大神你有毒 连载中图标 王者攻略手册:隔壁大神你有毒
  • 当主角wài guà被蝴蝶了 连载中图标 当主角wài guà被蝴蝶了
  • 末世之圣母系统 连载中图标 末世之圣母系统
  • 彼岸花下 连载中图标 彼岸花下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