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
人类终于将弦反应的最外层温度降低到五万九千度,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
蓝色星球号高层集体出席了试验成功的庆功会。
牛顿星,在新的恒星系小行星带上,人类依然沿用了72号恒星系的命名方式,将用于科学试验的小行星命名为牛顿星。
用了五天的时间,居民管理委员会委为活动庆典做足了准备。这在以前是一个不敢想的时间长度,安全的时间太长,人们对时间的概念也越发迟钝。
对此,林凡很是无奈,却又无能为力。幸好小行星带的防御在伊万诺夫的指挥下一直没有懈怠。
林凡与安妮当先进入庆典现场,安妮手边还牵着一个三岁的小男孩。
在四年前林凡同时迎娶了周瑶与安妮,为了鼓励生育,在凯文的催促下,林凡与安妮的孩子顺利诞生。
临时布置的礼堂内,工作人员在各自忙碌着,周瑶作为科研功臣,同时也是实验室的主人站在门口等待着来宾到来。
安妮看到周瑶后开心的道:“瑶姐,这下算是功德圆满了,看你还有什么好拖的。你们华夏族人不是最讲究开枝散叶吗?你看你,这一拖就是四年,今晚我得好好监督你。”说完,又看了林凡一眼。
“你个小妮子,看来最近我们家舰长对你管教有所松懈啊!今晚我可得好好管教管教你。”
“好啊!好啊!管教完了,我再监督你们开枝散叶。”
讲斗嘴,周瑶哪里是安妮的对手。不过林凡倒也习惯了,这个时候的要诀就是“不要说话。”否则一个恐怖的联盟就会瞬间形成。
说不过安妮,又见林凡直视前方,不说话,好似是事不关己。周瑶向前走了两步,正好与前行的林凡靠近。右手狠狠的在他的小臂上捏了一把,直看见林凡扭曲的面部表情,才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
实验室研究员,加上蓝色星球号管理层数十人坐好后,林凡发言。
“各位同胞,能源实验室的研究员们,大家好!今天是值得我们人类庆祝的大日子,通过能源实验室不断努力,弦反应堆的前置条件已经完全齐备。这预示着我们人类离中级宇宙文明只有一步之遥,十多年的流浪生涯很快便会结束。担惊受怕的日子也将一去不返。在这里我代表蓝色星球号管理层感谢周瑶教授,感谢能源实验室所有研究员,最后,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今天的英雄们。”
虽然许多人对林凡的说法有种不明觉厉之感,但依然奋力的鼓掌。
摆在大家面前的事实是,过去五年,各实验室出现了不少科研成果,但没有一个得到了今天这样的荣光。
掌声过后,“下面,让我们有请今天庆典的主角周瑶教授发言。”
上下台的时候,林凡找了个众人看不到的角度,小声向周瑶说道:“今晚等你哦!”
看着周瑶瞪大的双眼,林凡心满意足的走下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非常感谢到场的各位领导,能源实验室的成绩离不开你们的支持,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团队们,是你们五年来,持续不断的努力、创新,我们能源实验室才会有此刻的荣光。”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有几位年轻的研究员大喊:“周教授威武,瑶姐威武!
周瑶双手抬起,手心向下平压,会场恢复安静后,接着说道:“今天,我们团队不负大家的期望,终于完成弦反应临界温度试验,将弦反应外溢温度成功的控制到可接受范围内。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我们全人类庆贺的事情,但今天既是我们过去五年,过去十五年工作的一个阶段性终点,又是未来工作的一个起点。”
“需要我们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代表能源实验室向全体同胞表个态,我们将继续一如既往的探索,前行,不断为我们人类的能源事业作出贡献。”
周瑶的话很质朴,林凡率先站起来鼓掌,坐在林凡身侧的安妮迅疾起身,紧接着其他人也站了起来。掌声经久不息,这是给周瑶的掌声,也是给能源实验室的掌声,更是为自己作为人类拍响的掌声。
宴会的氛围非常的好,所有人都是真心欢喜。为人类,为自己。
庆功会后,能源实验室的研究员们迎来了五年来第一个假期。
过去的五年不是不让大家休假,而是没谁有这个心情。每个研究员都被清楚的告知,他们的工作与空间防御护罩密切相关。而空间防御护罩有什么作用,通过赫比族一战,已经不需要再普及。
新瓦特星,新隆平星都有能源实验室研究员们的身影。弦反应堆技术成熟的消息没有保密,反而由居民管理委员为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
研究员们到各星都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
走出实验室大家才发现,五年的时间。不仅他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其他同胞也战果斐然。
瓦特星的制造工厂已经绵延上百公里,一眼望不到头。大量的武器,战舰不断被制造出来。
看着起降场密布的护卫舰,车间负责人介绍道:“这批护卫舰已经摆了数十日,等最近一批学员毕业就可以编入部队。”
“我们现在有多少护卫舰了?”
“这批之前,列装的已经超过3000艘。现在我们瓦特星的工作人员都培训成了预备役人员,发给大家的护卫舰大家直接作为交通工具使用。这个大家伙,安全性要比穿梭机好太多。”
“那怎么不多建几艘母舰?”研究员问道。
“我们当初也提过这个问题,凯文舰长的答复是,人类现在人口太少,不宜分兵。现在的护卫舰都作为保护母舰存在,一旦去到别的恒星系,所有人必须返回母舰共同行动。”
“哦,这样啊!”
“不过我听说武器实验室在研究高强度龙骨项目,想制造一艘星舰,只是因为现在人类数量太少,对这个需求并不太迫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