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到,赵不疑、侯三、申屠贾、韩八刀四人,从天水出发到达武威,迎接他们的是神棍菩萨的传人——白面段伯宗。赵不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除他之外、真的还有魏晋四方士传人存活于世。他恨不得马上到达雷公台,和这位白面小生好好聊聊。
却说这武威市,古代是雍凉地区的核心,司马懿曾在此智斗诸葛孔明。这座城市的古迹数不胜数,如鸠摩罗什寺、天梯山石窟、白塔等等。但世人很少知道,此地也是阴阳学的重镇之一。
雷公台建于深山之内、白云之巅,需登上五百级台阶、环绕九重山路方可到达。众人呼哧带喘、一层层递级而上,见到山门之时,早已精疲力竭。门口有一汪清泉,汉白玉石阶围成一泓清水,石阶上有石瓢数个,供人取水。
侯三早已焦渴难耐,见有水源,连忙抄起石瓢舀水。段伯宗连忙上前制止:”侯先生,这水不能喝!”
所谓贵人话语迟,话还没说完,侯三就咕噜咕噜吞下一瓢水,发出“啊”的一声,好不舒爽。
段伯宗摇摇头,引众人进入雷公台正殿,正殿不像明清古建筑的方方正正,而是采用斗拱形制,五米长的飞檐从两侧高挑而出,似两只巨大翅膀。前门开三道,上有柳体写就的对联一副:
青山不孤明月照,云海有伴清泉随。
赵不疑见这幅对联字体遒劲,颇有唐宋大家的手笔,便小心翼翼问道:“这是谁人手书?”
段伯宗深施一礼,含笑答道:“这是家师的大作。”
众人纷纷赞许。走入正殿,只见这大殿之中并未供奉神明,尽头只有牌位一张,上写“尽言天事邹子”六个字。
赵不疑心下觉得十分惊奇,原来这雷公台,并非宗教场所,而是类似于古代“稷下学宫”的学塾。他们供奉的牌位并非什么神仙,而是战国时期的大学者邹衍。然而这正殿如此宏伟壮丽,绝非今人所能建造,可见这雷公台历史悠久,不可轻视。
“众位,请随我来。”段伯宗彬彬有礼,延请众人向里走,一边走、一边介绍:“此地是家师整理古籍、为学生讲课的地方,每日课业繁重,刚入门的学生在西厢房研读战国诸子的著作,等到学有小成,才能进入东厢房研读《易经》。”
“这不就是个老年大学么?”侯三探头探脑,见东西厢房里的人,都是皓首穷经的老人,不禁哂笑。
“你不懂就别瞎掰了!”韩八刀连连训斥:“战国诸子的著作有上百部,就算读一辈子也未必全部记诵。”
侯三吐了吐舌头,知道自己失言,不敢再说话。众人进了书房,见一位老者坐在书桌上记笔记,这老者便是公输季。他身形矮小干瘦,梳板寸头,头发已经花白,穿着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口袋里还别着一根钢笔,一副70年代大学教授的模样。
看到众人进屋,公输季连忙起身,端茶倒水热情招待,一点架子都没有。这倒十分让人惊奇。原本以为,这么宏伟的古建筑里,住着的不一定是什么白胡子神仙,可是见到本人,才发现就是一个模样普通的老者,真是人不可貌相。
公输季似乎看出了众人的疑惑,哈哈大笑:“你们刚来雷公台,肯定以为我是个道士吧!”
众人不好意思地哄笑一阵,公输季解释说,他其实是当地某大学的教授,专门研究战国诸子,这雷公台不过是大学设立的研究所而已,并非道场。
众人消除了误会,顿时对眼前这位朴素的学者生起敬意,饮了一回茶,觉得甘美清冽,纷纷赞赏。
正在大家谈笑之间,侯三忽然捂住肚子,从椅子上摔下来,连滚带爬。嘴里不住发出“哎呦”的闷哼。
韩八刀吓了一跳,连忙上去搀扶,却被公输季拦住:“这位同学,你是不是喝了门口的泉水啊?”
侯三这会儿像是丢了魂一般,肚子里像有一柄大锤子乱凿,连连点头。
公输季笑了笑,从抽屉里拿出一包药,扒开侯三的嘴巴倒进去,又喂了一口茶水,说道:“门口的泉水看上去清澈,但是碱大,喝多了肯定肚子痛,吃点胃药就好了。”
过了四五分钟,侯三忽然感觉身轻如燕,仿佛卸下千斤重担,畅快无比。连忙起身称谢。
公输季摆了摆手,示意不必,转头问申屠贾来意。申屠贾就把这几天的事如实讲了,包括赵不疑如何从地宫取走丹书、胡渭水如何劫持人质。
公输季听了连连点头,说这《玄黄丹书》确实是一部难得的古籍,多年以来,遭到很多文物贩子的觊觎,如果落入他们手中,将对考古研究造成极大的破坏。
赵不疑听他讲话,颇有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便诚恳请教脱身之计。可是没想到,公输季完全没搭理他,只顾和申屠贾叙旧。坐在一边的侯三就有些不高兴,起身施礼,说道:“公输老师,我们几个人来,就是请您帮忙对付胡渭水的,可您这么半天,根本不搭理我们,您是不是也怕胡渭水?”
没想到公输季不仅没回答,反而脸一黑,带上草帽出门去了。
申屠贾见气氛不对,连忙让侯三坐下,解释说,公输季是大学教授,对神棍之类十分反感,更痛恨文物贩子,可能是误会了。倒是段伯宗十分乖巧,替老师道了歉,请众人去客房歇息,有什么事晚上再说。众人没办法,只得客随主便。
雷公台早年是一处荒废的道场,改革开放后,被改造成清净的中式别院,十分适合搞研究。段伯宗把众人安排在东跨院的一间宿舍,背靠悬崖,开窗就能看见万丈深渊。赵不疑远望山色,仙鹤峰遗世独立,凌驾山峦之上,地貌与天水大不相同。天水地势平缓,又有水脉,被称为塞上江南,而这里却景色奇崛,是真正的陇上高原。
干涩的秋风迎面扑来,让人神清气爽,赵不疑把漆木盒拿出来,里面藏的是《玄黄丹书》上册,这件东西至关重要,他必须随时带在身上。离吃晚饭的时间还早,众人在屋内商议了一回,准备稍后向公输季请教,问出武威将军墓的所在地。
可是段伯宗说,这武威将军墓只在民间传说中存在,正史中并无确切记载。他的老师搞了很多年的田野调查,都没有发现墓穴的入口在哪里。
众人一听这话,不由得泄了气,正想问个究竟,公输季却出现了,邀请大家去食堂吃完饭,顺便聊一下将军墓的事。
到了食堂,大家分宾主落座。公输季把中山装脱了,露出一身羊毛坎肩,先跟大家赔了罪。他说早年他被文物贩子骗过,那人以研究学术的名义来到雷公台,最后利用了他的研究成果、盗走一座战国大墓,让他后悔不已。所以下午见面的时候不免有些失态,请各位原谅。
大家见公输季是个诚恳的老学者,不由得产生敬意,纷纷说没关系。公输季就请大家边吃边聊,气氛逐渐融洽。席间赵不疑问起将军墓的事,并拿出漆木盒子。
公输季放下筷子,瞪直了眼睛,仿佛发现了什么宝物,良久,才缓缓说道:“这就是古往今来,所有考古学者、文物贩子都梦寐以求的东西!”
众人感到惊奇,这公输季不用打开盒子,就能猜到里面是《玄黄丹书》?这得多深厚的学问?
正在大家暗暗赞叹的时候,公输季把玩着盒子,对赵不疑说:“你们是为了丹书的下半部来的吧?”
赵不疑点点头:“正是。”
公输季摇摇头,叹了口气:“可惜,我研究了大半辈子,也没找到将军墓的准确地址。”
侯三不由得插话:“这武威将军到底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有下半部丹书呢?”
公输季答道:“因为这《玄黄丹书》,本来就是他的手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