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看这里!victors!一起来拍张帅照,留个纪念。”班里爱好摄影的女孩韩婷婷喊道。
“王科帅不帅?!。。。”
“帅!!。。。”大家一齐喊,欢乐的形象被记录。
这张照片被挂在了教室里显眼的位置,成为了全班同学团结一心、积极进取的里程碑。
韩婷婷,班里酷爱摄影的女生。一款老旧的相机,是她包里永远不可或缺的物品。她喜欢用相机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乐于发现生活中一切的美好。相机已经磨得有些发亮,旧的犹如古董,似乎年纪比她都大。
“王科帅不帅?”这把王科弄得难为情而又骄傲。王科,班里绝对努力的学霸,家境很一般,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人生,以实力傲立于同群之间。然而他几昼夜的苦学之功,却常常也难抵孙阳个把小时的名师指点。因此,即便他平时比别人更加努力,仍旧难以出类拔萃,仅止步于优秀,却从未卓越。但倔强的他,从未想过放弃自己的理想,一直坚持着、努力着。王科坚信,天道酬勤,自己总有一天,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做出更好的成绩,证明自己。
在理科二班,与王科志同道合的,还有高艺飞、张旭和周明亮,这四个人可以称为班里的“学霸□□”。其实学霸这个词,隐隐的透漏着一股子酸楚,只有拼命才能学好,哪比得上出劲少、效率高的学神呢?
高艺飞和张旭,班里的课程,没有他们不喜欢的,都是缠着老师不放的“粘师党”。老师常常被他们找来的稀奇古怪的难题所惹恼,在高一时他们就学完了高中全部课程,如今在高二,他们已经开始进行高考试题的碾压了。二人常常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为目标激励自己。
周明亮,也是名列前茅,但不似“粘师党”那般疯狂。他更像稳扎稳打的选手,从不急于打冲锋,而是留有足够的后劲,“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班里在进行投票,提议文化节班里的节目。
大家的票写的五花八门:说相声、跳拉丁舞、大合唱、甚至有人写登台表演拔河。。。
“车飞表演钢管舞。。。”
“孙阳唱京剧。。。”
“刘羽和赫盈,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哈哈哈哈。。。”
。。。。。。
班长郑奥和文艺委员韩婷婷有些无奈的发火了:“大家能不能对咱们的文化节活动上点心啊?。。。不要再闹了好不好?咱们可是尖刀班,不能让其他班级看笑话,说咱们就是一群书呆子,只会死读书别的干什么都不行啊!”
“你俩一唱一和的,唱黄梅戏吧。。。”下面有同学喊道。
“哈哈哈哈。。。”同学们都笑了。
这次班长真的怒了,要冲下讲台,去教训说这话的,被韩婷婷拦住了。
“算了算了,先这样吧,先上课,以后再说。”
这节是华老师的课,数学课,班长郑奥一脑门子问号,他不是为数列、向量的难题而烦恼,也不是为排列组合而纠结,他是在考虑节目的事。这次的节目,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搞好。
放学了,郑奥和崔斌一起骑车回家,崔斌也在为校园文化节的主题而烧脑,本来一般像这种活动的主题,都是由上级领导指定的,可是今年说要发挥校园民主的作风,锻炼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将权利下放给了同学们。这样的重担,落到了理科二班头上,老对头一班和其他班级多有等着看笑话的态势。二班班主任华老师将重担压给了班里酷爱文学、诗词的文才子崔斌,希望他们撑住局面、力挽狂澜。用华老师的话说就是:“全靠你们了!”
两个人唉声叹气、黑着脸骑了一路。其实要说出个节目、提个主题也不是什么难事儿,但是这次权利下放给同学,其实包含着一个重要信息,就是这次的节目和主题必须体现出年轻人的思想,说白了,就是要文化创新、出新,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搞些老掉牙的东西了。
作为孔孟之乡,文化一直与时空同在,但是大多是一些传统文化,而无有创新,均略显老气。因此,要在高大上传统文化积淀之上进行创新,难度可想而知。
晚饭,崔斌一边漫不经心的吃着,一边听父母议论着单位的事:
“啊!~~平时看不出啊!他怎么这样?!。。。真是没想到啊。。。看来,看人不能片面,没想到他还有这么一面啊!”
。。。。。。
父母絮絮叨叨的,崔斌很是烦心。本来就为文化节主题的事闹心,现在还要被迫听父母聒噪,他心里很不痛快。
但是当他听到父母说“还有这么一面”的时候,他突然灵光一闪,计上心来。脑洞大开,以往总强调孔子思想中“不变”的一面,即“克己复礼”、“忠于君主”的观念,但是孔子的思想,绝不固执于此,而是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思维,这一点,往往被忽略。
于是,他有主意了。
崔斌上网搜集了很多关于孔子辩证思想的小故事。
主题有了:“子曰辩证法。”
郑奥呢,他也在苦思良策,思来想去,他想写一个相声,让同学来演。
写什么呢?
他抬头看到了书架上的三国演义,写一个青年人读三国的故事吧。
文化节开始了,校园里张灯结彩,热闹的不下过年。同学们一改平日里垂头丧气的苦学面孔,一个个撒欢似的玩闹。欢笑、快乐充满着校园,同学们忙碌着、挥洒着。
文化节的主题,确确实实是:“子曰辩证法。”
校园里张挂着孔圣的画像,还有孔子辩证思想的小故事。故事讲的都是他思想中运动、变化的一面,不再是老生常谈的“尊礼克己”和“尊王复古”这些万世不变老八股思想。
其中讲到孔子在大众中的形象是保守、克制、复古、封建的,这些主要是古代当权统治者对他思想的片面理解和断章取义,主要是把孔子思想中利于封建统治的一面进行了无限放大和宣传,以便于加强家天下的统治。但是,这些思想的曲解,使得孔子的形象更多集中于他思维的“不变”上,而“变”才是世界的根本。因此孔子有时被误解成是拘泥不化、因循守旧的代表,是推陈出新、变革图强的对立面,实则不然。
其中一个故事讲的是“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孔子的弟子曾子,父亲责罚了他,对他进行严酷的体罚,这时候他恪守孝道,任由父亲发泄,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孔子明确告诉他,应该逃跑。曾子不解,认为有违老师推崇的孝道,按照老师的教诲理应任由父亲发泄。孔子认为,自己的思想,不可以拘泥不化的理解,要根据情况灵活变化,达到最佳效果。受大杖而不走,如父亲失手把儿子打死,那么才是最悲哀的不孝。曾子幡然领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子的话,不是可以一成不变来解读的,没有永世不变的,要对照时代和情况进行理解,古人基于封建利益对他的曲解,其实是很不全面的,是对其思想价值的贬低,是对其胸襟的误解,这实际上降低了孔子的思想影响力。”崔斌为同学们讲解道。
像这样的故事,有许多,在校园里进行了张贴,宣传孔子“辩证”的思想和境界,使同学们进一步刷新了对“子曰”的认识,不再是摇头晃脑的死记硬背,不再是晦涩艰深的教条宣讲,而是全新的、清新的“辩证”风气,让同学们感到新鲜。
校园里人头攒动,大家对这次文化节主题的创新赞不绝口,崔斌带着几位女同学不停的为大家进行着讲解,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一班的同学,也是心悦诚服,被这次校园文化节主题的创新,深深感染折服。一时间,校园里充满着锐意进取、崇尚新风的氛围,同学们既欢快着新鲜,又沐浴着传统文化,其中包含着的创新精神,蕴含着的哲理,真真是一次文化盛宴,让人轻松的进取,玩乐中明理。
崔斌是胜了,学校大会堂,舞台上还有另一场战斗。
文化节的文艺汇演,各班都拿出了准备好的绝活一较高下,有各种舞蹈、戏曲、歌曲、小品、相声等等。
主持人是年级校花汤琳,她是众多男生眼中的女神,气质优雅、自然,但傲气凌人。
一班的节目是京剧沙家浜智斗片段,由一班的双胞胎兄弟郭宇和郭华以及汤琳演出。郭宇、郭华虽是双胞胎,但却一胖一瘦,毫不对等,哥哥较胖,弟弟很瘦,在一般人看来,弟弟可能是在家里遭受了虐待,否则不会有这样的反差。女神汤琳饰演阿庆嫂。
虽说是京剧,但是一班明显在其中加入了搞笑的元素,俨然是说唱小品的感觉,弄得大家捧腹大笑、前仰后合。
二班演出的是相声:歪读三国。这是郑奥写的。
“我这个人啊,喜欢学习,喜欢研究。”
“哦,那您都爱读什么书啊?”
“四大名著,倒背如流。”
“哦!我可是最喜欢三国演义了,你倒是给我解说解说,我听听。”
“那还不容易?三国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你比如说十常侍桃园结义,貂蝉智取生辰纲,董卓怒鞭督邮,猪八戒过五关斩六将,等等等等。”
“你等等,你等等吧哈。我一条一条的问问你,这都怎么回事。”
“这你都不知道?!”
“十常侍桃园结义怎么回事?”
“十常侍啊,他人多啊,桃园结义他就热闹啊。。。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啊。。。”
“哦哦,那是,那是,比葫芦七兄弟还得热闹。”
“那是,他多着三个人呢。”
“哦,十个阉货勾搭在一起干坏事还挺场面,啊,哈哈。那貂蝉智取生辰纲又是?”
“貂蝉,她漂亮啊,不就智取了吗?”说着飞了飞眼,做个调皮的表情。
“那是那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吗?哪能不漂亮,这就直接智取了哈。”
“对呀,然后貂蝉就带着金银珠宝跟着督邮跑了。”
“跟着督邮跑了?那吕布呢?”
“吕布?吕布不行,你想啊,吕布,一个卖布的,他没钱啊,貂蝉就不乐意跟着他了。”
“哦,那督邮呢?”
“督邮,你听听,这官名,顾名思义啊,一听就是搞信息产业的,it精英啊,有钱有前途,高富帅,人人爱。”
“哦哦,明白了,明白了。”
“那董卓怒鞭督邮,又是怎么回事呢?”
“你怎么那么笨啊?貂蝉跟着督邮了,那董卓是太师啊,能不生气?一生气,他就怒鞭督邮了。这里面都有逻辑,哎。”
“哦。。。”
“猪八戒过五关斩六将呢?”
“这都不知道?!猪八戒,西征啊,历经多少磨难啊,过五关斩六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冰山一角。”
“哦。。。”
“您这可是大学问啊!”
“那是,要不怎么说我倒背如流呢?”
“可您讲的啊,差着好几本书,都是挨不上的人物。。。就您这还博学之士、倒背如流呢?呵呵。”
。。。。。。
这段相声足足说了20分钟,其中包袱不断,逗得老师和同学们前仰后合的。
郑奥在台下,看着自己的作品把大家逗得这么开心,心想这次节目的优胜奖肯定是自己无虞了。
然而他错了。。。
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
高二八班,文科中的尖刀班。
“下面是八班的节目,自编诗歌,群朗诵:齐州路名歌。”汤琳报幕。
八班的精英们,在舞台上摆好阵势,大气的朗诵:
齐州自古盛文怀,因由吕公一渐开。
天圆地方时空悬,纵横经纬天路来。
从南向北展胸襟,先是梓江满书才。
再向仲山钓文章,山水相映英雄爱。
桓公霸业起雄风,太公之后拓边塞。
晏婴名相世所稀,齐州因其贤名在。
自东至西有经略,天齐至尊封神榜。
遄台之上辩和同,和而不同君子行。
稷下学宫首学府,孔子闻韶音绕梁。
管子智明运九合,雪宫孟子谒宣王。
这首朗诵的自编诗歌,将齐州的路名隐含其中,自南向北、从东到西的完全铺展在文中,把齐州道路名字的历史典故包含其中:吕望开齐州三千年之文怀,梓江和仲山见证了千年的古城,齐桓公的霸业,晏婴的贤名,遄台之上“君子和而不同”的论断,稷下学宫的“圣贤”风采,孔子闻韶的陶醉,管仲“九合、一匡”的智谋,孟子与宣王在雪宫的交谈。。。。
这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集中,同时将当代的风物融入其中,可谓是学生自编诗歌的经典了。
这个朗诵的节目一出,郑奥倒吸了一口气,他觉得自己没有希望胜出了,同时也暗暗佩服八班,不愧是文科班中的王牌。
“看来咱们不好办了。”崔斌说。
“你怎么来了?外面主题活动宣传结束了?”
“嗨,有美女们盯着,谁爱搭理我啊。。。,进来看看你这边情况,看来不容乐观啊。”
郑奥看着崔斌皮笑肉不笑的样子,知道他外面的主题活动肯定进行的很顺利,这是进来看戏,站着说话不腰疼来了。
文化节进行到尾声,崔斌的主题活动被评为齐州十七中优秀文化节主题,被授予了奖状,同时向省里申报优秀主题。而郑奥,只得到了节目中的第四名,第一名是名副其实的路名歌。由于这次只给前三名颁奖,郑奥没有得到奖状。
郑奥唉声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