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之中我的想法是会对华夏许多的妖或者仙做一个系统的理论的猜想,反正会归结在我的妖论大逻辑之下,而且后世的传记小说之类像西游啊封神之类之类当很小部分的参考,总之会以先秦时期那个左右的朝代的论著为主。越是往后的,越是接近现代的就没什么意思了。
譬如西王母的形象经过了几次明显的衍变,有万妖之母的说法,但大多是现代玄幻神怪小说作者的演绎。
西王母最早出自《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郭璞注:主知灾厉五刑残杀之气也。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
又《大荒西经》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山海经里其实无论妖还是神仙都是有妖的形象或者是妖仙不分的,这也是妖论的基础,什么是妖,什么是仙,不管它本质是人还是非人其实都是自封的。
从战国到汉代,西王母被改造,摆脱了豹尾虎齿的原始形象,变成了带有一些“仙气”的“人神”。
《穆天子传》:天子西征,至于西王母之邦,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
到了西汉末年,西王母开始在民间产生影响力,有百姓开始祭拜西王母。
到了魏晋以后,西王母升格为道教大神、女仙首领,可以有了许多名号西王灵母、金母、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
《枕中书》:元始天王与太元圣母相媾和,先生木工即东王公,继生金母即西王母。……西王母与东王公共理二气,育养天地万物,分掌十方之男女仙。
西王母和周穆王,后羿和嫦娥,其实都是很好的意象,可联想的部分其实很多,而且能查阅的资料非常的庞杂,需要去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