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分割线---
“宠辱若惊”
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会感到惊慌失措。
那什么叫做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呢?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人们之所以受到宠爱、受到别人的赞赏,是因为你处于别人之下。
这个下可能是在长辈的下面,也可能是领导、老师、官员等人的下面,也就是处于比我们等级或权力高一些的人下面。
对于有些人来讲,不管是受到上级的夸奖还是批评,他心里都会觉得害怕。
受到表扬时,他在想:明明有人比我表现的更好,可是为什么受到表扬的人会是我?这样会不会惹别人不高兴,会不会因此给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受到批评时,他在想:明明有人比我更差,他却偏偏批评我,是不是我平时哪里惹到了他,然后他故意针对我?
因此,宠辱若惊也可以理解成患得患失。
就像我们工作时,总希望老板能够看重我们,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回报。
如果我们表现不好、老板不赏识,那么我们会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心里便觉得难受或者不服气。
也就是说,老板欣赏我们时,我们觉得开心;老板不欣赏我们时,我们难过。
这是最简单的关于“宠辱若惊”的理解。
“贵大患若身”
这一句是对上一句“宠辱若惊”的总结。
受到表扬或者受到批评都表现出一副患得患失的样子,严重些的会因为这些原因而吓得一身冷汗。
如果把结果说的更严重一些,历史或各种传说中因为受到惊吓被吓死的,或不堪受辱而自寻死路的例子有很多。
这不是夸张,在古代有一句话叫做“伴君如伴虎”。
作为臣子的,不管是皇帝夸奖自己还是批评自己都会胆膻心惊。要么担心自己受到奖励之后会被同僚排挤,要么担心自己一句话说不好就惹来杀身之祸。
所以更多时候那些做臣子的宁愿自己平庸一生,也不愿做出头鸟。
当大家都存有这种心思的时候,朝堂上就形成了各种吹捧、各种勾心斗角、各种小心翼翼。
大家的心思都在放在这些事情上,所以真正办实事的时候反而不用心了。或者即便真的有心去做好某件事,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心思,尽可能的去做到滴水不漏。
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本来可以用同样的时间做好两件事,而现在却只能用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效率明显降低了。
这样过一辈子其实并不幸福,因为时时刻刻都在担心自己掉脑袋。就好比自己生了一场大病,总担心自己挺不过去,随时都有可能死掉一样。
所以,那些真正看透人情世故的人总会选择在适当的时候退隐。这种懂得适可而止的方法就是前面老子提到的“功成名遂身退”,这是最正确的方法。
不在其位,不谋其事,也就不会因此而受到牵连或伤害。前文也说过: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但是,从古自今把权力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不在少数,有些是因为自己的理想没有完成,总想把事情做完或者尽可能的把事情解决的更完美,因此不甘心退隐。
也有一些人是因为自己得罪的人太多,为了保证自己不受反噬,他只能选择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相反,如果他一旦选择退让,那些被曾经被他伤害过的人就会蜂拥而至,然后把他撕成碎片。所以他不敢退。
这种不敢退的人就是宠辱若惊的人,每天都战战兢兢,但却又只能咬牙硬挺着,这种表现就是我们说的放不下,也可以算做“贵大患惹身”。
所以,做人还是不要做太多坏事,只有行得正,坐得端,才能问心无愧。
患字代表的是担忧、忧虑等意思。在这里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成隐患。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人为什么会担忧?
人活着离不开衣食住行,而衣食住行又牵扯到其它各个方面,比如家庭收入、房子大小、邻里关系、社会是否安定等等因素。
人们总在担心自己吃不饱,穿不好,怕生病,怕危险……怕活不下去。
不止担心自己,还包括自己的儿孙、家族、国家等等。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身体,我们所担忧的其实主要就是如何让我们或我们的后代可以过得更好或者活得更久一些。
这也是为什么从古至今,那么多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长寿、能够永生一样。
能不能永生我们不去管,至少到目前为止,医疗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的寿命比过去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在普通人眼里,我们存在的标志就是我们的身体,如果没有了这个身体,就代表这个人不存在了。
所以人们怕死,怕自己不存在,于是就有了“宠辱若惊”这个词,往小了说是我们担心我们的上级对我们不够好,往大了说担心的是这个天地不能让我们活得更久。
如果我们没了这个身体,还担忧什么呢?
于是又有人说:生前应当及时行乐,死后管它洪水涛天。
如果每个人都是这种想法,那我们干脆把人类或整个世界毁灭得了。
所以说这种人说话很不负责任,只适合做枭雄。
这句话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让我们放下生死、放下恐惧,努力做到“宠辱不惊”。
事实上,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往往会把生死看得很淡,他们眼中只有自己的目标,其它的东西都很难对他造成太大的影响。
这其实又回到了第一章关于有欲和无欲这个概念。
一个专心致致的人眼中只有自己的目标,不达目标不回头,这叫“有欲”,而且很强烈。
但是当一个人心中只有一个目标的时候,其实他的心思是最纯的,这种人在进入状态之后就是我们所说的忘我境界。
忘我也是修行者努力追求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人思维最活跃,效率最高。而这样的人我们其实也可以称:他进入了“无欲”的状态。
那如果有一个人进入了这种状态,并且他的目标是当一个好官或者好皇帝,然后愿意为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人或为全天下的人服务呢?
例如包拯、岳飞、毛 主 席、周总理等这样的人。
我想,之所以他们会成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就在于他们把自己的得失、生死看的很淡,然后全心全意的为自己的子民去服务。
圣人也一样,他们无欲无求,一心为国为民,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这个社会或世界。
这样的人连自己的生死都不在乎了,他还怕什么呢?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身体生病了,我们可以吃药,身体不够强壮,我们可以煅炼。
如果把天下(国家)看作是身体的话:政策不够完善,我们便把它完善;国家不够强壮,我们就让它强壮;有祸害国家(身体)的东西,我们就除掉它。
这样的话,治理国家和治理身体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有人能够把治理天下(国家)这样的大事看成像对待人的身体一样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把天下交给他来治理。
寄字含有托付的意思,在这句话里应该理解成想。
也就是说把我们的想法告诉他,让他帮我们去完成的意思。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
如果有人能够做到把天下当成他自己的身体一样去爱护、照顾,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放心的把这天下交给他去治理。
托字是请求、依赖的意思,在这句话里面,我们可以理解成完全交给对方,不需要告诉他我们的想法,因为对方一定会按照对我们最有利的方式去完成某件事。
用现在的话来理解就是无条件的信任。
所以现实中,我们常常把寄和托放在一起使用。也就是把我们的想法和理想完全交给某个人,让他帮我们去完成。
例如:人们把自己的一切都寄托在了下一代的身上。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一下贵和爱这两个字。
贵是指珍贵,珍贵、稀有的东西,我们会小心的保管,尽可能的不去破坏他。
爱指的是爱护,就像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完全不计成本、不计得失,会尽最大的可能让身体或孩子能够拥有更多、更好的资源。
我们可以容忍珍贵的东西受到损伤,最多会有些惋惜。
但我们绝对无法容忍自己的身体或孩子受到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