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柳珽的生命中只有一个死穴,那就是上一任安远侯柳珣,长兄代父抚养柳珽的大哥,教导他武艺、管教他做人,却壮年离世。
而“镇两广”、“征安南”、“讨琼州”这三项勋业,正是柳珣一生武功最辉煌的篇章。
听见自家姐夫开口就是镇守两广,柳珽眼睛倏地亮了,忙忙把张彦頨拖到略远一点的地方,才竭力压低了声音嚷道:“如何能去两广带兵?……姐夫教我!”
张彦頨非常满意妻弟的积极配合,高人风范更足了,胸有成竹道:“如今两广不曾命总督坐镇,领兵军门是两广提督,三弟知否?”
柳珽皱眉想许久,叹气道:“我出京略早一些,知晓这么回事,忘记是哪个鸟人去了梧州。”
警示地咳一声,张彦頨低声道:“前总督漕运、巡抚凤阳、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的那位,他去提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
柳珽一扬眉:“漕督?……欧阳必进?”
张彦頨点头:“然也,若想去两广带兵,不能直接混个指挥使、总兵,就只能走欧阳必进的门路。”
努力搅动一下脑汁,柳珽痛苦道:“嗐,南京许多亲戚故旧都说此人冷肃不会做人,水利倒是修得相当不坏。反而是他姐夫严嵩不错,做到首辅了还和和气气的,不像那个夏言,刚刚翻身重新当上首辅,眼睛只生在额角上,见谁都恨不得翻白眼,切~~”
了解自家妻弟的思考素来就是这个水准,张彦頨非常有耐心,继续提点道:“你知晓这次顾桐非要掺和练兵,是想早些出动道兵去剿匪么?”
柳珽捶脑袋,很有自知之明地哀叹道:“姐夫,莫把事情说这么清楚。你只消告诉我,罩着张桐这个兔崽子一起练兵,和镇守两广有甚么关系就好。”
于是张彦頨效率地长话短说:“两广提督欧阳必进无子。这个顾桐是他唯一的入室弟子,继承衣钵那种。”
柳珽傻眼,犹豫片刻,问:“灵堂跪地、出殡摔盆,逢年过年三炷香,这入室弟子管不管?”
——这几件事,就是所谓的“继承香火”,亲生儿子需要做的,也就是这些了。
张彦頨一本正经道:“除了生的儿子不姓欧阳,这徒弟啊,养得比儿子还亲,也是正常的。”
重重一拍姐夫肩,柳珽满脸诚恳,谢道:“多亏姐夫,借出道兵让我提前熟悉,还告诉我这么要紧的消息!别说假装让那丫头养的当老大带兵,只要让我剿匪立功的消息,顺顺当当进了那欧阳必进的耳朵,装孙子也都不是事儿!总之,等我在梧州弄到军职再说!”
柳大炮家的子孙,但凡能跃马边疆,谁肯在京城演纨绔玩儿?
张彦頨笑吟吟回应小舅子的感激,手中拂尘挥起,绕了小半个八卦图形:花费三百两黄金,从广信府打听来的绝密消息,果然有效!才一抖搂,就成功糊弄住了柳珽……他保证会卖力配合滴!
遥遥望过去,那边张永绪抖了一个雪亮的剑花:收到!
张永绪忙着远距离观察自家老爸和便宜舅舅的动静,顾桐则争分夺秒,开始了解这五百道兵的人员构成、训练情况,目标是尽快达到出兵标准。
别说顾桐托大,须知在他来的时代,十个diao丝九个军迷,人人都自觉有键盘军事家水准,能完整背诵《纪效新书》的人不多,能把《孙子兵法》、《战争论》、《cpla队列条令》复述个七七八八的人才,能阐述清楚各种军阵神髓且分析哪个高明的高谈阔论份子,能那是一抓一大把。
顾桐事先找李柏略微了解,正是听说道兵的武艺都不错,就想起之前看见那扭曲的蚯蚓队伍——稍微训练军阵,剿匪总应该没啥问题?
顾桐天真地以为,就像阿厚说的,道兵需要的是“某种军阵”,比如只有区区十天时间,练啥不行,排队枪毙总是不会太难吧?
于是他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之前训练过队列吗?”
得到的回答是:“队列为何物?”
顾桐依次降低了期待值,以降幂排列的难度,询问这五百人原来训练的底子。
举例说,先询问“以前有没有排过队?”,得到果然回答“有”之后,要求演示队列,再次得到数条蚯蚓,还跟上一次的不一样!他发觉大家排队是随意而不是固定次序的,只能降低难度问:“你们的组织结构是啥……我的意思说,你们每一个小队怎么组成大队?谁带领大家快速列队?”
再举例说,问:“打仗时用什么号令?”被回答“听师兄号令”。降低要求问:“师兄怎么号令你们的?”所有人都自豪回应:“师兄说上,我等勇往直前!”
……
几轮下来,顾桐彻底明白了一个事实:面前着乌泱泱五百人,被称为“道兵”是绝对正确的,因为他们是五百独立的个体,是有武力、有战斗力、有信仰的兵。
却不是一支军队。
这表面看起来雄赳赳的五百人,没有组织结构(如果“我们是三房的,大师兄在”这种不敢算的话),没有明确的号令,没有任何指挥系统(连导游带路的小竹竿之类都没有,交流基本靠吼!)……
生怕一些要求触犯当时当地禁忌,顾桐犹豫一秒,转身小声问张永绪:“绪大公子,有现成的旗帜,需要最起码三种不一样大小的,用来充当号令。可以吗?”
张永绪略思索一下,点头表示可以。
顾桐掰第二个手指头:“有没有大鼓小鼓,以及像铜锣那种金属乐器?”
张永绪这下子倒是半点没有为难,轻松笑道:“我龙虎山做法事的那些鼓乐器,成不成?”
顾桐表示丝弦等等细乐器一概不用,只需要大鼓小鼓大锣号角四样,基本就够用了。当然,号角没有的话,唢呐也不是不可以代替。
这些都被表示可以满足,顾桐松一口气,基本的指挥硬件有了,剩下是搞定软件:“如果把这些道兵原来属于哪一房、归哪位师兄管打乱,重新分队伍、核定各级指挥员,他们不会不配合吧?”
张永绪还没反应过来这是什么意思,只听旁边柳珽清朗如金玉地接口道:“有我在,有张天师在,他们有甚不配合的?”
顾桐乐呵呵一拍手:“这就有了!”
柳珽看向他的眼神却异常复杂:“你要为他们建旌旗、鼓号?”
——有史以来,中华向来不禁止民间拥有“兵器”,除了强弩和盔甲,刀枪剑戟弓箭之类都可以自己买来随便玩。但是,任何一个朝代,但凡还有一米米控制力,就都不许民间私自拥有“军器”,指的就是旌旗和鼓号:一旦有了这两样组成的指挥系统,一群人就可以凝聚成一支军队,而不再是一盘散沙。而分队伍、定员额、核定指挥官,就是发挥这套指挥系统所必须的组织体系。
这个少年书生,一上来不不训话、不认人、不考较武艺,而是要找旗帜、鼓乐,并分队伍,这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的“练兵”,而可以称之为“建军”。
顾桐却并不能想象柳珽内心的震惊,对于他来说,学生军训也需要定大队中队小队长才能有效站队、蚂蚁一样散乱的旅行团都要有个小旗才好集体行动,建立一个最可怜的组织,难道这些不是基础的基础吗?他震惊的主题是:天师府号称精锐的道兵,居然敢连这几样都没有!难怪分开射箭抡刀放枪都挺帅,只要一集体动作,就秒沦为渣渣的渣渣!
面对柳珽的疑问,顾桐天真无邪地回答道:“孙子曰,上战伐谋。这些皆无,用甚么去谋胜?”
气馁地揉一揉鼻子,柳珽悻悻道:“这些军事……咳咳,这些杂、杂事,我才不耐烦,原来都是我大哥弄的,休想我帮你!”
顾桐真心觉得这些不难,于是睁大这个身体清澈的眼睛,用不自知的卖萌动作看向柳珽,问着严肃的问题:“方才提及的这些事,我倒是都有一整套办法,那就我来吧。他们从来没用过旌旗鼓号,不知柳三爷能不能辛苦一点,带着他们多操练几遍号令?”
想到原来主帅、主将才能拥有的发号施令,操练中居然可以由自己来负责,柳珽兴奋得差点发抖。深呼吸几次,好容易镇定下来,柳珽勉强装成不是很热衷的样子,问道:“你说的带他们操练,都是哪些?”
顾桐认真想很久,才开始慢慢描述需要柳珽配合的工作。
基于这些道兵连基本的队列训练都没玩过,连最基本的鼓号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指望柳珽能够干的工作异常基础,也异常重要:教会他们按分好的行伍排队,养成“旗帜指向哪里就往哪里冲”的条件反射,大家彼此协调步距、踩着鼓点并肩队列前进,以及鸣金就必须收兵的铁律。
顾桐勉强描述清楚这些,根本没注意柳珽震惊的脸,只疲惫道:“柳三爷您可以先休息一会儿,我尽快把他们的队列编出来,所有的队长简单指定一下。下午您来操练时,可以根据他们操练中的表现,重新决定各个级别队长的人名,你看行吗?”
柳珽严肃点头。
被吓好几跳,柳珽已经不会惊诧,人家要起码十天半月才能整理出来的军伍,顾桐怎么就敢说一上午搞定,下午可以开始操练了?
此刻柳珽心中的主题曲,是天雷阵阵;而他最想做的事情,是抱着顾桐的膝盖,哀嚎:“《孙子兵法》里根本不讲这些具体操典,请收下我的膝盖,不然,徒弟也行……我也要学约束军伍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