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役首战的失利。上官子安倒也并不在意。他本就是抱着试探的意味打探南麟军的实力。但经此一战。不仅仅是上官子安。想必白倾城对北越军也了解了不少。上官子安眉头微蹙。紧紧的盯着案上展开的羊皮卷的地形图。白倾城这女人。的确不好对付。首战失利。也着实给了上官子安一个难題。他首先需要做的。便是重振士气。
大敌当前。上官子安也暂且不去管姜魏庆究竟如何。排兵布阵才是最紧要的事。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在一开始就不占上风的时候。只能这般拖着。等南麟军筋疲力尽之时。才能一举攻破。用白倾城的那句话來说。就是兵不厌诈。
此次的战场是南麟国的地界。北越国与南麟国本是灵岳山半山之隔。另一侧便是南麟国卫城的城楼。这场战役。对北越国來说。并不有利。就算是兵败撤退。南麟国都更佳。
战鼓雷鸣。号声阵阵。依旧那抹白色的身影。负手而立于高高的城楼之上。白衣翩然。白倾城冷冷的看了一眼城楼之下的上官子安。并不似前次的那万人大军。赫然眼前的。只有寥寥数千人。
上官子安架上弓。隔着远远数百米的距离。抬头向着高高的城楼。上官子安放了第一箭。黑羽箭穿过十丈城墙。刺破了白倾城的衣袖。一块素净的白布在空中飘飞。落于城楼之下。见此。北越军连连叫好。
“好。好。好。上官大人骁勇。”
嘴角噙着一抹淡笑。上官子安从箭囊之中抽出第二支箭。依旧是一箭命中。一击射落白倾城男子的发髻。青丝如瀑。一时间全然倾泻而下。迎风飞舞。
“好。好。好。”
北越军的叫好声愈烈。白倾城依旧冷冷的站在城楼之上。若说方才这第一箭她未曾想到上官子安能够射中。那么这第二箭。完全是预料之中。那箭的速度并不快。白倾城完全可以一手抓住了那支箭。但是。她沒有。
第三支箭从箭囊之中抽出。速度是那样的快。白倾城从上官子安的动作。已经明白了接下來将发生的事。可依旧沒來得及阻拦。黑羽箭稳稳的刺入了南麟**旗的旗杆之上。从木杆之中穿透而过。旗杆未倒。
上官子安连射三箭。北越国顿时军心大振。
白倾城看了一眼身侧的副将。冷冷一笑。
“一千人。出城迎敌。”
振臂一挥。两军再次进入一轮混战。经过方才上官子安的那三支箭。更多更快章节请到。北越军此时似乎亢奋的很。看到卫城城门冲出的南麟军。一个个都精神抖擞。充满了战斗力。
“关城门。”
听到白倾城所言。城楼之上一干人全部愣住了。白倾城素來爱护将士。从不抛下一兵一卒。如今大敌当前。竟说关城门。副将依旧一动不动的站着。
白倾城选择关城门也是逼不得已。同一开始的上官子安一样。她有些轻敌了。南麟国有两个城失不得。一个是卫城。一个是华城。卫城破。南麟国将被北越国一步步吞噬。华城破。南麟国便是央国的囊中之物。在如此危急的时刻。第一时间更新白倾城只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倘若走投无路还不能激起南麟军的杀意。那南麟国终究会亡。
不仅仅是如此。白倾城在昨夜接到密报。央国意图趁乱攻入华城。这种混乱的局面。自然是人人想分一杯羹。何况是卫城和华城这种军属要塞。白倾城一年之前就曾与相国说过。南麟气数已尽。若非是为了师傅。她绝不会留在如此昏庸的皇帝跟前瞻前马后。南麟国的兵马本就不及北越国和央国。就算此战侥幸得胜。恐怕华城也逃不过破城的命运。
卫城城门被关上。将士们见沒了退路。胜败皆是死。倒不如奋力一搏。给自个儿寻条生路。
乾阳三年七月廿八。灵岳山北侧横尸遍野。北越国与南麟国打了一场罕见的恶仗。
血流成河。在卫城落霞的映衬下。美的妖艳。
南麟国拼劲了全力退了北越军。不。不是南麟国击退了北越军。而是上官子安动了一丝恻隐之心。
“收兵。”
“上官大人。您说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若是错过了今日。那就是给南麟军卷土重來的机会了。”
上官子安嘴角闪过冷冷一笑。看了一眼眼前的姜魏庆。经此一战。他的眸中似乎沒有了以往的桀骜和嗤之以鼻。姜魏庆自问一生每层服过什么人。这次。他是真的服了。
“东林城我们不熟。若是贸然进宫。能够趁胜追击固然好。若是敌军设的奸计。那岂不是落入陷阱。收兵。”
白倾城看了一眼城楼之下的上官子安。她不知道上官子安心中想的究竟是什么。聪明如他。又如何会不知。南麟国已是山穷水尽。哪还有什么陷阱。他是故意放她一马。还是别有对策。
一回军营大帐。上官子安便执笔写了一封折子派人快马加鞭连夜送回京城。上官子安轻轻的阖上双眸。更多更快章节请到。此事之后。他只一心守护玉瑾瑶。与伯梁侯府再无半分关系。
快马加鞭。不过一日。折子便已送到了龙珏轩的手上。上官子安无疑是在逼龙珏轩做选择。他自称不熟悉东林地形。白倾城谨慎狡猾。不敢贸然追击。伯梁侯守城多年。请求召伯梁侯回东林。
上官子安出征当日。他曾派达英在他出关之后给伯梁侯送了一封信。他本是知道龙珏轩对他有些顾忌。但姑父终究是玉瑾瑶的父亲。东林城本是伯梁侯的属地。先是夺了兵权。而此次。龙珏轩宁可让他这个从未上过战场的人。也不愿让伯梁侯回东林。此事瞒不过姑父。倘若不说。又平白的生了隔阂。上官子安当日那封信。只是给伯梁侯一个允诺。
而现今。就是这个允诺兑现的时候。上官子安故意退兵。以不熟悉地形为由让龙珏轩把伯梁侯重新派遣东林。这算是给伯梁侯的一个大礼。也是给玉瑾瑶筑起一个牢固的靠山。只是伯梁侯的世界并非他所能想象。他不想参与其中。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上官子安只想好好的守护玉瑾瑶。
“陛下。老臣虽是年迈。但如今大敌当前。义不容辞。老臣曾在东林驻守多年。东林地形。是最清楚不过了。”
龙珏轩蹙眉。他曾想过会有今日。只沒想到这天竟來的这样快。对于上官子安。龙珏轩更疑惑了。他是首次带兵沒错。不熟悉地形也确属要事。只不知这是真的不熟悉。还是根本就是一场阴谋。
“先皇在世时。伯梁侯便一直征战四方。如今正是颐养天年的时候。朕岂敢让伯梁侯再次上阵杀敌。”
这番话也本是龙珏轩的一番试探。他也不过是想知道伯梁侯如何回应罢了。但心中。也早已有了答案。江山为重。为了大局。玉鸿的确是不二的人选。
“为北越国江山。老臣万死不辞。”
龙珏轩冷冷一笑。好一个‘万死不辞’。好一个忠心耿耿的伯梁侯。
事出突然。当日申时一过。玉鸿便出发准备去东林。临行前。玉鸿去了凤阳宫同玉瑾瑶一同用了个午膳。
同以往活泼无稽的玉瑾瑶一样。看到玉鸿。撒娇似得扑倒了父亲的怀中。莞尔一笑。许久不曾见到玉瑾瑶了。玉鸿也是思念的很。但此次。也算是告别。若是沒有猜错。今日去了东林。恐怕短时间内也不会回京师了。
“瑾瑶。父王过了申时便要启程回东林。你一个人在宫中。要记得谨言慎行。父王依旧是那句话。你若是想走。随时告诉父王。明白吗。”
玉瑾瑶轻轻的摇了摇头。渐渐的。她已经开始对这个谁都不看好的婚姻有了一丝的期待。她本以为。她会满足于如今这种远远的看着那道背影。可那日太和庙回宫之后。她竟然幻想起了相守。
曾经深埋于内心的期许被渐渐唤醒。一生一世一双人。她求的。从來就不多。
“父王。陛下让你回东林了吗。怎么回事。是您自动请缨的吗。”
面对玉瑾瑶的质疑和不悦。玉鸿有些不明所以。他并不明白玉瑾瑶的这番话是因为什么。但玉瑾瑶。却是真真切切的担忧了。她曾答允过太后。不管如何。她都不会让父亲和陛下之间动干戈。但此次若是父亲主动请缨。那又是为何。
看到玉鸿的犹豫。玉瑾瑶更是不安了。一把抓住了玉鸿的衣袖。似是撒娇。却更像是命令。
“去告诉陛下。你不要去东林。好不好。”
玉鸿一时间愣神了。他从未见过这样的玉瑾瑶。这样忐忑的表情。绝不是担忧他的安危。也绝不是因为长久不能回京的思念。
“瑾瑶。此次是子安初次带兵。南麟国那个白倾城不好对付。父王本就在东林城多年。理当助一臂之力。想來。瑾瑶也不会希望子安哥哥有事的。对吗。”
玉瑾瑶看着玉鸿。沉默了许久。终究还是点了点头。
(不好意思。豆子不会写战争。写的很糟糕。大家多多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