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李四所说,王闲现在的处境,仅仅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还有这无数崇山峻岭、激流险滩等着他去翻越,去跋涉。
然而,毕竟是迈出了第一步,也像王闲所说,国内的所有人,包括皇帝陛下朱元璋在内,都是太需要一场胜利来为自己打上一针强心剂,至少,是一针镇定剂,来让自己相信,这个新王朝,是有能力与蒙元朝廷对抗的,我们大明王朝,还是有人能和扩廓帖木儿一争高下的。
大明王朝一字齐肩王——闲王殿下,挥师北伐,第一战,麾下大将斗杀血杀军团第十军团长,全歼四千名血杀众,杀敌十万,收降卒十万,这样的战绩,足以发挥强心剂的作用,那些曾经黑王闲不肯用尽全力去医治不败将军常遇春的人终于闭上了嘴巴,那些曾经黑王闲仅仅凭借着医术,然后依靠着和皇帝陛下的私交就成为王爷的人终于闭上了嘴巴,然而无脑黑人的喷子是无穷无尽的,他们的理由也是层出不穷的。
黑王闲的人,依然存在,王闲之所以不救常遇春,就是为了给自己营造一个上战场建功立业的机会。
现在又多了黑徐达的人,堂堂的无敌大将军,全国兵马大元帅,还不如一个大夫出身的王爷,我们这个新王朝、新国家,简直是要病态了。
听说,消息传回的那一天,国内的很多地方发生了打架斗殴,甚至是大规模械斗,事发地点多为酒馆、茶社、勾栏、瓦肆甚至是人来人往的大街上。
闹到各地的衙门那里去,原告往往都是比较惨的,而被告都是人多势众的,想要依法治国?可以,是打是罚,老子认了,可老子就是看不惯这些嘴贱的人,你以后注意着点儿,老子见你一次打你一次!
别人在前线拼命杀敌,你在国内贪生怕死不说,还要无脑喷人,你良心何在?尊严何在?人活到这么无耻的份上,也是够了!
人心就是如此,无论你做的多好,你也永远无法让所有人都喜欢你,说风凉话的人总是有的,故意抹黑你的人总是有的,人生在世,只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认为有价值的事情就好,对于那些永远躲在阴暗处鸡蛋里挑骨头的人,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其无视,然后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晒他们一脸。
奉元城,原本是青帝张明鉴的地盘,被扩廓帖木儿夺回,现在又落入到王闲手中,比濠州的规模要小上一些,但也是一座重镇,如若不然,也不会由血杀军团的军团长来镇守。
王闲入驻奉元城的的第一天,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十万降卒押送回国,王闲暂时不需要这些人,而且他们上了战场,也并不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最重要的是,王闲没那个时间也没那个人手来训练新军,但是国内的徐达有,十万新军,交给徐达,在合适的时机,再还给王闲,都给我记在账上,别赖!
紧接着,王闲屏退众人,开始为为身受重伤的梅二疗伤,梅二在整体实力上确实要比黑熊强上一些,但是要说绝对的压制,那是一点儿也没有的,尤其是最后双方同时选择以命换命的一招,梅二虽然直接是要了黑熊的命,而黑熊也是卸去了梅二的一条手臂,王闲必须抓紧时间为梅二接骨,与此同时,梅二全身上下也是一片伤痕累累,有些只是皮肉伤,但是也有一些是震伤了内脏,这都需要精细的治疗、照顾和一段时间的恢复,才能够继续参与战场上的厮杀。
为梅二疗伤完毕,已经是半夜,真把王闲累的不轻,偏偏陆云珂也在这个时候跑去反思蜕变去了,独守空房的王闲顾不了那么多,直接倒头就睡。
次日一早,经过半夜的休息,王闲已经养足了精神,洗漱收拾过后,只是闭着眼睛在床上冥想,忽然听到营帐外闹哄哄的似乎来了不少人,原来是奉元城的城中黄鸣恩带领着奉元城内的乡绅士儒前来参拜王闲。
黄鸣恩是个身材有些微胖的小老头,面色红润,看起来保养的很不错,身后跟着大概有二三十人的样子,从六七十岁的老翁到二十几岁的青年都在其中。
“奉元城城主黄鸣恩参见闲王殿下。”黄鸣恩等人在王闲营帐外屈膝跪倒,恭敬说道。
王闲睁开眼睛,起身开门。
“原来是黄城主,诸位不必多礼,请起吧。”王闲淡淡说道,其实黄鸣恩就是不来找王闲,王闲也要去找他呢,昨天进驻奉元城的时候天色已晚,又心心念念的赶着为梅二疗伤,匆匆忙只在军营里住下,正准备今天上城主府去,不想这位城主大人倒是自觉的率先来了。
“多谢闲王殿下,小老儿此来是代我奉元城中的百姓感谢闲王殿下解救我等于水深火热之中,我等心之所向,乃是汉人自己的朝廷,乃是我们汉人的新国家,奈何被蒙人占据,实在是身不由己,如今闲王殿下诛杀蒙狗,解放奉元城,实在是我们奉元城百姓的再生父母。”黄鸣恩一脸感激的说道。
“黄城主能够深明大义,心怀家国,也是不错。”王闲笑道。
“小老儿此来,一是感谢闲王殿下救万民于水火,二来也是想恭迎闲王殿下移驾到城主府内居住,所需房间,小老儿都已收拾妥当,万望闲王殿下坐镇府中,以定民心。”黄鸣恩拱手邀道。
“既然黄城主如此有心,那本王也就不推辞了,暂且叨扰几日。”王闲并未客气,直截了当的答应下来,反而是让黄鸣恩感觉到大有面子。
“闲王殿下,城中百姓心知将士们辛苦,纷纷置备了些许饭食,想要犒劳各位军爷,不知可否?”黄鸣恩一边在王闲身前带路,一边问道。
“哦?百姓们竟如此有心?本王大为感动,只是奉元城的百姓长期生活在蒙元政府的压迫之下,生计本就艰难,就不要再做破费了吧,百姓们的心意本王代将士们领受了。”王闲有些意外的说道。
“闲王殿下有所不知,老百姓所能准备的,也不过是些粗茶淡饭,自从洪武皇帝建立大明以来,百姓们无不日夜盼望着脱离蒙元政府的统治,如今闲王殿下亲自挥师北伐,一举解放奉元城,百姓们激动不已,实在不知如何表达,唯有犒饷士卒,略表心意,还请闲王殿下能给百姓们这个机会啊。”黄鸣恩诚声说道。
“请闲王殿下给百姓们一个表达谢意的机会吧,听闻我们大明王朝政治清明,洪武皇帝体恤民情,大力恢复生产,我们奉元城的百姓也并非好吃懒做之人,只需少许时日,定能自力更生、安居乐业,区区饭食,还不至于损耗民力。”身后的乡绅士儒总算等到了说话的机会,纷纷附和道。
“原来如此,那么好吧,老百姓也是一番好意,本王若还不应允,反而容易挫伤百姓们的积极性,你去通知赵大宝副将,由赵副将来和黄城主一同安排百姓们慰劳我军将士吧,一定要注意秩序。”王闲嘱咐跟在身后的一名亲兵道。
“属下遵命,这就前去传令,请殿下放心。”亲兵拱手振声说道。
“柳先生,你随这位将军前去组织百姓,一切以赵将军的军令为主。”黄鸣恩看了一眼身后的一位白面书生模样的中年人,说道。
“将军请。”白面书生模样的中年人点了点头,朝亲兵一拱手,两人结伴而去,亲兵连连被人称呼为将军,心中大为振奋。
“闲王殿下,这位柳先生,在我奉元城百姓心目中,享有极高威望,祖山曾在大宋年间世代为官,书香门第,家资殷实,多有善举。”黄鸣恩介绍道。
“奉元城果然是人杰地灵,有黄城主这样的深明大义之人,更有柳先生这样的名士,实乃百姓之福,更是我大明之福啊。”王闲点头笑道。
“闲王殿下,除了犒饷士卒,百姓中也多有想要参军入伍,追随闲王殿下一路北伐的,数量大约在五万人左右,不知闲王殿下愿否接纳?”黄鸣恩继续问道。
“老百姓刚刚脱离了苦难,便有主动参军入伍者?”王闲好奇。
“正是因为百姓们受多了苦难,如今自己被解放,才愿意参军入伍去解放更多的人啊,天下汉人本是一家,谁不想着及早让全天下的同胞都能解放,都能过上安安稳稳的好日子。”黄鸣恩说道。
“黄城主这话倒是有理,只是临时组织起来的民兵恐怕没有多少战斗力,需要送回到国内操练之后,才能返回战场,如果百姓们愿意的话,本王即刻安排他们渡江归国,由徐达大元帅亲自操练调度。”王闲道。
“闲王殿下所言不错,然而似乎是不需要。”一道声音突兀的在身后响起。
“哦?这位先生是?不知有何高见?”王闲一怔,转头问道。
“呵呵,闲王殿下,这位佟战先生,乃是我奉元城内的团练总使,家学渊源身后,熟谙兵法,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之才,只可惜报国无门,又不肯自甘下流去投元军,早先接受了小老儿的邀请,在奉元城组织起民兵自行操练,保境安民,已成规模,先前提到的这五万人就是由佟战总使一手操练而出。”黄鸣恩继续介绍道。
“怪不得。”王闲沉吟一声,又在心里暗暗补了一句:怪不得如此傲气,原来是有家学渊源,一身本事无处施展,只能憋在一城之内做什么团练总使,也确实够难为他了。
“如今战事紧急,军中最缺人才,不知佟战先生可有意愿在军中任职?”王闲问道。
“闲王殿下如不嫌弃,佟战愿往。”佟战生的方口大耳,相貌堂堂,说起话来更是声如洪钟,响亮威武,这一点深得王闲之心。
“好,佟战先生就姑且跟随本王,稍后自有安排。”王闲微笑道。
“谨遵殿下之命!”佟战顿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