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案终于尘埃落定,韩城因是私人恩怨,且口头订立生死约,不予追究,无罪释放。
大理寺门前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看着韩城缓缓步出,众人不禁起哄叫好,拍手称快。而被押监的沁香阁老鸨则被仍得一脸烂菜叶,臭鸡蛋。
人之初,性本善。而扬善抑恶是人的本能。
韩城颓废的面容布满戚色,忧伤的眸子闪过一丝笃定。
下了台阶,他忽而双膝跪地,对着众人连磕三个响头。熙攘的人潮一时沉寂,所有目光都聚焦到一个声音。
“我韩城得以自由之身,全凭各位仗义直言!大恩不言谢!”
一旁观察的耿直近前虚扶一把:“快起来。”
“我还有一件事要做。”说罢,韩城深吸一口气,折回衙前,抡起鼓槌,击鼓鸣冤。
沉静的人群再次鼎沸。
当大理寺的官差抵达张府传询的时候,张彻愣是不相信,直嚷嚷着要见皇上。
最近府里闹鬼,都传言是彩绫的冤魂索命,儿子已经完全吓疯了。
殊不知张华素日作恶多端,占了府中一对姐妹花的身子。两个小丫鬟趁机装神弄鬼为自己报仇。
儿子被打残,女儿又自溢,如今竟轮到自己锒铛入狱!
这还有没有天理了!他不相信!
灾难接踵而至,任谁都会心志崩溃。
张夫人看着丈夫被粗暴地带走,一口气不顺就昏了过去。
“荒唐!”
勤政殿内皇帝重重摔下手中状纸,难以置信道:“张爱卿竟如此糊涂!科考乃千秋大计,他这是误君误国!”
殿下燕敬与夏侯尊默然而立,事关重大,二相难得结伴觐见。
当初解罗裳献计让他保全韩城,他多有迟疑。而今日堂上大理寺正卿提醒他,张华是今岁武举,好歹韩城算是冲撞朝廷命官,吃顿板子,全了张彻的颜面也好。
今岁武举?会被一个名落孙山的人打成肉饼?
燕敬计衡之下全力维护,韩城也不负所望,掉头便来揭发武科考有人舞弊,矛头直指张华。
张华一案已经闹得沸沸扬扬,用皇帝的原话说就是“风流业债,有伤风化”。
现在又牵扯出了科考舞弊的大案,岂不让天下读书人寒心?让皇帝颜面尽失。不公平不公正拔出来的天子门生,怎会是真才实学。
历朝历代,对待科举都是慎之又慎。但有犯案,绝不轻饶。非流放即处斩。且九族之内,十年不能赴考。
先帝宽和,也曾因此斩杀四十三人,流放千人。
案上皇帝轻揉眉心,语气狠决:“顺康十一年学子的血是干涸太久了?他们都忘记了!给朕彻查!但凡涉案,全部收监。待三司会审之后,一并处决!”
二相领旨后,当夜就提审了张彻,结果却一问三不知。张彻除了摇头还是摇头。
燕敬并不意外。
张彻一向自视甚高,为人倨傲,鲜与朝官结交,对他们这两位丞相亦是敬而远之。断断不屑于舞弊之事。
唯一知情的当事人张华已经疯癫,神智不清。案情真相究竟如何?
从牢房往外看去,一轮明月皎皎悬空。
月华如练,泻满静谧沉睡的人间。
张彻仿佛看到苦命的女儿坐在月中哭泣。
“爹,女儿好辛苦。我爱皇上,可他不爱我。他的心里只有灵潇妃。”
灵潇妃。听春禧殿的大宫女说,女儿死的那晚,灵潇妃竟与皇帝哭闹,要立她为后。
这个女人怎么如此恬不知耻!逼死了女儿不说,还为了一个追封的虚名跟亡妃争较高低。
这样的女人也配做皇后!
他扪心自问,入仕二十余载,一直兢兢业业,清明廉政。
虽未有称著于世的功勋,也是忠君爱国,鞠躬尽瘁。
如今竟落得家破人亡的凄凉境地!
皇上,这就我大楚忠臣的下场吗!
翌日晌午,张彻被释放回府。
今晨,张府的一个家丁私逃出京被卫耀先缉拿。他是张华倚重的爪牙,酷刑之下道出了舞弊真相。
原是礼部黄侍郎的大公子以父之名索贿,而黄侍郎知情后亦默许,意图借此拉拢张彻。
张彻池鱼遭殃,好在虚惊一场。
想他堂堂正三品大员,不分青红皂白羁押公门。以后在同僚中如何自处。
一路腹诽孽子,张彻徒步回府。
迎接他的是满目白幡和充耳恸哭。
管家扑通跪倒,涕泪齐零:“老爷,夫人,去了。”
“去了?……哈,哈哈“
张彻只觉天旋地转,人影憧憧。
悲伤到达巅峰,他不知如何宣泄。一时哭,一时笑,口中喃喃自话。
”去了好,去了好……“
众人被张彻的异样惊呆,府外互传圣旨到。
来人是皇帝心腹徐庄。皇帝大意就是念及张爱卿精忠侍君,特提其子张华为兵部行走,以慰忠臣。
张彻凌乱的意识一点点汇聚,头脑渐渐清明。
这算什么?打一个巴掌给个甜枣?
徐公公察觉他眼中的不忿,耐心开解道:”皇上着老奴亲自传至,大人可要体谅皇上的一片苦心。“
当然他不会明白告诉张彻,这恩典是灵潇妃替他求的。就算说了,他也未必领情。
娘娘就是太善良了。
张彻咬牙,领旨谢恩。
徐公公满意的回宫交差。
张彻已在心里暗暗发誓。要让高高在上,生死予夺的皇帝也常常痛失所爱的滋味。
他要让害他的人全部付出代价。
科考舞弊案还在深入调查中,而皓京城内已经流言满天飞。
韩城与彩绫忠贞不渝的凄美爱情被演绎成各种版本,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解罗裳跟燕云轻更是活生生的才子佳人小说。
话说解罗裳千里寻亲遭人劫持,燕云轻巧制惊马,英雄救美。沁香阁再度罹难,燕云轻又出手相救,解罗裳芳心暗许,二人私定终身。
魏王听闻后,心下甚为不满。这样高调的移花接木也太不地道了。
第一段故事的男主角是他好不好!
而解罗裳之所以这样散布,一来可冲淡之前的谶语谣传,二来也想警告神出鬼没的黑衣,她如今有燕府撑腰,别再来惹她。
朝中稍有心思的人,目光已经越过低级的情情爱爱,直奔二相联姻的主题。
二相对峙十余载,而今奉旨联姻,如雾里看花真让人琢磨不透。
解罗裳许诺燕敬的第二件事做到了。新的流言已经彻底取代之前困扰朝堂的谶语,成为皓京津津乐道的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