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
    使心不亂。
    謙之案:據想爾注校箋:淮南子道應訓、蜀志秦宓傳及易艮卦孔疏、晉書吳隱之傳、文選東京賦注所引此文,皆無民,劉師培老子斠補謂唐初避諱刪去,今此六朝寫本無民字,可證劉說之非。
    虛其心。
    謙之案:老子想爾注本虛作。據注文虛去心中凶惡,道來歸之,知本文亦作虛,為誤字。
    七章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謙之案:老子想爾注本作以其無尸,故能成其尸,注:不知長生之道,身皆尸行耳,非道所行,悉尸行也。道人所以得仙壽者,不行尸行,與俗別異,故能成其尸,令為仙士也。此為神仙家言,可與後漢書方術傳相參證,非老子本文。
    八章
    夫唯。
    謙之案:夫唯,發語詞也。第十五章、第二十二章、第五十九章、第七十章、第七十一章、第七十二章、第七十五章皆同,疑為楚語口氣。
    九章
    持而盈之。
    謙之案:管子白心篇:持而滿之,乃其殆也。名滿於天下,不若其已也。此持滿之戒與老子同。
    十四章
    在上不曒,在下不昧。
    謙之案:曒,敦煌丙本作皎。昧,遂州本、敦煌出道士索洞玄經寫本及想爾注本均作忽。案昧音密,與曒為韻,作忽則無韻。
    二十章
    唯之與阿。
    謙之案:老子想爾注本阿作何。又據唐文播: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寫卷斠記,知伯希和目二三二九號古寫卷亦作何。何皆阿之誤。
    若享太牢。
    謙之案:享字,敦煌道士索洞玄經寫本及老子想爾注本均作亨,經典釋文亦作亨,亨字是故書。
    乘乘無所歸
    謙之案:老子想爾注本作鬿無所歸,鬿字當為遂州本魁之別構,蓋本儡字,音近而誤。
    俗人昭昭。
    謙之案:經典釋文:昭,一本作照。今敦煌道士索洞玄經寫本及老子想爾注本均作照。
    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謙之案:王弼注:孔,空也。唯以空為德,然後乃能動作從道。又後漢書馮衍傳注:孔之為言空也。此以形容大德,虛心無物,無所不包也。謙舊校以盛德解孔德,意有未盡,當以此為正。
    二十四章
    企者不久,夸者不行。
    謙之案:此二句敦煌道士索洞玄經寫本與老子想爾注本亦作喘者不久,跨者不行,與館本、遂州本同。又下文自伐無功作自饒無功,餘食贅行作餘食餟行,亦均與館本、遂州本同。
    二十八章
    為天下蹊。
    謙之案:老子想爾注本蹊作奚,與敦煌丁本同。
    三十五章
    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
    謙之案:老子想爾注本作安平大樂,與珥過客止,以太作大,以樂字斷句,注:如此之治,甚大樂也。蓋不知安平太為並列語。
    五十一章
    德畜之。
    謙之案:畜之即蓄之。說文:畜,田畜也。段玉裁曰:田畜,謂力田之蓄積也。畜之猶相積相壓之義。一九六二年十二月 朱謙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