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耶律洪基就要奚落白河天皇。赵顼急忙说道:“既然都沒有來。不如把今天这样的比武定下來。以后每三年一次。不仅仅是比武。其它的还要安排比试。中华帝国定都天京。幽州话成为官话。现在各国都不会这个官话。以后各国可以举行官话比试。还有书法、诗词。还有歌舞、角抵等。都要放在天京比试一下。”
“还有马球。赛马。射箭。”耶律洪基补充道。
“象棋、围棋、蹴鞠。”见耶律洪基尽说些辽国擅长的项目。交趾国王李乾德也补充道。
“标枪。攀爬。赛跑也不错。”段廉义也说出了大理国擅长的项目。
接下來。各国争相说出本国的擅长的项目。三佛齐好像都不怎么行。只能把水上的独木舟划船说了出來。
“好。就这么定了。各个项目都有。三年一次。就在天京比试。由教廷筹措。”赵顼高兴地说道。
“好。”在中华帝国各成员国君主的一片赞同声中。这次华夏诸国的会盟成功结束。
又过了三天。各国君主分别启程回国。赵顼亲往欢送。这三天中。赵顼与耶律洪基密谈了三天三夜。同吃同睡。沒有人知道他们到底在商量着什么。无论是辽国的臣子还是宋国的臣子。都在猜测两位君主能达成什么的密谋。但只能是猜测。因为赵顼与耶律洪基两人都决口不提他们都在商量着什么。
黄埔港口。耶律洪基返回辽国。赵顼亲往送行。并且安排了自己的专船龙舟送耶律洪基回国。耶律洪基走后。李秉常也带着赵顼个人从内库拿出的三百万贯欢喜地离开了。赵顼资助李秉常三百万贯。主要还是要进一步巩固李秉常的皇位。这三百万贯。可以让他有能力组建绝对从属于他自己的军队。
西夏藩汉礼仪之争。以李秉常的胜利告终。梁太后撤帘。李秉常亲政。然而。军队还是把持在梁太后手中。对赵顼來说。一个汉化的君主比起梁太后那样的藩婆子要让人放心得多。
这次会盟能够成功的一大因素。就是耶律洪基和李秉常都是汉化程度十分高的君主。第一时间更新 他们与赵顼有共同的语言。
李秉常走后。大理国王段廉义找到了赵顼。密谈了一天。同样沒有人知道他们到底在谈些什么。然而。当大理国王段廉义再次回到大理时。就不是一个人了。还有赵顼送予他的三万精锐边防军。
段廉义这个大理国王是被架空了的大理国王。如果不是辽宋夏等国联合施压。这一次会盟都有可能來不了。这次有了赵顼给予的三万精锐边防军。有军队。有大理国王的名分。夺回权力不是难事。只有夺回权力。才能履行这次会盟的盟约。
日本天皇白河似乎对政局不是很关心。却是非常关心苏轼的生活。每天都要去给苏轼的府邸看看。送上礼物。现在的苏轼已经不是历史上的苏轼了。历史上的苏轼官途不顺。穷困潦倒。而现在的苏轼是政事堂参赞礼部尚书。大宋朝廷的正二品大员。还是仅次于宰相沈括的大富豪。
写诗的时间少了。倒是政务一直很繁忙。直到春耕结束以后。苏轼才随同日本天皇白河一起去日本作友好访问。大宋第八镇海卫军薛奕率领五千海卫军一同前往。这次不仅仅是访问这么简单。还有其它的使命。
很多穿越小说。穿越到古代。因为后世的仇日心理。第一个打的就是日本。然而。在宋朝。根本不用打。一纸招降书就能搞定。这个时代。日本就像后世的中国。崇洋媚外达到了极点。人人都以成为宋人而自豪。都盼着能成为宋人。这样说的话。一个苏轼就能征服整个日本。日本人的心里状态和耶律洪基的心里状态几乎一样:來世愿做大宋一平民。
赵顼交待给苏轼的任务有两点:一是促进日本与大宋的友好往來。加速日本的汉化进程。帮助日本天皇进行和大宋一般的变法。二是。助日本平定东北叛乱。征服虾夷。在虾夷所在岛屿设北海道。建立一座大城池。发展起捕捞业。要像经营大宋的舟山渔场一样经营日本的北海道渔场。
大宋现在需要更多的粮食。种植业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发展起來的。然而。凭借着大宋现在的造船业。更多更快章节请到。发展起捕捞业非常快速。湖广地区、西南山区开发以后。野生动物会不断减少。肉食不可能长期依靠狩猎。而捕鱼业却不会衰弱。大海是取之不尽的财富。
历史上的荷兰不就是靠着击败英国。夺取了英国的北海渔场。最后成了海上马车夫的吗。渔业几乎供养了整个荷兰。现在。大宋三分之一的肉食都是鱼。特别是这两年。大宋粮食危机严重。需要大量的输入海鱼。
华夏会盟结束。也意味着大宋十年大治计划的开始。无论是赵顼还是政事堂的大臣们都在励精图治。每天都得忙个头冒烟。处理完辽国、西夏、大理、日本的事情后。赵顼着手安排黄头回纥和青唐吐蕃的问題。
考虑到不是军事征服黄头回纥和青唐吐蕃。更多更快章节请到。赵顼决定暂时让他们自治。赵顼和董毡作了交易。同意他们自治。但是他们要平定吐蕃东部多弥地区。
吐蕃东部的多弥地区。又称为脱思敢。是后世四川的西部地区。现在那里是各部落林立。被大大小小的奴隶主所统治。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董毡要做的就是。不管是把那里的人都杀光。还是全部迁徙到青唐。都要清空那一片地区。
清空之后。赵顼会让政事堂从成都府路移民过去。那里的人口。政事堂分析过。不到二十万。之所以要清空。然后移民。就是要彻底把那片地区纳入大宋的版图。移民政策相当实在。那一片地区将在十年内不征任何赋税。第一时间更新 而且移民的百姓还能获得移民补贴。
至于回纥和青唐。赵顼设立了河湟路。不设布政使。只派驻三万军队。由熊本出任指挥使。王韶任军师。着手准备西征事宜。
赵顼之所以允许黄头回纥和青唐吐蕃自治。根源还是道路不通。所以王韶要做的就是修建一条从秦州到青唐城再到黄头回纥的茫崖城的驰道。只有这条驰道。才能让黄头回纥和青唐吐蕃彻底臣服。彻底融入大宋。
安排好了黄头回纥和青唐吐蕃的事情后。赵顼又和政事堂商量着大宋农业发展的问題。赵顼支持王安石的农业发展方案。
一是。将黄河两岸的百姓大量迁徙到南方。第一时间更新 进一步充实南方的人口。特别以江宁府为中心周边淮南东西两路、江南东路、两折路这四路的人口。壮大并发展这个经济中心。
二是。疏通黄河、漳河等河流。借助黄河大力发展淤田。缩小耕地面积。增加牧场和林场的建设。改变单一农业的经营方式。所谓淤田。就是利用决水的办法。把河水中挟带來的肥沃的淤泥。漫浸到田地里。使被破坏的土壤恢复肥力。
黄河挟带着大量的泥土。这些淤泥都是被冲涮下來的表层土壤。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十分肥沃。王安石的方案是。兴建三千余条人工水道。连通黄河。在黄河水位暴涨之时。打开水阀。让黄河水通过这三千条人工水道。将黄河两岸田地全部淤一遍。这样。既起到了泄洪的作用。又灌溉了农田。
而平时。则关闭水阀。派出大量船只搅动黄河之水。尽可能地让河水将泥土带走而不是沉积下來。不过。由于现在的技术。这个措施效果很差。
补救的办法就是不让泥土带进黄河。所以。除了於田之外。其它的耕地。特别是丘陵山地的耕地则全部放弃。用來种植果树。或是种植牧草。发展林场和牧场。
文彦博反对於田的办法。因为工程实在是太大了。好处自然看得到。但是资金投入实在是惊人。有这样的资金。还不如加强黄河河坝的修筑。文彦博的意见自然也得到了肯定。於田是长期的。短期内还是要继续加强河坝的修筑。防止水患。
三是。在南方。特别是江宁府四边。重点发展圩田。所谓圩田。就是在沿江或是湖泊附近的低洼地带建起农田。这一个方案很重要。因为正是稳产高产的圩田。支撑着历史上南宋的经济发展。
圩田虽然稳产高产。但是十分依赖水利工程的建设。因为在低洼处造田。极为容易遭到江水和湖水的倒灌。长江也不是那么好相处的。如果发大水大话。沒有足够的低洼地蓄水。长江水淹城市不是不可能。而且。一旦发大水。所有的圩田都会变成**。
为此。这个圩田工程比起於田工程还要庞大。这是要全面建设一个密密麻麻的水利网。还要像修城池一般。把圩田的防止江水湖水倒灌的堤坝建起來。这比建上百座上京城都要耗资巨大。
不过。南方要发展。这个圩田就不能不建。上京的发展。也得力于圩田的建设。圩田在抗旱抗涝。保证粮食的稳产高产方面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近沿海地带。圩田连成一片。形成了与江争田、与湖争田、与海争田的壮观景象。
以江宁为中心的决定的经济中心要发展起來。就必须发展圩田。
四是。在西南发展梯田。所谓梯田就是沿着山脉修建农田。然后在山顶修建水库。用山水浇灌。发展梯田的规模不大。主要是要保证西南地区的粮食能够自给自足。西南地区主要发展的还是茶树种植。
五是。以发展於田、圩田为中心。兴建完整的水利工程。包括能发挥运输作用的河道。王安石的办法。除了拓宽加深隋唐大运河之外。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再建两条像隋唐大运河一般的大运河。
六是。在全国范围内大修驰道。让宽阔的驰道至少能够连通大宋的每一个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