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长河复生记 > 第277章 炮打双灯

《长河复生记》 第277章 炮打双灯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崇祯五年五月二十九日,丑时。

    满天繁星,两侧山坡上篝火跳动。

    萨哈廉感觉自己的人马好像被火光包围了。

    萨哈廉率领一千失去战马的满洲兵,翻山越岭绕道敌后偷袭。为了减轻负重,营帐一律不带,萨哈廉身先士卒也不例外。

    但是满洲兵的盔甲不能不带,扛着五六十斤重的盔甲走了一天山路,第二天起来士卒无不小腿肚子发酸发胀,只有倒着行走的时候才能舒服一点。

    萨哈廉不由自主地叹一口气。

    就在士卒疲劳不堪的时间,趁天热满洲兵行军不能披甲,贼人发动了几次无耻的偷袭。

    贼人进攻的时候,先是发射烟雾。烟幕遮挡住满洲兵的视线,士卒看不见将官头盔上的红缨,士卒便无法和将官同进同退。

    然后贼人趁乱发射一阵箭雨掩护三眼铳手接近,三眼铳手近距离轰击以后换刀盾手扔木质飞雷。

    如果此时士卒已乱,贼人的刀盾手便在弓箭手掩护下冲入砍杀一番

    如果此时士卒还能战,贼人则丢下几颗烟暮扬长而去。

    偏偏萨哈廉还不敢率兵追击。

    这都是血的教训。

    第一次萨哈廉派出披甲兵追击,贼人勾引着披甲兵走出一小段山路,等披甲兵累得满眼金星的时候,贼人突然转回身来一波烟雾和三眼铳突击,然后再接着撤退。

    第二次萨哈廉亲率大批不披甲的士卒追击,结果贼人领着没有披甲的满洲兵走了一大段山路,然后突然加速甩开满洲士卒,同时萨哈廉的本部被另一股贼人偷袭。

    萨哈廉这才意识到中计了,满洲兵在山地行军其实根本就追不上贼人。

    按理说许多满洲兵都是山里人,对于走山道并不陌生。

    但是满洲兵有一个绕不过去的短板,就是他们的盔甲。

    满洲兵之所以强悍,几乎全靠盔甲。如果没有盔甲,萨哈廉简直不知道该如何打仗。这次翻山偷袭敌后,满洲兵如果不带盔甲,还不如不去。

    但是在山地中,沉重的盔甲严重拖累了行军的速度、消耗了士卒的体力,打起仗来还指不上。

    萨哈廉有心安排一部分士卒抛弃盔甲,但是士卒们谁也不干。

    因为盔甲是他们为数不多的私人贵重财产,也是他们身份地位的保证。

    没了盔甲,披甲就沦落为“余丁”。余丁,顾名思义,就是多余的人。

    已经没有了马,绝不能再丢掉甲所以满洲兵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带着盔甲行军。

    萨哈廉只好采取收缩队形慢慢推进的办法,但是密集队型很快就遇上防不胜防的地雷。

    萨哈廉已经被炸明白了。

    地雷既不是天雷、也不是地震、更不是怪兽,它是一种踩上去专炸士卒下三路的阴毒武器。

    中了地雷的士卒下肢血肉模糊,不能走路,哭爹喊娘地嚎叫,影响士气。

    一名士卒中了雷,就得派一到两名健全的士卒去照顾。地雷造成的减员,实际上比贼人直接突袭更厉害。

    所以萨哈廉只好再分散队形。

    一分散队形,贼人就重新贴上来,像饿狼一样趁人不备就咬一口。

    好不容易萨哈廉在后晌率军下到一处山谷。

    据带路的向导讲,只要再翻过一座山,顺着山沟就能走到金沟。

    但是萨哈廉不敢夜间翻山,更不敢夜里在山上露营。于是在山谷里找了一处还算开阔的地方扎营。

    因为一无战马,二无营帐,营地并不需要很大。萨哈廉命士卒在天黑之前在营地之外挖掘两条壕沟用于防止贼人偷营。

    天黑之后,两侧的山上开始是零星几堆篝火,后来篝火越来越多,仿佛山上埋伏了千军万马。

    萨哈廉派人上山查看,发现接连几处篝火都是只有火,没有人。

    确认是贼人的疑兵之计,萨哈廉这才放下心来。

    但是后半夜不少篝火开始忽明忽暗地闪烁,萨哈廉的心又提起来。

    营地里伤员的呻吟声让萨哈廉更加烦乱。他真想明日一早丢下伤员一走了之,但是他不敢,那样的话会军心全失。

    ……

    此刻,三营化整为零。孙一、杨日天、李广各带一队,隐隐地把萨哈廉的满洲兵包围。

    经过一个下午对满洲兵的袭扰,三营将士们已经打出了信心。

    在野山上,满洲兵就根本追不上三营,三营的战术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跑远了就藏好战利品轻装重来,完全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三营还打出了特色。杨日天善于使用刀盾兵,短促有力的刀盾手冲击每每重创满州兵李广偏好远距离杀敌,能不同满州兵纠缠就不纠缠,每每自身伤亡最轻孙一偏好于算计,善于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

    根据孙一的计算,此时满洲兵的重伤员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正是士气低落、疲劳过度的时候。

    今夜没有月光,满洲兵患夜盲症的比例远高于三营的本地士卒。

    孙一决定,趁满州兵连日疲惫、士气低落,利用夜色再给满洲兵狠狠一击。

    两侧山上的篝火,不仅仅是孙一的疑兵之计,更是三营的掩护。

    在篝火之间,孙一、杨日天、李广三支队伍可以用灯语明目张胆地互相联络。

    杨日天和李广分别带领一队人马,已经借助篝火的照明迂回到满洲营地的两侧。

    孙一带领一队人马,已经潜伏到谷内距满洲营地正面半里的位置。

    围三缺一,正合兵法。

    孙一这一队人打先锋的全是没有夜盲症的本地人,头盔上插满树枝伪装,由牛犊儿率领。

    牛犊儿领着先锋队一直潜入到满洲大营的壕沟外侧,摸黑组装合蝉弩炮。

    合蝉弩炮在白天作用有限,到了夜间就成了神器。

    合蝉弩炮发射的时候无声无息,不会暴露位置装弹快,不会像火炮那样打几炮就要停下冷却炮管便于携带和组装。

    合蝉弩炮在平地可以将草包飞雷发射两百五十尺。两百五十尺在白天不算什么距离,在黑夜里两百五十尺的山路对于夜盲症众多的满洲兵来说可就是很长的一段路了。

    三声轻微的弓弦声之后,壕沟对面传来“轰隆”、“轰隆”、“轰隆”三声巨响,却没人知道落点在哪里。

    满洲兵营地顿时像是炸了锅。

    外侧壕沟的两个拐角处,忽悠一下竖起两根攀山用的钩竿子。

    钩竿子顶头挂着点燃电弧的电烛,电烛后方有一面反光档板。

    满洲营地内一下子被电烛照亮,惊慌失措的满洲兵一边跌跌撞撞地奔跑一边大呼小叫。

    “轰隆”、“轰隆”、“轰隆”又是三声巨响。

    有了电烛的照明,这三炮打得很准,全部落入满洲营地内。

    由于电烛背后的反光档板,满洲兵根本看不清营地壕沟之外这一侧。

    有反应快的满洲兵冲着高高的电烛张弓就射,电烛不为所动。

    孙一带领后续人马冲到,就地架起合蝉弩炮,以电烛的亮光为参照,瞄准两灯之间立刻发射。

    参考资料

    电烛

    电烛,早期的照明工具,存在时间比较短,随着爱迪生白炽灯的普及被淘汰。

    电烛由约布洛奇科夫改进电弧灯而发明。他利用熟石膏将电弧灯的两个碳极隔开,当电弧激发时,石膏与碳极同时燃烧发出白光,不用调整碳极的间距,最长一根电烛的照明时间为两小时。

    1876年,巴黎歌剧院门前的大道以及伦敦泰晤士河两岸的照明全部是电烛。柬埔寨的王宫也曾使用电烛照明。

    电烛的制作非常简单。现代人可以取3厘米长的铅笔心两根,把它们的一端削尖。用直径05毫米、长200毫米的裸铜线在铅笔心上绕四五圈,使铅笔心可以前后移动,使两个铅笔心的尖端正好相对。把铜线的两端接上9伏电池,用手旋转铅笔心,使它们互相接触,在接触点出现了明亮的电火花的一刹那间移动铅笔心,使两尖端之间有一个小间隙,于是就会形成明亮的电弧,发出持续的亮光。这就是一个小型的电烛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长河复生记》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长河复生记》 第277章 炮打双灯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男色撩人之溺宠逃亡妻 连载中图标 男色撩人之溺宠逃亡妻
  • 我的MC物语 连载中图标 我的MC物语
  • 重回中世纪 连载中图标 重回中世纪
  • 魂穿修真至圣 连载中图标 魂穿修真至圣
  • 第一法师 连载中图标 第一法师
  • 我的分身会穿越 连载中图标 我的分身会穿越
  • 阴阳之神师 连载中图标 阴阳之神师
  • 皇后再上岗攻略 连载中图标 皇后再上岗攻略
  • 怪物的美好生活 连载中图标 怪物的美好生活
  • 我们被青春革了命 连载中图标 我们被青春革了命
  • 相互吸引 连载中图标 相互吸引
  • 拯救战五渣王子 连载中图标 拯救战五渣王子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