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架20在完成了伏击22的任务之后,并没有向东挺进,而是转为向北飞行。当它们再次转向,朝西飞去的时候,与767的距离已经扩大到了三百千米以上,离开了预警机的探测范围。不是这四架20的飞行员不想再战,而是在攻击22的时候用掉了太多弹药,现在得返航补充弹药。
虽然取得了参加战斗之后的第一个战果,而且是世界上第一批在实战中击落22的飞行员之一,但是夏天宇上尉并不觉得骄傲与自豪,因为击落22的功臣那四架16电子攻击机。从某种意义上讲,夏天宇率领的这个小队的四架20充其量只能算是运载与发射导弹的平台。
其实,这就是系统战的强大之处。
在现代空战中,决定胜负的是整个系统,而不是某一种作战飞机。即便是当今最先进的战斗机,如果孤身奋战,也绝对不是一个完善的制空作战系统的对手,甚至难以在空战中幸存下来。
四架22被击落就是最佳证明。
单纯看战斗机的性能,22绝对是举世无双,在各个方面都超过了当今全球所有的战斗机,别说11这类的三代机,即便是同为第四代的20也未必能够与之抗衡。22的性能非常全面,几乎没有短板。20却并非如此,依然存在很多缺陷。关键就是,20没有获得像119那样的大推力发动机。
虽然依靠从伊万国引进的41发动机,20勉强达到了基本设计指标,但是在各主要性能上依然跟22存在巨大差距。比如20的最大速度只有一点八马赫,仅比22的最大巡航速度快一点点。同样受限于发动机,20的加速性能、爬升速度、空战推重比均远低于22。因为没有使用矢量喷管,所以20的敏捷性同样不如22。如果说有什么能够跟22媲美的话,首先隐身性能,而且只是前向,在侧向与尾向,20的隐身性能依然不如22。此外也就是在航空电子设备,20绝对不比22差,而且在某些方面还超过了22。
当然,这个局面很快就会随着20的问世而改变。
如果说20是为了解决有与无的问题,应空军要求提前量产的先期型,那么20就是完全达到空军各项性能指标的完整型。与20相比,20的最大改进就是换上了配备矢量喷管的15大推力发动机。在这种最大军用推力达到一百一十五千牛,最大加力推力超过一百七十五千牛的发动机的推动下,20将获得不低于一点六马赫的巡航速度,以及超过两马赫的最快速度。如果能够提高隐身涂料的高温性能,20能在不做任何改动的情况下把最快速度提高到二点五马赫。同样得益于发动机性能提高,20在加速性能、爬升速度、空战推重比、敏捷性等各方面都将有本质的提高,而且在重新设计后机身之后,尾向隐身性能也会得到改善。
可以说,20才是空军理想中的制空战斗机。
20能够战胜性能更好的22,而且是一边倒的胜利,关键是获得了整个制空系统的支持。
当然,第一功臣就是那四架16。
进入战场的时候,四架20跟在16率领的佯攻编队的后面,而且跟得很近,离前面的11不到一百米。这么做的好处就是避免过早暴露,即16与11反射的雷达波把20的微弱雷达信号完全掩盖住了,结果扶桑的767只看到了11与16,没有发现20。
充当编队长机的是16,其他战斗机都听从16的指挥。
这个时候,只有16的雷达在工作,不过是被动探测模式。
可以说,16装备的雷达是这场空战中最关键的装备。这种由611所应空军要求专门研制的多用途相控阵雷达的主要用途并不是探测空中目标,甚至不是进行探测,而是电子战系统的一部分。虽然同样具备强大的探测能力,对空性能跟11装备的雷达相当,对地探测能力则超过了国内现有的所有雷达,但是其最强大的地方在于可以被动工作,即充当电子侦察设备,并且能在必要的时候做为干扰设备使用,即以集中照射的方式对敌人的雷达进行干扰。
很明显,这种雷达是一种电子战设备,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雷达。
正是依靠这种雷达,在22第一次启动火控雷达进行搜索,为攻击做准备的时候就被16发现了。
虽然在被动模式下,探测精度不会太高,无法用于火控,但是16截获的雷达信号足以证明22的存在,而且离得不远。
也就在这个时候,负责佯攻的11战斗机发射了携带的导弹。
四架20同时脱离了编队,紧跟着那些导弹朝海面俯冲。
因为20本身就是隐身战斗机,而且11发射的还没有定型的隐身反舰导弹,所以在22的雷达屏幕上,那全都是隐身反舰导弹,也就没有能够做出准确判断,即发现混在导弹群里的四架20。
这是22在战斗中的第一个失误,也是最致命的失误。
判定11发射的是隐身反舰导弹之后,22继续攻击佯攻机群。因为佯攻机群一直在高空飞行,那些导弹已经降到了低空,所以在准备拦截佯攻机群的时候,22无法持续跟踪在海面上空飞行的导弹。
20没有一直跟随导弹,而是在降到低空之后就开始加速,在收到16的指令后开始爬升。
此时,22就在四架20的头顶上。
在加速爬升的时候,20没有转向,而是一直将机头对准767,以免过早被预警机发现。直到22再次启动雷达,也就是收到16的指令之后,四架20才通过超机动迅速转向。
这个时候,20已经在四架22东面大约十五千米处。
因为在转向的时候损失了太多的速度,加上一直在爬升,速度本来就不快,所以夏天宇等四名飞行员没有吝啬弹药,在用光电系统锁定了四架22之后,各自发射了两枚12与两枚10。如果不是距离太近,12不适合用来对付高机动目标,加上光电系统提供的火控通道有限,夏天宇他们会把另外两枚12也发射出去。不止为了获取战果,更是为了保护佯攻机群,特别是那四架16。要知道,空军总共只有八架16,而20有几十架。因为采用了大量极为昂贵的新式电子设备,所以16的单价比20还要贵,可以说是空军最金贵的战斗机。
从交战过程就能看出,16才是中流砥柱,20不过是替16卖命的打手。
当然,能在空战中击落22,而且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夏天宇等四名20的飞行员都很兴奋,甚至有点激动。如果不是16及时下达命令,让他们按计划返航,恐怕四架20会直接扑向几百千米外的767。
如果能再击落一架767,自然是好事。
只是,没有必要让四架20去冒险。
在四架22被击落之后,那架767就向东转移,只是没有离开,因此可以相信,附近肯定还有几架22。在损失了一架767之后,扶桑空中自卫队绝对不会让其他的预警机去冒险。要知道,如果再损失一架767,扶桑空中自卫队将丧失持续作战能力,从而失去争夺制空权的能力。如果附近没有防空战斗机,767肯定会撤走,而不是向东转移一百多千米。
确实如此,还有四架22,而且就在767东面一百多千米处待命。
只不过,这四架22执行的不是防空巡逻任务,而是为已经升空、弹舱里挂满炸弹的十二架35战斗机护航。
这下,问题也出来了。
没有22的掩护,767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必须返航。没有767支持,执行轰炸任务的35肯定会遇到麻烦,也许连护航的22都会遭到伏击。问题是,只有四架可以执行制空任务的战斗机,要么掩护767,要么掩护35,只能选择其中一个,不可能面面俱到。
紧急出动一批防空战斗机?
虽然琉球基地有很多的防空战斗机,不过全都是15,对付11还勉强够用,可是遇到20,那就完全不够看了。更何况,为了让十二架35准时启动,琉球基地的勤务人员已经累得半死,除了四架在地面待命的15已经装满燃油与挂上了导弹,其他15无法立即升空。
只是四架15,显然解决不了问题。
可以说,摆在空中指挥员面前的问题极为明显,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只不过,这个狡猾的家伙也没有花心思去寻找解决办法,而是把问题丢给了空中自卫队司令部,也就是山野和夫。他只是一名指挥引导战斗机的空中指挥员,作战计划来自空中自卫队司令部,自然该听从司令部的安排。
十多分钟后,空中指挥员收到了山野和夫亲自下达的命令。
撤消轰炸尖岛的作战行动,22机群前出巡逻,让十二架刚刚升空的35战斗机立即返航。
空中指挥员如获大赦,立即下达了命令。至于那些满载的35在降落前要放掉多少燃油,会有多大的损失,以及造成多么严重的污染,显然不是他关心的事情,他只是不想在剩下的几个小时的巡逻任务中没有战斗机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