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16章 秦魏联姻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第216章 秦魏联姻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南北朝之征伐天下最新章节!

    在司马家族躲在南方仍旧醉生梦死时,北方在历了几场大规模动荡后,逐渐形成了燕秦魏河西四强鼎立之态。

    原本最混乱的陇右秦州,也随着西秦覆灭、仇池陷入内乱,渐成一统之势。

    最近几年卫朔以河西根基,连续用兵。

    在短短七年之间,相继灭掉后凉、南凉、西秦,降服朔方,除了仇池一隅之地外,其已取得整个西北的统治权。

    一个统一且强大的西北势力,正逐渐崛起,这绝非是后秦愿意看到的。

    全取秦州之后,河西实力大增,已从北、西两个方向,逼向后秦。

    而向东过了黄河、潼关又有西燕、东晋阻路,如今后秦只剩下向南一条出路,然向南却是群山起伏的秦岭。

    可以说别看后秦还据有富饶关中,其实在战略上已是极度被动,稍有不慎将遭遇灭顶之灾。

    好在眼下卫朔对秦州统治尚不牢固,暂时无力东进关中。

    因此,对姚苌而言,目前是后秦最后一次遏制河西的机会。

    刚开始后秦将希望寄托于东晋,为此姚苌不惜去帝号,向东晋称臣。

    不料,东晋上下忙于争权夺利,根本无暇关注北地局势。

    消息传到长安后,气得姚苌破口大骂,又当着群臣面,把当年其兄姚襄被排挤出走一事翻了出来。

    既然东晋指望不上,姚苌只能向北魏求援。

    而拓跋珪与卫朔之间有过节,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早在两年前,当时拓跋珪袭杀了刘卫辰,正欲将整个朔方纳入北魏。

    不成想半路杀出个卫朔,不但将北魏势力彻底逐出朔方,还让拓跋珪折损数了万将士。

    虽然后来双方和解了,但谁都明白,北魏与河西之间早晚会有一战。

    公元392年夏,后秦姚苌派出使者前往盛乐,请求与北魏联姻。

    此时拓跋珪刚刚征讨漠北归来,北魏此举与河西进攻秦州一样,皆是为了增强自身国力。

    当卫朔出兵相继灭掉西秦、后凉、南凉时,拓跋珪也亲率大军开始了征讨高车诸部之战。

    一月份,拓跋珪命令拓跋烈、奚斤等将率领东路军,从长川(内蒙古兴和县)北上;命令镇北将军、高凉王拓跋乐真等率领西路军,从牛川(内蒙古锡拉木林河)北上。

    而拓跋珪自领中路军,从驳髯水(约在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一带)向西北,对高车诸部发起全面进攻。

    对拓跋珪而言,无论是盘踞河北的后燕,还是雄踞西北的河西,皆过于强大,一时之间不可强取。

    反倒是高车诸部,在他眼中如同一只肥美的羔羊。

    游牧民族居无定所,组织框架又非常松散,想要通过一两场战争来消灭掉是很困难的。

    拓跋部族本身就是游牧民族,故十分清楚这一点。

    所以北魏对付游牧部族的一般做法是通过武力征服,吞并和利用其所拥有的资源,从而达到控制和占有的目的。

    因此,劫掠高车诸部,可以极大地增加北魏财富、人口,起到以战养战的作用。

    同时,打击高车还能解除来自北方的威胁,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月份,北魏各路大军成功汇合在一起,首战大破高车三十余部,俘获七万多高车部众,三十余万匹良马,一百四十万头牛羊。

    战后拓跋珪派大将奚斤都督三万骑兵,从西北方向深入戈壁沙漠一千多里,追赶脱逃的高车七个部落,又成功俘获两万多人,五万多匹马,二十多万头牛羊以及各种物资。

    可以说此次北征北魏取得了辉煌战果,让高车各部大为震恐,纷纷远遁漠北高原,投靠了柔然人。

    大战之后,拓跋珪回军牛川刻石立碑,以纪念这次大捷。

    在牛川之南,拓跋珪下令驱赶着俘获的十余万高车部众,让他们用身体作为围墙,连绵七百多里,围成一个巨大的移动狩猎场,将方圆七百里以内的野兽往南驱赶,一直赶到了平城(今大同)。

    到平城以后,拓跋珪就势下令十万高车奴隶建筑养鹿苑。

    在南起台阴,北接长城,东包白登,西至西山,方圆数十里以内,开挖水渠,将武川河水注入到苑中。

    在北魏强大的军事打击下,不少高车部族纷纷归附魏国,让魏国将势力范围一直深入漠南草原。

    取得北征大胜后,接下来数月时间里,北魏再无大规模军事行动。

    要知道在此期间,河西正大举用兵陇右,相继吞并了南凉、后凉、西秦。

    不是拓跋珪不想趁机出兵朔方,而是他正忙着消化新占领的土地和收服大量风俗习惯迥异的各族民众,也在努力设计出一整套新的国家制度。

    不愧是历史上雄才大略的道武帝,不但领兵征战是强项,连治理内政也不含糊。

    既然他的目标不是为了拥有万千牛羊、辽阔牧场,而是整个天下,那么吸取先进的中原文化,就相当重要了。

    拓跋珪及其辅臣们想要学习的对象,正是近邻河西。

    但拓跋珪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盲目地照抄河西。

    他所推行的措施不但有因地制宜之效,还具有相当的渐进性和计划性,全按部就班,做得十分扎实。

    北征归来后,北魏一直在大兴土木,不停地搞基建。

    不但修建了大量宫殿,还重新整修了拓跋一族历代先祖太庙,似乎有些不恤民力。

    其实拓跋珪大兴土木除了自我享受外,但更多的是在向外界表示:北魏将抛弃游牧民族旧有的生活方式,而采用安土定居的汉人生活方式,开始以中原王朝的统治模式治理地方。

    除了大规模推行新政外,北征归来后,拓跋珪开始推崇儒学。

    他又下令设立《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五经博士,将太学名额增加到三千人。

    随后他又召集博士儒生,对比各个经书,合并同类项,合为一集,共计四万多字,被称为《众文经》。

    八月,拓跋珪下诏命令礼官完善各种礼仪,并写入法令。

    同时,拓跋珪尝试从各方面效仿中原皇帝。

    比如命令官员巡视州县,体察民意,察举不法官吏;祭祀尧舜之庙;下令地方官举荐有才能的隐士等等。

    除此之外,拓跋珪还效仿历代中原君主亲耕籍田的做法,带头耕种田地,下河捕鱼,进献给宗庙。

    他这么做是在有意引导习惯了游牧生活的鲜卑人改变生活方式,学习和从事农业生产。

    在击败高车诸部后,拓跋珪向代郡迁徙大量人口与耕牛,实行屯田,以解决北魏短缺粮食的难题。

    拓跋珪在国内大力推行改革,收效甚好,大大增强了国力,也受到汉士族鼎力支持。

    可对于崇尚游牧的鲜卑人来说,革新太过激进,引起部分拓跋贵族不满。

    这些来自宗族内的反对势力,让拓跋珪十分头疼。

    可他偏偏是打不得、骂不得,只能暂时将众人束之高阁,不予重用。

    正值此时,后秦使者抵达了盛乐,提出双方联姻共抗河西。

    北魏上下十分清楚,一旦河西消灭了后秦,恐怕又是一个前秦。

    届时哪怕北魏继续想与其交好,卫朔恐怕也不会答应,河西定会不遗余力致力于统一大业。

    故而经深思熟虑后,拓跋珪答应与后秦联姻。

    公元392年,初秋,后秦姚苌将女儿南安公主嫁给魏王拓跋珪为妃。

    联姻之后,北魏与后秦联系日益紧密,双方为对付河西结为盟友。

    与此同时,河西与北魏刚刚和解不到一年,关系再度破裂,河套驻军又开始频频拉练。

    让刚刚取得秦州大捷的河西众人心头上蒙上一层阴影,若单独对阵秦魏任何一国,河西都有信心拿下。

    可秦魏两国结盟实力大增,已不是河西单独可以对抗。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南北朝之征伐天下》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第216章 秦魏联姻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美人香,魔王的惑世狂妃 连载中图标 美人香,魔王的惑世狂妃
  • 双面萌妃撩夫成瘾 连载中图标 双面萌妃撩夫成瘾
  • 蜜枕甜妻:老公,请轻亲! 连载中图标 蜜枕甜妻:老公,请轻亲!
  • 盛唐金手指 连载中图标 盛唐金手指
  • 绝色占卜师:爷,你挺住! 连载中图标 绝色占卜师:爷,你挺住!
  • 乱晋我为王 连载中图标 乱晋我为王
  • 穿越1640 连载中图标 穿越1640
  • 最强天赋树 连载中图标 最强天赋树
  • 暗黑九少爷 连载中图标 暗黑九少爷
  • 英雄联盟之巅峰王座 连载中图标 英雄联盟之巅峰王座
  • 1637龙吟天下 连载中图标 1637龙吟天下
  • 镇妖博物馆 连载中图标 镇妖博物馆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