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家藏春秋 > 第2章

《家藏春秋》 第2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每当逢集的日子,老板半夜就叫醒伙计,他们把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一早就把开水烧好,在桌子上摆好墨子酥、金枣、大饺子、油条各种糕点,等客人来了,在盏子里放上自己家制的桂花茶叶,倒上开水,那才叫个香啊。

    赶集是我爷爷最大的事,因为这天他不干农活,可以穿上他节日才穿的蓝司林布褂子,带上一点自己的农产品,特别是带上他自己认为非常值得骄傲的大儿子正茂去赶集,每遇到认识不认识的他都点头问好,以期人们回赠一个羡慕的目光。同时带儿子出去见世面,见见人,也是历练他,爷爷有点文化,懂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他以各种方式潜移默化的教育大儿子,不会错过任何对他有影响的机会。

    大伯已到舞勺之年,159米个子,不胖不瘦,瓜子脸,浓眉大眼,一根盏子口粗的大辫子拖到屁股后。辫梢扎着我奶奶亲手织的大红蚕丝带,三寸长的须子伴着发梢随微风飘逸,头上戴一顶黑色圆绅士帽,浅蓝色的司林布长衫,腰间系一根葱绿色真丝带,带节在前右方,便于解带宽衣。这是节日、走亲戚、赶集、会客等场合的打扮。

    第二天就是赶集了,爷爷晚饭后叮嘱奶奶明早别忘了叫醒茂,不能惊动其他孩子。其他孩子知道了,也闹着要去。在家里,老大享有很多优惠政策。新衣服要给老大穿,好吃的要给老大吃,等等。其他人只能穿旧的,吃剩的。有句民谣说得好,叫“新老大,旧老二,补补衲衲是老三。”

    清早,天刚蒙蒙亮,爷爷和大伯就起床了,穿上节日的服装,爷爷蹑手蹑脚地到厨房舀了一瓢水,轻轻倒在两边门臼里,这样开门就不会有声音,不会惊醒其他人,他们放心的出门了。爷爷手上提一点货走在前面,大伯得意洋洋地跟在后面。乡下有规矩,儿子没到弱冠之年是不超父亲前的。但儿有十六母不上前(是指儿子成人了,遇事都是儿子处理了)。出门几步,刚转屋柺,遇上邻村王大爷,爷爷撩开嗓子,

    “老王赶早集啊!”

    回道,“是呢,姜二爷。你也早啊。瞧,大少爷也来了,多帅气噢!”

    “哪里哪里。只是个土娃。”爷爷口头是这么说,心里象吃了蜜。大伯忙接一句,

    “谢谢王叔夸奖。”

    这是礼节,如果不接一句,别人会说你不懂事,不尊敬他。和老王结伴三人同行,岔路口来了叶家老小,挑一担柴禾,爷爷笑迎路边,

    “叶老爷今柴禾好,准卖好价钱。”

    叶家老小用手巾拐(角)擦了一下汗,

    “二爷早,还是你识货。瞧我眼拙,几日不见,大少爷又长高了,真出众,将来定有出息。”大伯上前一步,

    “谢谢叔。”

    爷爷把手一伸,“小爷先请,你挑担子。”

    边走边聊时间过快些,不知不觉到了市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鸡鹅鸭只,猪牛马羊,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芝麻绿豆花生,玉米土豆地瓜,犁耙风车斛(桶),桌椅板凳床,土布棉纱鞋袜,干柴荒草刨花,有的是货币交易,有的是货货交易。“鸡蛋换盐两不找钱”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张家有米无柴,李家有柴无米,他们就以米换柴,以柴换米,特别是用鸡蛋换东西的为最多。人们的叫卖声,动物的嘶鸣声,交相辉映,此起彼伏,一片生机,市场非常繁荣。

    爷爷只带了一点时令鲜蔬,很容易脱售。他意不在销货,重要的是带大儿子去喝早茶,吃早点。爷爷在路牙边找了一个地方,把带来的东西往地上一放,顺手从前腰带上解下白銅水烟袋窝子,将烟丝捻成一个团,装进眼袋窝,用纸枚(用火纸卷的,点燃,把火苗吹灭,然后点烟)把烟丝点着,得意的抽着。大伯在旁边站着看着,心里在帮父亲算账。不到10分钟,爷爷的货就卖掉了。爷爷将水烟袋窝往腰间一挂,双手往后一背,哼着小调,迈起稳重的步子走在前面,大伯提着两个空蓝子跟在后面。赶集的大多数都是当地人,与爷爷熟,一一的都点头招呼着。

    父子俩来到茶馆,老板见二爷来了,赶紧迎上去,把脖子上搭着土布巾往下一拉,拿在手中,左手一指,

    “二爷这边请,上方座。”

    右手拿着的土布巾已将五尺板凳抹的透亮。

    “哎哟,你瞧我,没顾上大少爷,多担待。几日没见,又出息了,将来定是贵人,二爷真福气。”

    老板的一番话把爷爷乐得开花。双手将长衫下摆往后一撩,上方坐下,大伯坐一席(八仙桌左一为一席,即贵宾席)。老板唤小二,

    “快给二爷、大少爷上最好的桂花茶。”

    说着他自己已将四个小碟子送来了,一碟墨子酥,一碟万字糕,一碟金枣(油炸小吃),一碟花生仁。小二在爷爷和大伯面前放上青花瓷茶盏,掀开盖子,放好茶叶,另一个伙计提着壶站在大伯后面,两三步远,开水带有一定的抛物线,落在了爷爷和大伯的茶盏里,恰好八分满,大伯嘘了一口气,回头照伙计眸了一眼,伙计微微一笑,转身走了。放盏的伙计盖好盖子,离开了。爷爷从背后抽出竹杆烟枪,解下烟丝袋放在桌上,烟袋窝这头搁在大伯面前。大伯心领神会,他习惯了,每每爷爷用烟枪抽烟,是要晚辈帮他装烟点烟的,他自己够不到烟袋窝。大伯麻利的解开烟丝袋,取一点烟丝搓成团,装进眼袋窝,点着。人们羡慕的目光都投向这里,爷爷心如灌蜜,半闭眼睛,吸着,享受着,

    “清晨一袋烟,快活似神仙。”

    抽完,爷爷将烟袋窝朝板凳头上一磕,白色的烟灰掉在地上,还冒着余烟。烟枪别回后面。直起身子,清一下嗓子,大伯忙起身,掀开杯盖,一股茶香伴菊香沁人肺腑,双手端起茶盏,轻轻奉到父亲面前,

    “父亲请用茶!”

    爷爷接茶,轻轻呡了点含在嘴里,品着,目光扫了一下周围,瞟见人们都在注意这父子俩的每一个动作,有人轻声说,

    “大少爷真孝。”

    有人说,

    “二爷好福气啊。”

    爷爷刚而立之年,加之文化底蕴,人们的每一句话,一个微妙之举,他都深解其内涵,他想,

    “是啊,治家要讲家规,传家要讲孝道。”

    今天赶集,来茶馆的人自然就很多。南商北客,说书卖唱,算命测字,耍猴要饭,都来凑个热闹,分点羹。

    一个说书人在皂荚树下支起鼓架子,旁边放一张小桌子,上面放一惊堂木,伙计给他泡了一杯茶。摆弄好了,说书人左手拿着板子,右手拿起老竹根做的鼓槌,熟练且有节奏的打着板子点着鼓,准备开唱了。一个白面书生,近弱冠,身穿紫褐色缎料八团大褂,一根黑色丝带在腰上围两道,节打在后面,带尾连须约尺把长拖在后面,头戴礼帽,手执纸扇,迈着很有节奏的步子进入茶馆,往中间一站,老板赶紧迎来,

    “哎哟,汪家大少爷早景,请坐,请坐。”

    汪大少爷没理会,两眼直勾勾盯着爷爷和大伯坐的正席位,意思是他怎么能屈坐偏位呢?这汪大少爷是汪美章大儿子,汪美章住岳王庙北一里开外荒田塝。有一首民谣说,

    “荒田塝荒田塝,不长庄稼不出粮,十年总有九年荒。”汪美章本是地方的地痞,恶贯满盈,祸害一方,后通过关系买通官府,娶了县大老爷孙门之女为妻。因为老丈人是县大老爷,汪更加为所欲为,横行乡里,黑红通吃,渐渐家当富实起来。他在家排二,人们也称“二爷”,这样就有了南北“二爷”之称。

    爷爷心知肚明,哪吃小兔崽子他这一套,唤小二上几道菜,二爷要喝酒了!小二哪敢怠慢,话落菜来。爷爷解下腰间酒壶,往桌一搁,翘起二郎腿,喝将起来,大伯不时为爷爷添菜。汪大少爷无奈,只得在邻桌落坐。酒足饭饱,爷爷从口袋里取出一支火柴,剥去硝当牙签,慢慢开始涤牙,边涤边念道,

    “小小光棍(火柴棒,隐射汪美章光棍),牙(衙)门口出进,胀人(丈人)的东西,一戳干净。”

    在茶馆里人大部分是当地人,听懂爷爷的弦外之音,他们受够汪美章的欺凌,欢呼雀跃,有的拍桌子说,

    “好,二爷好文采啊!”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家藏春秋》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家藏春秋》 第2章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万灵仙帝 连载中图标 万灵仙帝
  • 大学,该怎样度过 连载中图标 大学,该怎样度过
  • 至尊仙魔图 连载中图标 至尊仙魔图
  • 九转妖神记 连载中图标 九转妖神记
  • 剑道神皇 连载中图标 剑道神皇
  • 重生之校园王者荣耀 连载中图标 重生之校园王者荣耀
  • 回到大宋做农民 连载中图标 回到大宋做农民
  • 和孔雀精谈恋爱的日子 连载中图标 和孔雀精谈恋爱的日子
  • 女王归来:萌宝... 连载中图标 女王归来:萌宝...
  • 一世長宁 连载中图标 一世長宁
  • 逆仙成道 连载中图标 逆仙成道
  • 星辰恋三千愁 连载中图标 星辰恋三千愁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