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宝亲儿快5岁的时候,有一天朱宝带了一些自己家做的豆腐去了镇里的一个秀才家,秀才在家里办了一个私塾,秀才姓金。金秀才自己也有二个女儿,一个五岁,一个四岁。朱宝希望金先生可以收下自己的儿子亲儿,在他那里学习。秀才问,朱宝,你儿子今年几岁了。朱宝说,先生,我儿子快5岁了。金秀才说,你儿子认识一点字吗。朱宝说,先生,我们夫妻也不认识几个字,加上我们一直在作豆腐忙着,也没有空管这个孩子。金先生说,我这里的一些孩子,已经在我这里上了一年了,你儿子过来也许不能跟上。朱宝说,先生,你让我儿子在这里学一段时间看看,我儿子还是很聪明的,金先生说,我知道,都听说过你家朱宝亲儿很聪明。你明天带来我看看,让他在我这里先试试,学一些日子,如果可以适应,我也会另外给他补补,让他跟上其他孩子。如果跟不上,你就再等等,等下一批学生来的时候,你让他再过来。于是朱宝回去,和娘子豆腐说,金先生说,明天带朱宝亲儿过去看看。豆腐娘子对老公说,朱宝,亲儿可是我的命,你带儿子出去,一定要和先生说,让他上完课一定待在先生家,等你过去接他回来,你千万给我看护好亲儿。朱宝说,这个我知道,我也会和亲儿自己说明白的。朱宝又对老婆说,你儿子不会乱走,你知道你儿子是很安静的,是最乖的孩子。豆腐娘子说,自然。但是他太小了。第二天,朱宝带着儿子亲儿去见了金先生,金先生看见亲儿很欢喜,他想,好英俊的娃娃,身上带着不一般的神气。金先生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亲儿说,我叫朱宝亲儿。先生问,朱宝亲儿吗。金先生看看朱宝说,朱宝,你儿子叫朱宝亲儿吗,是你给他起的名字吗。朱宝说,先生,我儿子现在的名字只是我和他娘在家里叫的小名字,现在他要上学堂了,希望先生给他起一个名字。金先生说,哦,我知道了。于是金先生把亲儿叫到身边,让他坐下,然后先生对着他说,豆腐好吃,作事辛苦。愿受辛苦,只为今日。先生问,朱宝亲儿,你知道先生在说什么吗。亲儿说,先生,我知道先生说什么。金先生很吃惊,他问,你知道什么了。他说,先生,你是说我爹娘作的豆腐很好吃,是说我爹妈作豆腐很辛苦吗。先生说,是的,那么后面二句是什么,你知道吗。朱宝瑶瑶头说,我不明白了。先生说,你爷娘愿意这样吃辛苦的作豆腐,是想今天让你可以在这里学习。朱宝亲儿看看先生,又看看父亲,他说,先生,我知道了,我爷娘天天很早起来作豆腐很辛苦,都是为了攒钱给我学习了。先生说,是的,那么你一定要好好的勤苦学习呢。朱宝亲人说,先生,我知道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先生很吃惊,觉的这样孩子这么小,为什么会这样通人心。先生说,那我给你起一个名字好吗。朱宝在边上急急的说,好的,好的,谢谢先生了。先生看看朱宝,又看看朱宝亲儿,他说,朱宝,你和你娘子一定是难得生了这样一个儿子,所以爱不过来,才取这个名字,现在大家都叫惯了,我给他起一个同音的名字把,把亲儿的亲字,改成清清白白的清,儿字改成迩,是名闻的意思,清迩长大要以清清白白名闻一方。朱宝一听,非常欢喜,他连连的说,谢谢先生,谢谢先生了。于是亲儿从这天开始便叫清迩了。先生很高兴,也很欢喜清迩,他对朱宝说,今天让他留下把,你吃中午饭前来接他回去就可以了。以后每天早上7点到这里,11点前你来接回他。于是朱宝高高兴兴的回去了。金秀才也有二个女儿,一个5岁,一个4岁,因为自己给孩子上课,所以他也让自己的二个女儿坐在一边学习。大女儿叫金贝璨,小女儿金贝紫。二个小女孩睁大着眼睛看着清迩,看着这个小相公虽然穿着布衣,但是干干净净,好一副神气。他气定神凝,安安静静的站在他父亲身边,没有一丝畏惧,也不胆怯,大大方方。二个大小姐马上喜欢了他。金先生给清迩安排好座位,清迩虽然是凡夫**,但是他的神德在身,虽然他现在还是一字不识,但是他内心藏着大智慧,他有自己神的习气,所以他对世间的很多东西都没有什么贪念,他吃什么都很香,父母作什么吃什么,好吃不好吃他从来没有嫌弃过,这个让他的娘心里觉得非常窝心,又很心痛这个儿子。他也不在乎穿,别的孩子穿得多么好看,他也不会和自己的娘去要,娘给什么穿就穿什么。他很安静是他的神识有定的习气,但是有一点让豆腐娘子觉得不窝心了,就是这个孩子不粘人,也不粘父母亲。这样,清迩便开始在金先生家安安稳稳的开始学习了,金秀才没有想到这个孩子如此自然聪明,只是追了一年,到第二年,他的学生没有一个可以和他去比,渐渐的清迩学习的优势开始实现出来,他记忆好,可以理解文句,最最可贵的是他可以举一反三,把过去学的东西说出来,在现学的地方作比较。金秀才想,这个娃娃长大一定很了得。朱宝每天会去接送清迩,豆腐娘子的事情就多了很多,为了儿子吃这点苦,她一定也不在乎,她常常会准备一些豆腐,让朱宝带给先生尝尝,也会翻着花样给先生带去,希望儿子在先生家可以得到好的照顾。清迩的聪明是世间的孩子所不能比的。第一天上学的时候,先生对他说,豆腐好吃,作事辛苦。愿受辛苦,只为今日。先生的话落在了他的心里,他开始体恤父母的辛苦了,每天下午在家,他会帮着母亲洗第二天要用的竹篮子等,豆腐娘子怎么会让儿子作这些事情,她把家里最好的一间草屋弄了一下,又在外面搞了一个小院子,让清迩可以安安静静在里面学习。有一天清迩对母亲说,娘,你为清迩很辛苦。豆腐娘子被儿子的温柔给弄哭了,她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儿子这样的暖心。每一个星期,金先生会让他们休息一天,这一天,清迩总是可以帮着母亲买豆腐,豆腐娘子也不会拒绝,儿子可以站在自己的身边,让她很幸福。那一天十点不到,他们庄子里的财主婆子余氏带着女儿来买豆腐,这个余氏在清迩到这里的那一年也生了一个女儿,在生这个女儿之前,她已经生了七个儿子,五个儿子已经结婚了,最小的儿子也十一岁了,而且她也有三个孙子了。但是在她三十九岁的时候,却生了一个女儿,全家人欢喜坏了,把她当珍宝,但是他们渐渐的发现,这个女儿有问题,她不会笑,不会哭,不会闹,不会撒娇,不认识家里人,不和任何人有交流。她的眼睛永远是空洞的,只有在吃饭的时候,她的母亲可以喂她吃饭,她也从来不说好吃、难吃,给什么吃什么。吃得很少一些饭食便不吃了。余家有好大的财富,看起来半个村子都在他的大院子里,在余氏生这个女儿的时候,这个一向不和邻居有交接的余家,给每户村民送了一斤白糖,一斤盐巴。所以大家才知道,他们家主要是作盐巴和糖的生意。但是余家老爷看女儿这样,他很心痛,找遍了名医,吃尽了苦头,这个孩子还是这样,不认识父母,不认识家人,不和任何人有交流,不抬头,不笑,不哭,不闹,只是自己管自己玩。余老爷非常绝望,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女孩子也5岁了。今天她母亲抱着她出来玩玩散散心,想随便在朱宝家买一块豆腐,小女孩紧紧的盯着朱宝看,然后她笑了起来,很开心的微笑着,清迩看见,也便朝她笑了笑,他从母亲的台子上拿了二块豆腐递给小女孩,女孩子接了下来。余氏看见以后,吓一跳。因为这个孩子也是很少出自己的家门,所以庄里的人也不会知道这个孩子有病,但是她的母亲是很清楚的。她看见自己的女儿对清迩在微笑,看见自己的女儿用手接住了清迩递给她的豆腐,她真实被吓到,她什么也没有说,赶紧往家里跑。回去以后,他把事情告诉了自己的丈夫。余老爷不能相信。于是他们又试着和女孩子交流,但是她没有一点反应。余老爷问太太说,你是不是看错了。余氏说,老爷,我怎么会看错,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余老爷说,明天我和你一起去吧,于是他们二人第二天来到朱宝家的豆腐摊位来卖豆腐,带着他们的女儿,但是清迩不在,小姑娘就像在家里一样,自己玩者,谁在不理会。余老爷问朱宝说,你儿子呢,朱宝说,我儿子现在跟着镇里的金先生在学习呢。余氏问,昨天我看见他还帮着你们一起卖豆腐。豆腐娘子说,我儿子心痛娘,一个星期休息一天,一定要站在我身边帮着我。余老爷说,真是孝顺的孩子。于是他们买了豆腐回去了。又到了清迩休息的那一天,清儿站在母亲身边,帮着母亲在作事情,这时候余老爷和余氏来买豆腐了。只看见小姑娘欢喜的朝着清迩微笑着,清迩也朝他笑笑,递给她二块豆腐,小姑娘欢喜的拿着豆腐,这时候余老爷也很吃惊,他们什么也没有说,买好豆腐离开了。于是余家老爷和余氏便常常抱着女儿来买豆腐,每个星期二到三次,其中清迩休息的一天,他们是必定要来的。一天余老爷问朱宝说,你儿子在那里学习,朱宝说,在镇里金秀才家。余老爷问,整日里学习很辛苦呀。朱宝说,只是学习半天。朱宝又说,我儿子知道他娘亲争钱给他学习很辛苦,这个孩子很懂事情。在金先生家我们只是学半天,但是他自己学习却很勤劳的。余老爷说,这样的儿子谁都会欢喜,我也很欢喜,真的很不错。又有一天,余老爷说,朱宝,你看看,你儿子和我女儿很玩得来,不如你儿子放学以后到我家来玩玩。豆腐娘子一听马上说,不行,不行。余老爷说,只是陪陪我小女儿。豆腐说,不行,不行。儿子上午学习很累的。下午休息一下,他还要温习老师的功课。余家老爷听了怎么肯甘心,这是他女儿醒来的希望。于是余老爷说,豆腐娘子,你儿子回来也是温习功课,不如我请一个先生,帮帮他,我想找一个先生来教我女儿,你儿子来陪陪一起学着,我给你一份工钱,你可以付你儿子在镇子上的学费了。豆腐想了想,她说,你让我想想,我到不是图你银子的事情,我想不要累着我儿子了。余老爷说,这样,你和镇上的金先生说一声,每天我让人去金先生家接你儿子,让朱宝也有时间帮着你作生意,你儿子到我家,我一定照顾好,让他温习好功课,最多和我女儿一起玩一个多点时辰,我便送他回来。他说,豆腐娘子,我也有七个儿子,不会贪图你一个儿子的,只是我不舍得女儿出门学习,你儿子和我女儿只是作一个伴。如果那一天,清迩不愿意去我家了,便不要去了。豆腐娘子心动了,她说,给我二天想想,我会给你答复的。又过了几天,豆腐娘子便同意了余家老爷的建议,现在清迩上学是朱宝送去,中午由余家老爷让人到镇里金先生家去接回来,到余家去,清迩会在余家复习功课,作先生给的作业,3点左右,余家会让人把清迩送回来,每个月,余家会给豆腐一份银子,这份银子除了付给金先生的学费,豆腐还有多下的银子,这个让豆腐很高兴,不久豆腐发现自己真的怀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