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大明之帝国再起 > 第122 军工坊

《大明之帝国再起》 第122 军工坊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朝廷没有工程的时候经常几天吃不到一顿干的,很多年轻匠户因为实在受不了这般剥削,都逃籍了,只有一些老匠户因为年纪大,身体不行了,只能留在卫所里熬一天是一天了。

    各省官吏费力搜罗了几个月,也才搜罗到一千多人,其中大半是老匠,年轻的都逃籍另谋生路去了。

    大明的匠户有单独的户籍,是谓匠籍,只要身在匠籍,世世代代只能当国家的工匠,比同军户,却更像是国家奴隶。

    这种不合人情的制度设计,当然出自于把一切问题简单化的太祖高皇帝之手,但这些弱势群体因为没有自己的扬声器,所以三百年来没人有兴趣关注这个问题。

    等匠户们到了南京后,朱由桦让工部给他们选一个好的地址,建一个大型军工作坊。匠户的妻妾子女也都配了营房,让他们妻儿老可以安心居住。

    每个老匠都给予了丰厚的待遇,朱由桦根据他们的手艺水平,初略的分出了三个等级,根据对应的等级每人每月给予月粮二石到四石、再加银八钱到二两不等的薪酬。这些都是技术人才啊,朝中百官不重视这些低贱的匠户,朱由桦可都是视作心尖宝贝的,等将来时机成熟了,不合理的匠户制度也会废掉。

    这些匠户见皇家如此大方慷慨,自是叩头再三,感激涕零。他们世代官匠,没什么自由,平日里也是饥寒交迫。没想到一朝被皇帝差遣,就有青砖瓦房,银钱俸禄这些原本想都不敢想的待遇,比起原来受冻挨饿,简直就是一辈子都向往不到的人间天堂了。

    所以他们格外珍惜眼前的一切,干起活来十分卖力,人手不够,朱由桦又就市面上招了数千学徒工,加班加点,几个月下来,军工坊不仅回炉锻打出了上万柄崭新锋利的腰刀,还造出了不少精良鸟铳、虎蹲炮、火药、铁枪头、铁甲等军器。

    原先缴获到的上万杆鸟铳,三眼铳大多是偷工减料之作,威力,还容易炸膛,伤敌的少,伤己的多,简直比鸡肋还鸡肋,所以朱由桦将它们全打包送到了军工坊里让老匠回炉重造了。

    军工坊临着秦淮河,沿河而建,上百间临时扩建的屋舍,几十间大型厂房,占地很大,刚一进去,一股浓浓的烟味扑鼻而来,十几条设有闸门的河水欢快地流淌,冲击着水车,通过齿轮传动,改变力的方向,流入各坊。

    朱由桦便衣亲临军工坊,各坊主事纷纷上前拜见,行完礼后,朱由桦让他们各安其位,不必迎候,然后径直钻入了不远处的冶铁坊。

    朱由桦视线中,一柄锻锤在水力的带动下,匀速有力地击打着烧得通红的熟铁,旁边一个相貌粗犷,浑身赤膊的铁匠正用木柄铁勺舀来一勺液态生铁浇注在熟铁上。朱由桦一眼便看出这是传自綦毋怀文的灌钢法。

    在他的印象中,灌钢法虽好,却不及前世的苏钢法。

    本着提高冶铁效率和炼铁质量的想法,朱由桦把冶铁坊的主事,一个叫丁二的老铁匠叫来后,半回忆式的向他们讲授了一下苏钢法的大致原理。

    老铁匠紧随在朱由桦身后认真的倾听着。

    “朕以前读书时,看到过一种新式冶铁的方法,首先要准备一个高炉,高炉形状就像倒置的花瓶,以熟铁为料铁,置于炉中,将生铁板放在炉口,炉温升到生铁板开始熔化时,用火钳夹住生铁板左右移动,并不断翻动料铁,使料铁均匀地淋到生铁液,这样,既可渗碳,又可使铁和渣分离,就能生产出含渣少而成份均匀的精铁。

    这种新式冶铁之术,朕也是无意中得知,具体的法子还需尔等自己去摸索,朕就提炼几个要点,其一是石炭可仿木炭之法炼制焦炭,用焦炭可提高炉温,其二是使用封闭程度好的鼓风机,新鲜的风进去,生铁更易溶化,铁和渣分离得更彻底,甚至可产出不需锻打的精铁来。”

    苏钢法在前世解放前都还在应用,影响深远。不过朱由桦对此也就知道个大概,小高炉土法炼钢的原理也是前世大学时泡图书馆时无意看到的,有印象,但是不深刻。所以他也不敢瞎指挥,权让工匠们自己去摸索了。

    丁老匠当面恭恭敬敬,不敢有丝毫的反驳之言,心下确是半信半疑的记下了皇帝的话,打算等皇帝离开后试一试,看看是否真的可行。

    与冶铁坊紧邻着的是盔甲坊。刚进去就听到“叮叮咚咚”锻打声不绝入耳,朱由桦在十几个卫士的贴身护卫下只在一旁静静地看,皇帝前后来过军工坊几次,军匠们都知道他的脾性,重实务,虚礼节,所以见皇帝来了依然神情专注的制着甲,只在抬头碰见皇帝的视线时非常恭敬。

    古代盔甲的打制向来不易,中国盔甲顶峰属北宋的步人甲,由一千八百多枚甲叶组成,这些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铸造。粗磨。穿孔,细磨等工序繁多,还要打制面具,又要在领口,袖口等地方包上皮革,防止挂伤衣服和皮肤。制造一副铠甲需要诸多工匠花费近月时间。

    在这上面朱由桦也没什么好点子,同时期西方打制锁子甲也是非常困难,制造一副锁子甲,也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西方板甲兴起后,普通的板甲也要花费一个月时间打造。

    好在工坊不缺原料、人力和技术,制甲能力尚属可观,全力以赴之下一个月能制作出四百余副铁甲,皮甲和棉甲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每月倒是能制作出一千多副出来,只是相对于三万御营亲军来说,暂时还无法做到全军配甲,还有不下于一万五千名御营兵只能穿包了铁网的鸳鸯战袄,想要全军配上棉甲,皮甲,至少还要一年多的时间,想要全军配上铁甲,按照现在的军工坊规模,至少需要五年以上,也许以后工坊的规模扩大了,原料资金充足,兴许能缩短一下时间。

    目前御营亲军的披甲率大致是五成左右,江北四镇和左镇的全军披甲率大致是两到三成左右,至于其他的小军镇,地方镇军,披甲率更低,几乎不到一成,只有总兵副将的家丁亲随能够全部披甲,其他大多只有一件破旧的鸳鸯战袄披着,几乎就是凑数的炮灰,也着实寒酸了点。

    不说别的,单从披甲率上也能大致看出明清军队的实力差距,清军的五六万满八旗战兵披甲率达到了变态的十成,镶铁棉甲居多,坚固而轻便,铁甲也不少,不少临战时甚至披了两到三层铁甲,几乎是移动的人型坦克,其他蒙八旗、汉八旗的披甲率低一些,但也都达到了五六成,以棉甲,皮甲为主,在野战中,用来对付披甲率不到一成的普通明军,几乎是一边倒的屠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大明之帝国再起》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大明之帝国再起》 第122 军工坊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重生之贵女平妻 连载中图标 重生之贵女平妻
  • 金枝夙孽 连载中图标 金枝夙孽
  • 重生之关东匪王 连载中图标 重生之关东匪王
  • 你管这也叫金手指 连载中图标 你管这也叫金手指
  • 全民玩家 连载中图标 全民玩家
  • 异度恶魔空间 完本图标 异度恶魔空间
  • 怪物的美好生活 连载中图标 怪物的美好生活
  • mèi mèi至上 连载中图标 mèi mèi至上
  • 司令大人,求床咚 连载中图标 司令大人,求床咚
  • 王宿的大穿越术 连载中图标 王宿的大穿越术
  • 我的萌小喵 连载中图标 我的萌小喵
  • 绝代飞仙 连载中图标 绝代飞仙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