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封安和十八年七月
我的安瑜妆鉴
巷口人独念,秋夕燕南归。
秋风悄临,一夜入城中,打落树上梧桐叶。一早起来,楼外青石路边的杂草已泛黄,黄叶凝霜,不再沾衣,路过时可以不用挽衫了。我穿上厚实的棉衣,开始了一天的远行,去拜访老师的第二位故人。
刚出了长平街,一团白色的毛绒就落在了我的肩头,是念瑾那个小东西,只好带上它了。长平街口是东宸门,站在门口能望见外城的东庭门,一路直行,很快就出了亘旦城。亘旦城的东郊长满了牧草,期间零星散布着几棵白杨和榆树,秋草摇曳,落叶飘风,虽不是遍地枯黄,却也十分萧索。亘旦城附近是没有牧民的,所以这里的牧草非常丰茂,足有半人来高,走起来很是吃力,一直走到晌午我才出了东郊。东郊外是一片松叶林,林间有条小路,路上的桔梗和长芒草上留着马蹄的印记,路很曲折,但却不长。路的尽头是一片湖泊,湖泊边上有簇篝火,一个中年男子坐在篝火旁烤着野兔和鱼。我上前恭敬地说:“在下苏谦,家师让我在梧桐叶落的第二天到此地拜访您。”那人取下一只兔腿递给我,说:“我等你很久了,孩子。”示意我坐下后,他继续说道:“尊师是我的故友,或者说恩人。你既他的学生,就叫我一声稷叔,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我住在内城东南的佑王府。”……
我们聊了很久,得知了老师的许多往事,他年轻时是佑王的伴读,参加过科考得了榜眼,曾官至礼部尚书。后来,先帝欲从当今圣上和佑王中择出储君,他本是中意佑王的,但却因为司天台监正说佑王的面相与中央的尚元星不和而作罢。自那以后,佑王势力处处被打压,最后老师受到牵连,谪迁望州。这大概就是老师让我来亘旦城做相师的缘由吧,他想弥补些什么。
一直以来,我都知道老师并不仅是望州村野的私塾夫子。他在京都有着许多故人,或许,只要他愿意,就能在这里掀起惊涛骇浪,而我便是那颗用来打破湖面宁静的小石。
此生命运已然交付他人,我可以交给你的唯有这颗心。
近安
安和十八年孟秋
平风手书
第八封安和十八年八月
我的安瑜淑览
离家不多时,尽知古人情。
转眼已是八月中旬,中秋节就快到了。相传,我们西唐人的祖先曾经生活在地上,他们的夜空里有一颗硕大的星辰——月,月与其他的星星不同,它有阴晴圆缺,月初为镰,十五为圆。那时的人们,会在八月十五的夜晚,观赏月亮,或团圆,或孤独。而我们的穹顶只有十七颗天辰,白昼为阳,黑夜为星。但我们依然在八月十五这天过着中秋节,尽管这些天辰一年四季都是一个样,或许,这就是我们西唐人对地表故国的思念吧。
中秋那晚,我爬上了挽衫楼的屋顶。我看到亘旦城的街上挤满了人,无论内城还是外城都是灯火通明,路边摆着各式各样的小摊,吆喝声不绝于耳。直到后半夜,城内才安静下来,这时,城中大大小小的院子里升起了一盏盏圆球型的纸灯,灯下似乎有一根线牵着,所以只停在半空中。这是京熙道州县的习俗,每到中秋后夜,城内尚未婚配的男子便会前往心仪女子的家门外,在那升起一盏写有自己名字的月灯。倘若那户人家同意将女儿嫁给他,就会升起另一盏写有自家女儿名字的月灯。
楼下的大门忽然被敲响了,是一位年轻的公子,他手里牵着一盏月灯,店小二问他是否住店,那人却问何时来此娶亲。我猛然想起自己方才抓住了一盏断线的月灯,还顺手手绑在大黄狗窝的上方,灯上写着“黄萍”,好像是邻家姑娘的名字,趁着他们还没发现,我偷偷地溜回了房间。
我很喜欢这样的风俗,倘若我在你家门前升起两盏月灯,写上彼此的名字,大家就知道,你要嫁给我了。即颂
近安
安和十八年仲秋
平风手书
第九封安和十八年九月
我的安瑜淑览
北风无情,行云无意。唯雁托书,遥寄相思。
暮秋的亘旦城已经飘起了雨夹雪,雨雪落地成霜,就像在街道上铺上一层白璧。本以为,这样的天气下城内会很冷清,可一大早南宸门就热闹了起来,是一群朴族人上京朝贡。这些人穿着厚实的兽裘,头上围着一条白色的汗巾将一头长发挽在了脑后,眉眼细长透着一股英气,身下坐着七尺多高的角鹿,他们是东阖部的人。
老师说,我从小就得了一种怪病,间歇性地四肢发热流血,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我的父母带着我看遍望州的医生都没有办法。后来,我们遇见了老师和师娘,师娘用针灸暂时遏制了我的病情,但要根治此病必须服用东阖的上品角鹿茸和秋霜草。于是,父母将我托付给了老师,两人共同前往东阖寻求这两种药材。
再后来的事,你也是知道的。我七岁那年,一个头系灰色汗巾身穿兽裘的男人找到了老师家里,他满眼都是血丝,脏乱的胡须鬓毛遮住了大半张脸,手里紧紧地拽着一个包袱。那人就是我的父亲,他从东阖带回了鹿茸和秋霜草,却没能带回自己的妻子。父亲抱着我哭了很久,他身上刺鼻味道熏得我难以呼吸,但那却是我此生闻过的最香的气味。师娘用那两味药材治好了我的病,病好的那天,父亲再次离开了我,他说要去给自己的妻子报仇。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听过他的消息。也许,我的出生就是父母的一场灾难,每每想到这,我就有种轻生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克制住了。因为,这是他们用生命给我延续的人生,我必须好好走完。
此生已然孤独,所以我珍重曾陪在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尤其珍重将要收到这封信的你,我的安瑜。即颂
近安
安和十八年季秋
平风手书
第十封安和十八年十月
我的安瑜妆鉴
风雪初霁,提笔书思。
入冬了,风雪不停,一连下了七八天,厚厚的一层积雪覆盖了城内的街道。披上厚实的狐裘,我出了门。长平街上依然热闹,雪地上是密密麻麻的脚印,路摊上商贩不停地吆喝。远处刮来一阵风,掀起些许积雪,是两只毛驹和它们拉着的雪车,车头坐着一个车夫。毛驹是北方特有的马种,毛皮厚实,脚掌宽大,擅于在雪地上奔跑。我对着车夫招了招手,他便驾着车来到了我跟前,交上十几个铜板我就上了车。雪车很平稳也很快,一刻钟的时间,我就到了亘旦城的最北边,城北没有城墙,只有一座名为太陵的大山。你还记得吗?我曾经跟你说过的,亘旦城原是朴族司戎部的都城,是慧武帝北伐时期攻取的。后来,徽宗皇帝沉迷丹青和女色,以至于奸臣叛乱,微宗南下逃到了青州。在众臣子的逼迫下,微宗忍痛杀了温贵妃瑶灵,罪己以昭天下。几年后,徽宗领着大军北上,与叛军在故都淏州展开了一场恶战,最终夺回了皇位,但淏州已是一片狼藉,徽宗无奈将都城迁至亘旦。亘旦城的北边是太陵山,与其说是山不如说是一块矩形的青色大石头,五十丈高;两百丈宽;二十里长,就像一堵天然的城墙,这就是亘旦城只有三面墙的原因。那年的十月,徽宗入了亘旦城,骑着马独自一人到了城北,他看到了这块大石头,石上还沾着厚厚一层雪。徽宗用手在雪上画了十七幅画,画的都是温贵妃,当天就命人将画刻在石上,于是就有了现在著名的《温妃雪图》。
迁都亘旦后的几十年间,徽宗励精图治成了一代明君,只是,他再也没有为他的妃子画过画。后世的史学家都说“微宗是一个被温妃耽误的明君”,但丹青家们却说“微宗只是一个被权力耽误的丹青手。”其实,徽宗只是一个人爱到不能自已的丹青手,爱人已死,只好画这大好河山,也就成了明君。
若有那么一天,你离去了,我也不会再给第二人写这样的信。即颂
近安
安和十八年孟冬
平风手书
第十一封安和十八年十一月
我的安瑜妆鉴
离乡时一年,相念复相思。
不经意间,我离开望州已经一年了。记得是在去年的十一月十三,那天午后我陪着你溜进厨房偷吃师娘做的点心,被突然进来的老师抓个正着。奇怪的是,老师并没有责骂我,还让我多吃一些。吃完点心后,我被老师叫到了后院,那儿停了辆马车,车夫向老师和我招呼了声。没等我向车夫回礼,老师就对我说道:“平风啊,你已经十六岁了,该出去走一走了。行李我已经替你备好了,就放在车里。为师在京都有一些故友,你替我去拜访他们,顺便办一些事。”他边说着,边把我送到了马车上,顺手还塞给我一封信和两本相书,信上竟说要我去当相师。当我想询问老师缘由的时候,马车已经走了好几里。我走得那样仓促,仓促地来不及和你告别,以至于我的脑海中还一直浮现着你满嘴糕点细屑的样子。
我怎么都想不到,自己第一次出门,路途竟会是如此的遥远,足足走了两个月才抵达亘旦。我走过了苍蓝、淏州、汇口、落焰四个州府,渡过了孔雀、封岚、漫宁三条大河,跨过一座又一座高山,成了异乡的客人。我看到过落焰城最美的火烧云,听到过淏州草原上的鹰啼,闻到过封岚河边的水草清香,亦触摸过明钧山的汤泉,成了孤独的旅人。故乡终究成了我的记忆,而你终究成了我的牵挂。
异乡的风景诚然很美,但我还是更喜欢望州城外的开满念冬的山野,因为那是我和你一起看过的风景。即颂
近安
安和十八年仲冬
平风手书
第十二封安和十八年十二月
我的安瑜妆鉴
故巢风雪掩,鸱鸣音哓哓。
夜来的风雪越来越大,不知哪来的猫头鹰撞在了我的窗上,大概是迷失在风雪中找不到故巢的方向。它似乎受伤了,趴在窗沿上,不间断地发出哀鸣。我忍不住走了过去,推开了另一侧的窗户,想要将它抱进来,一声猫叫却把它吓得扑进大雪中,念瑾那个小家伙好像吃醋了。
风雪从窗口闯进来,屋子里变得很清冷,我也就没了睡意。披上棉被来到案前,再点一根蜡烛,我开始写这封信。
年末了,亘旦城的富商陆续从各地赶了回来,备准和家人一起过年。今晨的一大早,我就换上了道袍,进了街上最大的一家茶楼。茶楼里坐满了人,大多是刚回来的商队,他们很热情地跑过来让我给他们看相。其中有一个高高瘦瘦的大叔,他说他原是朴族的苍下部的人,来亘旦城做生意后就喜欢上了这里,就在此买房娶妻成了我们西唐人。你应该不知道苍下这个部落,他们住在大陆东边,那有座很高的山叫做凌天山。凌天山高三万丈,宽六千丈,像一根巨大的石柱,山上是他们的国都落穹之城——问天。
那儿的人,从小就开始练习飞行。他们的祖先发明了一种能变成羽翼的衣服,好像叫紫羽云衣,不知是哪个酸腐文人取得名字。大叔告诉我,紫羽云衣是用紫麻纺织的轻纱和上好的硬木制成的,穿在身上看起来和普通的衣服没什么区别,打开羽翼时足有三丈宽,挥动双手就能飞起来。除此之外,问天城的人还饲养着一种叫翼兽的怪物,这种怪物有着豹子的头和鸟类的身形,全身还遍布着鳞甲,身高三丈,翼展七丈。翼兽虽然外形凶狠,但性情十分温和,只喜欢吃鱼和牧草。问天人是不养牛羊的,他们饲养着一种孔雀大小的鸟——斑鸦,白天出门领着一群斑鸦到山下觅食,晚上再飞回凌天山,而翼兽就像牧羊人的牧犬一样保护着主人和斑鸦。
大叔对我的相术似乎很满意,给了我很多钱,我没有收下,但向他要了一匹紫麻仿的轻纱。这种轻纱比蚕丝仿的纱还要轻,开春后我会托一支商队转交给你。
这样的故事,我还听到了许多,有机会一定当面讲给你听。即颂
近安
安和十八年季冬
平风手书
念冬最近在学车,马上就要考科目二了。因为没时间修改正文草稿,所以只能奉上苏谦的故事了。望各位读者大大谅解,冬在此道歉。
(本章完)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西唐往事之迷途的先驱》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西唐往事之迷途的先驱》 第10章 苏平风书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西唐往事之迷途的先驱》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西唐往事之迷途的先驱》 第10章 苏平风书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