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村的傍晚,霞飞满天,村子里的猎人陆陆续续地回到了自己家里。
大有收获的人家传来阵阵欢呼声,其间夹杂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没有收获的人家,只能磨刀霍霍、养精蓄锐,期待着明天能有所斩获。
此时落霞森林的入口处,文泓和文晏看着眼前熟悉的村庄,心里一阵激动。
终于回来了!这几天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村子了!
这是他们从小长大的地方,他们对村子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他们又怎么会背井离乡。
如今回来,就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一般,感到特别的心安。
“哥哥,你说那两个黑衣人走了吗?”文晏担心的问道。
“我先回村子看一下,你们在这里等着我。”文泓对文晏说道。
“哥哥要小心。”文晏点了点头。
“怎么回事?”柳燕在旁边疑惑的问道。
经过大半天的运功疗伤,柳燕已经能够自己慢慢行走。于是,文泓当机立断,决定马上返回村子,毕竟,在林子里过夜还是很危险的,柳燕又受了伤,如果再遇到危险完了。
“这事一言难尽,等回到村子,我再慢慢跟你说吧。”说罢,文泓便往村子的方向悄悄跑去,等到了茅草屋前时,发现门是开着的,文泓小心翼翼的进了门,只见里面的东西已被翻得乱七八糟的,而里面并没有人在。
看来那两个黑衣人已经走了,文泓松了一口气,然后便往林子路口返回,一边走一边向着文晏两人所在的方向招手。
文晏远远地看到哥哥向自己这边招手,知道可以回去了,于是高兴地撒腿往村子里跑去,柳燕无奈,只能慢慢跟着吊在后面。
等到三人回到茅草屋里面,文泓和文晏便动手将屋子里重新收拾好,然后找了一些柴火,在火盆子里面点起了火。
天很快就要黑了,他们必须要着手准备今晚的晚餐,可是如今屋子里面并没有吃的,文泓只好让文晏在家里陪着柳燕,自己往离自己家最近的安六伯家走去。
安六伯夫妇见着文泓,很是惊讶,问文泓怎么又回来了,文泓便将自己去到安阳城后没找到舅舅的事简单的说了一遍。
“回来了也好,以后便安心呆在村子里面不要出去了,好好跟着你安六伯学习狩猎。”这时安伯母说道。
平时安伯母最喜欢文泓和文晏两兄弟了,她没有自己的孩子,便将文泓兄弟俩当成了亲生儿子一般照顾,时不时的给他们一些吃的接济他们,所以文泓和文晏最亲安六伯夫妇了。
“前天村子里突然来了两名黑衣人,他们到处询问你们的行踪,这是怎么回事?”这时安六伯突然严肃的问道。
“你们出去没有得罪什么人吧?”安六伯好像察觉到了什么。
“安六伯,我们……”文泓欲言又止。
“说吧,有什么事都不要瞒着你安六伯。”安六伯见文泓吞吞吐吐的样子,知道文泓兄弟俩这一趟安阳城之行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安六伯是文泓最敬重的一位长辈,这时看着他严肃的样子,迟疑了一下,便将这一趟安阳城之行所发生的事情全都说了出来。
“你是说,那两个黑衣人是柳家的人?”安六伯觉得很疑惑,他不明白柳家的人既然已经放了文泓两人,为何还要追上来抓他们俩。
“我们也不确定是不是柳家的人,但在安阳城里我们除了得罪过柳家之外,并没有得罪过其他的人,也没和其他的人有过任何深入的接触。”文泓如实的说道。
“这就奇怪了。”安六伯还是觉得很蹊跷。
“好了,既然想不通,那就不想那么多了,黑衣人已经离开了,今后得小心一点,防止他们去而复返。”安伯母在一边插嘴道。
“是,安伯母。”
“你们刚回来,应该没有什么吃的东西吧,你们安六伯今天猎到了几只野兔,已经清理好了,你拿一只回去,我再给你舀一些米带回去,明天你就跟着你安六伯一起进山打猎吧!”安伯母继续絮絮叨叨的说道,看着文泓平安归来,她是真心感到高兴。
“谢谢安伯母。”
文泓抽了抽鼻子,他过来就是为了借些米回去煮的,没想到他还没开口安伯母便先说了,文泓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暖意,眼睛也是热热的。
“哎,你这孩子还跟伯母说什么客气话,你们兄弟俩都是我们看着长大的,你们爹娘要去世的早,我们不疼你们,谁疼你们?等着啊,我去给你拿野兔拿米去。”说罢安伯母便转身收拾这些东西去了。
安六伯还在一边皱着眉头思考着,他明显比安伯母要想得更深入一些,心里面隐隐有些担忧,但又想不通一些问题。
“泓儿,我这心里还是不放心,这几天你们要小心一些,明天你就跟着我去打猎,顺便将小晏也一起带上。”安六伯嘱咐道。
文泓有点迟疑,他想到了柳燕,如果他们兄弟两人都去打猎了,那柳燕怎么办?想了想,文泓眼睛一亮,他们去打猎的时候不如让柳燕到安六伯家养伤,这样比在自家待着安全多了。想罢,便将自己在林子里面遇到柳燕的过程跟安六伯讲了,并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了安六伯听。
安六伯没有说什么,很爽快的就答应了。
没多久,安伯母便包好了一只野鸡和一些米,将之交给了文泓,并嘱咐他回去以后等晚点再带小晏一起到他们家吃晚饭。
文泓接过了野兔和米,至于过来吃饭的事,文泓谢过安伯母的好意后,一再的推辞掉了。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