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 第253章 统战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第253章 统战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从此开始!

    本章从此开始!

    `

    人员混杂、大多底层出身的南北联军里,悄然开出一个“宣传部”。小说其实便是朝廷中“礼部”和“翰林院”的相关职能,此时头一次出现在军队里。

    `

    当然名字也要换成一个更接地气的。外面跟几位大哥一谈,不识字的鲁大师评论道:“这不是讲经么!洒家过去在五台山……”

    `

    一群人哈哈大笑:“讲经说法!军队里也要讲经说法!”

    `

    难不成叫“讲经部”、“说法部”?

    `

    最后讨论决定,就简单粗暴的叫“传令司”,负责一切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对内宣传。其实具体细节也用不着发明创造,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那些满腹诗书的文人肚子里,早就装着一箩筐的史料典故,指引着一群目不识丁的土匪,慢慢的开展思想建设工作。

    `

    过去的思想建设工作进行得十分随意。主要是吴用负责,哪里有人不满,就去哪儿讲一通“替天行道”,直到把人说服了为止。

    `

    而眼下联军扩大,思想纲领也不止“替天行道”这一条。于是“传令司”里招募了几十个口齿伶俐的各地好汉,把新制定好的规章纲领,用平实可信的语言传达到军中每个角落。

    `

    比如:

    `

    “不许再提'夺鸟位'!尤其是当着个岳飞的面儿!咱们这是去兵谏,兵谏,懂不?……不一样,当然不一样,总之是替天行道……”

    `

    “不--不是跪皇帝!大伙儿这么想:清了君侧,不就是把皇帝变成光杆将军了么?再说了,咱们是要杀贪官的啊!”

    `

    “人家明教兄弟晨祷吃素的时候不许笑话,影响团结!……”

    `

    “对外自称是义军!凡是泄密的,一律砍头!……”

    `

    “乳制品的十六种好处,背熟没有?……”

    `

    总体由萧让萧秀才负责。这人笔下龙蛇烟花,无论多糙的道理,都能给写出子曰诗云的可信感来。

    `

    明教那边也做了相似的工作。譬如明教教众恨官入骨,在江南时,若遇到了贪官坏官,绑架虐杀是家常便饭。此时为了大局,也就必须有所收敛,严加管束。

    `

    至于统一战线的“统战部”,潘嫂子负责总调度,而具体的细致活计,理所当然让吴学究来发光发热。名字也改成了更为浅显易懂的“聚义司”。自从梁山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大伙时隔良久,终于重新听到“聚义”两个字,嗟叹不已。

    `

    “聚义司”主要负责将所有可团结的人团结到一起--不光包括联军内部的梁山、明教、岳家军,更包括广大国土上那些各行其是的有生力量。潘小园监督着,抄写发布了几章红头文件,旨在避免因背景、语言、文化、政见而引起的同室操戈。

    `

    准备完毕,即刻出发。联军分拨两万防守幽州。幽州虽然局势不稳,但自为虎狼之隘,扼守华北咽喉,况且天高皇帝远,官兵不敢来,已经被联军慢慢经营起色,这个“根据地”不能放弃。

    `

    至于留守的人选,武松略一沉吟,试探问道:“呼延将军……”

    `

    老将呼延灼应声站出,笑道:“你不用问了。驻守边关,卫国抗敌,正合我意!我这把老骨头,还是不怕再会几次金兵鞑子的!”

    `

    大伙肃然起敬。都知道幽州军情险恶,谁留下,谁就相当于半条命提前献给了国家。

    `

    杨志也站出来:“洒家留下。”

    `

    身为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杨志对于“杀去东京”的伟大目标,跟风喊过两句,其实热情并不太高;平生第一愿望,便是把一身本事卖与国家,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之前落草水泊,实属情非得已;此时把守国门,也算是多年的夙愿完成了一丁点。

    `

    另外几位前军官--关胜、孙立、索超--均是一个打算。毫无二话,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如此,幽州留守五名将领、两万精兵,也算是有了八分的保障。

    `

    再派两个韩民毅手下的降兵,快马加鞭去临近的保定军、河间府报个捷,宣称幽州城已经成功防守,眼下安全无忧--这么做,一是骗朝廷定时来运送粮草补给,二是稳住朝廷,不让“幽州割据”的消息传出去。当然这些降兵也不是单独出发,身边都恶狠狠的跟着联军的“保镖”,确保他们传递了正确的信息。

    `

    其余人众轻装收拾,绕过热闹州县,低调前行。起先离开梁山之时,不少好汉将家眷安置乡下,此时路过山东边界,顺带将一些人接到队伍里--都知道此去一番,要么成功,要么北方土地沦为敌手,自家老小跟着大军,更安全些。

    `

    一路上果然如明教所料,各州县虽有军兵防御,都是老弱虚冒,又怕金兵,鲜少有敢出城的。

    `

    行来一路,屡见民生困苦。尤其是被金兵劫掠过的地方,或是传闻金兵要至,被地方官府放弃的地方,只见一片片良田沃土都荒着无人耕种,野狗在杂草中出没,残破的农具无人维护,弃在荒野当中。甚至偶有看到浮土间的饿殍,早被野兽啃食得不成人形。

    `

    也过不下去的百姓,逃走的有之,落草的也有,用仅有的一些武力,转而盘剥更弱小的人。

    `

    尤其是行到太行山里,联军里一群老江湖都不敢掉以轻心,纷纷说这地方民风彪悍,自古以来盗匪频出,便是寻常江湖客,赶路也不敢独自过。

    `

    果不其然,白天就在山头上看到些鬼鬼祟祟的身影,侦查手法十分的不专业,身形也有些虚浮,不像是高手。

    `

    联军里的猛将们假装没看见,暗自冷笑。等到夜晚,营寨大空,灯火通明,放了个空城计。

    `

    太行山盗匪举着大刀长矛一哄而上,闯进去才发现劫了空寨。纷纷大叫“中计”。急退时,外面埋伏的大军冲入:“杀呀……”

    `

    轻松一场厮杀,人高马大的悍匪头子被张清一个石子打翻在地,让人乱枪戳死。

    `

    那悍匪头子估计平日没少吹自己如何英雄了得,如何刀枪不入。如今一死,剩下的山匪呆若木鸡,士气全无,没怎么再抵抗,就□□脆利落地包圆了。

    `

    几百个大汉、数十强健妇人,通通被五花大绑,垂头丧气地跪在草地上。青草葱郁,里面爬着蝈蝈蟋蟀蚯蚓,膝盖窝儿里别提多难受。

    `

    其实这些悍匪也不是怂包,平日里占山为王,官兵不敢来剿,百姓走路绕道,活得还算惬意。谁知强中更有强中手,这次看走眼,惹着了平生所见的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

    眼见自家老大血淋淋的死在地上,有几个年轻小土匪当即磕头如捣蒜:“好汉饶命啊……小人们也是被掳掠而来,没做几天匪,也不敢昧着良心劫财害命……其实都是……都是……”

    `

    指着地上那悍匪头子的尸体,“都是俺们大王残忍好杀,逼迫俺们作孽……还请好汉们看在……”

    `

    看来这些人的兄弟情也不是太深厚。几个梁山好汉齐声接道:“八十老母,三岁小儿--这说辞我们八百年前就听滥了,蒙谁呢!我们要是寻常百姓,早就被你们谋财害命了!实话说!杀了多少无辜了!”

    `

    倒是有个年轻女匪还算硬气,一瞪眼,甩一甩乱蓬蓬的头发,说道:“用不着多说!今日算俺们栽了!奶奶我生平杀人无数,早就活够本了!要杀要剐随你们!但求一知,俺们是死在哪路朋友的手里!”

    `

    那女匪一脸英气,看起来像是个小头目,底下众匪倒有不少人服她,纷纷跟着喊起来。

    `

    明教叱咤江浙,何曾把这等毛贼放在眼里,从来都是逆我者亡。王寅提把刀,温和笑道:“我伲是江南方教主个麾下,侬勿晓得也寻常。现下辰光也弗要客气哉,让侬知晓我伲行走路线,弗得好哉……”

    `

    太行山匪们一脸绝望。死到临头,听了一堆鸟语,到底还不知仇人是谁。

    `

    “闭嘴!杀了俺吧!”

    `

    刀斧手正要动手,没羽箭张清连忙跑过来阻止:“刀下留人!”

    `

    武松正在后面参与清点战利品,身上挂满几百斤的大刀长矛链子锤。听闻王寅要杀人,自己跑不快,赶紧把张清派来救场。

    `

    张清一边跑,一边心里头埋怨明教朋友。怎的说杀就杀。按照梁山规矩,怎么也得礼节性的惺惺相惜一下吧。

    `

    不过按照“聚义司”发下的纲领文件,公开场合下不能相互唱反调,以免影响团结。于是这句话压下来没说。

    `

    张清其人年轻英俊,风度翩翩,精于暗器,不怕蜘蛛,一手飞石绝技梁山无人能出其右;但和花荣的活泼开朗不同,他上梁山比较晚,上山之前是军官,又被梁山大军狠狠虐了一遭,因此落草以来,一直处于轻度自闭状态,不爱跟人交流。直到在幽州城打了两仗,被不下两位数的平民姑娘表露了崇拜之情,才稍微恢复了些。

    `

    这会子临危受命,叫了一声“刀下留人”,就不知该说什么好了。赶紧从袖子里掏出“聚义司”发下来的纲领,匆匆一扫:

    `

    “在不违反下述公约界定下,可与任何军民武装订立聚义统战协议:甲,受金兵之害;乙,无皇族背景;丙,愿意或已经实行平民武装。”

    `

    脑子里一过,三条都符合,赶紧说:“列位好汉,看起来,也不像,等闲人物,却是为何,要,聚啸山林,违法乱纪?莫不是,官逼民反,难有活路?”

    `

    一帮太行山匪见这位面瘫小哥齿白唇红的,说的话也能听懂,悲壮的求死之心去了三分,说道:“是又怎地!你们不也一样么!今儿黑吃黑,爷爷没话说!只求像俺们大王那样儿,给个痛快的!”

    `

    身后的男男女女都开出愿赌服输的气场。更有的悲咽道:“反正早晚也活不下去!与其饿死,与其让官兵捉了受辱,不如给个快的!”

    `

    喧喧嚷嚷闹翻天。张清感到一阵强烈的社交恐惧。瞄一眼“聚义司文件”,鼓起勇气,又说:“没错,当今世道,民生凋敝,不是,你们的错。看你们,也是,英雄,咱们无冤无仇,我们何必,断你活路?不如,做个朋友……”

    `

    一地的悍匪通通哗然。旁边王寅也吃一惊。但“聚义司”有令,不能公开跟其他阵营的兄弟唱反调。

    `

    张清又说:“我们,这些人,也不是官,如果,大家愿意,一同,干大事……”

    `

    悍匪们眼睛一亮,叫道:“你们要去造反杀官?”

    `

    张清赶紧说:“不是!”

    `

    赶紧又偷偷瞅一眼“文件”,解释道:“当此,外敌入侵,之际,我们,义军,要是,不杀敌人,反倒人人造反,那便是,造孽,百姓受苦,如何忍心,爹娘在地下,也不瞑目。”

    `

    倒是十分有道理。悍匪们有的点头,也知道自己眼下做的事儿,是颇让地下的老父老母蒙羞的。

    `

    却有一个清脆的声音叫道:“花言巧语,跟他们说得好听!既不造反,那便是朝廷的帮凶了!跟那帮狗官没区别!兄弟们,这绣花枕头就是消遣咱们的!奶奶死也不跟你多说话!”

    `

    张清一抬头,只见说话的眉清目秀,是那个年轻女匪,就是眼神里满满的都是厌恶和嫌弃。

    `

    还自称“奶奶”?还管他叫绣花枕头?气往上冲,就想粗口骂两句。

    `

    还好不忘瞅一眼“统战文件”,第三十八条明确写着:“人生而平等。若遇妇女,不得轻贱侮辱。我待之如姐妹,彼才会视我如兄弟。”

    `

    这是梁山潘嫂子坚持加上去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统战工作不能把她们落下。况且她早就看不惯一些梁山好汉们歧视女人的臭德性,趁着现在自己话语权空前高强,先把尊重妇女写进硬性规定再说。

    `

    梁山好汉自从当年在断金亭畔掉了一回眼珠子,此后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李师师,一个赛一个的给山寨雪中送炭,也还真不敢不把女人放在眼里。

    `

    张清见了那文件上的规定,心中也是一凛,幸好方才没真骂出来。

    `

    依旧面瘫,语调客气了些:“娘子担忧,也有道理,我们此行,是去东京,召集明理的,队伍,朝廷不护国,我们自己,护国,不能打,自己人,总要,轰轰烈烈,不枉,这一辈子,让子孙后世,脸上也有,光彩……”

    `

    虽说是照本宣科,虽说那语气像是痴人说梦,但“红头文件”的说服力可不是开玩笑的,汇集了多少联军智囊的心血。随便从里面抓出一句话,都是让人醍醐灌顶的人生哲理。

    `

    方才瞧不起张清的那个女匪听了一阵子,找不出毛病,爽快承认错误:“错怪你们好汉了!如此看来,倒真是义军!--你们说什么?人生而平等?”

    `

    张清点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都认,这个理。”

    `

    其余众山匪也听着有点心痒痒。同为江湖人士,他们就能说出那么多大道理,浑身上下都散发出忧国忧民的光辉,而且还光宗耀祖,而且……他们也不像是饿着没饭吃的呀!

    `

    张清也没料到“花言巧语”威力如此之大,心里一乐,最后看一眼掌中的“红头文件”:“术业有专攻,本事有长短,不可看轻旁人,也不可骄傲自大”。

    `

    赶紧收了嘲笑之色。咳一声,正色道:“列位,也都是,英雄好汉,倘若你们,愿意加入我军,听我方号令,粮米管够……”

    `

    那女匪听到最后四个字,当即泣不成声:“你们是好人,俺们服!……”

    `

    张清赶紧给扶起来:“敢问娘子,高姓?你们是,江湖上,哪一路的,可有,名号?”

    `

    那女匪眉毛骄傲地一抬:“我姓仇。一群野兵有什么名号,俺们跟的大王叫田虎--唉,人都死了,不提也罢。你们老大是谁?想必是江湖上一号人物了?”

    `

    张清:“……”

    `

    河北田虎?

    `

    难道是跟过去的梁山和明教齐名的天下四大寇之一?

    `

    此时不少人也已经闻讯而来了,笑眯眯地看着张清跟这一帮悍匪唠嗑,也算是观摩一下新鲜出炉的“聚义司”的行政效果。这会子见一帮子悍匪被说得连连点头,还有人凑上去给张清支招的,指点他的措辞语气。

    `

    又看到方才那骂过张清的美貌女匪,此时已经对联军消了大半敌意,甚至颇有憧憬敬仰的样儿,不由得又哈哈大笑的起哄:“小娘子莫不是看上了我家张兄弟……”

    `

    直到有人指着“红头文件”,小声说:“兄弟们小声,别说粗话,惹恼了人家娘子。”

    `

    而当潘小园赶过来的时候,也因着这条“大鱼”,惊得合不拢嘴--被杀死在地上的这个凶恶大汉,就是叱咤山西太行河北的巨寇田虎,眼下只有这区区几百人力量?

    `

    在某个平行的水浒世界里,田虎的叛军和招安之后的梁山军打了昏天黑地几个月,连宋江都差点交代在太行山里!

    `

    看来历史的蝴蝶翅膀扇得范围还挺广。因着金兵提早围攻太原府,已经把田虎盗匪饿死大半了。

    `

    田虎众部下还在那里感动得眼泪哗哗,这时候也听说了联军的来头。听到武松、卢俊义、林冲、鲁智深、方腊、方貌、包道乙等人的名号时,果然是“如雷贯耳”,今日一个个都见到了偶像真身,宛如做梦。

    `

    赶紧“纳头便拜”,一面朝联军众人团团作揖磕头,一面说:“俺们大王平日里待俺们也不好,俺们在山里撑着也不是事儿,今日跟定你们大伙,做好事,做大事,甘做小弟,一定听从命令,望大哥们收留!……”

    `

    赶过来的武松、吴用、花荣、方貌、柴进、方金芝等人齐声道:“好说,好说!”

    `

    一面眉开眼笑,一面想,今日“聚义司”可算是立大功了。统战**果然好!

    `

    那姓仇的女匪细心,一再确认了“粮食管够”之后,才展出笑容,乐得眉毛一抖一抖,转身对众匪宣布:“天可怜见,俺们今日可算对得起父老乡亲了!去!把寨子里那三万饿得走不动路的兄弟们都带上来,咱投降!有饭吃!”

    ————————————

    写了200多章才发现,忘了把大帅哥张清拉出来遛遛了_(:3ゝ∠)_

    `

    田虎:出自《水浒传》。后占据河北为王,成为四大寇之一。结局是被宋江剿灭。

    ——————————————————————————————————————————————————

    由于晋江黑科技系统防dao,为了让更多人看见才把章节修改成这样。下面是重复的防d章,别看别看别看,字数比正文要少(所以买来不吃亏,本章会在几小时后替换成正常状态,到时清缓存刷新即可),用app的童鞋可以直接从底部菜单切换下一章

    用app查看章节字数可知,重复的部分不会重复收费,大家订阅的价格仍然是正常一章的价格,并且我会赠送几百字,么么哒

    下面的不用看是放d章

    `

    ——————————————————————————————————————————————————

    `

    `

    `

    `

    `

    `

    `

    `

    `

    人员混杂、大多底层出身的南北联军里, 悄然开出一个“宣传部”。其实便是朝廷中“礼部”和“翰林院”的相关职能,此时头一次出现在军队里。

    当然名字也要换成一个更接地气的。外面跟几位大哥一谈,不识字的鲁大师评论道:“这不是讲经么!洒家过去在五台山……”

    一群人哈哈大笑:“讲经说法!军队里也要讲经说法!”

    总体由萧让萧秀才负责。这人笔下龙蛇烟花,无论多糙的道理, 都能给写出子曰诗云的可信感来。

    明教那边也做了相似的工作。譬如明教教众恨官入骨,在江南时,若遇到了贪官坏官, 绑架虐杀是家常便饭。此时为了大局,也就必须有所收敛, 严加管束。

    至于统一战线的“统战部”,潘嫂子负责总调度, 而具体的细致活计, 理所当然让吴学究来发光发热。名字也改成了更为浅显易懂的“聚义司”。自从梁山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大伙时隔良久, 终于重新听到“聚义”两个字, 嗟叹不已。

    “聚义司”主要负责将所有可团结的人团结到一起——不光包括联军内部的梁山、明教、岳家军, 更包括广大国土上那些各行其是的有生力量。潘小园监督着,抄写发布了几章红头文件,旨在避免因背景、语言、文化、政见而引起的同室操戈。

    准备完毕, 即刻出发。联军分拨两万防守幽州。幽州虽然局势不稳, 但自为虎狼之隘, 扼守华北咽喉,况且天高皇帝远,官兵不敢来, 已经被联军慢慢经营起色,这个“根据地”不能放弃。

    至于留守的人选,武松略一沉吟,试探问道:“呼延将军……”

    老将呼延灼应声站出,笑道:“你不用问了。驻守边关,卫国抗敌,正合我意!我这把老骨头,还是不怕再会几次金兵鞑子的!”

    大伙肃然起敬。都知道幽州军情险恶,谁留下,谁就相当于半条命提前献给了国家。

    杨志也站出来:“洒家留下。”

    身为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杨志对于“杀去东京”的伟大目标,跟风喊过两句,其实热情并不太高;平生第一愿望,便是把一身本事卖与国家,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之前落草水泊,实属情非得已;此时把守国门,也算是多年的夙愿完成了一丁点。另外几位前军官——关胜、孙立、索超——均是一个打算。毫无二话,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如此,幽州留守五名将领、两万精兵,也算是有了八分的保障再派两个韩民毅手下的降兵,快马加鞭去临近的保定军、河间府报个捷,宣称幽州城已经成功防守,眼下安全无忧——这么做,一是骗朝廷定时来运送粮草补给,二是稳住朝廷,不让“幽州割据”的消息传出去。当然这些降兵也不是单独出发,身边都恶狠狠的跟着联军的“保镖”,确保他们传递了正确的信息。

    其余人众轻装收拾,绕过热闹州县,低调前行。起先离开梁山之时,不少好汉将家眷安置乡下,此时路过山东边界,顺带将一些人接到队伍里——都知道此去一番,要么成功,要么北方土地沦为敌手,自家老小跟着大军,更安全些。

    一路上果然如明教所料,各州县虽有军兵防御,都是老弱虚冒,又怕金兵,鲜少有敢出城的。行来一路,屡见民生困苦。尤其是被金兵劫掠过的地方,或是传闻金兵要至,被地方官府放弃的地方,只见一片片良田沃土都荒着无人耕种,野狗在杂草中出没,残破的农具无人维护,弃在荒野当中。甚至偶有看到浮土间的饿殍,早被野兽啃食得不成人形。也过不下去的百姓,逃走的有之,落草的也有,用仅有的一些武力,转而盘剥更弱小的人。尤其是行到太行山里,联军里一群老江湖都不敢掉以轻心,纷纷说这地方民风彪悍,自古以来盗匪频出,便是寻常江湖客,赶路也不敢独自过。

    难不成叫“讲经部”、“说法部”?

    最后讨论决定,就简单粗暴的叫“传令司”,负责一切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对内宣传。其实具体细节也用不着发明创造,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那些满腹诗书的文人肚子里,早就装着一箩筐的史料典故,指引着一群目不识丁的土匪,慢慢的开展思想建设工作。过去的思想建设工作进行得十分随意。主要是吴用负责,哪里有人不满,就去哪儿讲一通“替天行道”,直到把人说服了为止。而眼下联军扩大,思想纲领也不止“替天行道”这一条。于是“传令司”里招募了几十个口齿伶俐的各地好汉,把新制定好的规章纲领,用平实可信的语言传达到军中每个角落。

    比如:

    “不——不是跪皇帝!大伙儿这么想:清了君侧,不就是把皇帝变成光杆将军了么?再说了,咱们是要杀贪官的啊!”

    果不其然,白天就在山头上看到些鬼鬼祟祟的身影,侦查手法十分的不专业,身形也有些虚浮,不像是高手。

    联军里的猛将们假装没看见,暗自冷笑。等到夜晚,营寨大空,灯火通明,放了个空城计。

    太行山盗匪举着大刀长矛一哄而上,闯进去才发现劫了空寨。纷纷大叫“中计”。急退时,外面埋伏的大军冲入:“杀呀……”

    轻松一场厮杀,人高马大的悍匪头子被张清一个石子打翻在地,让人乱枪戳死。

    “……”

    那悍匪头子估计平日没少吹自己如何英雄了得,如何刀枪不入。如今一死,剩下的山匪呆若木鸡,士气全无,没怎么再抵抗,就□□脆利落地包圆了。

    几百个大汉、数十强健妇人,通通被五花大绑,垂头丧气地跪在草地上。青草葱郁,里面爬着蝈蝈蟋蟀蚯蚓,膝盖窝儿里别提多难受。

    仓储帐子里吃食不多,左边是一袋袋奶疙瘩,散发着轻微的乳酸味儿;右边是一斗斗杂粮,还没筛过,看起来和沙土差不多;屋顶上挂着几串熏豆腐干,黑不溜秋的没甚卖相,微微摇晃着;几块足以砸死人的“切糕”横七竖八地堆在地上,上面插着一把钝刀。

    “……”

    武松顺手从草棚架子上摘下来一截硬邦邦的腌肉,说:“这个是缴获的北人军粮,硬得没法啃,好几个兄弟已经把牙崩掉了。”

    潘小园不敢露出笑,只怕显得幸灾乐祸。接过来,用手捏捏,再掰掰,闻一闻,几欲作呕:腥膻滑腻,好像还是生的。

    对女真人的牙口佩服到了极致:“你确定,这东西是他们拿来吃的,不是用来杀人的?”

    武松盯着那块硬肉,垂涎的眼神一闪而过,说道:“我在想,要是能把它给煮了……”

    一顿饭工夫过后,潘小园从锅里盛出一碗热腾腾的羹,笑道:“二哥,尝尝?”。

    这是她、武松、还有炊事营几个伙伴智慧的结晶。先把硬邦邦腌肉尽可能剁碎拍散,成为一小截一小截的硬肉块,再和粟米杂粮一起煮。腌肉本身自带盐分,一煮之下,乱糟糟一锅杂粮粥,奇迹般地飘出肉香味来。闻讯而来的一帮围观者都咋舌不下。肉是稀罕食品,杂粮是荒年果腹的渣渣,把这两样合到一起,不是暴殄天物?

    潘小园小心翼翼舀一勺,率先尝一口。几十双眼睛盯着她脸上神情,仿佛都在问:“能吃不?

    她说不好是什么味道。齿间是粗糙的触感,小腌肉块被煮散开来,却没一点油腻,舌尖顶着一抹奇怪的烟熏肉香,中和了菽粟带来的辛拉生硬的口感。

    “……”

    不能昧着良心说好吃,然而比她那原版的杂粮粥,的确适口了很多。

    武松见她不说话,接过剩下大半碗,一口气呼噜呼噜全喝了,对旁边的人笑道:“可以!好吃!你们都试试!”

    潘小园喜出望外:“真的?”

    武松撂下碗:“比我想的强。你让你手下的火头军尽管煮,先给我送,然后给卢员外、林教头、鲁和尚他们都送去。凡是有‘梁山好汉’名号的,一个也别落下。当今儿的晚饭。”

    一帮太行山匪见这位面瘫小哥齿白唇红的,说的话也能听懂,悲壮的求死之心去了三分,说道:“是又怎地!你们不也一样么!今儿黑吃黑,爷爷没话说!只求像俺们大王那样儿,给个痛快的!”

    身后的男男女女都开出愿赌服输的气场。更有的悲咽道:“反正早晚也活不下去!与其饿死,与其让官兵捉了受辱,不如给个快的!”

    其实这些悍匪也不是怂包,平日里占山为王,官兵不敢来剿,百姓走路绕道,活得还算惬意。谁知强中更有强中手,这次看走眼,惹着了平生所见的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眼见自家老大血淋淋的死在地上,有几个年轻小土匪当即磕头如捣蒜:“好汉饶命啊……小人们也是被掳掠而来,没做几天匪,也不敢昧着良心劫财害命……其实都是……都是……”

    指着地上那悍匪头子的尸体,“都是俺们大王残忍好杀,逼迫俺们作孽……还请好汉们看在……”

    看来这些人的兄弟情也不是太深厚。几个梁山好汉齐声接道:“八十老母,三岁小儿——这说辞我们八百年前就听滥了,蒙谁呢!我们要是寻常百姓,早就被你们谋财害命了!实话说!杀了多少无辜了!”

    “……”

    倒是有个年轻女匪还算硬气,一瞪眼,甩一甩乱蓬蓬的头发,说道:“用不着多说!今日算俺们栽了!奶奶我生平杀人无数,早就活够本了!要杀要剐随你们!但求一知,俺们是死在哪路朋友的手里!”

    那女匪一脸英气,看起来像是个小头目,底下众匪倒有不少人服她,纷纷跟着喊起来。教叱咤江浙,何曾把这等毛贼放在眼里,从来都是逆我者亡。王寅提把刀,温和笑道:“我伲是江南方教主个麾下,侬勿晓得也寻常。现下辰光也弗要客气哉,让侬知晓我伲行走路线,弗得好哉……”

    太行山匪们一脸绝望。死到临头,听了一堆鸟语,到底还不知仇人是谁。

    “闭嘴!杀了俺吧!”

    刀斧手正要动手,没羽箭张清连忙跑过来阻止:“刀下留人!”

    武松正在后面参与清点战利品,身上挂满几百斤的大刀长矛链子锤。听闻王寅要杀人,自己跑不快,赶紧把张清派来救场。

    张清一边跑,一边心里头埋怨明教朋友。怎的说杀就杀。按照梁山规矩,怎么也得礼节性的惺惺相惜一下吧。

    不过按照“聚义司”发下的纲领文件,公开场合下不能相互唱反调,以免影响团结。于是这句话压下来没说。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京师附近虽然驻扎百万禁军厢军,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宋兵烂泥扶不上墙,就算有十比一的优势兵力,也往往是兵败如山倒;就算二十比一,也未必能占得上风。因此这百万雄兵的战斗力,朝廷上下都不抱太大希望。当然也有人反思,为什么宋军的战斗力竟而如此孱弱。但百余年“重文轻武”、“强干弱枝”的政策弊端,非一朝一夕能够扭转。即便是洞若观火的明白人,此刻也只能嗟叹国运不济,无可奈何了。这个“通知”被投放各地,但响应者寥寥。大部分民间武装如何是正规军的对手,再一断粮路,便是自保也艰难。朝廷一封书下去,不外乎空手套白狼——反正若是打输了,死的也不是自己的兵。

    这会子临危受命,叫了一声“刀下留人”,就不知该说什么好了。赶紧从袖子里掏出“聚义司”发下来的纲领,匆匆一扫:

    一地的悍匪通通哗然。旁边王寅也吃一惊。但“聚义司”有令,不能公开跟其他阵营的兄弟唱反调。

    悍匪们眼睛一亮,叫道:“你们要去造反杀官?”

    张清赶紧说:“不是!”

    倒是十分有道理。悍匪们有的点头,也知道自己眼下做的事儿,是颇让地下的老父老母蒙羞的。却有一个清脆的声音叫道:“花言巧语,跟他们说得好听!既不造反,那便是朝廷的帮凶了!跟那帮狗官没区别!兄弟们,这绣花枕头就是消遣咱们的!奶奶死也不跟你多说话!”

    张清一抬头,只见说话的眉清目秀,是那个年轻女匪,就是眼神里满满的都是厌恶和嫌弃。

    梁山好汉自从当年在断金亭畔掉了一回眼珠子,此后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李师师,一个赛一个的给山寨雪中送炭,也还真不敢不把女人放在眼里。

    张清见了那文件上的规定,心中也是一凛,幸好方才没真骂出来。

    “……”

    虽说是照本宣科,虽说那语气像是痴人说梦,但“红头文件”的说服力可不是开玩笑的,汇集了多少联军智囊的心血。随便从里面抓出一句话,都是让人醍醐灌顶的人生哲理。方才瞧不起张清的那个女匪听了一阵子,找不出毛病,爽快承认错误:“错怪你们好汉了!如此看来,倒真是义军!——你们说什么?人生而平等?”

    其余众山匪也听着有点心痒痒。同为江湖人士,他们就能说出那么多大道理,浑身上下都散发出忧国忧民的光辉,而且还光宗耀祖,而且……他们也不像是饿着没饭吃的呀!张清也没料到“花言巧语”威力如此之大,心里一乐,最后看一眼掌中的“红头文件”:“术业有专攻,本事有长短,不可看轻旁人,也不可骄傲自大”。

    那女匪听到最后四个字,当即泣不成声:“你们是好人,俺们服!……”

    赶紧“纳头便拜”,一面朝联军众人团团作揖磕头,一面说:“俺们大王平日里待俺们也不好,俺们在山里撑着也不是事儿,今日跟定你们大伙,做好事,做大事,甘做小弟,一定听从命令,望大哥们收留!……”

    赶过来的武松、吴用、花荣、方貌、柴进、方金芝等人齐声道:“好说,好说!”

    一面眉开眼笑,一面想,今日“聚义司”可算是立大功了。统战**果然好!

    “……”

    那女匪眉毛骄傲地一抬:“我姓仇。一群野兵有什么名号,俺们跟的大王叫田虎——唉,人都死了,不提也罢。你们老大是谁?想必是江湖上一号人物了?”

    张清:“……”

    河北田虎?

    难道是跟过去的梁山和明教齐名的天下四大寇之一?

    此时不少人也已经闻讯而来了,笑眯眯地看着张清跟这一帮悍匪唠嗑,也算是观摩一下新鲜出炉的“聚义司”的行政效果。这会子见一帮子悍匪被说得连连点头,还有人凑上去给张清支招的,指点他的措辞语气。

    又看到方才那骂过张清的美貌女匪,此时已经对联军消了大半敌意,甚至颇有憧憬敬仰的样儿,不由得又哈哈大笑的起哄:“小娘子莫不是看上了我家张兄弟……”

    直到有人指着“红头文件”,小声说:“兄弟们小声,别说粗话,惹恼了人家娘子。”

    而当潘小园赶过来的时候,也因着这条“大鱼”,惊得合不拢嘴——被杀死在地上的这个凶恶大汉,就是叱咤山西太行河北的巨寇田虎,眼下只有这区区几百人力量?在某个平行的水浒世界里,田虎的叛军和招安之后的梁山军打了昏天黑地几个月,连宋江都差点交代在太行山里!看来历史的蝴蝶翅膀扇得范围还挺广。因着金兵提早围攻太原府,已经把田虎盗匪饿死大半了。

    田虎众部下还在那里感动得眼泪哗哗,这时候也听说了联军的来头。听到武松、卢俊义、林冲、鲁智深、方腊、方貌、包道乙等人的名号时,果然是“如雷贯耳”,今日一个个都见到了偶像真身,宛如做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穿成潘金莲怎么破~》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第253章 统战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宅的海上从军日记 连载中图标 宅的海上从军日记
  • 宅男变身美少女 连载中图标 宅男变身美少女
  • 中锋不死 连载中图标 中锋不死
  • 极品透视学生 连载中图标 极品透视学生
  • 妖夫临门:医妃要翻墙 连载中图标 妖夫临门:医妃要翻墙
  • 超级美食帝国 连载中图标 超级美食帝国
  • 我真不是开玩笑 连载中图标 我真不是开玩笑
  • 重生之溺爱成婚 连载中图标 重生之溺爱成婚
  • 希望,拯救 连载中图标 希望,拯救
  • 拾光时光的悲伤 连载中图标 拾光时光的悲伤
  • [综]多看漂亮的宇智波 连载中图标 [综]多看漂亮的宇智波
  • 农家田园记事 连载中图标 农家田园记事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