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玉二十刚出头,五官俊秀,身段刚健,在顾莲舟的悉心指教下,武生的功夫都学会了,而且还翻得一身的好觔斗。顾莲舟让他搭的戏班是在京津河北一带地方市县巡回演唱的"玉容班。"这"玉容班"到河北唐县演出,地点就是在玉皇观。这玉皇观是道家的一个道观,有戏台。迎神赛会的时候,观里就要请戏班来唱戏,以招揽善男善女的香客。平时,戏班也可以租用,卖票唱戏。道观的后面是一家酱园,再后面就是唐县城墙了。道观戏台前的院子不是很大,可以容一百来号人,加上两边的厢房,一共容两三百观众不成问题。两边的厢房有楼连接到戏台,这里倚栏杆设有包厢,可以看戏。当初修建戏台时就这样设计的。当然包厢的票价要比坐在院子里的票价贵一些。</p>
"玉容班"在这里一演就是一两个月。每天晚上那包厢之中,总有三个常客——唐县驻军的马团长和他两个年轻的太太。马团长又兼任唐县保安司令,同时又在清帮中人,拜在天津清帮老头子季卿云门下。所以是唐县一个实力人物。这马团长是个戏迷,几乎无戏不看,偶尔没有来,那包厢中他那两个年轻的太太和一个勤务兵也总是要到场的。</p>
李清玉武功好,得顾莲舟真传,能扮演的戏多。武生在台上总是扮像英武,如打虎的武松、探庄的石秀、《战太平》中的花荣,《罗成叫关》中的罗成等。这些都是他的拿手好戏。他演得认真,过场、动作是做足了的,观众叫好声不绝。马团长是个满脸络腮胡子,身高马大,四十开外的一个武人,和这台上年轻俊秀,刚健挺拔的武生一比,两个年轻太太看戏入了迷,就动了心了。</p>
文学艺术有教化的作用,也有移情的作用。俗话说: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读《红楼》充宝黛,自命风流。</p>
这马团长毕竟有公务在身,又是县里的头面人物,免不了一些防务要处理,人员要应酬。好长时间没有在包厢里看见他了。但他两个太太却天天晩上都来,一次不缺。丈夫不在身边,胆子更大了。看得目不转睛,如痴如醉,久而久之,那小的一个更是从台下向李清玉目中送情,秋波频传了。不几天她买通身边的勤务兵背着大太太给李清玉递了一封信。</p>
李清玉在台上早就注意到了这个少奶奶,但不敢有非份之想。今晚刚下戏,走下台口,见从侧面跑来那个勤务兵,低声说:"李少,我们少奶奶给你的信。"戏台口上挂有粉牌,上面有戏目和主演的姓氏。所以勤务兵知道他姓李。李清玉见勤务兵神秘兮兮的样子,心中也猜到了**。也不声张的收下了信,带回后台,就着伙房微弱的油灯看了内容。信中要求和李清玉穿戏装扮《战太平》里的花荣和夫人照张相,并约了时间。</p>
戏迷和演员穿戏装合影,在京津沪是件平常事,但在唐县这个小县城就有点稀奇了。李清玉是个没有恋爱经历的青年,不疑有他。便将信交给了管事文道兴。照相要用戏装,然后带戏装到相馆,再化妆穿起照相。不告诉班主不行。</p>
文道兴是个老江湖,他知道此事的历害,同时也知道戏迷与演员合影是对演员的认可。所以他对李清玉说道:"可以合个影,不能把她得罪了,说我们不给她面子。要是她在马团长耳边吹个忱头风,我们可能就有麻烦了。另外这种事在京沪一带很时髦的,相馆有时还会把这种戏装相放在橱窗做广告。但这个事要让她丈夫马团长知道,不要闹出误会。一但马团长有个什么误会,不说你!恐怕我们都走不出唐县了。"</p>
第二天晚上李清玉演完,御了装,走进包厢。这两个年轻太太一见舞台上的偶像走进来,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李清玉,一时不知怎么说话。李清玉大大方方的把管事的意思说了。大太太一听,白了小的一眼,心想你倒先下手了,忙说:"我也要照一个,我们一起照。我们一个装孙夫人,一个装郜夫人。"对于告诉自己丈夫马团长一事,她们满口应承。李清玉见说好,便告辞离去。</p>
</p>
马团长的少奶奶姓金,叫金玉,是旗人,二十五岁左右。早年因家庭败落了,只有一个母亲和弟弟,为了接济他们,嫁给了马团长。大奶奶姓王釆芹,河间人。马团长驻军河间时,因她父亲为了结交有钱有势的马团长,便把她许配给马团长为妻。</p>
少奶奶金玉回到家后,马团长从驻军营房还没有回来,就洗漱睡觉。谁知躺在床上睡不着。想到自己父亲吸鸦 片,不务正业,家业败光,就撒手西去,撇下母亲、弟弟和自己无以为生,结果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年纪轻轻就给马团长当小。这马团长五大三粗,全不解风情。几年下来,连个花信都没有。自己没有个孩子,连个精神寄托都没有。一天就是打牌看戏混日子。还好马团长、大奶奶都喜欢看戏。这个李清玉今天看他那个样子,还是个没有开过"荤"的雏儿。啍!老娘来给他开个"荤"。想到这里,金玉在被窝里狡黠的一笑,进入了香甜的梦乡。</p>
大太太王采芹在被窝里也睡不着。她本身就对马团长不满意,满脸络腮胡子。根本不是她少女时代憧憬的未来郎君的样子。自己憧憬的郎君就是李清玉这个样子。哼!这小妮子倒先下手了,老娘说我起了心,还没有打到主意,她倒想出来了。好!上山打猎,见者有份。大家都沾点腥味!</p>
两个人都没有想到要告诉马团长照相的事。</p>
这几天马团长恰好到保定府去了,接洽移防的事,一时还回不来。</p>
到了第二天下午王釆芹、金玉两人收拾打扮一番,就到了玉皇观。戏班是演出在哪里,住也住在哪里。一般来说都是住后台。管事文道兴见二人来了,便远远的迎了上来,他不敢怠慢二人。满脸笑容的问道:"给马团长说了吗?""说了!"二人同时回答,并互相心照不宣的互看一眼。文道兴再老练也想不到这二人都对李清玉有心了,所以没有觉察到二人对眼的深意,便答道:"那好,那好!清玉、你快和二位夫人去照相,把戏装带好!"</p>
李清玉早就把三套戏服包裹好了,并将化妆的画笔油彩等都准备好了。三人高高兴兴的出了玉皇观,去唐县东街的跃华照相馆。这两位太太是第一次化戏装,显得很兴奋,由于她们是外行,李清玉便一一帮她们着衣束带,梳头掠鬓贴花钿,上粉底打脸画眉毛。把她二人打扮好了,自己才穿靴扎靠化妆打扮自己。那两个兴奋得不得了,在相馆的大穿衣镜前照前照后,搔首弄姿,嘴里不停的嘅嘅喳喳的说个不停过戏瘾。</p>
然后李清玉居中金、王二位太太一左一右,照了一张花荣与孙、郜二夫人的戏装像。</p>
照完相后,李清玉收拾东西后就赶回玉皇观去了,晚上还有戏。这二位太太在街上吃了点饭,直接就到玉皇观去等到看晚上李清玉的戏。路上金玉对王采芹说:"我把话说在前头噢!这个头筹我要先拔哦!"她看出了大太太王采芹也起心了。王采芹脸一红道:"依你!依你!"她们两个原来在家争先争后习惯了。</p>
第二天她们叫勤务兵跑到玉皇观去请李清玉吃午饭,说是感谢李清玉昨天和她们照相的事。金玉对勤务兵说:"你就说是马团长请的。"勤务兵到玉皇观这样一说,管事文道兴那有不相信的。</p>
勤务兵把李清玉带到了马团长家里就回驻地营房去办其它事去了。这两个太太早就准备好了酒菜在桌上,李清玉没有看见马团长,便迟疑不敢上桌子,问道:"怎么没有看见团长呢?"少太太金玉忙回答道:"不是叫勤务兵去请了吗!"大太太也附合道:"你没有看见勤务兵都去了吗!来!先喝一杯酒润润嗓子,给我们来个《罗成叫关》,等老马回来。"李清玉把酒杯一干道:"要得!‘十指连心痛煞了人,’"两位太太眼睛迷离的看着他,仔细品味。一唱完,李清玉也来了情绪,在院子里给她们连翻十几个觔斗,摔了两个倒提,比了几个把式,把这两个太太高兴得手舞足蹈。于是这个一杯,那个一杯,把个身不由己的李清玉灌个酩酊大醉,早把什么马团长忘到九霄云外。两个太太心里是有数的,知道马团长白天一天都不在家。于是两人一左一右的把喝醉的李清玉扶进了睡屋。</p>
李清玉自这天以后,就天天背着戏班的人跑到马团长家去。戏班的人渐渐也有察觉,有人看见他们三个人在护城河边散步看水玩耍。李清玉此时巳舍不得抽身了。</p>
戏班管事是只要不出事,也不好深说,你毕竟没有当场抓住。而且这些事非同小可,李清玉倒没有什么,万一这两个年轻太太不依不饶,马团长说你给他乱戴绿帽子,那不是全戏班的人都要离不开唐县,走不到路了。所以管事文道兴想:等这里合同演完了,以后回北京找顾莲舟给他点一下李清玉的事,等他去管。</p>
这天马团长一早就起来到驻地营房去。昨晚他在少奶奶金yu房里睡。出门后他想起一个什么东西忘了拿,便又回房寻找。他想起昨晚上是交给少奶奶收拾的,想要问她,见少奶奶在床上熟睡的样子,想到昨晚上折腾她一晚上,她累了,便不忍心喊醒她。东翻西摸,他随手伸进少奶奶挂在衣架上的呢子大衣内上口袋里,摸到一个纸袋,拿出来一看上面有跃华相馆几个字。马团长一笑,这妮子又去照相去了,臭美!再美还是老子的菜。他顺手要放进去,却又无意识的用手指去掏出相片。一看是一张戏照,注意一看是玉容班那个叫李玉清的武生,傍边倚偎着两位戏装夫人,仔细一看是自己两位年轻太太。马团长一怔,但没有出声,他把相片放回原处,不动声色的出门走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