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莲儿闻此,不由得吐吐舌头,见此情景,李浩然不由痴了,这才想起,清莲儿现在才十八岁不到,在后世正是青春时节,如今她却经历许多的磨难,在这山上,并没有其他人,加之李浩然反复提及什么朋友,什么不要顾及身份的,终于使得她显现出了少女的心性。
两人用石头架好灶台,放上锅,把之前就切好的菜炒将开来。
李浩然撸起袖子,大秀厨艺,看得清莲儿目瞪口呆,而她的眼中分明已流露出了特别的东西,李浩然看在眼里,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不一会儿,两人就把做好的饭菜吃光了,在李浩然的提醒下,清莲儿也慢慢的放开来,不再顾及什么淑女形象。
“这是我吃的最开心的一顿饭了!”
李浩然喝了点小酒,脸上开始泛红,他接着问道:“清莲儿,你呢?”
“嗯我也是,呵呵”清莲儿轻轻的笑道。
此时她发现自己已经看不透眼前的李浩然了,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呐?能做到庶吉士,学识必然渊博,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是个爱民的好官,居然还懂得庖厨之艺,真是让人明白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不过他为什么花那么多的心思对自己那么好呢?
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不过一想到自己的曾嫁之身,清莲儿又不由黯然。
最多自己只能做个小妾,现在对自己好,等到以后自己人老色衰了呢?人一旦得到了一样东西的时候,再失去便是万分痛心吧!想到这里清莲儿不由在心里醒问自己:这是怎么了,现在为什么就会担心这些并不存在的问题呢?
李浩然却不知道她心中现在在想什么,他朗声道:“清莲儿,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如画的河山!”
站在山顶上,极目望去,竟是一马平川,宏风地处后世所称的华北平原,除了一些小山之外,都是平原之地,李浩然所在的这座山差不多就是宏风县的中心了,就这样,李浩然四望之下,却也把宏风望不尽。
“人都说这一任知县就是百里侯,这话不假啊,呵呵”像似自言自语,又像似对清莲儿说道。
“是啊,大”清莲儿人字尚未出口,李浩然便做愠怒状,清莲儿脸一红,只听李浩然道:“以后没有外人的时候你可以叫我李浩然或者浩然或者其他的称呼都成,就是别叫大人了,那是叫给别人听的!”
清莲儿依旧是红着脸,点点头。李浩然一把搂过了清莲儿,这次清莲儿心中只有甜蜜,再无半分抗拒了,只听李浩然哼唱道:“爱江山更爱美人”
清莲儿乌黑的眼睛望着李浩然道:“浩……浩然,这歌是什么歌啊,怪怪的,不过真好听,就是太没有志气了!”
清莲儿第一次这样称呼李浩然还不太习惯,但是还是鼓足勇气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呵呵,清莲儿你说的是,这歌是没有什么志气,这大明的江山,和我身边的美人。”李浩然把目光从远处收回来,专注的看着清莲儿道:“我都爱,我都要拼命的去保护!”
这一刻,清莲儿分明从李浩然的眼睛里看到了坚毅与决绝,一时间竟是不知如何作答,李浩然却也不由自主的把手从清莲儿的肩上滑到了腰上,一把搂拢清莲儿,就要吻上清莲儿的红唇,此时的清莲儿脑子里已经没有其它的任何东西,她闭上眼睛,扬着头,享受这深吻传达的浓浓情意
第一次泡妹成功,李浩然兴奋不已,尽管自己有利用身份的便利的嫌疑,不过自己总算是成功了呀李浩然心里美滋滋的。
想起穿越前在大学里自己恋爱的遭遇李浩然就唏嘘不已,那会儿自己家里也不富裕,什么东西都是算计着买,看到有的哥们儿动则九十九朵玫瑰的示爱,他就自惭形秽了,所以基本上在情场他都是铩羽而归,现在获得美人芳心,他简直乐开花了。
至于郑直晓提醒他清莲儿本是已嫁之身,最多只能收做小妾,李浩然却不在乎,二十一世纪来的他并不是很看重这些东西,当然更关键的是,清莲儿本就还是处子之身,自己也不吃亏。
但是郑直晓说如果要收她做正妻,对以后的升迁会有影响,李浩然不由犯了难。
不过很快他就想开了,现在自己就这一个女人而已,名分什么的并不重要,等以后自己有了更多的艳遇在说吧。
闲了一阵子,王主簿等人已经把事情处理好了,现在正式到了农闲时节,李浩然觉得该自己出场做点什么了。
乡勇的训练很有成效,短短两个月,这些人的身体已经较之前有了天壤之别,而且由于有饷银,练民团的举动使得近一万户的百姓家里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李浩然的数十个义子大部分也从民团里撤回了,只留下少部分的人在里面。虽然只是两个月时间,乡勇们对李浩然已经是死心塌地了,不虞有什么问题,至于识字,李浩然在王主簿给本县的生员发放廪米的时候,发现不少人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于是便把县里的几十个生员招进了民团。
一开始他们倒是不愿意,不过后来李浩然严肃的对他们说道:“你们以为这是干什么,我又不是让你们当大头兵!”当然这只是在书生面前李浩然不得不做出这样的态势,重文轻武的思想在大明还是比较严重的,自己不好表现出对军人的好感,即使是民团也不行,他接着道:“而且这些人本是本县百姓,为保安宁而聚在一起的,大家应该记得圣人教诲,所谓有教无类嘛,大家教会这些人识字,也是一件教化的功劳,本官不才,也是做过庶吉士的,谁的功劳最大,等到秋闱的时候,本官不吝保举!”
虽说科举主要还是看自己的本事,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有父母官的保举书,确实是天大的便宜,于是这些人也不再恬躁,卯足劲儿的教这些泥腿子去了,当然李浩然开出的月银8钱,还不包括廪米的待遇也是重要的原因,要知道为了读书,许多人的家境确实很不好的。
接着要做的是对自己收的几十个义子的教育。
之前李浩然一直没有停止对他们的培养,现在这些孩子基本上都能熟读经书了,根据李浩然的观察加上孩子自己的意愿,他把这些孩子分成了几拨。
一拨是习文,都是些很有天分的孩子,李浩然希望他们好好用功,将来及第之后做官就能把自己教给他们的东西传播并实施下去;
一拨是习武,这些孩子李浩然希望能在以后的时间里上阵杀敌,最好还能出几个将帅之才,其中的李肖笛很有潜质,本来按照李浩然的计划是想让他学文,以后做官的,然而他自己却选择了习武。
他知道就在还有不到四年,野猪皮就要反了,身后的陕西要十几年后也会出一个反骨仔,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阻止这一切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再一拨是习工的,李浩然本就学的机械,这些东西在这个时代作用是相当的大,还有一波习杂学,如算学,化工这些,虽然对化工之类的李浩然懂的不多,但是他好歹也是受了十几年的正规教育,很多东西还是会的。
不管是学什么的,李浩然都要求这些孩子坚持锻炼身体,还在孩子们住的地方贴了一条标语“野蛮其精神,文明其体魄!”
李浩然打算再办一所学校,由于宏风所处的府县之间还有一个州,所以宏风县并没有县学,所以开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于是他差人到县外去找了十几个先生,准备建立学校。
校址也不用再建,白起云走后他的房子被李浩然叫人买了下来,稍加改装,就可以了。
学校的模式李浩然也打算按照自己培养义子的模式来进行,至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人选,武科的有铁柱儿手下的一班好汉,杂学机械就让自己教完了义子再让他们教授就可以了。
很快先生就找来了,看到李浩然列的计划,秦岱沈周几位先生都非常不满,这还是学馆的搞法么?
最后李浩然又耐心的向他们解释道:“几位先生!”秦岱等忙称不敢,毕竟人家是官,还是庶吉士,自己都只是秀才而已,无论地位学问都比不上别人,哪敢当得起李浩然一声先生!
不顾几人的推辞,李浩然继续说道:“大家都是经历过科举的,当中的这其中的艰辛,本官开设的这个学馆,并不只是要培养学童参加科举,而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识得字,这也算是普及圣人之教化啊,而教授杂艺,则是希望更多的人以后有一门技艺,生活有着落,不然本县数千名童子都去参与科举,难道是幸事吗?”
众先生这才明白县令大人的用心,忙称惭愧,李浩然笑着说不必介怀,最后他又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只能选出少部分有天分的学生进入科举科,这个任务就交给各位先生了!”这些先生忙称惶恐。
贴出了招生启事,在七天之内,全县六至十岁的孩童九成报了名,十到十五岁的有四成的报名,总共计有三千余名学生,情况如此好,第一主要得益于李浩然得民心,还有就是就读条件很低,一年的学费只有三钱银子,而且对于学习最好的学生还会有1到6两不等的啥奖学金,所以父母带着孩子报名的时候都一再嘱咐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学,争取拿到奖学金。
按照李浩然的计划把学生分好科以后,又开始分成几个批次,学生不需要每天上课,只需每三天一轮,不过不上课的时候也不能闲着,这个李浩然另有安排。
不过李浩然定下的学费确实太低,除去先生的费用,书本,笔墨纸砚这些根本就剩不下什么钱了,虽说现在自己有很多银子,但是李浩然却不打算往里面使,因为即使自己这会儿能救济,但是自己离任后呢,学校岂不是就维持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