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李浩然手中有土地十万亩,虽然名义上是政府的公有资产,但是正如老百姓的想法,李浩然对这些土地至少是有支配的权力的,所以做起事情来还是省了不少麻烦,报名要给李浩然的农场做庄丁的人很多,最后李浩然只得先紧着民团的亲眷族属,这样有利于他们对自己的忠心,然后根据大家的家境,优先给家中较为贫困的人tí gòng机会。
李浩然给十个农场按照天干命名,宏风甲号农场人数最多,主要是民团的家人,其他的农场便是按照土地的优劣多少安排人员。
为了方便管理,李浩然对这些人员进行了准军事的编制,其中青壮是主要的劳动力,自成编制,老若妇孺又另外编制。
每十人为一组,五组为一队,每三队为一佐,同时选出较能服众的人担任头领,不过头领在待遇更好的同时,还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方可。
人员准备的工作已经做好了,而工匠们按照李浩然做的水车,打谷机等也做好了。李浩然这时候很想把水泥的配方拿出来,用于修建水渠,以及加固境内几处大堤,但是很多原料却不知道这里也没有。
于是李浩然吩咐几个不同的人去打听自己需要的原料,得到的dá àn都是肯定的,他大喜过望,于是在西城边上的偏僻地买下了一栋房子,开始生产水泥。
说起来水泥的生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现在李浩然不需要那种高标号的水泥,现在只要能生产出来就ok了。记得在老爸的工地上时,许多的建筑材料包括水泥以次充好是常有的事儿,却也没有见多少出问题的,何况现在自己需要的本身就不高。
为了保证秘方不被泄露,李浩然还是把工人分成了几拨,让他们手里掌握的技术互相不能相知,同时授意李诚志等三人去监督。
不过这事儿还是急不得,虽然有自己的指导,自己的希望也不高,但是头几拨生产出来的水泥还是很让李浩然抓狂,也太次了些吧!
没有办法只有让他们自己慢慢试验,自己再想想办法。
时间就这样慢慢过去,天气越来越冷了,尽管如此,整个宏风县却很是热闹,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而且还有不少的好处,哪有不使劲儿干的道理。
宏风学馆的学生也参与到了义务劳动的行列,整理街道,粉漆县衙,还常常去李浩然建的所谓敬老院看望里面的孤寡老人。
学馆里的夫子对李浩然建敬老院的事情很是称赞,但是对让学生参加劳动却很是不满,说这是丢读书人的脸,对此李浩然没有什么好脸色,直接说道:“你们可记得,孔圣还说过:君子慎于言而敏于行,像你们这般唠叨,如何成事!”
虽然李浩然的话是在狡辩,夫子们却没有办法反驳,而且也不敢反驳,逼急了人家来一句:你学问高为何没有考上,反倒是我能做官?虽然料想李大人不会这么无礼,但是万一一顿训斥,自己也下不了台不是,最后只得应诺称是。
女学那边也是欣欣向荣的样子,尽管有规矩,连李浩然也不能入内,但是从清莲儿每日回到后衙的表现,李浩然还是能感觉到她心中的喜悦。
有时候李浩然也挑逗她一番,每次都把清莲儿臊个大红脸,急了还说李浩然:“liú máng!”
有些话在后世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而清莲儿却羞臊不已,李浩然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看到她羞涩的样子,心中不由一动:这样子,我喜欢!嘿嘿
眼看着就要入冬了,但是这中原腹地本就比之南国冷的更早,前几天,便已经下霜了。
现在小麦已经种下,也没有多少农事了,不过按照以往的惯例,这时候正是百姓服徭役的时节,自从前些年张居正改革以后,老百姓却不需要这么辛苦了,只需缴纳役钱即可,然而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百姓的命运,当官的有几个是干净的,再好的制度他们总能想到办法捞上一笔,到头来苦的还是百姓。
不过这新来的县令大人果真爱民如子,全然不似以往的那些老爷,虽说还是得按照章程来办,但是至少没坑咱不是?对于百姓的这些想法,李浩然既是高兴又是痛苦,高兴的是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名声确实很好,但是一想到百姓把希望都寄托在官员的人品上,确不是什么好事。
尽管是不用徭役了,但是该做的工作却不能落下,所以李浩然还是组织起人搞起建设来了。
为了防范水灾,修河堤是必须的,而且李浩然知道在等个十多二十年,恐怕就该是旱灾了,而且是大面积的旱灾,所以修堰塘水库,乃至河渠的事情也是紧要的事情。
另外道路的问题,李浩然算是最为关心的。他可吃够了明朝道路的苦,大的官道还好,毕竟也算是国道了,但是到了一些地方,特别是小地方,道路坑坑洼洼不说,还很窄,要是遇到下雨更是难以行路。宏风一个县,好歹应该有条像样的路吧,可是李浩然所看到的路却让他欲哭无泪。
所以在工匠们说已经按照他吩咐的法子吧水泥给弄出来后,李浩然毫不犹豫的把水泥应用到修路上了。尽管这些水泥李浩然还是看不上眼,但是用来修路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这会儿可没有什么重型卡车一类的东西。
李浩然知道,这些事情不是这一冬就能完成的,慢慢来吧。
十月初六的时候,李浩然接到平州的消息,说是山东洛县一带流民作乱,已破洛县县城,知县死难,现流民正西行,或许是要直奔宏风而来,望做好准备。
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李浩然的脑袋一下子就大了,这才万历四十年哪,离那流民作乱,天下动荡的日子应该还远吧,怎么会呢?馍不是自己这只小菜鸟引起的?
慌乱了一阵,李浩然还是抛开了脑子里的这些想法,毕竟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命,要知道那洛县的知县脑袋可是已经掉在地上了,自己这脑袋要保住,可是要拼死命才行了。
好在第二天有传来消息,大名府已经遣兵3000前来。
虽说自己这里也有一千来个乡团民壮,但是好歹别人是正规军,而且人数不少,想来更靠谱。
然而这边刚松一口气,铁柱儿却火急火燎的跑进衙门,向李浩然禀报道:“大人,不好了,乱民离我们宏风已不到20里,估计明天一早就得攻城了!”
李浩然委实吓了一条,连忙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不是前天说他们还在洛县么?”
郑直晓苦笑道:“大人,前天说他们还在洛县,可是要知道我们得到消息一来一去的花多少时间,而且现在有些衙门办事的速率您也应该知道,我们怎么指望的上啊!”
李浩然确实有些无措了,他连忙问道:“可知有多少人马?”
铁柱儿连忙答道:“大人,谢腾飞他们几个远远的看了一下,说大概不下万人,不过里面很多都是老弱妇孺。”
咋听上万人,李浩然确实吓了一跳,虽说有很多的老弱妇孺,单也无法小觑的啊。
稳了稳心神,李浩然道:“咱们的人都召集回来了吗,另外还要抽调5000的壮丁,这些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一提这个,铁柱儿立马来了精神,说道:“放心吧大人,小的已经办妥当了。”
“那就好,下面我们还是商量一下怎么进行下一步吧。你们都说说看,王主簿,你有什么法子没有?”
然而此时的王主簿却也慌乱不已,他几乎是带着哭腔说道:“大人哪,下官确实没有什么法子了,这宏风一地承平日久,哪经过什么战火哦!”
铁柱儿和郑直晓也是没有什么法子,最后李浩然只得道:“算了,我看还是守城待援吧。”
天已经黑了,可李浩然还是睡不着,毕竟明天将要面对的是上万的大军,不管是流民还是什么性质的,这个数字确实让人有些惶恐。
天刚蒙蒙亮,李浩然就起床了,简单收拾了一下,李浩然就来到了城墙上。
宏风地处中原腹地,且承平已久,这城墙十分低矮破败,只能是聊胜于无了,尽管流民还未到城墙之下,什么都看不见,可是李浩然还是极目远望,希望能够看到什么。
时间接近正午,大家正准备吃饭的时候,却见前方尘烟漫天,且闹闹哄哄。“来了!!!”
几乎所有的心都是一紧。人流越发的近了,站在城墙上的李浩然已经能清楚的看见最前面流民的脸了。
此时的李浩然却丝毫都不紧张了,他微微一笑,向铁柱儿命令道:“铁柱儿大开东门,由你指挥1000乡团出城列阵迎敌。谢腾飞,你带领一百马队,自南门出,绕道敌后,伺机lán jié,注意,看我在城上的令旗,令旗一动,立即进攻!”
“小的领命!”二人虽然不解李浩然的决定,或者心中也是有些害怕,但是几个月的训练让他们毫不犹豫的接受了命令。
流民确是停顿了下来,只见从队伍中出来一人,骑在马上,对着城上大喊道:“我乃成西王帐下威虎将军,尔等此时投降,可免一死,如若不然”
未等那人把话说完,却见城门已是大开,铁柱儿领着一千乡团,迈着整齐的步伐,出了城来。
这人看见这等架势,连忙打马回跑,这一表现,李浩然心中更加的笃定了,已有小兵端来了一把椅子,李浩然便坐在椅子上,悠闲的喝着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