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定鼎宋周 > 第十四章 潼关

《定鼎宋周》 第十四章 潼关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李岱等人略做凭吊,向下走来,见那数不清的陪葬墓穴,形状各异,有覆斗形状的还有的像山丘,最多的是个圆锥体,还有一些不起封土只有墓碑。那像山丘的基本都是武将,这是仿照西汉时候为旌表霍去病、卫青对匈奴作战的战功而为他们营墓为冢象祁连山和庐山的故事而造,李岱等人也不识得那些骈拼四六的文字,只是能辨认出比如李靖、李世勣、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之类的名讳。李靖、李世勣的大名李岱自然是知道的,但是两个叫做阿史那的将军他就不是很了解了。

    其实阿史那为突厥可汗皇族的姓氏,阿史那思摩和阿史那社尔都是突厥皇族,归顺大唐之后阿史那思摩被赐姓李叫做李思摩,被封为乙弥泥孰俟利泌可汗为大唐镇守北庭。而阿史那社尔娶了唐太宗的mèi mèi衡阳长公主,为唐太宗平定龟兹拓地万里,立下汗马功劳,曾经官至右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毕国公大唐西路大总管,掌管整个西域数十万雄兵。李岱等人也不清楚,只是捡着熟悉的到处看看。

    这时周平原招呼李岱道:“东岳大哥你来看看,这个墓碑很奇怪啊。”

    李岱循声过去,见一块平平整整的石碑,半人多高,后面的坟茔高约丈八,奇怪的是碑上所有的铭文字迹都被磨得看不清楚,整个石碑只有下面的一行字还能勉强辨认。李岱凑近观看,见上面写着:“大唐故相州都督赠司空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左光禄大夫郑国文贞公魏府君讳徵。”

    李岱不由得肃然起敬,这便是魏征墓了!当年唐太宗的太子谋反,魏征推荐的两位宰相之才杜正伦和侯君集都牵扯其中,所以李世民曾经一怒之下推倒了这位名臣的墓碑,但是终究还是又把墓碑立了回来。李岱曾读史书,读到唐太宗和魏征的君臣奏对总是很感叹。其实魏征的脾气言语哪怕放到现代,一般领导也接受不了,而唐太宗却能长期委以重权,对其充分信任,这胸襟确实少见。千里马需要它的伯乐,名臣也同样需要他的圣主才能绽放光芒。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曾经作为中华文明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也是全球著名的都城让世人景仰顶礼膜拜,它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在这里生活。在公元前年到公元年以及公元年到公元年的两段时间里长安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唐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万人。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个。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可以说那时候的长安就是世界的中心。

    但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经历了黄巢进长安,经历了五代的战火之后,此时的长安已经不是盛世大唐的那个长安城了,城外当初天子射猎阅兵的上林苑如今只剩下一片被岁月风干了的漫漫黄土。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著名的辞赋《上林赋》中“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那个有着巨丽之美的上林苑,此时几乎见不到任何痕迹。

    进得城来,除了里坊的建筑格局没有变,其他的繁华完全消失掉了,出处破败,中心处的朱雀大街几乎没什么行人,曾经繁华的长安西市如今人烟稀少,几乎没什么商贾。曾经四方来朝的大明宫已经只剩下青石铺就的斑驳宫墙和一片残垣断瓦,无数鸟雀栖息其间,鸹噪盘旋在这片废墟之上更添几分凄凉。

    此时长安只是作为一个军事要塞而存在了,整个城市的人口不超过五千户,驻军也不过寥寥千人。相邻的万年县居民更是只有几百个人。李岱等人实在没什么兴致再游览这做几乎已经死去的城市,匆匆住了一夜第二天继续上路往东。

    古称关中为“四塞之国”,以前李岱还没有贴切的感受,这回亲身走过一遍才能清晰的感受到这里为什么自古有陆海之称。放眼望去大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渭水河水系密布其间,曾经的八水绕长安就是指的这些渭水的支流。古人利用这些河流修建的郑国渠能够灌溉良田数百万亩,号称亩产数石之多。当年关中百姓多赖于此。可惜五代战乱频仍,现在郑国渠已经彻底荒废掉了,李岱出城一路走来只是偶尔能看到一些类似石坝的遗迹。也许正是因为失去了这些水利系统的灌溉,关中才会生民调拨失去天下重心的地位吧!

    经过这一路的勘察,李岱对关中的地理有了深刻地了解。整个关中平原是一个东西长南北窄的狭长树叶形状。渭水河的无数水系如同叶脉,哺育着整个八百里秦川的土地;南面挺拔巍峨的秦岭,仅仅几条通道可以联通巴蜀;北面是李岱刚刚走过的沟壑纵横几百里的陕北高原,那崎岖难行的山路基本隔断了外敌在北面大规模入侵的可能;西面峰蛮起伏的陇山也就是现在的六盘山,向西北斜插,同陕北高原和贺兰山脉收束成一个狭窄的通道,就像树叶的叶柄,一座萧关就屹立在那里,隔断了西北敌人进入的可能。秦岭、华山、中条山和黄河由南北方向越收越窄,最后就形成关中平原这片树叶细细的叶尖,而潼关就修建在这叶尖上面。

    唐太宗诗云: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

    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

    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

    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

    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

    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

    说的就是潼关的景色。东汉末,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于建安元年(年)始设潼关,古称为桃林塞,又名云潼关,亦曰冲关。河水自龙门冲激至华山东也。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大业七年,南移数里关城,与汉代关城南北夹峙,形成两座关城,形势更加险要。唐天授二年()年,潼关又从塬上北迁到源下,沿河辟路,也就是现在的潼关。

    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诗句。

    李岱等人行了几日,终于到了潼关,这潼关关城高大,对面就是黄河的重要渡口风陵渡,在黄河的南面,有两条南北走向的河流,西面的一条叫潼水(这也是潼关得名的原因),东面一条叫远望沟,在潼水与远望沟之间,是一个塬,宽有三四里,高二百余丈,由于两侧常年被水流冲刷,因此峭壁陡立,非常险峻。原上只有一条路可以通行,叫做黄巷坂。这条通路南面紧靠高原,北面和黄河之间有一高岸隆起,形成了南依高原,北临绝涧的形势,中间唯一孔道,宽仅丈余,当地人称此处为“五里暗门”,“五里”言其长度,“暗门”形容其险峻。

    远远望着滔滔黄河水,李岱不由得想起上一世一本小说中关于风陵渡的故事,两世为人心中感慨,不由得高声朗诵起那张养浩所做的名篇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正感叹间,旁边有人大声喝彩道:“好一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俚曲虽然简陋意境倒好,不知这位先生从哪里听得?”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定鼎宋周》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定鼎宋周》 第十四章 潼关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吾悟道 连载中图标 吾悟道
  • 毒满天下 连载中图标 毒满天下
  • 勒胡马 连载中图标 勒胡马
  • 神魔医馆 连载中图标 神魔医馆
  • 江湖录之妖娆毒医 连载中图标 江湖录之妖娆毒医
  • 次元变身穿越系统 连载中图标 次元变身穿越系统
  • 火刃之枪 连载中图标 火刃之枪
  • 倾天下陛下今日不早朝 连载中图标 倾天下陛下今日不早朝
  • 豪门隐婚:帝少... 连载中图标 豪门隐婚:帝少...
  • 九转修罗诀 连载中图标 九转修罗诀
  • 爵天阁之凤凰于飞 连载中图标 爵天阁之凤凰于飞
  • 绝品神医:帝尊,滚过来! 连载中图标 绝品神医:帝尊,滚过来!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