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
一、意识体的三种基本状态</p>
</p>
睡眠状态(平衡状态);意识体的转界门的关闭度的程度接近100%,并且mw里的多结构都处于平衡态(o→m上的所有点包括om,都可以作为平衡态),使得多结构的所有目的态吸力的合力为零,同时,cw里面的多结构元都处于平衡态,使得多结构元的所有目的态吸力的合力为零。如此,mw与cw都处于平衡态,而没有目的结构或目的态产生,这种状态称之为意识的睡眠状态。</p>
</p>
外记忆状态:开放五大转界门,使得意识体可以感知物质世界的目的结构、目的态、路径结构,观察到大量结构的结构平衡运动。像这种开启五大转界门使意识体来感知、观察物质世界的结构运动,这种状态称之为外记忆状态。</p>
</p>
内记忆状态:关闭五大转界门,隔绝物质世界的一切感知、观察,使得意识体可以感知意识世界的目的结构、目的态、路径结构,观察到大量结构元的结构元平衡运动。像这种关闭五大转界门使意识体来感知、观察意识世界的结构元运动,这种状态称之为内记忆状态。</p>
</p>
</p>
</p>
二、意识体的融合状态</p>
</p>
意识交涉:一个意识体anstrp-b,它由anstrp=(astrp1,astrp2,astrp3…astrp n)、anm=(amp1,amp2,amp3,…ampn) 、ano→mp=(ao→mp1,ao→mp2,ao→mp3…ao→mpn)构成,另一个意识体bnstrp-b,它由bnstrp=(bstrp1,bstrp2,bstrp3…bstrp n)、bnmp=(bmp1,bmp2,bmp3,…bmpn) 、bno→mp=(bo→mp1,bo→mp2,bo→mp3…bo→mpn)构成。当它们进入二重叠意识世界cw时,若它们的路径结构ano→mp与bno→mp的重复部分不变,非重复部分的o→mp各自添加到自身的no→mp中使得它们拥有相同类型与数量的no→mp;目的态anmp与bnmp的重复部分不变,非重复部分的m各自添加到自身的nmp中使得它们拥有相同类型与数量的nmp;目的结构anstrp与bnstrp的重复部分不变,非重复部分的strp各自添加到自身的nstrp中使得它们拥有相同类型与数量的nstrp。以上的意识体行为,称之为意识交涉。</p>
</p>
融合状态:两个完成意识交涉的意识体anstrp-b与bnstrp-b,由于增添了新的三元素,就会在它们所有的领域重新编排它们的核心级、中层级、表象级,从而得到两个意识体蜕变为一个全新的意识体abnstrp-b。当有新的关于它们的目的态abnmp中的amp1出现时,它们的多结构体anstr与bnstr中的astr1成为显性的目的结构astr1d而进行结构平衡astr1-b=ao1→af1/astra→am1,而其余的astr2-astr n以及bstr1-bstr n都处于各自的始态而成为隐性结构,反之,若出现了bmp1,亦是按照同样的规律进行结构平衡运动;若同时出现了amp1与bmp1又或者abmp1,则同时进行结构平衡运动。像这样由相同的abnstrp-b控制、安排两个多结构体anstr与bnstr的状态,称之为融合状态</p>
</p>
排斥状态:两个没有完成意识交涉的意识体anstrp-b与bnstrp-b,即它们各自没有增添了新的三元素,没有在它们所有的领域重新编排它们的核心级、中层级、表象级,没有使两个意识体蜕变为一个全新的意识体abnstrp-b,并且anmp=(amp1,amp2,amp3,…ampn) 、ano→mp=(ao→mp1,ao→mp2,ao→mp3…ao→mpn)与bnmp=(bmp1,bmp2,bmp3,…bmpn) 、bno→mp=(bo→mp1,bo→mp2,bo→mp3…bo→mpn)的方向是相反的,使得意识体anstrp-b与bnstrp-b的结构平衡运动是相反的,那么称之为排斥状态。</p>
</p>
领域封禁状态:当意识体进入意识世界时,某个领域的目的态是m=(f-cmax,c)或m=(f-∞,c),即它的目的态吸力f-cmax或f-∞远强于其它领域的目的态mp1,mp2,mp3,…mpn的目的态吸力f1,f2,f3,…,fn,使得f-cmax大于f1,f2,f3,…,fn的合力。那么该领域成为显性领域,或者说目的领域d,其他领域则成为隐性领域r。此时整个意识世界除此领域d外,其余的领域r均纷纷消失,隐于黑暗中而被封禁起来,仅剩下该领域d显现出来,使得意识体的结构元平衡运动被限制在该领域内,这种意识状态称之为领域封禁状态,又称作目的领域状态。</p>
</p>
在多结构体的目的态nm=(m1,m2,m3,…mn)之中,当m1=(f,c)中的f1远大于m2,m3,…mn中的f2,f3,…,fn,使得m2,m3,…mn的合力(并非是f2,f3,…,fn的总和)小于f1,即fi将它们抵消后还是大于零,那么m1就是多结构体的显性目的态md,而m2,m3,…mn则是多结构体的隐性目的态mr。</p>
</p>
三、多结构元体平衡系统的运动状态</p>
</p>
目的态吸力的大小:对于多结构元平衡系统nstrp-b=(strp-b1,strp-b2,strp-b3…strp-bn)或strp-b=xc-y-z,其中的目的态吸力f的数值,称之为目的态吸力的大小。</p>
</p>
加速时间:由牛顿的运动学公式可知,结构(结构元)的加速时间与f成正比,即力越大,加速时间就越短、越快。</p>
</p>
力的发动次数:结构在路径结构上为了达到目的态而发动目的态吸力的次数,称之为力的发动次数。</p>
</p>
力的消耗:结构在路径结构上被阻碍结构阻挡,使得结构的目的态吸力被其阻力抵消,称之为力的消耗。</p>
</p>
目的态膨胀现象:对于不定目的态mp=(fx,c),其中的fx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变大,即fx与t成正比,使得目的态“长大”,这种现象称之为目的态膨胀现象。</p>
</p>
膨胀时限:结构从结构平衡的始态o出发趋向于结构平衡的目的态的确定位置c,走完其间的距离oc所需要的时间t,在这个时间t内,目的态吸力不断变大,则该时间t称之为膨胀时限t。膨胀时限分为确定与不确定两种,在确定的膨胀时限内,剩余时限越短,f越大,相反,剩余时限越长,f越小。</p>
</p>
膨胀速率:目的态吸力f与膨胀时限t之比,称之为膨胀速率k,即k=f/t,f=k·t。</p>
</p>
</p>
</p>
单目的多路径系统状态:由意识体nstrp-b解体而在意识世界构成一个结构元平衡系统strp-b=xc-1-z,即结合体的单目的多路径系统。对于该系统,它的目的态吸力数量为多个但每个力都比较小,因此加速时间也比较长,力的发动次数比较多,力的消耗也比较多。由于上面的四个因素,使得str-b=xc-1-z的运转具有规模庞大、缓慢、高消耗的特点。对于这种多结构元体平衡系统的运动状态,称之为单目的多路径系统状态。</p>
</p>
</p>
单目的单路径系统状态:由意识体nstrp-b解体而在意识世界构成一个结构元平衡系统strp-b=xc-1-1,即结合体的单目的单路径系统。对于该系统,它的目的态吸力数量通常只有一个并且力都比较大,因此加速时间也比较短、比较快,力的发动次数通常只有一次,力的消耗也比较少。由于上面的四个因素,使得str-b=xc-1-1的运转具有规模小、快速、低消耗的特点。对于这种多结构元体平衡系统的运动状态,称之为单目的单路径系统状态。</p>
</p>
多目的单路径系统状态:由意识体nstrp-b解体而在意识世界构成一个结构元平衡系统strp-b=xc-y-1,即结合体的多目的单路径系统。对于该系统,它有多个目的态,即多个目的态吸力f,而通向目的态的路径结构只有一条或等效为一条(其余路径结构中途遇到厚墙或断掉)。当该意识体nstrp-b受到目的态nmp=(mp1,mp2,mp3,…mpn) 的目的态吸力nf=(f1,f2,f3,…fn)的吸引而沿着no→mp=(o→mp1,o→mp2,o→mp3…o→mpn)运动时,只有o→mp1是可以让strp1从op1通往mp1的,而o→mp2,o→mp3…o→mpn是不能让其余的strp到达mp2,mp3,…mpn的,即其余路径结构等效不存在。当意识体nstrp-b为了达到目的态而习惯性地使目的态吸力f变大,即上面说的目的态膨胀现象,从而在膨胀时限内,使位于意识体nstrp-b解体而在意识世界构成一个结构元平衡系统strp-b=xc-y-1庞大的三维立体网状路径结构no→mp=(o→mp1,o→mp2,o→mp3…o→mpn)的始态nop=(op1,op2,op3,…opn)之上的nstrp=(strp1,strp2,strp3…strp n)开始横冲直撞,不断冲击着庞大的三维立体网状路径结构no→mp=(o→mp1,o→mp2,o→mp3…o→mpn)而使其变得不稳定,随着目的态吸力f不断地变大而达到某个临界值,最终导致strp-b=xc-y-1的崩溃。strp-b=xc-y-1的特点是不稳定,易崩溃,高消耗。对于这种多结构元体平衡系统的运动状态,称之为多目的单路径系统状态。此外,strp-b=xc-y-0不存在稳定一说,直接就是崩溃。 </p>
</p>
</p>
四、层级目的态的运动状态</p>
</p>
异层级目的状态;当意识体进入意识世界时,意识体面临的的目的态nmp=(mp1,mp2,mp3,…mpn) 全都是异层级的目的态,也就是说,每一个m的目的态吸力f的值都是相差一个层级的,即相邻层级的目的态吸力nf=(f1,f2,f3,…fn)之间的值差距达到三倍。使得目的结构的运动不易受到其他目的态吸力的干扰,故而加速时间比较短而流畅,响应更加灵敏,拥有更强烈的目的性,更易作出决定。对于这种多结构元体平衡系统的运动状态,称之为异层级目的状态。</p>
</p>
</p>
同层级目的状态:当意识体进入意识世界时,意识体面临的的目的态nmp=(mp1,mp2,mp3,…mpn) 全都是同层级的目的态,也就是说,每一个mp的目的态吸力f的值都是同一个层级内的,f之间差距比较小。使目的结构容易受到其他目的态吸力的干扰,故而加速时间比较长而凝滞,响应更加迟缓,目的性过小而难以分辨,很难做出决定。对于这种多结构元体平衡系统的运动状态,称之为同层级目的状态。</p>
</p>
</p>
</p>
</p>
</p>
“对于这些意识状态,应该怎样进行理解?”</p>
</p>
“这些意识状态,都是结构平衡运动的常见的运动状态,而影响这些运动状态的因素,主要都是结构、目的态(目的态吸力与位置)、路径结构这三个因素。”</p>
</p>
“也就是说所有的意识状态,本质上都是结构平衡运动的体现,而上面的意识状态只不过是其中比较基础与典型的意识状态而已,我说的对吧。”</p>
</p>
“是的。”</p>
</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