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妈呀,这得多少人找我啊。
这已经是赵梵音醒来的第天了,欧阳这两天一直和自己腻在一起,两人如胶似漆,难分难舍。
白青岚又回了一趟家,欧阳爸爸见娜娜多日未归,不禁有些着急了,围着白青岚问这问那,还问的很仔细。
白青岚又把之前编的谎说了一遍,但还是架不住欧阳爸爸的追问,最后只好答应这次回去,一定让娜娜无论如何回家看看,这才算摆脱了欧阳爸爸。
欧阳娜娜这些天一直守在赵梵音身边,现在他醒了,而且什么毛病没有,就是饭量大了不少,也就放下心来,听到回来的白青岚聊起家里的情况,就决定晚上跟白青岚回家住一晚。
所以,今晚只剩下赵梵音一人还留在医院。
舒服的靠在沙发上,屋内灯光温柔,让赵梵音很惬意,其他人都不在,这让醒来后一直没有断了人过来嘘寒问暖的赵梵音有些不适应了。
百无聊赖之际,突然想到自己这是在休假啊,这么多天过去了,早就该回去上班了,而自己却从未联系过单位。
“糟了,糟了,这可得算旷工了吧,这下麻烦了”,赵梵音心暗叫不好。
白青岚之前与赵梵音的单位联系过,但也没有太当回事,自己弟弟这么优秀,而且现在已经。。。。。。便没有将他回去工作的事情放在心上,赵梵音醒来后事情比较多,人多眼杂的,自己也就把这事给忘了,并没有告诉赵梵音单位一直在找他。
赵梵音翻出,早已没电了,急忙插上电源,开。
“叮,叮,叮,叮。。。。。。”,还没等欢迎界面消失,已经蹦出了若干未接短信和未接diàn huà的通知。
看着这么多信息蹦出来,赵梵音更着急了。
上下扫了眼未接短信清单,基本都是李俊杰发来的,还有一条是大学宿舍老二田明亮发的。
再看未接来电清单,大部分也是李俊杰发的,还有公司的,还有几个是部门领导陈经理的,老二田明亮也有两个。
看了看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不好打扰陈经理,便直接拨通了李俊杰的diàn huà。
“嘟嘟”几声之后,diàn huà那头接通了,耳边传来最近上演的一部热播剧的声音。
“喂,谁啊?”,李俊杰心不在焉的在diàn huà那头问道。
“俊杰,是我,赵梵音”,赵梵音自报家门。
“啊,赵梵音?我靠,怎么是你小子,你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啊?”
别说,李俊杰的猜测还颇为准确,赵梵音可不是前些日子才从石头里出来吗?
“你丫完蛋了!”,李俊杰上来就给了赵梵音一下闷棍。
“怎么了?公司有什么事?快说,别磨叽”,见李俊杰卖关子,赵梵音有些急。
“你说能怎么样?请假5天,却小一个月没露面,还一个diàn huà不打回来,打过去要么没人接,要么关,你说能怎么样?陈扒皮前些日子走到你座位还一脸愤怒,现在可好,基本视而不见了,你小子等着吧,估计要完蛋”,李俊杰那边说道。
陈扒皮是部门员工私下给陈经理起的外号,这陈经理是个工作狂,一切以工作为重,动不动就让大家加班,谁要是下班时间一到准时离开,或哪怕是迟半个小时离开,陈经理都会立刻拉下脸来,第二天早会那人肯定跑不了被陈经理一顿折腾。
他们这个部门经常出差,如果是其他公司,员工出差回来,基本都默认给一天假,不扣工资,让员工缓缓乏。这陈经理可好,哪怕你头天晚上12点到的华都,第二天要上班时间过了几分钟没到,他diàn huà就立刻跟过来了,虽然绝口不提上班迟到的事,而是假惺惺的嘘寒问暖一番,但听着他在diàn huà那头阴孳孳的声音,立马就得打车过来。
所以暗地里,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陈扒皮,也算是贴切。
“我给你说啊,最近这两天人事部的人也来过了,说你在外面出意外了,刚恢复,谁要一有你消息,就立刻通知他们部门,你可要小心啊,估计形势不妙,你早做打算,别怪兄弟我没提醒你啊。。。。。。”
李俊杰还挺仗义,将公司这段时间的情况,一五一十的都说了。
挂了diàn huà,开始赵梵音还真是有点担心,但后来慢慢也想通了,回去如果没啥事还好,万一要是公司拿这次的事做章,把我给开了,那就开了吧。
虽然赵梵音所在的公司也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社会上知名度很高,福利待遇也很不错,但他其实并不是特别热爱现在的这份工作,这工作比起自己喜欢的股票投资差远了,人不自由,而且还免不了跟客户应酬,这让天性自由不羁的赵梵音感觉不太好。
只是姐姐想让他多在社会上历练历练,才不得不找了这个本专业的工作。
唉,不干也罢,刚好趁不做了,换个行业,姐姐不就是想让自己多历练历练嘛,干吗非要做本专业,找家证券公司不是一样吗?还能了解很多内幕消息,不是更好吗?
赵梵音打定了主意,就这么办,这也算是一个契吧,这次回去,就算公司不开我,我也借这次会cí zhí不干了。
想到这儿,心情一下舒畅了,而且对未来有了美好的憧憬。
“老二?他找我干什么?该不是又有什么项目找我出钱吧?”
赵梵音看着田明亮的未接来电,心里琢磨。
这田明亮是地道北京孩子,大学和赵梵音一个宿舍,他排老二,赵梵音排老,都是按年纪排的,虽然一个二,一个,好像差的挺多,其实都是一届的,岁数能差多少啊,也就生日差了几个月而已。
田明亮毕业后,凭着田父的关系,到了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就职。
工作只有两年多,还是个基层员工,平时主要就是给上边的投资经理打些下,跟跟项目什么的,算是个助理角色。
另外,风投公司内部鼓励员工利用自己的人脉找项目或找投资人,知道老赵梵音炒股很成功,里握着大笔资金,所以有什么好项目经常给他打diàn huà,游说他投一些。
。。。。。。
这风险投资公司是自两千年互联网泡沫时,才为国人所知的。
那时各类互联网公司风起云涌,到处打广告,到处砸钱,就为提高曝光度,而这些互联网公司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快速积累用户群,然后凭借这些作为资本,找风投公司投入资金,以便将公司做得更大,然后花更多的钱招徕用户,再找更多的资金投入。
就这么往复循环,最终目标是在米国股票市场上市。上市后,基本上就算功德圆满了,公司的持股人,有管理层,也有员工,还有投资公司,将的股份一卖,就是一大笔钱进账。
至于公司以后发展如何,有些上市不久就垮了,有的还能坚持做下来。总之,这些持有股份的人是不会亏的,要亏只有那些在公开市场买了他们股票的构或股民了。
那几年,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这么干,但对外全都美其名曰是让大众获得免费的利益,让互联网普及到千家万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诸如此类的说辞,但实际上这些互联网公司管理层的真实想法如何,谁也不知道。
而风险投资公司呢?
其实也是心知肚明,他们在多如牛毛的互联网公司选出自己认为是最有潜力的公司,将资金投进去,换来该公司的一部分股份,希望他们能够越做越大,要么在下一轮投资时,自己里的股份能以更好的价格卖给下家,或者等待公司上市,升值后卖出。
这样的买卖,其实跟赌博也差不多,根据统计,平均投20家公司,基本只能有一半撑到下一轮投资的,而最终上市的就只剩下1、2家了。
大浪淘沙,将绝大部分管理、创意、运营能力不佳的企业都刷了下去,最终留下的,基本都是精英公司了。
看现在国内占据垄断地位的几家互联网公司,无一不是经历了这一过程,最终留下来的仅存硕果。
而一旦存活下来,整个市场就是你的了,就有能力和资金迅速占领市场,不断扩大,最终形成所在行业的垄断。
现如今在电子商务、搜索、社交个领域,国内最知名的家企业,全都是按照这个路径过来的。
而风投公司也会因为所投资公司的上市,攥着的股票产生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溢价,而赚的盆满钵满,不但将其他投资损失收回,还能赚个好几番。
这些风投公司,看似财大气粗,其实从原理上讲,他们就跟房地产介差不多,一边是几个或几十个比较稳定的投资人的资金支持,另一边是各种好的项目或创意,他们的职责就是将好的项目或公司,与这些投资人的资金对接,谈一个好的商务合作方案,将钱投进去,然后等着它倒掉或成功进入下一轮投资或上市,基本就是这样了。
虽然两千年互联网泡沫时,赵梵音还很小,那时自己也只是从电视或大人的嘴里感受到那段时间互联网的火爆,但毕竟没什么太多实际体验。
随着自己在股市上的摸爬滚打,以及自己专业的原因,赵梵音也看了一些对那次互联网泡沫的描述的书籍。
那次历时两年多的大泡沫,最终以2001年的泡沫破裂而终结,无数互联网公司倒下,无数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失业。
特别是那些专业人员,很多都是从媒体、实体经济转过来的,并没有什么技术背景,一旦泡沫破裂了,他们在互联网行业全无立足之地,而回到老本行,原有的岗位已经被人占住了。
虽然当初满腔豪情、握巨额薪水的ffer离开了原有公司,没想到不到一两年,全都随着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垮掉而变得灰头土脸,有些人依然坚守着,有些只能回到老本行从头干起,也有一些从此一蹶不振,一生再难有出头之日了。
而泡沫破裂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大萧条,整个市场上剩下不到十多家还算规模不错的公司在维持着运作,但日子过得很清苦,再也不复当年挥金如土的盛况。
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了六年,整个互联网行业才又随着智能的崛起而重新站立起来。
而现在,市场上雨后春笋般的又涌现出了多如牛毛的互联网公司或2公司,风投公司再次变的活跃起来,当年一片火热的景象重现。
只是不知,这次的泡沫能吹多大,能撑多久才会破裂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