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庄子的故事 > 第1096章 庄子的道德与人德(二)

《庄子的故事》 第1096章 庄子的道德与人德(二)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庄子内篇第五篇德充符讲德,可以说是层层梯进的。ewwㄟwん1xiaoshuo现在!我们来具体解读一下。

    第一个故事是讲鲁国有一个叫王骀的人,这个人受了刖刑,只有一只脚。不要小看这个人,在鲁国,他的学生与孔子的学生一样多。“中分鲁”,两人把鲁国的生源“中分”了。

    当然!王骀这个人是庄子文学虚拟出来的,不是真的。

    读庄子德充符的时候,我们会现,这篇文章中的主角人物都是残疾人。

    庄子为什么要拿残疾人开涮呢?

    其实不是!他是在告诉我们,不要有残疾人与健全人之区分,而是要以人与物之区分。无论是残疾人还是健全人,他们都是人,在道面前,在万物面前,人就是其中的一个物种。是要我们站在道的认知高度上来看待人,而不是站在人的范畴上来看待人。

    只有站在道的高度上看待人,我们的目光才会远大!才不至于沉溺于“人”世间,看不清人的本质。

    还有!在德充符里,庄子所列举例子中的衬托人物,都是名人。不是孔子就是子产,或者是鲁哀公,或者是老子或者是谁。

    庄子是拿这些人来作衬托,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特别是那么喜欢吹毛求疵的人和学术奸细,还有那些喜欢崇拜、喜欢神化所崇拜的人物的人,当他们看到你的文章中有辱他们崇拜的人物或者是某个名人时,就会认真地读下去,甚至是很气愤。这样!就能达到庄子想要表达的效果,就能顺利地把他想要告诉世人的话传达出去(原来!庄子是个标题党。呵呵!)。

    在庄子一书中,这样地事例很多。有些人物是虚拟出来的,有些故事是真真假假的,目的都是一样地,都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达到他想要表态的效果。

    回归话题。

    孔子的学生常季见王骀是一个残疾人,而且好像还没有什么真本事。文中介绍说王骀是一个“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世”的人,没有什么作为。心里不解,就问孔子是什么原因。然后!孔子就解释给常季听,说!王骀他看破了“死生”。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孔子说的这一段话,有无数解读者无法正确解读。原因在哪里呢?就在于他们没有读懂老庄哲学中的“道”。

    没有读懂老庄哲学中的道,他们就无法读懂道家对死生的理解。

    我们把这一段话翻译成白话文,方便大家理解。

    孔子回答说:“他是个道家!他认为人和万物都来源于道,死后又回归于道。人与万物都只是变化出来的一个具体事物而已,回归于道后,还会变化成为什么呢?任其自然吧!

    死或者生都是人生中的大事了,可对于他来说,死或者是生都只是这个生命的结束,另外一个生命的开始。我依然还是我,我就是道。即使天翻地覆,他也不会因此而丧失、毁灭。我依然还是我,我就是道。

    他是个得道之人,明白事物变化的道理。所以!无论生死如何变化,此物死彼物生,自己将变成何物,他都不会在意的,随遇而安。无论变化成什么,都只是因道变化而来的,他就坚守这一点:他是道。万变不离其宗,一切都是由道变化而来的。”

    历代学者一般都是单单从字面意思直译的,所以!无法解读清楚。再则!大多数学者本身就没有解读清楚道家的“生死观”,也根本无法解读清楚这一段话。

    解读这一段话是需要有基础的,没有一定地老庄哲学基础,是读不懂的。

    在这段话中,表达出了王骀的一种境界,从道的高度看待人生的境界。认为人死了但还会变化成另外一个物种、一个东东。作为人是死了,但换了另外一种形式存在。而且!永远在变换中,此物死彼物生,生生不息。

    这是一种如何高的境界?

    如果我们站在现实社会学人的范畴上看待人生,是永远也达不到这个境界的。

    如果我们有这样地人生境界,用于现实生活中,我们将是多么地豁达?我们还会与人计较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吗?还会追逐名利吗?还会追逐身外之物吗?

    在第一个故事里,也就是接下来,孔子说了一句相当重要地话。如果我们懂了这句话,我们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

    请看原文:

    常季曰:“何谓也?”

    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常季追问,孔子就作出回答。然后!常季再问,孔子再作出延伸解读,然后第一个故事结束。

    在上面的摘录中,这句话至关重要: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认为自己就是自己不同于他人的人,我是一个独立的人。这样的人,他们看待事物的方法就不同。因此!即使肝与胆是人体内相邻的两个器官,他们认为:肝就是肝,胆就是胆。明明是两个相邻的器官,结果就变得好像楚国与越国那样遥远了。

    认为自己不仅仅是自己,还是某个整体中的一分子的人,他们看待事物的方法就不同。在他们看来,人与万物一样,都只是天地间的一分子。人和万物就跟肝和胆一样,肝和胆都只是人体内的一分子。而人和万物,都只是天地间的一分子。

    如果我们再引申到现实中来解读,可以这样来理解:我们要是站在社会学、站在人与现实社会关系的角度上看待人生,我们的人生境界就小,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目光短浅。

    如果我们把自己、人类放到人、人类与宇宙的关系,认清人的本质,认清人的来源,知道人最终为什么而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那么!我们的目光是不是远一些呢?境界高一些呢?

    这大概就是庄子要说的“道”德与“人”德吧?

    这大概就是庄子写德充符的用意。

    或者!说是后世大能把庄子的文章聚合到德充符这篇文章中的用意。

    我们要用什么德来处世?

    文章告诉我们:要用道德来处世,不能用人德来处世而排斥道德!用人德处世,我们的境界就小了,道德与人德的差距差到海里去了。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庄子的故事》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庄子的故事》 第1096章 庄子的道德与人德(二)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封天神印 连载中图标 封天神印
  • 摄政王绝宠之惑国煞妃 连载中图标 摄政王绝宠之惑国煞妃
  • 孺子春秋 连载中图标 孺子春秋
  • 异界那些事儿 连载中图标 异界那些事儿
  • 灌篮王花道 连载中图标 灌篮王花道
  • 重生七零守则 连载中图标 重生七零守则
  • 梦幻西游之霸主归来 连载中图标 梦幻西游之霸主归来
  • 网游之天下唯我独尊 连载中图标 网游之天下唯我独尊
  • 妻欲mí qíng 连载中图标 妻欲mí qíng
  • 快穿:病娇boss有点甜 连载中图标 快穿:病娇boss有点甜
  • 骑砍之帝国时代 连载中图标 骑砍之帝国时代
  • 宿主绑定错误 连载中图标 宿主绑定错误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