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到自己并非上天的宠儿,也并非天赋秉异的天之骄子。李成浩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后续的打算。
印象中04年文理分班后,语数英史地政文科班;语数英理化生理科班。06年高考的kǎo shì形式是语数英小综合。
李成浩当年参加的是理科高考,语数英每科150分值,小综合总分300分,其中物理120分,化学108分,生物72分。理科总分750分。当年一本理科分数线西江省538,李成浩好像是考了568,语文101数学118,yīng yǔ90,理综252。其中物理110,化学97,生物52。
很明显,yīng yǔ绝对是李成浩短板中的短板。语文生物也有大幅度提升的空间。记忆中高一时老师并没有跟他们讲过高考的模式,只是要求大家努力把各科学好。
毕竟高一时谁也不知道自己在文科方面优势还是在理科方面有优势。当时高一理化生史地政每一门的分值都是150分,与三大主科的分值是一样的,分文理班后才把分值调整为与高考一致。
高二文理分班时,有两个排名表,一个是自己文科排名表,一个是自己理科排名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文理两科的成绩去选择文科或理科。
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是选理科的多,毕竟理科可以报考的学校和志愿比较多。
李成浩有个尴尬的地方在与于他文科理科的成绩相差不是很大,史地政他也学得挺好的。文科的历史、地理学得很好,理科的物理、化学学得很好。在文理科成绩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他选择了理科班。
现在刚刚是高一第一个学期,刚过了期中kǎo shì,当时很多同学都不知道高二以后他们除了三大主科之外,只需要从另外的六门学科中选择期中的两大类去重点学习。受高一每科都是150kǎo shì分值的影响,他们会以为每科都是同等重要,没有选好侧重点,化学生物花的时间不比主科的少。西江省05年高考才实行3小综合,03年李成浩他们上高一的时候,高考还是实行3x,印象中还有原始分标准分什么之类的。
李成浩庆幸的是现在还是高一上半学期,一切都还来得及。全面发展,各科均衡肯定是想都不用想了。期末kǎo shì取得好成绩估计是是悬。
权衡利弊之后,李成浩也有了决断。语文、数学、yīng yǔ三科是必须花大精力去学好的,物理、化学、地理的学习时间要重点保证。其他历史、地理、政治做好上课认真听课、记忆,花少量精力学习,保证高中毕业kǎo shì合格就ok了。
当然这样做的后果也是有的,毕竟高一时成绩是按九科,每科150分值去相加的。历史、地理、政治拖后腿的结果就是成绩绝对大幅度滑落,一百名之外是大有可能。
如何向家长与老师交代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看来期中kǎo shì考得太好也是一件郁闷的事情,考得好,受到的关注就大。有点什么成绩滑落就引起老师的注意。
初中的时候李成浩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初一时第一次期中kǎo shì就考了个全年级第一,后面由于某些某些原因,成绩一路滑落,期间受到了初一初二班主任诲人不倦地教导与挽回,中间的过程难以诉说。反正最终的结果是浪子回头,在初三那年成功逆袭回来,考上了北高,当年六景二中考上县市重点高中的也就8个人。
作为一名经历过社会洗礼的男人,心里自然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一时的荣辱得失有什么要紧,旁人的看法又何必太在意。心中有了决断后,李成浩明显松了一口气。他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考上原来读的西江大学,只要过了一本线,读省内的西江大学还是很容易的。
至少李成浩还记得06年西江省理科高考作文题,好像是一只傻鸟乌鸦不顾自己实际情况乱模仿老鹰的事情而引出的作文,还好,他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去好好打磨这一篇作文。还好,他还记得那年高考数学偏难,很多考生考出来都情绪激动,影响了第二天的发挥。那年的理科一本线比05年整整低了三十几分。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成浩又开始了埋头学习的过程。在主要目标学科没有赶上之前,他也没什么心思逗逗měi nǚ,开开玩笑什么的。
每天早起跑足球场(400米)4圈,早操、吃早餐上课、中餐午休、上课、下课足球场跑4圈、晚餐、晚自习、睡觉。三点一线的生活开始了,教室、宿舍、足球场每天必须去的地方。没有jī qíng,更多的是平和与稳。
锻炼身体是必须的,李成浩还想在身高上突破一截,至少不能像十年后自己167的身高,差一点突破不了1米7,锻炼身体要从学生时代做起,牺牲锻炼时间而多看个半个小时的书,对大局无关影响。
当然,初冬将近的早晨,操场很是冷飕飕的,年轻的身体就是好啊,跑起来就发热,也就没什么感觉了。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按照李成浩自己的感觉,主科成绩迅速提高,物理化学生物也很快找到了感觉。毕竟是当年曾经花大力气学习过。看到相似的知识点时,有种很熟悉的感觉。
成年人的理解能力也不是学生时代的少年人可比的,有着大学、工作的思维经验所在,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到位。成年人与少年差别在于记忆力方面,少年人的脑子灵活、注意力集中,记东西快。成年人由于心思杂,注意力分散,记东西没有少年人快。
当一个带着十年后的记忆,又重新掌握一个年轻身体的人出现,用他一个成年人的思维与经验去理解,同时又保持当下少年年轻的身体活力与大脑活力,同时又有着可怕的自制力和计划执行力。
不用多说,那种学习效率是远超当下的学生的,特别是李成浩还集中了精力主攻高考的六门功课。对于一个毕业后一直从事机械设计的工程师来说,经典力学的知识就是小儿科了,难道经典力学还比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复杂了。什么质点的运动、动力学、冲量与动量、冲量与动量、电场磁场、电压电流的东西,理解起来也是小儿科。
数学也不用说,一直都是李成浩的强项。需要特别重点关注的是yīng yǔ的学习。对于yīng yǔ学习李成浩也没有特别的好方法,死记硬背加多读来增强语感。
李成浩有种想法,等他成绩稳定了,要找个机会想想赚钱的事情,毕竟一个男人,小男生也属于男人的一种,口袋里不能没有钱啊!没有钱怎么去买一身合适的衣服去提升自己的形象,没有钱怎么去泡妞。
额!扯远了,主要还是没有钱怎么去改变家里穷的情况,他可爱的mèi mèi作为一个女孩子也没有一身得体合适的衣服,作为哥哥他又怎么可能只想着自己潇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