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唐宋诗聚讼演义 > 第二十七回 万里晓出净慈寺 子方探访石屏山

《唐宋诗聚讼演义》 第二十七回 万里晓出净慈寺 子方探访石屏山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却说林子方除直焕章阁,经常在中枢行走,虽为官品级不高,但也看透了整个中枢系统的慵懒、拖沓,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都是空言战和,而光宗皇上还有点惧内,所以,真不如原先在各地为官快活,做地方官总能帮助农民解决问题,有成就感。

    渐渐地,林子方对京官产生了厌恶感,总感觉自己时不我待,应该到地方上为百姓谋福,这种感觉,简直使自己觉得每天都如坐针毡,浑身不自在。

    没奈何,只得申请外放,在当时,确实有些不可理喻,从南渡以来,受贬谪或犯错之人,要么外放,要么编管,而林子方好好的京官不做,自己要求外放,确实耐人寻味。

    不久,朝旨下达,林枅,授福州知州兼福建转运判官,林子方很高兴,收拾行礼,辞阙,准备赴福建任职。

    赴外地做官,京里朋友总得辞行一番,而林枅家家传清介,不喜结交权贵,仅有不多的几位相知密友,也都是清介自持之士,杨万里和他同在内阁行走,又品性相似,因此两人交往颇为密切。

    听闻小友到福建做官,杨万里亦感意外,以为子方原来和自己抱怨京官难做,只是过过嘴瘾,没想到真的成行了,而子方也看不出有不乐之处,欢喜溢于言表,杨万里颇感纳闷。

    时至盛夏,西湖水光滟滟,荷叶田田,为炎热的杭州城带来一个清凉世界。几位好友于西湖之滨的酒楼给林子方践行,直闹到半夜,临别,子方微微醉意,牵着杨万里的衣袖,喃喃说道:“哥哥,看西湖多美,小弟时时想起当年和哥哥西湖遇三哥,现在我们都老了,也不知何时能再见到三哥?何时再看到西湖?何时能和哥哥再泛舟西湖。”说着话,竟哽噎起来……

    “贤弟不必伤感,来日方长。”杨万里安慰他:“贤弟,不如明早我们再泛舟西湖,各处看看。”

    “好呀!”林子方兴奋起来。

    夏天天亮得早,二人五更时分就已经在西湖之上晃荡了。只见西湖水气微腾,荷叶连天,不一时,绕出南岸,隐隐地看到南屏山,苍翠逶迤,绿树苍岩。

    “贤弟,你我舍舟登岸,到净慈禅寺礼佛如何?”

    “听哥哥安排,不过,屡毁屡建的禅寺,正如时局,时好时坏,只要一心为民,礼佛倒是其次。”

    “贤弟说得是,此寺建于钱弘俶年间,原名永明禅院,后吴越王钱弘俶听从延寿禅师遗嘱,上表大宋称臣,并敬献吴越十三州土地,使吴越之地免于战火,真是功德无量,太宗钦赐寿宁禅院。”

    “哥哥对净慈寺了解得那么深!”

    “两个原因令我关注,南渡以前,东坡除建了西湖的苏堤,和净慈寺渊源颇深,净慈寺人文荟萃;另外,南渡以来,净慈寺数次毁于火灾,毁了建,建了毁,就在我和汝父行走枢密期间,还毁于大火,孝宗皇帝出内帑(读躺)重建,比前时更加宏大。”

    “国力维艰,其实不必!”

    “不管他,进去看看。”

    二人舍舟登岸,登上南山,南山位于杭州城南,如屏障一般,故名南屏山,净慈寺就在山麓,沿山而建,金碧辉煌,广宇邃庑,崇闳杰阁,蔚为壮观,二人称羡不已,啧啧赞叹……

    还没进寺,旭日初升,回头看西湖波光粼粼,右岸雷峰塔隐在山阴之间,左手边山峰逶迤,残月依山。

    杨万里睹此景,开口吟诗:

    出得西湖月尚残,

    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

    行了南山却北山。

    二人反身,登上数十级台阶,已到寺院门口,只见庙宇焕然一新,唯有山门,依稀有火烧烤的痕迹。

    杨万里一指山门:“贤弟你看,淳熙十四年,净慈寺毁于大火,仅山门得免。哎!净慈寺命运多舛,高宗时期毁于火,重建,后数次被火,时而烧大雄宝殿,时而烧罗汉堂,淳熙间最彻底,烧得仅剩山门。”

    “看来并非吉地。”

    “也不是这等说,自从方腊放了第一把火,净慈寺就不安生,之前都很平安。”

    二人谈话到此,都是一惊,仿佛净慈寺和大宋国脉,确实有种说不清的干系。

    “贤弟可知,此寺太宗赐名为寿宁禅院,高宗更名为净慈禅寺,绍兴九年,高宗大赦天下,为了奉祀徽宗又将寺名改为‘报恩光孝禅寺’,绍兴十九年又更名为‘净慈报恩光孝禅寺’。”

    “改一次名就像一次重生,焉能不火?”

    “呵呵”二人一番游览,也无可记之事,出得门来,红日依然在右手山头上,湖面上波光粼粼,四围荷叶田田,一碧万顷,荷叶中间朵朵莲花袅袅,或苞或放,红红的花朵在阳光下愈发妩媚。

    “贤弟,你看西湖,美不美?”

    “是啊!哥哥,难怪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哈哈哈……”杨万里一声爽朗的笑声,穿透了整个西湖一般,在湖面上万顷荷叶之间激荡开来,随着笑声回响,一首诗也朗朗传出: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贤弟,此诗送给你,就此送别,异日别忘了西湖美景,早来游览。”

    林子方一阵颤栗,如触电一般,竟呜咽涕下:“哥哥,后会有期吗?”

    “贤弟不必难过,人生总有一别,何必歧路沾巾……”

    ……

    且说林枅离开京城,取道福州,一路上风餐露宿,倒也不觉得辛苦,况且子方为官清廉,行李简单,从人不多,虽贵为朝廷命官,有调令勘合,一路上驿站连连,但浙江至闽中,有数座大山阻隔,有时候两个驿站之间,广无人烟,山路崎岖,丛林莽莽,安逸自不能说。

    这日行到台州地面,忽然忆起东皋子,何不造访一下隐居江湖的诗人东皋子。

    中华自来就有很多隐士,学问很大,却不愿出仕而隐居江湖,远的如长沮、桀溺,近的如王维、孟浩然,最有名的莫过于五柳先生陶渊明,给后世文人墨客留下了乌托邦一样的家园:桃花源。

    东皋子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不愿做举子业,痴迷于诗,终穷而不悔,诗名播于士子之间,而隐于江湖,坊间只知黄岩石屏山东皋子,诗作传诵于士林。

    林枅既然到了台州,行程不是太急,何妨拜访一下东皋子。想到此,把家人安顿在台州客栈,然后自己带着一名书童,牵着一头毛驴,往黄岩迤逦而行。

    到了黄岩,问明石屏山路径,竞投石屏山而来。一路上只见山势起伏,苍崖翠峰,正如辋川一般,难怪隐居于此者自号东皋子,看来隐者仰慕王维。

    可到得山中,四处打听,却无人知道东皋子为何人,均一脸茫然。林枅渐渐地也失去了信心,准备打道回台州。不想山坳那边传来一声长啸,复听有人唱到:“人行踟蹰江边路,马上吟鞭山月新。”

    随和歌声,一匹瘦马驮着一个中年书生,缓缓走来,上弦月已经早早的挂在山头。林枅让开山道,然后拱手施礼:“小兄弟从哪里来,唱得好歌。”

    中年书生翻身下马,长揖作礼:“这位官家如何到此偏僻之处?山野之人魏庆之有理了。敢问官家尊姓大名。”

    林枅虽便装出行,气质眉宇间总有一股官威,读书之人总能感觉到。

    “不必客气,吾乃林枅字子方。”

    “哎呀!林大人,失礼失礼。林大人乃我福建莆田人,林家为官清廉,美名播于闽中。”

    “先人遗风,吾辈遵之,不足挂齿。”

    “林大人何故到此?”

    “我出知福州,路过此地,特意来访东皋子,已在石屏山转了半日,总找不到东皋子居所。”

    “林大人随我来,我亦是拜访东皋子。东皋子之名闻于士林,乡民不知其号,但问戴敏才,无有不知的。”

    “原来如此。”二人将瘦马和驴交给书童牵着,一同往山间走去,晚风习习,山色苍苍,一弯新月……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唐宋诗聚讼演义》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唐宋诗聚讼演义》 第二十七回 万里晓出净慈寺 子方探访石屏山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超品医厨 连载中图标 超品医厨
  • 漫威之大崩坏 连载中图标 漫威之大崩坏
  • 丹武龙帝 连载中图标 丹武龙帝
  • 农妇门前野草多 连载中图标 农妇门前野草多
  • 无限的恶意 连载中图标 无限的恶意
  • 乱世情缘漫黄沙 连载中图标 乱世情缘漫黄沙
  • 僵尸爱打劫 连载中图标 僵尸爱打劫
  • 重生之香江大枭雄 连载中图标 重生之香江大枭雄
  • 行星饭是女成员 连载中图标 行星饭是女成员
  • 总裁要逼婚 连载中图标 总裁要逼婚
  • 封神:只想跑路的我,被人皇偷听了 连载中图标 封神:只想跑路的我,被人皇偷听了
  • 下山虎 连载中图标 下山虎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