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一和高玉松两人兴冲冲地去一无苦相地回,一问才知这广阔地滩涂地无法种庄稼,只有离海十余里处长树木的地方才能种地,大概还得“毁林造地”,当地百姓还是不会同意。</p>
杨颉马上想到可能中盐碱地的缘故,想要改良也得大规模植树造人,不过远处的山坡地暂时可开垦,想造房子也只有毁些林木来使用了。</p>
秦皇岛和西边的北戴河区域都都属山海关卫的边角地区,因为盐海的缘故还没有太多的百姓过来开垦居住。开荒是件投入成本很大的买卖,靠天吃饭的农民一年没收成就要断粮。这一百多平方公里的滩涂地分明是山海关卫的无主之地,要是还不够就继续向西开垦到抚宁县境去。</p>
“不再另外买地了,就这里!我们反正是流民,弄块盐碱地开垦都不行吗?再说三年后我们依然会上税,怕什么?明天就唤人过来建造寨子,,,不,本公子要建座辽民城!”</p>
杨颉骑在马上边走边指点着自己的江山,想象着十余年后沃土千里,秦皇岛、北戴河两区都归自己所有,基本可以养活一万辽东铁骑赴关外打秋风了。</p>
三十户雇农得知找到归宿地后也露出了笑脸,一路的奔波劳碌都被笑颜扫尽,一个个忙忙碌又再活泛起来。</p>
正要吩咐置桌好酒菜时,山海关副总兵尤世威差人过来请杨颉前往总兵衙门赴宴,好像辽东经略王之臣想召他过去询问。</p>
辽东经略王之臣是从二品的高官,但他没有摆出上官威仪之态,杨颉本准备在这世磕上第一个头的,没想到精心的准备就这样作势之中给托住了。</p>
“九如啊,你心未归明,可你的大名却已传遍山海关内外了!怎么,想把辽东军卫重新建立起来?”</p>
杨颉确定这位干瘦的王经略不知道自己有巨财的事,也探查不出对方为何突然间对一位平民这么客气,难道真的是为了重建辽东兵卫之事?</p>
“是,此正是小民归明的初意。只有失去家园耕地的辽东百姓最渴望朝廷能收复辽东都司二十五卫,,,,”</p>
“对,九如说出了辽地百姓心里所求,,,来来来,跟本大人好好聊聊你心里的打算。”</p>
“是,王大人!”</p>
这个道理不用说都明白,只有辽东灾民才最愿意拼了性命去夺回本就属于自家的东西,而像李成梁、袁崇焕等文武,心里都想借着大金的崛起创建一番功业。</p>
所有的人都为了私心,无论怎么比还是辽地百姓的私心跟国家民族的公心保持着严格的一致。</p>
王之臣一脸兴奋地听完杨颉的表述,一拍大腿笑道:“九如小小年纪,不亏是在苦难中长大,见事如此之真如此之切。好,好,好,你想开荒建卫办学养士诸事,本官立刻就上书朝廷,辽东败亡诸卫都由杨指挥使去组织建立。只是蒙人朵颜三卫却如何去联络,,,”辽事因缺少军卒,朝廷诏大家豪首,能招集勇士万名以上者授指挥使,千名者授千户,,,</p>
听到这里杨颉总算弄明白了,王之臣以为他是借蒙古科尔沁部之助,才在关外之地活得这么滋润,猜着归明垦屯或是为了解决蒙古科尔沁部因灾荒而缺粮的事情。</p>
杨颉一时不知道怎么解释,自己跟蒙古科尔沁部可没打过交道,而这位王经略听了尤世威的转达,分明有了拉拢蒙古科尔沁部之心。</p>
“小明跟科尔沁部实在没半点关系,,,王大人?”</p>
王之臣依然满怀笑意地说道:“跟科尔沁部没有关系就慢慢去建立,同是辽东诸卫长官,今后总有打交道的时候。杨颉应该是原辽东总兵官杨绍勋的孙子吧?”</p>
“不,不,不,王大人别弄错了,,,”</p>
“嘿嘿,想逃兵役就连祖宗也不想认了?”</p>
“小民实在不是,,,”</p>
“嘟,大胆!还想欺骗本经略、欺蒙朝廷,,,”</p>
“怎么,,,”杨颉不愿再跟王之臣胡搅蛮缠,疑惑地转向一直在微笑的尤世威,问道,“尤将军是这么转造王大人的?”</p>
尤世威哈哈笑着反问道:“杨九如在几天前还是双耳失聪不能说话,难道不是想要隐瞒什么吗?辽东杨姓大族可不多啊!除了为国效死的杨绍勋总兵那支可没有旁支,况且还有哪位杨公子能想到重建辽东兵卫收复家园失土之事?”</p>
“可九如确实不,,,”</p>
“好了!这里是总兵衙门,,,一个草民有胆子在此大谈军事吗!给你个正三品武职还嫌小?”</p>
“草民谢过王大人,,,只是草民还没得到朝廷兵部送来的任命!”</p>
“好,好,好,三天之内一定送达,定辽中卫指挥使,辽东诸卫可在山海关内外开荒屯垦。半月之内任命不至我王之臣就辞官归田!”</p>
在明末想弄个武官当当并不难,难得是有兵有职有军饷,毛文龙手下二十多名义子个个是实职,可未必身怀朝廷的授职文书。</p>
酒席间王之臣才道出了真话,他给杨颉一个卫指挥使的官当,并不是想帮他找个开荒屯垦的理由。而是希望杨颉把辽东流民招揽起来,不致四处流散流失兵源,实际是为辽东百姓建立一个组织一有大家庭。</p>
辽事一直还望不到边际,明军戍卫宁锦离不开边民的支持,边疆没有百姓兵员也会跟着流失,长此以往军卒就更无心戍卫边疆了。</p>
王之臣看中的是杨颉以办学为借口养兵的事情,毕竟读书出仕是个香馍馍,还能每月有奖学金可拿,虽然人数有限,也足于吸引辽民来山海关参加“组织工作”。</p>
“九如,你怎么知道奴酋努尔哈赤会在半月内重病不治而亡?”</p>
“哦,九如一路上占算过很久,,,只是努尔哈赤之亡对大明并非是好事,继位者为树立威望,又为解决辽东荒灾缺粮之事,收降科尔沁部后便会在蒙古人的向导下入塞掳掠,实施长久的砍大树战略战策。”</p>
“哦,砍大树?”</p>
“是砍老树,陕西不是也在闹旱灾吗?东林党腐儒又在朝廷捣乱,,,,”</p>
“说不得,说不得,,,看来九如生来就长于审时度势。你对辽东军事又有何见识?”</p>
“唯有退守关内一途可行!收复失土已经不是大明百姓所愿,大明百姓实在负担不起… …”</p>
“大的趋势暂不考虑,就说说宁锦防线和东江镇之军事。”</p>
“建州奴明年再有军事小挫,便会口头上答应和谈之事,边军上层和朝廷的内斗又将起风雨,,,党争祸国两宋有鉴,但欲整治却无从下手,同进共退结党营私。”</p>
“党争祸国?,,,具体说说?”</p>
“,,,就如王大人与袁督师,,,朝廷却又不能作出取舍,其中牵涉的关系又错综复杂。就算归权于一人,别的官员各为目的也不会全力配合辽事,甚至从中作埂诟病,,,”</p>
尤世威听了满心佩服,大笑道:“哈哈哈,杨九如真是一语中的,正是如此模样。你应该去参加科考,朝堂上需要一位亮眼之人,更需要一名辽东破家之士!”</p>
王之臣听后却呆呆地出神,听得杨颉的国事论谈一针见血,他感觉到自己的为guān fāng式是否该改变一下。</p>
毕竟为大明社稷着想的臣子大有人在,掌着手上的职权才最重要,不然这大明看来亡期不远了。</p>
同时更坚定了恢复辽东诸卫的想法,王之臣是辽东经略,辽东都司的最高军事长官,在职期间有责任把这个工作做起来。朝延平叛复土之意不可能丢,这就意味着重建辽东诸卫的重要要性,加强辽东逃民的管理和军卫的建设工作,将来收复失土总得有人去戍边吧!</p>
还有眼前这位杨九如,看模样应该身边还保有些钱银,本该逃到关内过过小富即安的日子,却有着收复失土恢复家园的热情。</p>
这样的心思应该在内逃的辽民群体中很普遍,朝廷如能好好的加于组织和利用,最终平叛复土的大业也只有辽东军民去建立。</p>
终席之时王之臣才又开口,站起身说道:“杨颉,不管朝廷的任命书下达不下达,定辽中卫的兵屯之事,你就先去操份心。先招兵再募户,卫所得以辽事为种,而非收养孤寡伤残之所,,,,垦荒是件投银子的买卖,想以兵田免征,五六千兵马还是置的。”</p>
“是,屯垦之事,杨九如决无半点私心。请王大人、尤将军放心就是!”</p>
“不相信你,九如凭什么做我辽东王经略的上宾?不打扰了,本大人先行一步,告辞!”</p>
王之臣吃完坐也不坐便主事从从地告辞而去,答应了要帮杨颉谋建定辽中卫要回房写东西。此时听的想的多了,感觉这奏折还不好写,这个事情还不怎么好办。</p>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明末chuán qí》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明末chuán qí》 第10章 少年露锋芒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明末chuán qí》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明末chuán qí》 第10章 少年露锋芒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