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大国崛起1857 > 第五百九十节 大明棉纺业困境

《大国崛起1857》 第五百九十节 大明棉纺业困境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大明政府对棉纺业的重视程度,跟前些年对茶叶和生丝生产的重视程度一样,可是棉纺织业就是没有像茶叶和生丝产业一样,飞速的发展,始终处在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

    1868年,朱敬伦从法国博览会上回来,当时爆发了锦纶堂砸毁继昌隆缫丝厂事件,最后的处理结果是流放了几百个地痞流氓,同时锦纶堂行首认罪后自杀。

    但之后锦纶堂这个由丝织作坊、蚕茧商人、生丝和丝织品商人组成的巨大行业商会,开始了带着一种私人愤怒性质的转型,他们恨的,当然就是工部尚书陈启沅家的继昌隆缫丝和织稠等产业。

    由于跟工部尚书不睦,锦纶堂不需要官府资本的支持,他们本身也不缺乏资本,本身就是积累了多年的商人组成的组织,加上采用了集资方式,短时间内,他们就组建了规模庞大的丝织工厂。

    在生丝产业上,过去一个个下到乡间收购蚕茧和生丝的商人,开始直接在地头建厂,生产生丝原料。在织稠行业上,他们在佛山和广州分别建设了规模庞大的两座织稠厂,生产各种品类的丝绸产品,印花绸和平纹绸是最大产品。

    短短七年时间,借助旧行会掌握的商业网络,他们经过工业化生产提高的效率,进行了完美的释放,这些效率的提高,最终变成了丰厚的利润汇报。

    锦纶堂能够超过陈启沅的家族企业,这一点让朱敬伦相当受触动,他分析了一下这种旧行会拥有的优势后,又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他们过去一直从事丝绸行业,他们知道哪里有蚕茧,哪里有市场,而陈启沅这种工业家,却完全是从乡绅转变过来的,显然在乡绅和商人之间,商人搞工业,比乡绅更有优势。

    锦纶堂的例子,让朱敬伦大受启发,所以大明政府这五年来,一直在推动一项政策,那就是推动就行会向现代化转变,在工部的推动下,福健会馆转型成了现代航运集团佛山的铁行和炮行分别建立了新式机器制造工厂。

    同样,也推动了棉纺织行会建立了机器纺纱和织布工厂。

    在推动这些行会转型的过程中,陈家继续发挥带头作用,继昌隆企业,除了在缫丝业和丝织业进行扩张之后,组建了继昌隆棉纺厂和织布厂,就设在进口棉花来源便利的九龙港。

    但是棉纱的生产还算能够维持,机织布的基本上是赔钱买卖,连本钱都有可能回收不回来。

    这是谁都没想到过的事情。

    工部对此进行了专门调查,他们认为纺纱业在洋人棉纱上百年的推广下,已经形成了一个机器棉纱的开放市场,大明百姓早就学会了使用机制棉纱作为经线,以手工土纱作为纬线来生产土布的方法,每年进口英国和印度棉纱达到了千万两银子的规模。

    所以大明棉纱业很容易进入这个已经形成市场的行业。

    但机织布遇到了跟英国人近百年来遇到的相同的问题,那就是始终无法让中国老百姓接受机织布。

    英国商务部做过调查,中国老百姓之所以不喜欢洋布,问题是因为洋布虽然看着精美,纹理细致,可是不耐穿,中国老百姓缝缝补补一身土布衣服能穿三四年,这还是在干农活的情况下,而如果换成洋布,那些干重力气活的农民最多只能穿一年。

    所以英国细布最终只在少数几个口岸城市里的中产人群中找到了生意,因为这些人不需要做力气活,他们穿衣服更讲究一个舒服,另外印染的精美的英国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城里的中产阶级当作昂贵的丝织品的替代品。

    英国人认为,无论洋布如何降价,也不可能跟耐用程度更高的土布进行竞争,因为洋布无论如何不可能降低到土布的三分之一价格,而土布耐穿度是洋布的三四倍,所以英国人认定他们的产品市场在城市中,他们十分看好大明随着经济发展,正在飞速壮大的城市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

    但英国人没有中国市场,还可以在印度倾销,印度人也会生产土布,英国人可以大幅度提升手工织布的税收,让用小小的木头织机纺织的印度工人无法跟采用机器织布的英国工人竞争,但是大明无法使用这种方式,他必须直面大量中国土布的竞争,不打开这个市场,就无法完成棉纺业的工业化。

    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工部发现,在中国市场上,卖的最好的洋布,是美国的粗布,这种粗布很受西部矿工的喜欢,因为很厚很耐用,同样的道理也受到中国老百姓的喜欢,成为唯一能够跟土布竞争的布料。

    大明工部打算鼓励商人仿制这种粗布,用来跟土布竞争庞大的乡下市场,他们还不知道,历史上英国人1887年仿制了美国粗布,结果这一年英国布料出口中国增加了三倍。

    工部在去年成功仿制了美国粗布,并且立刻在继昌隆纺织厂进行了推广,生产出了大批粗布,这批粗布在上海、天津的销量都相当不错,但因为是推广阶段,目前还无法形成一个大市场。

    这导致除了并不以经济利益为第一目标的陈启沅家族企业外,其他商人对此不甚感冒,甚至连棉布商会都更愿意销售土布和进口洋布来分别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者,而对工部鼓励他们进行的机器生产没什么兴趣。

    因此推广了五年时间,棉纺工业在大明还是一个只是政府和跟政府关系紧密的政商感兴趣的行业,民间资本对此兴趣缺缺,没有形成投资的热潮。

    在本身都没有形成资本巨头的情况下,让大明资本去江南,去争夺上海周边松江府一带生产的棉花资源,完全没有条件。

    也只有陈启沅这样的以政绩和功业为主要目的的商人,才愿意按照朱敬伦的指示,在看不到前景的情况下,盲目的在上海建立棉纺织工厂,分别建立了一个资本20万两的大型纺纱厂和纺织厂。

    出人意料的是,这两家工厂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成功,倒不是上海本地的消费能力强,而是这两家工厂,从上海这里迅速进入了东北的市场,是庞大的中国东北市场,挽救了继昌隆棉纺织业务。

    就在陈启沅的产业在东北取得成功之后,他的目光也很快就进入了这块地区,因为大明即将在东北兴建铁路了,不修建不行了,大明如果再不修建东北的铁路,俄国人就要在这里修建铁路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大国崛起1857》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大国崛起1857》 第五百九十节 大明棉纺业困境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赏金之阴阳师 连载中图标 赏金之阴阳师
  • 崛起之第三帝国 连载中图标 崛起之第三帝国
  • 带着城市闯战国 连载中图标 带着城市闯战国
  • 赵四娘家 连载中图标 赵四娘家
  • 重生乡村霸主 连载中图标 重生乡村霸主
  • 火爆明星 连载中图标 火爆明星
  • 末日钢铁战神 连载中图标 末日钢铁战神
  • 我具现了斩神游戏 连载中图标 我具现了斩神游戏
  • 一念成神一念成魔 连载中图标 一念成神一念成魔
  • 炮灰如此多娇 连载中图标 炮灰如此多娇
  • 我的霸道病人 连载中图标 我的霸道病人
  • 厚爱成婚,男神老公惹不得 连载中图标 厚爱成婚,男神老公惹不得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