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李白出侠记之青蛇 > 二十二.幽怪润州

《李白出侠记之青蛇》 二十二.幽怪润州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140.奇兵器

    李白顿感放心。

    他抬起提了剑的左手,郑重地给老者抱拳致谢。瞧得出,李白对他很是尊重。要知道,给李白看上的人,并不多。

    这是为的啥?

    读者可别小瞧,这老者,本身就是一个历史chuán qí。他之在陆府露面,是又一个小chuán qí。下面,我就打断顺序,先来说说眼前的老者。

    先说他手里柱着的木杖。那木杖,其实是老人平日所用的拐杖。枣木材质。经上等桐油反复涂润,愈发坚韧。仗的两头隔了七寸,各裹一尺半厚铜皮。这很奇特。李白与老人熟识后,玩笑地叫它是读书人的打狗棍。当然,它并非打狗棍。这是件设计独特却又凶悍的兵器。既是棍,又是枪和剑。——这仗有一长两短三截。下边着地的那截掣出,是一柄一尺多长的枪刺。倒过来可与仗身牢牢相嵌,成了一杆长枪。上部从连接处,可以掣出一柄长四尺(今约一米)的的利剑。剑身窄些,比通常的稍厚重。枪刺和剑,都铸得极精,冷利灵动异于常态。也难怪,此乃唐铸剑第一高手张鸦九所制。李白生性好奇。他曾仔细研究过此仗的构造,叹为观止。仗身两端,各劈出一半,镂空铆榫拼接。所镂空腔与枪刺和剑极吻合。拼接极缜密。外表裹上铜皮,几乎瞧不出拼接痕迹,却对仗身起到衔接加固作用。相比纯木仗,非但不减坚实,反倒更重而韧。仗的上端,还有一段长约半寸、厚达半寸的钢箍。剑掣出,那便是护手。剑柄缠了用桐油浸过的细麻线,不易脱手。这仗(棍)、枪和剑合于一身的奇异兵器,跟了他已有近十年,是他六十大寿时,一个学生送的。

    李白还分别仗(棍)、枪和剑使过一回,竟然非常得劲。

    而且既合手,又舒服。

    还特别有气势。

    141.情痴

    这么说来,主人该是个江湖豪侠了?

    非也!相反,这人是个典型的读书人。史载,他名沈如筠,唐润州句容(今属江苏镇江)人。曾在武则天时期中进士。约生活于武后至玄宗开元时,善诗能文,又著有志怪小说。曾任横阳主簿。与孙处玄等十八人相唱和,其诗汇编成《丹阳集》。有《正声集》,诗三百首,已佚。与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友善,有《寄天台司马道士》诗。殷璠汇集包融、储光羲、殷遥、丁仙芝等十八人诗为《丹阳集》,其中包括沈如筠。已佚。

    沈如筠又不像是一般读书人。这是个有着超强好奇心的探索者。他性情旷达,喜异端、语多怪。据说还著有《异物志》、《古异记》,均已佚。还有传说称,其人还善书能画。书不多法前人,有异趣。从以上记载,你可以瞧出,这人却有不同于常人之处的异秉。当时人称润州老怪,大概可说是后世扬州八怪的先声。同时,他还是个拿得起的诗人。性情旷达而多愁善感。《全唐诗》录存其诗四首,断句两联。其中有《闺怨》二首。《闺怨-其一》为其代表作。全诗曰: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史称,名句“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沈德潜谓与沈佺期“可怜闺里月,偏照汉家营”同妙。《闺怨-其二》名声不如其一,其实诗之沉郁婉转,似更胜一筹。诗曰:

    陇底嗟长别,流襟一动君。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

    142.老顽童、新潮流

    那么,他的学生,是怎么会知道老人的这一喜好,又颠颠地张罗着请盛名之下的当朝超一流铸剑大家张鸦九来打造,并成功送他这么一件生日礼物的?

    首先要晓得,这可以是个拐杖,但确实又是件能shā rén的奇兵器。

    其次,当下的张鸦九很忙哦!很忙的张鸦九,不会轻易接受一个陌生客户的订单,哪怕它有诱人的高价。

    最后更不必说,这订单很有难度。要完成它,真得动动脑筋。

    结果是,这事竟然做成了。后来有人分析原因有三。

    一是,他有非凡的武道功底。这沈如筠出身一般官宦世家,却幼年多病。其父为他百般延医问药,总不如人意。后来在一位江湖豪客的家里做客期间,经此人药和功的调养下,身体却渐有起色。于是便拜此人为义父,开始了一段长达七年的文武兼修的生涯。他天资极好。加之有名师悉心教导,武艺长进极快且颇高。除马技和刀剑术外,尤其擅长使枪、棒。此后,他回到家乡,专攻文事,早早地就中了进士、走上仕途。可就在横阳主簿任上,他无意间得罪了上峰,被罢官。从此,他离开guān chǎng。载酒携妓、放浪南北,与僧道及江湖杂家等交集十多年。后来家道中落、不敷消费。他回到家乡,凭着祖上留下的几十亩薄田,在乡间淡然躬耕著读。此时的沈如筠,却不复早年的风雅蕴藉。他对风俗和异闻奇事更感兴趣。也把丟了多年的武术捡了回来,在枪术和剑术上沉心探究、成就了极高的武艺。唐代文人出门喜佩剑。但他却不再佩剑,出门总是柱了一杆卸去枪刺的枣木仗。后来,又改携可拆卸枪刺的枣木仗。枪刺则另配细木柄,紧急时还可作bǐ shǒu用。

    二是,他在不长的一段官宦生涯中,与铸剑大家张鸦九结识。那是在横阳主簿任上。时当,张鸦九声名不彰。彼此却都极欣赏。张鸦九曾给他铸过一柄剑。此剑身长脊硬,铸得极悍霸而空灵,他非常喜欢。平日身形影不离。不过出门时,它却只能乖乖地躲在行囊里。

    三是,他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学生。他的家乡,是江南富饶之地。张氏又是当地的大家族,素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唐初社会安定之后,沈氏族人在宗祠重办起宗学。后来,学堂逐渐扩大规模,学子竟有近百人。他回到家乡后,受族人重托,不定期地去学堂对学生进行指导。不久他成了学堂的灵魂人物,参与到学堂的宏观管理中。而又是出名地倔强,办事多谋善断。渐渐地,他对学堂的教学有了新的看法并断然主持了对学堂的两项改革。一是复古,引入武术教育(主要是剑术、枪棒和)。他重金延请江湖武道高手,对学子身体意志严加磨砺,一举改变学子身体孱弱、精神疲状塌的状况。后来,在他一位西域高僧朋友的支持下,又延伸到瑜伽修炼。这项改革虽争议不断,却坚持数十年、收效甚多。二是求新,强化文字实操(文章与诗赋等),以写促教。此后不到半年不久,学堂教育质量就大有起色,接连给州学馆输送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学员。三年后,他儿子与一族侄同年中了进士。这里边,有运气的成分。但时人不这么看。他因此被主流社会奉为育人圣手。这学堂从此声名鹊起。官商各界纷纷劝说他开禁,允许其子弟入读。他难以一一断然拒绝。于是,远近各类子弟竞相插班驻读。此时,再叫宗学,就不合适了。况且,再大的宗祠,也难容纳一再扩展的学堂规模。于是不久后,由沈氏族人为主的众人集资,在句容东南的茅山北建起一所宏大的新学堂。学堂更名为“沈氏公学”。此公者,非官办,学子乃是以沈氏子弟为主之谓。学堂一时盛极,成为东南翘楚。

    143.逞杏林

    既然说到学堂,就再多说几句。

    先说是官学。中国古代教育发轫极早,肇始于官学。所谓官学,是指中央朝廷以按地方行政区划的地方官府所直接创办和管辖的教育机构。虽有西周“学在官府”之说,但由朝廷设立中央官学正式创始于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官学时兴时废。及至唐朝,中央官学繁学盛制度完备,发展到顶峰。南宋以后官学逐渐走下坡路。封建社会后期,中央官学逐渐衰败,实际上成了科举制度的附庸,名存实亡。清末,中国古代官学完全被西方的学堂和学校教育所取代。

    而中国私学,虽是后起,却如溪流汇成大河。早先的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此,教育也由单纯的“学在官府”,扩展、变成“学在四夷”。其中以孔丘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秦代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颁“禁私学令”,私学受挫。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今文经学为官学,但是并不禁止私学。于是古文经学面为由私人传授的私学,到东汉末年已取得了压倒官学的地位,如马融、郑玄等古文经学大师的私学学生多达千人以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衰颓,私学却呈现繁荣局面,名儒聚徒讲学仍占重要地位,学生人数上百人或计千人屡见不鲜。梁代周兴嗣编辑了影响深远的蒙学读物《千字文》颜推之的《颜氏家训》成为家庭教育的代表作。唐代私学遍布城乡,制度不一,程度悬殊。唐代以后,宋元明清私学教育,一方面蒙学教育主要是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另一方面是书院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形成私学的重要形式。宋初的州、县官学,是“有司奉诏旨所建,或作或辍,未免具文”(见《文献通考》),教学huó dòng不正常,无法满足读书人的求知意愿,一些私家创办的书院,便应时而生。当时全国著名的书院有六: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

    沈如筠就身处这样一个历史转折时期,以其新怪,作出过他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身后,这所建在茅山的学堂还在。虽周折不断,大体还是办得有声有色。从这家学堂,走出过不少非凡的政军人才。此后,学堂屡废屡建,屡建屡废。上面说到的茅山书院,就是在这所学堂的旧址建成的。史载,宋真宗时(998~1022年),处士侯遗(字仲逸)居茅山,建茅山书院,聚徒教授,自营粮食,达十余年。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朝廷赐田,供膏火。侯遗死后,茅山书院逐渐废弛,生徒尽散,房舍空闭,为崇禧观占用。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茅山书院迁至金坛县南顾龙山麓。书院经宋、元、明、清的兴衰嬗变,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书院为学堂而终止,历时1180年。

    当然这是后话了。

    144.孝子

    下面,再说说沈如筠与陆申的交集。

    这又得提一提前面我说到过的“广济堂”药号大掌柜严引泰。这严引泰的父亲,是沈如筠的嫡亲小舅。两家人感情特别好,南来北往不断。沈如筠当年进京赶考,就住在严引泰家。十三年前,严引泰的父亲生了重病。消息传到润州句容沈家,引起沈母的极度不安。有十来天,沈母茶饭不思、终日以泪洗面。一方面,她自嫁入地处江南的沈家,已达一个甲子,却只在三十年前父母相继去世时,回过两次家乡。如今,她在家时最疼爱的小弟重病,于情于理,她都应回北探望。但是,此时她已年过古稀,自个身子也不甚硬朗,难以独自成行。沈如筠老父已过世。他是一孝子,不忍母亲这般伤感。于是陪母亲来到京城、探望久违的病中的老弟。若是他单身,那好办。无非快马轻车、早赶晚歇、粗茶淡饭。有老人,可得处处小心、事事谨慎。这一路可说是且累且忧、费时耗神。

    可喜的是,母子平安抵京。

    更可喜的是,此时严引泰父亲的病情,经京城名医倾心医治与调理,已有好转。碰巧,母子俩抵京没多久,疲惫不堪的弟媳病倒了。沈母很乐意地取代、服伺康复中的小弟。空闲时,沈母遍访京中亲友和故旧。而老人的左右,总有沈如筠恭顺温厚的身影。此时,探病者之思乡病,反倒成了另一种话题,连同沈如筠的孝行,引为一时京城快谈。而严父的病,再加老姐和外甥的亲情温润,也恢复得格外快。不久,就见他策仗街头了。

    前面我说过,陆申是南人,原籍姑苏。他特乐意跟南人打交道。严父也是姑苏出身,这就难怪他俩有缘交好。

    还是超过三十年的生死老朋友。

    因此,陆申与沈如筠结识。

    交好一如莫逆。

    145.出援

    接下来,是沈如筠的戏码。

    陆申与沈如筠交好,还有一个因素,缘于陆申的重教乐善。陆申好多年来,都是京城第一慈善家,声名极大。但说到重视教育、慷慨资助多所学堂,知晓的人就不多了。这多少跟陆申的低调有关。他读书不多,就怕有人说自个借资助学堂提高身价、附庸风雅。沈如筠的孝行,受到陆申激赏;对他革新教育的胆识和卓见,尤为看重。交往中,陆申通过他,给“沈氏公学”捐了一笔巨款。随后,又数次请他到自个资助过的多所学堂指导教学。

    沈如筠母子的京城之旅,持续了约小半年、堪称圆满。

    此后,几乎每年都会给沈如筠主持的“沈氏公学”汇出一笔不菲的捐款。也数次托人请沈如筠再作京师之旅,对他资助的学堂予以指导。但都被沈如筠婉言谢绝了。四年后,陆申因生意赴扬州。此前,他接手了一家曾资助过的学堂。因此,忙完事情,他过江来访沈如筠、讨教学堂的管理。宾主相谈甚欢。陆申聊到与镇江北固山甘露寺住持有旧,沈如筠丢下手头的活儿,专门雇了条船,陪他进山造访。在镇江城酒楼,遍请江南教育界领袖,为陆申洗尘、**。回到茅山,已时至仲秋。沈如筠又把他请到学堂,邀请他为学堂的年度诗赋大赛抽取选题、监察赛事。赛后,为优胜者颁奖。陆申还仔细考察了学堂如何为学子安排修习科目、指导课业以及如何修炼瑜伽、操练武道。在句容期间,陆申把主要精力,花在如何说动沈如筠北上京都。因为揽上了学堂的事,沈如筠很忙。最终,是沈如筠妥协,随他一路北上。这次是宝马豪车,很快来到皇城。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沈如筠尽心竭力,又愣是把一家衰败的平民区的小学堂,办成了蜚声京都的名校。高力士耳目众多。他把此事透漏给了皇上。风闻此事,皇帝也有所动容。他派高力士到学堂予以嘉慰。乐衷于慈善的高力士,还自掏腰包,颠颠地捐了好大一笔款项。

    然而,乐极生悲。

    这期间,发生一奇特的劫案。

    这案子颇偶然,把给踌躇满志的沈如筠牵了进去。

    兜头给他泼了一瓢凉水。

    146.多事之秋

    时近初冬,沈如筠准备回南了。

    那天,他曳仗去城北回访一位老同年。一晌倾谈,甚欢。当晚,主人坚留,他就歇在了那人家。

    这人家地处来兴坊西北角。此地西近皇宫,街面十分繁华。这朋友祖上曾做过高官,留下一座占地不大,却气势恢弘的两进大宅。门崇墙高院深。尤其是一进的院子,比常人家的都要大得多。院中古树盘虬。主人在工部任一闲职。虽然家道中落、已显衰像,排场还是颇大。家中一女已嫁,只一幼子,却有男女仆人十一二人。只是已雇不起的专职护卫。来兴坊只有西边一坊门。这宅子离坊门和西街,只一屋之隔,却因了这一片屋子楼耸墙厚、院疏屋旷,别是闹中取静。到了宵禁后,更显幽深安宁,似乎还带一点抑郁悲凉。四年前,沈如筠来过这儿。他混迹江湖多年,怪事没少见。地处闹市且近皇宫的主家,发生大规模抢劫shā rén案件的可能性不大。但小偷小摸却演变成大血案的例子,比比皆是。于是,傍晚离去时,就提醒过主人防盗防劫上留点心。主人无奈笑笑。他家仆役众多,也有几个身手矫健的汉子。他大概对此有点信心。此次,沈如筠对院落的荒芜更惊异。他喃喃,“别出事”,不免留了个心眼。

    不幸而言中。就是这样一处宝地,当夜却发生了一件劫案。胆大妄为的劫匪,就是看中了住家的大意、拼死一搏。还有就是买通了一个主人颇赏识的管厨事的男仆。歹徒有七八人。宵禁前,这帮家潜入坊中一暂无人居住的院落。离开禁不到一个时辰,来此地。事发时,就是这仆人打开院门。那领头的悍匪留了三个同伙,令他仨把住院子南边通往众仆人住屋的甬道。随后,他由那仆人带领,率一干歹徒,迅速控制住一老一少俩在二进小厨房值夜的女仆。

    然后直扑主人卧室。

    147.疑惑

    这活儿本来做得完美无缺。他们只做错了一件事,致命的错事,就是没把沈如筠当回事。

    当时沈如筠在哪儿?

    前面我说过,这宅子有两进。后一进是内宅。楼下有小客厅、厨房和书房。楼上一溜屋子为主人、少主人和近侍婢女的卧室。主家好客,把尊贵的东厢房留给了客人。本来,他应该歇在那儿。劫匪听说今儿来了一老年男客,也以为他就歇在东厢房。为防万一,特地在廊道留了一人把守。主卧闹出动静后,此人抢先踹开房门,刀指却卧榻,没没见榻上有人。

    沈如筠外出了?没!

    此时,他还在这人家。不过是在院子西南边的牲口棚里。

    原来,主人晚间在大客厅宴请沈如筠。主宾把盏话旧,可说的极多。边聊边喝,时辰一久,酒就有点过量。这在沈如筠无大碍。他本来海量。且因性情豁达、勤于练武huó dòng身子,酒量不减当年。那主人却不行。公私事务多窒碍,又鲜有好机遇翻盘,不免郁闷。一上年纪,身子也难朗健。眼见主家渐至昏昏,沈如筠赶紧叫来一婢女,帮着他将主人送至卧室歇息。换在平日,他会去客房歇息。今儿他有点儿心神不宁。他下楼、来到前进的大厨房。一边找人关照门户、小心火烛,一边跟逗留在厨房收辍善后的众男女仆人聊天。众仆人都喜欢这个有学问、做过官的怪老头。他的通脱不羁、待下人十分和气的好脾性,令他们着迷。于是,大伙就在厨房再置一席,找来没甚动过的菜肴,加上几个鲜疏,边喝边聊。沈如筠没拒绝,权当给主家守夜。过了子夜,多数人陆续离去。沈如筠起身、柱仗在院内巡视了一圈,没发现可疑之处。只在院子西南角的牲口棚,听到还有人咳嗽。此时,有打更的从不远处的院门外停了停,随后又一边敲更筒,一边朝东缓缓走远。听更声,已近四更。沈如筠心稍安,准备回头上楼。就见牲口棚门帘一动,出来一去茅坑解手的老仆。这老仆驾车兼管牲口,走过不少地方。喜说古、好奇事。他把沈如筠引到牲口棚、接着神聊。这牲口棚不小。西头一角,有个大灶台。台上亮着盏小油灯。地上有一厚麻布床。床上有仨酒碗,其中一个剩了小半碗酒。沈如筠就扶膝坐在那酒碗前,听对面的老仆人说故事。另一男仆则倚住他的肩、昏昏欲睡。灯盏被烟囱遮蔽,加之灯光微弱,外面瞧不出有人huó dòng。——前面说过,沈如筠好异闻怪说,著有《异物志》、《古异记》。每到一地,喜与有走南闯北经历的老仆结交,听他们说些奇闻轶事。

    直到棚屋外隐隐传出惊叫声。

    沈如筠一惊。侧耳静听,那声自后进楼上而来。

    他腾然起身、跩过木杖。

    148.别侠

    后来发生的事,令人唏嘘。

    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准确地说,是一场颇具心机的缠斗与虐杀。那场面,如一一细实道来,很费篇幅,有违本书的大旨。要是漏过去不说,又亏了一位真正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大侠。世界上的事,很难两全。

    下面,就粗粗地说一说。出棚屋的当口,却被那老仆伸手拦住。他说,近年来主家的俩女人,常夜半拌嘴。大概眼下也是如次。沈如筠迟疑片刻。就在此时,他听到屋子对面隐隐有沉沉的脚步声移动。像是有两三人。其中有一人落在后面,似乎是个头儿。这人脚步声贴地而走,显然有些功夫。沈如筠一惊,还是表示要出门瞧瞧。那仆人无奈。他说,还是他去瞅瞅动静。说罢,他赶到沈如筠前头,撩起屋门的厚门帘、掠了出去。沈如筠一伸手,却没拦住。就在这同时,对面有异动。沈如筠暗道声不好、用木杖抵住荡回的门帘、来到门侧。就听门外有重重的“扑通”一声。有人跌倒了。沈如筠心知情形不好,对手不那么好惹。他一猫腰,横起木杖掩在肩头、掠了出去。就听额前风裂过。他接着横身,翻手顺着袭击者的来路扫过去。有人应声而倒。接着,有俩黑影又朝他扑来。手里的刀、棍胡乱砍劈。沈如筠躲过木棍的拦击,只一拨一送,便将持刀的歹徒捅翻在地。那耍棍的吃了一惊、连连后退。沈如筠抢出去,一个“死蛇出水”,生生把那人挑出三尺远、摔在墙根。此时,第一声解禁的鼓声响起。已经睡下的众仆人,纷纷披衣出门。有俩歹徒乘乱反扑,又被沈如筠接连打退。他长于枪。因宅心仁厚,非到万不得,不忍开杀戒。所以没及时将木杖下头换成枪刺。即使用仗,也顾忌自个力大势沉,只是点到为止,并没下狠手。况且对手拿的是刀剑,一时奈何他不得。而后进楼上,却再也没了声响。沈如筠一边逼住仨歹徒,一边指令他熟识的女仆出门报警,一边暗示身旁的一中年仆人溜到后进、瞧瞧那儿是何情形。他不明白,歹徒怎么会选在此时动手。要晓得,时辰对他们非常不利。不说坊门一开,就会有街上巡夜的宪兵涌入。就是更声大作,也会有院外的街坊赶来。就大批街坊,就会要了歹徒的命。

    但他还是低估了对手。这帮匪徒,比他以往遇见的盗贼和泼皮蛮汉,要狡猾凶悍十倍百倍。他们把沈如筠的忍让,看作是力有不逮。不但没收手,反而愈发凶悍地缠住他,轮番发起攻击。而依他指令溜往后进的那中年仆人,没等挨近后进的廊门,就被一突出的匪徒堵住。只听后进楼上一阵骚动。很快,嚷嚷声到了后进院子。接着,一群人各背包裹,押着主人的小妾和幼子,拍门而出。沈如筠见事态严重,非下狠手不能抵挡。于是,他一边横身用木杖的后头拍倒身后的匪徒,一边乘暇飞快地将木杖下头换成枪刺。此时,对面拍门而出一干人,已撞到跟前。打头的是一中年悍匪,身上斜背一锦缎大包裹、提一杆枪。他挑开慌忙后退的那中年仆人、直扑沈如筠。他的身后,还有俩汉子横着大刀,从西侧面掩杀过来。对手气势极盛。瞧得出,他们急于走人。这边五六个匪徒夹攻沈如筠,其余人拥定那小妾和幼子、伺机夺门它去。沈如筠斜向院门、缓缓后退。他在捉摸,怎样既能抵住歹徒的攻击,又堵住他们的去路,而且还不伤了主家的妻小。这很难,却是必须。

    院门外由远及近,更夫的报警棒子声大作。坊道上,渐有喧嚷的人声。

    歹徒起了恐慌。有人斥责夹攻沈如筠不力。那中年悍匪偷空解了身上的包裹、扔给押解的头领。他一边发出了拼死一搏的指令,一边又从押解的人中,调出一人斜刺里杀了过来。沈如筠血溅手脸、伤痕累累。他左抵右档、顿感吃力;聚在身后旁侧的仆人,不时有跌倒,有逃散。最后只剩下一人节节后退、苦苦支撑。最后,劫匪见一时解决不了沈如筠,又改变策略。好手着重配备在掩护押解押解主家妻小的匪徒这头,拼死突击。另一拨人,则从侧面咬住沈如筠。这招颇有效。沈如筠已退到洞开的院门前。他晓得,

    凭一人之力,很难阻止劫匪逃。他的最低要求是歹徒放人。面对身前匪徒的凶悍攻击,只是腾挪躲闪;眼手紧紧缠住押解主家妻小的最近的那俩匪徒。于是,他还故意留出一条通道,借以瓦解对手的斗志。这招最终得手。此时,院门外有了零星手拿棍棒刀剑的街坊。坊道深处,伴随着纷至沓来的脚步声,也众声喧腾。为首的歹徒瞧见局势不妙,

    无奈发出一声胡哨。众匪徒闻声情绪一振,顿然扔下那小妾母子和一具同伴的尸体,只带了重伤的仨人、争先恐后地夺门而出。

    149.重游

    歹徒杀出坊门、四散遁去。

    沈如筠笑了。他柱起枪,瞧着跑来身旁收拾残局的仆人。随后轰然跌倒在地、昏死过去。从后进楼上匆匆赶来的主人,着人把他抬到客厅。随后,有街坊里的郎中匆匆而来。急救与粗粗裹伤过后,主人又着人请来禁军名医,妥加疗医。不久,陆申听说此事,亲自赶到,把他护送到“广济堂”,嘱咐药堂好生医治调养。他身中七处刀枪伤。最重的一处伤及肋腹。还有就是,他毕竟已年过六旬,一时发力过甚、大损元气。此后,他在“广济堂”调养了三个多月,才稍有精神。

    此案轰动京城。不久,涉案的众多匪徒,除了一个小啰啰在逃,悉数归案、命弃黄泉。后来内幕揭出,令人唏嘘不已。劫匪有俩致命失误。一是过贪。歹徒是有备而来,筹划周密。之所以选在宵禁将开的时段动手,也是方便随后乘初开禁时的混乱、一走了之。他们事先已晓得,那人家中落、远非当年豪富。但贪婪促使他们在熟人的引领下一击得手、劫得大量钱财后,还想多讹几个。结果刀捅主人老妻,闹出声响。后来还要劫持人质了,耽误了出走的时间。二是低估了沈如筠。不曾想,一个不起眼的老头,竟然独自抵挡住七八个有很好身手的悍匪。弄得他们最终失机失势、落荒而逃。

    沈如筠之侠声,就此大盛。可负面的结果是,他的身子,从此一蹶不振、走了下坡路。陆申事后很是懊恼。客是他好不容易请来的,却落得这样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他竭力要给沈如筠一个重大补偿。但经多方反复劝说,沈如筠只接受了其中一个最小的,即半价买下了“广济堂”价值十万钱,相当于今天七十万元的两份股权。后来不久,他就把它全数捐给了“沈氏公学”。

    时隔三年,沈如筠旧地重游。

    去年末之来京师,是给他的小舅做寿。

    也是应陆申的邀请。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李白出侠记之青蛇》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李白出侠记之青蛇》 二十二.幽怪润州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大明chuán qí女土司——秦良玉 连载中图标 大明chuán qí女土司——秦良玉
  • 请允许我背叛 连载中图标 请允许我背叛
  • 天道抉择之平行世界 连载中图标 天道抉择之平行世界
  • 希白却黑 连载中图标 希白却黑
  • 战国之乱世之治 连载中图标 战国之乱世之治
  • 网游之学灰人生 连载中图标 网游之学灰人生
  • 灵魂归档局 连载中图标 灵魂归档局
  • 我为厉鬼 连载中图标 我为厉鬼
  • 丧尸围校 连载中图标 丧尸围校
  • 太上章 连载中图标 太上章
  • 林昆楚静瑶楚澄 连载中图标 林昆楚静瑶楚澄
  • 大战整数王国 连载中图标 大战整数王国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