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后,该拜访的亲戚也都拜访了,该整日吃喝玩乐的聚会也渐渐消失,生活节奏慢慢回到正轨,
某日下午五点钟,夕阳余晖,城中老旧小区内,一座红砖黑瓦房前,梧桐树下,两条木凳,两杯茶水,一碟洽洽瓜子和积攒了半个月的报纸,勾勒出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无多欲无多求、心静的生活状态,便是于福生和静姝能够想到最幸福的日子,这是他们的小xìng yùn。
“乖乖,你们这小日子过的倒是挺享受的啊。”来闹门的于耀小舅妈开头打趣道。
“你们这一下子全都跑过来了,想干什么?”看见婆家亲戚都来了,于福生心里也知道是什么事了。
静姝忙着进屋端凳子、倒茶水。
“你讲呢?”
“我讲真的,你们这个点过来,我们没空搞晚饭哎。”
“大过年的,看到客人来了,就应该想着上街买菜回来做饭哎。”
“正月十五早都过去了,不管饭呢。”
“别听他瞎讲,你们坐会,我去买菜。”静姝笑着说。
“开玩笑的,不要麻烦,上次听姨夫说家里菜买多了嘛,什么牛肉还剩一大盆子,羊肉也还有一大盆子,所以今天就是特地过来扫尾的,省的菜放久了容易坏。”
“你别瞎讲,我什么时候说过家里牛肉还剩一大盆子,羊肉也还剩一大盆子的。”
“你们看,你们看,自从把们家静姝娶到手后,人是变得越来越小气吧啦的了。”
“那中蛮,今晚厨房归你行不行,记得给我们烧一大盆子牛肉和羊肉哦。”
“不跟你开玩笑了,你就让我们这么干坐着啊,赶紧收拾收拾干正事。”
“今晚不打了唉,这半个月来打的整天头昏脑涨的。”说不上来的感觉,福生很喜欢今天下午这般的惬意生活,但内心深处丝毫也不排斥接下来的麻将,虽前几日打的天昏地暗、打的腰酸背痛。
“赶紧的,吃饭前还能打几圈。”小舅妈很明显没有那么多耐心,直接把小姨夫手中的报纸收起来,张罗大家围着客厅桌子各自坐下来,开始工作。
“最近伊拉克局势怎么样了?”一边搓麻将的三舅问起。
“这两天世界各地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战游行,报纸上讲全球反战示威人数近千万。”
“我怎么没看到中国有什么游行?”
“这大过年的,谁闲的蛋疼跑出去搞这东西,跟我们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事。”
“杠开,纵观世界风云,这边风景独好。”不怎么说话的大舅一不小心杠上开花,随即模仿古人摇头晃脑的说。
“美国怎么什么事都要管,隔那么老远的还要打人家,就不怕自己栽了跟头。”
“美国打伊拉克还是小菜一碟的。”
“伊拉克背后不是有苏联吗?”
“苏联早就解体了好不好。”
“那不还有俄罗斯嘛,真要打起来,俄罗斯还会不管啊?前几天俄罗斯总统好像还访问了法国,说坚决反对动武。”
“打仗就是砸钱,全世界一半的黄金都在美国,没有哪个国家比美国钱多。”
“伊拉克也不是纸做的。”
“真要打起来,在美**队面前就是纸做的,你们知道那一个航空母舰有多大吗?一个怀庐县城都没有他大。那上面全放着战斗机,新闻上讲这次美国已经在伊拉克周围集结了6艘航空母舰和20万军队哎。”
“跑到人家里去打仗就是不对的,把自己过好不就行了吗?非要管别人家闲事,我最看不惯这样的。”
“那你晚上回去把家里的床单扯下来。”
“干嘛?”
“用毛笔在上面写上:坚决打倒美帝国主义。然后明天去街上游行。”
“我脑子坏掉喽。”
“福生啊,你那冰箱生意怎么样?”大舅突然问起。
“还行,马马虎虎。”
“一年能挣多少钱?”
“这还真得问静姝,财政大权她管。”
“静姝啊,二姨夫讲财政大权你管,去年家里面攒了多少钱啊?”大舅大声直白的问在厨房忙活的静姝。
“一年下来,什么杂七杂八的费用都除掉的话,去年结余了差不多五千块钱吧。”
接下来,大舅又开始不说话了,像是思索着什么大事,直到吃完晚饭后。
“我想讲一个事情哦。”大舅说道。
“早就等着你了,老大。”小舅妈说道。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是波导shǒu jī在我们市的总dài lǐ商,他讲只要我愿意,就可以把我们县的波导shǒu jīdài lǐ权交给我。”
“什么是dài lǐ权?”
“波导shǒu jī,shǒu jī中的战斗机。”
“就是讲如果老大拿下了怀庐县的dài lǐ权,整个县里面卖出去的波导shǒu jī都得从老大这里经手。”
“听我讲哎,shǒu jī也就是这一两年开始渐渐成为家家户户的必需品,家里面日子只要能过都在想着买shǒu jī。这东西也确实方便,再加上波导shǒu jī是卖得最好的shǒu jī品牌,市场上卖出去一半的shǒu jī都是波导shǒu jī,这是一个机会,我想拿下这个dài lǐ权,但我一个人又干不了这么大的生意。”
“就是那个电视上天天说的什么来着?”小舅妈问。
“波导shǒu jī,shǒu jī中的战斗机。”三舅答道。
“你才买的shǒu jī是波导的吗?”
“我的这个是摩托罗拉v70。”三舅从口袋里掏出才买不久的shǒu jī。
“多少钱啊?”
“七千多一点。”
“乖乖,公务员就是不一样,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没法比。”小舅妈打趣道。
“别扯了,我们拿的就是死工资,小姨夫在外包工程一年最起码搞个五六万,别以为我们都不知道。”
“还五六万,我和我家儿子不吃不喝了,一年最多存个万把块钱。哥哥,波导shǒu jī一般多少钱一部啊?”
“好一点的一千多一部。”
“好,哥哥你把店开起来,我和我家他一人买一部。”向来豪爽、大大咧咧的小舅妈对大舅说。
“中蛮,到时给你pī fā价。福生哎,我们俩合伙在商业街盘间门面把波导shǒu jīdài lǐ权拿下来呗。”
“啊?你找他们几个,我就过点小日子,不操心、不烦神。”
“老二是老师,老三是公务员,小姨夫常年在外面包工程,就你了兄弟。”
“商业街门面房租太贵了,风险大,成本也高。”虽然大舅早已热血沸腾,但福生很淡然,就想过点小日子,早上晚点起床,下午早点回家喝茶看报纸,把正在房间里写作业的于耀培养成大学生。
“卖shǒu jī这东西就讲究市口,不要多少成本的,我们慢慢做大嘛,先投个10万块钱就能起步,小小搞。”
福生不说话。
“这事情也不急,你好好考虑,要是我们俩合伙把这个店开起来最好不过了。”
“回头再讲,回头再讲,干正事要紧。”小舅妈把墙角收起来的麻将搬上桌子来。
晚上十点半钟,于耀推开房门,从自己的房间里走出来。
“作业写完了啊?”福生问。
于耀点点头。
“明天上的课也预习好了?”
“嗯”
“好。”福生满意的点点头。
于耀的成长和学习是福生的底线和原则,也是福生最在乎的。
聪明的小舅妈仿佛有了思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