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关,朝中再无事情,官员回家休息。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一般来,大唐的官员不到休沐是不被允许回家休息的,正常办公期间只能呆在官署。到了年三十晚上,官员还得到殿里参加年会。 年三十晚上,老李坐在殿上,外面有太常寺卿带着手下官员‘跳舞’,意在消除邪秽。殿外‘鬼舞’,殿内歌舞。 殿里,各国的遣唐使正在向老李进献宝物,他们知道,拿出来的宝物虽多,当他们离开的时候,会得到更多,因为老李好面子,还有就是彰显大唐皇帝的大气。毕竟,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连那些国的所带珍宝两倍以上的价值的东西都拿不出来,难免会被国看轻。 其实李承乾以前也是挺厌恶老李这种没事儿装冤大头的人,但是想到那些文官、世家没有反驳,李承乾觉得自己想错了。大国就要有大国的风范,在这些钱上斤斤计较,难免失了气度。虽有点儿像是冤大头,但是是一种面子需要。 当然,那些世家不反驳纯粹是因为他们学到的封建‘儒学’,李承乾倒想改变这种变了味儿的儒学,奈何此举等于找死,如果提出来,惹恼世家事儿,恼了老李事儿才大了! 等各国使臣进献完珍宝,接下来就是大臣写诗,纯粹的歌功颂德,拍马屁!老李受不受用李承乾不知道,因为老李从开始到现在,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看不出真假! 从大臣献诗开始,李承乾总感觉有人时不时的瞄自己,当看过去的时候,却找不到是谁。 一位卢家的大臣刚献完诗,受到老李的赏赐之后却没有下去:“陛下,臣听闻太子曾作《悯农》一首,文采斐然,可否请太子作诗一首?” 老李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笑道:“太子尚且十岁(虚岁),哪能和众卿家相比?”坐在那里当乖宝宝的李承乾也觉得挺倒霉的,我就坐在这里,然后就无辜躺枪了? “这,还请太子一言!”卢家的人可不想放过李承乾,之前一个塘报之计使得所有世家做事束手束脚,生怕得罪百姓,现在算是找补点儿。 李承乾想一想,站起来:“父皇,儿臣倒是有一首诗,还请各位指正!”转身对那位找事儿的卢大人道:“请卢大人听好!”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众rén miàn面厮觑,这首诗相当不错,就是开头那句“火树银花合”让人听不大懂!不过对于李承乾这样的十岁的孩子来,还算可以。那位卢大人也不话了,反正还不错。不过这位卢大人也不想想,李承乾尚未成年,即使作不出,也没人会李承乾不学无术之类的。但是这位卢大人以长欺的名声是跑不了了。 在李承乾的记忆中,这首诗是一位后代的使人所作,本是写正月十五的,只不过被李承乾提前用了。 “好,太子大才,赏!”老李开怀大笑,毕竟自己儿子给自己长脸了! “敢问太子”那位挑事儿的又蹦了出来:“臣才疏学浅,诗中开头那句‘火树银花合’是何意思?” 李承乾一听,乐了,你能听懂才怪!“卢大人不必纠结,再过一个时辰,所有人都会听懂!” 众臣和使节都是面面厮觑,都以为太子脑子出毛病了!把目光转向老李,老李呵呵一笑,一脸神秘! 离午夜还有一刻钟的时候,老李忽然站了起来:“列位爱卿和远道而来的使臣,随朕一道去朱雀门吧!今年,朕当于民同乐!”完,老李离开座位往外面走去。 到了朱雀门,看着外面各坊之间灯火通明,大臣、使臣也是被这壮丽的胜景给惊呆了。 “诸位,吾等此景当为此景鞠躬尽瘁!”老李一句话,把从未见过此景的大臣们给震得无言的大臣、使臣给拉了回来。 “臣等自当鞠躬尽瘁!” “砰”城中响起一声巨响,众臣听的出来是贞观雷的声音。 “呲”巨响过后片刻,长安城的城墙上、皇城、皇宫的城墙上都开始冒出火花,五彩缤纷。 大臣们都惊呆了,以前从未见过此景,似乎整个长安城都被笼罩在这种五彩缤纷的光辉之中。 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此乃降祥瑞,吾大唐必定昌盛不衰。吾皇圣明!” 众臣一听,赶紧跪倒在地:“吾皇圣明!”结合之前李承乾念得诗,世家这才反应过来,这是老李安排好的,就是要让大唐被仙人庇佑的传闻传遍下。顺便,堵住世家,百姓那张言李二陛下皇位不正的嘴。 那位找事儿的卢大人也明白了,原来一切都是李二陛下安排好的,而且李承乾已经知道了,这“神迹”必定是老李家整出来的。 不过现在的再多都是无用,老李基本已经摆脱皇位来路不正的泥沼了。基本,是因为差一个传国玉玺。 老李还没来得及享受重臣的欢呼,皇城外面的大街上传出一阵阵欢呼,还伴随着“吾皇圣明,大唐万岁”之类的话。渐渐的,百姓的欢呼声就变得整齐,传进老李和大臣、使节的耳朵里。 在降神迹之后,年关已过,大臣回家,激动的老李拉着李承乾回到宫里:“高明啊,为父终于摆脱了,终于不必再被要挟了!” “恭喜父皇!”李承乾趁着低头,打了个哈欠,太累了,又不敢请辞,怕打击老李的兴奋。 老李一看满脸迷糊的李承乾,挥挥手,示意李承乾回去,自己转身回寝殿,准备找长孙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而李承乾一拱手,转身就走。 回到宫里,瞌睡的不得了的李承乾在清儿帮助下,换下麻烦的冕服,躺到床上睡觉。迷迷糊糊的想到,今帮老李摆脱一身的麻烦,希望老李在自己将来犯错的时候罚的轻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