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分数线出来的那一刻,整个南集中学沸腾了。让整个南集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中学的学生中居然有4个学生直接考入了县城的一中,那可是省级的重点中学。在南集中学的历史上,以前可从未有应届学生直接考入这个学校,这下可是创造了历史。</p>
南集中学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狂喜,毕竟就连教学质量更高、学校更受重视、学生生源质量更好的南集镇中心中学也从没有学生以应届生的身份直接考入县城一中的历史啊。那些激动的学生的家长也自发的买了鞭炮到学校门口燃放,庆祝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p>
有几家欢喜就有几家愁。陆一山就像绝大多数没考上重点中学的同学一样,心中充满了失落。虽然早就对这一结果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这一刻来临的时候,还是非常的失落,尤其是当知道有四个同班同学直接考上了县城一中的时候,这种失落的心情就愈发的沉重了。</p>
陆一山的父母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尤其是当他们知道跟自己儿子一个班、平时成绩还不如儿子的几个孩子都不需要复读直接考上了县城一中的时候。他们将这一切都怪到了儿子在kǎo shì的时候没有发挥好,特别是在考语文的时候居然还打盹睡着了。这种埋怨让陆一山直到现在都抬不起头,也无法去解释。</p>
在陆一山看来,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其实是有预兆的。从小学开始他学习好的名声就一直传扬在外,然而进入初中后,他并没有保持住这种拔尖的势头,成绩稳定前列但距离拔尖始终还有一些距离。再有就是他并没有做好中考一次必胜的心理准备,过往这些年,南集镇从来没有应届生直接考入县城的两所省重点中学:和县中学、和县一中。南集中学如此,南集中心中学也是如此。所以,从进入初三备考冲刺的时候,陆一山就没有将一次考中当成奋斗的目标。</p>
没有直接考上的结果出来时,作为小营庄近几年来唯一一个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进而上大学的苗子来说,陆一山让他的父亲陆老三感觉脸都丢光了。</p>
陆老三本名叫陆启涛。兄弟姊妹六个,兄弟三个,他最小,所以落得了一个陆老三的外号。哥哥姐姐们的孩子都不成器,没有一个考上高中。陆老三一心想培养出来一个高中生甚至是大学生光耀门楣,让周边的人都羡慕羡慕。所以,从小学开始,陆老三就严格管理陆一山。当然,除了不听话时的棍棒教育,没有多少文化的陆老三显然也想不出来别的方法。虽然简单粗暴,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陆一山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比较好。陆老三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陆一山身上,甚至不惜让陆一山的姐姐陆艳早早退学,出门打工。然而,现实却给了陆老三当头一棒,这显然让他一下子接受不了。</p>
“你说说你,平时成绩不差,跟你成绩差不多的几个,人家都直接考上了,你咋考恁差劲?”。</p>
“你就不知道你那几个大爹二爹、旁门的老少爷们还有咱庄里姓吴哩,整个小营庄的人都等着看你笑话,你咋就不争口气呢!”。</p>
“你一点气也不争,kǎo shì哩时候你咋还能睡着呢?这能考得好吗?”</p>
陆老三蹲在门前,抽着自己卷的烟,使劲的埋怨着。陆一山坐在堂屋里,默默的擦着眼泪,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头上十五瓦的白炽灯发出昏暗的huáng sè的光,一闪一闪的。</p>
“你说吧,现在咋弄?是复读还是出门打工?”陆老三问。</p>
“我也不知道。”陆一山怯怯地说。</p>
“你自己哩将来你不知道?你自己定吧。复读哩话我就再供你一年,不复读哩话就出门打工挣钱去。你自己看着办。反正就是甭想着自费上高中的事,咱家没那个能力”。</p>
说完这句话,陆老三扔下烟头,站起来踩了踩,出去了。</p>
“小山,你是怎么想的啊?” 一直在旁边没插话的妈妈问到。</p>
陆一山没做声。</p>
“不行你就复读一年吧。你底子好,熬一年,明年肯定没问题。你要是不上学了,以后就一辈子都是打工当农民了。那还有啥前途啊!” 妈妈劝他说。</p>
“只要你努努力,肯定能考得上去。这两个高中不管考上哪一个,一只脚已经迈到大学里边去了。以后你的日子就好过了。不用像我跟你爸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过苦日子了。”</p>
“妈,我想想吧”。</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