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八月中秋赶在了一个周中,和县中学按规定通知放了假,可放假前一天的下午不仅学生们的心已经不在课堂,老师们的心也早已不知飞到哪里去了。一般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大多不会安排重要的课程,以自习为主。如果学生要回家,也可径自先回去。一般这种自习散的都会比较早,是为了给离家远的学生多一点时间赶路。陆一山回到租住的地方简单收拾了一下,带上几天没洗的衣服,骑上自行车往家的方向驶去。</p>
陆一山家距离县城大概近二十公里,平常时骑回家大概要一个多小时。从县城出来大部分路都是铺好了的柏油路,只有在距离家五公里左右,从小油坊村到小营庄会有一段难以行走的土路,每每下雨后都很特别的难走,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前面大半程陆一山能够撒欢的奔跑,后面一小截陆一山只有扛着自行车一步一颠的回去。这让陆一山很烦躁,在心里不知道抱怨了多少次了。有时候陆一山就想干脆坐乡间中巴回家算了,可是如果乡间中巴单行程就要两块钱,还要绕行到读中学的南集街上,从街上回家还要走上好一会。陆一山不想浪费两元钱,毕竟他一个星期的伙食费还不到二十块钱,两块钱的话足够他在学校门口的小吃摊吃个够了:一份油茶只需要五毛钱,再来一块钱的千层饼,这样奢侈的一顿饱饭足够陆一山回味好几天的了。所以,能省还是要省的。</p>
回家的路上,陆一山心情还不错。主要原因当然还是中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没有让父母失望,如愿的考进了和县中学。用陆老三的话说:你已经有一只脚迈进了大学里,另外一只脚就要靠你剩下三年的努力了。虽然陆一山还是被父亲埋怨没有再考好一点,成为真正的“公费生”,要交八百多元的学费,但是跟拿三四千元择校费的同学比起来,他已经好的太多了。</p>
新进的高中生,跟初三的学习状态毕竟是不同的。陆一山能够清晰的感觉到,当他坐到和县中学崭新教室里的时候,课堂里氛围是轻松的,丝毫没有初三备考时的压抑感。一切又都是新鲜的,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环境,一切都是新的,这一切都让正青春年少的陆一山以及他的同学们兴奋不已。</p>
这星期过的很快。陆一山感觉从家里回到学校还没怎么认真的上课,就又可以回家了。这个星期过的真是太快了,快到妈妈给准备的馒头和青菜还没有吃完,只得将馒头放进了锅里藏着,用砖头将锅盖压住,将青菜放到塑料袋里,放到房东给每个租户准备的一个小柜子锁了起来。这样下来,陆一山确信馒头和青菜就不会被老鼠偷吃掉了。</p>
和县中学在县城的西侧,而小营庄在县城的正东方。因此陆一山要穿过整个县城的城区。这条求学和回家路陆一山已经走了好几次,他都要快记住这条路上的一切了。每次穿过县城的时候陆一山都会幻想,什么时候自己能够在县城里买上一套房子,也体验一下城里人的生活。接近县城中央的时候有一排老房子,老房子中间有一家叫做老街板面馆的店,每次经过这家店的时候,陆一山都能闻到羊肉板面散发出来的夹杂着辣椒油气息的特殊香味。一碗面只需要四块钱,但是陆一山从来没进去过,陆一山发誓,早晚有一天自己也能每天吃上这样一碗好吃的板面。</p>
县城不大,过了老街板面馆,再往东骑上十分钟,就要离开城区了。进入到城关镇,这里就一点也没有县城的感觉,虽然就在县城的边上,但是这里和陆一山家的小营庄已无明显的差别,已然是一副标准中原农村的气象。</p>
走过城关镇,就到了南集的地界。南集镇有两个大集市,一个叫南集镇,一个叫南集街,都叫南集,所以很是不是好区分。而两个中学一个叫南集中学一个叫南集中心学校也是相当的不好区分。习惯上,南集人将镇政府所在的集市叫镇上,将陆一山上学的那个集市叫做南集。</p>
走到小油坊,陆一山这次回家的旅程打上了一个逗号。从这开始到家里,陆一山都要扛着自行车回去了。陆一山心里很烦,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让前几天下了一场雨,路到现在还是泥泞一片。有时候陆一山自己也会乐起来,前半程他骑自行车,后半程自行车骑他。</p>
由于上次回学校之前陆一山就跟母亲讲了回来的大致时间。看时间差不多了,妈妈早已守在家门口,向东望着陆一山的影子。刚到村口,陆一山就远远看到了等在家门口的母亲,陆一山知道,今天又有好吃的了。</p>
</p>
</p>
</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