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诸侯军其实也知道项羽会骂他们但他们之所以袖手旁观也有自己的理由
这些袖手旁观所谓各诸侯军就是除了楚军之外的魏、韩、赵、燕、齐五国派來的人马但事实上当初秦统一之后各诸侯国便已经沒了只是陈胜吴广挑起大旗率先起义让很多人看见了称王的希望
由此“有兵就是草头王”便获得了演绎但为了名不正又言顺能有号召力所以不管自己祖上原來是不是诸侯也就打起魏、韩、赵、燕、齐的招牌即使是楚国项梁不也弄了个牧羊人做成一个“楚王”的招牌吗
既然项梁能做那么别人也能做也就不足为怪了
虽然这些人相立为王名为伐秦且也结成了攻守同盟但问題是在秦末这些诸侯势力除楚国已形成规模外其他各诸侯说得好听一点儿算是草头王说得难听一些那就是一伙伙流寇
而流寇的意识形态则是往往嘴上高喊口号:“我们生死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是一到生死关头就出现了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了什么盟约什么信义不过是随便说说而已
同样道理魏、韩、赵、燕、齐各诸侯虽都高喊“共同伐秦”但却都想要保住自己的实力
另外最关键的一点此时在巨鹿这里还有榜样也让诸侯们不得不学习一把
这个榜样就是与张耳曾结为“刎颈之交”又身为赵国大将军且还与张耳一起拥立赵歇为赵王的陈余
何为“刎颈之交”所谓的刎颈就割脖子能够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可自从与这位陈余有“刎颈之交”张耳跟随赵王赵歇被秦军围在巨鹿城内后张耳便多次派人给这位仁兄送信让陈余就赵王一把也救兄弟一把可陈余的表现却是按兵不动
后來张耳实在无奈一面向各诸侯派人求援外一面派出敢说话的也敢为的张黡、陈释这两位干将目的是想促使陈余能够发兵來救
张黡、陈释二人也的确不负张耳之望当他们把张耳的求救信递给陈余之后见陈余还不发兵便朝陈余说道:“陈大将军素闻你与张相国结为刎颈之交今张相国与赵王朝不保夕你现为赵国大将军且拥兵数万却不肯相救于心何忍于心何干
“张黡、陈释你二位不要生气非我陈某不讲刎颈之交忠赵王之心实乃现秦军太强大了看见鸡蛋与石头比拼沒有”
张黡和陈释听陈余这样问都摇了摇头表示沒有看见过
陈余表现得很有耐心进一步引申说道:“知道鱼肉与老虎的相比沒有”
这回张黡和陈释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陈余见张黡和陈释点头哈哈一笑说道:“你二人知道鱼肉与老虎的相比就好如今我们赵军与秦军相比那就好比我赵军是鱼肉秦军是老虎若以我赵军之鱼肉去喂秦军这只老虎对我们会有什么好处呢”
张黡、陈释自然明白陈余所说的道理但人的性格决定着人的选择和品性
有的人知道站在你面前的是一只老虎结果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退缩了而有的人明知山有虎却向虎山行张黡和陈释就属于这后一种人
“陈大将军既然你还不肯发兵不妨借给我等人马如我等胜之则功劳归你如不胜之则一切罪责由我等担着绝不会让赵王怪罪于你”
陈余听张黡、陈释二人这样说很想发怒心想你张黡、陈释算个什么东西竟然想在赵王面前表现自己的忠心既然如此那我陈某人就在死亡的路上送你们一程也休怪我陈某人不仁义了要怪也只能怪你们想要找死”
身为赵国大将军陈余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全沒有半点儿含糊当即派五千人马交给张黡、陈释二人让他们率领前去抵抗秦军结果张黡、陈释二人率领陈余给他们的五千赵军杀向秦军之后尽数成了秦军虎口中的鱼肉连骨头都沒有剩下
作为张耳的铁哥们陈余在生死攸关时刻都放弃了曾经“同生死共进退”诺言还把张耳派去的张黡、陈释二人送入了虎口于是诸侯们也就不想变成武松在巨鹿赤手空拳大虎显威风了
有道是舍生取义那得看什么时候那得看值与不值因此后世之人只见刘、关、张的情谊却不见张耳与陈余感天感地泣鬼神的壮举
范增早就看出项羽的气愤所在当项羽骂完各诸侯军又说现在要收拾各诸侯军时忙上前劝道:“藉儿如今秦军已数倍于我你这样做岂不树敌吗若他们群起而助秦攻打我楚军又当如何”
范增一句话说得项羽沒词了沉默半晌项羽才无奈地朝范增问道:“尔等作壁上观那又当如何”
范增沒想到项羽把包袱给他抛回來手捻白色长须眼睛一眨说道:“藉儿我听闻狄将军曾训练一支武卒不计生死理应把狄将军调回命他率其所训武卒为前锋再与秦军相战”
“那绝秦军甬道之事岂不半途而废乎”项羽说道
“可另派英布和钟离眛率军前去替换况粮者命也万一狄将军率吴中军不绝秦之甬道与章邯联合之到时藉儿你后悔都晚也”范增进一步说道
“亚父何出此言狄兄弟乃属我结拜兄弟怎肯弃我”项羽摇头说道
“藉儿啊你说真糊涂还是假糊涂还是心里明白在装糊涂啊”范增感叹道
“此话怎讲”项羽追问道
范增沒有急于回答而是闭眼想一会儿之后故作高深地说道:“藉儿陈余与张耳交情如何”
“乃刎颈之交”
“你与狄将军交情如何”
“路见相交耳”
“既如此那种更应重情义”
“当然刎颈之交也”
“既然刎颈之交都靠不住路见相交又如何会重情义乎”
“亚父说得虽有些道理好就以亚父之见救命英布和钟离眛二将军前去替换我狄兄弟助我把王离灭之”
“如此甚善王离可灭矣”范增的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阴笑
本站访问地址 任意搜索引擎内输入: 即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