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李韬主动留下来陪我加班。
刘昊文的这部转型之作已邀请知名的金牌编剧写好了剧本初稿。我需要做的就是按照刘昊文的要求和适合他的风格对剧本进行精修。
此剧的男主角是一位小镇青年,在经历了大城市灯红酒绿生活之后仍然不忘初心,完成从小的愿望,回到家乡教书育人。
整部剧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主旋律风格。
说实话,刘昊文演绎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一定是信手捏来,但是是否能演绎出小镇青年物质不富足却心怀大理想的细腻感情戏,我也有些担忧。
另外,最关键的是,孙明莉希望这部剧最好叫好又卖座。工作室也不想做砸钱赚吆喝的事情。
开场的几幕如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
我写的第一场是,男主角和自己的朋友在都市的夜店里尽情的挥霍青春。这样和后来的转变形成鲜明的对比。
李韬安静的在不远处手敲键盘,奋力编剧——一个催的特别急的活儿。
和李韬熟悉了之后,发现他的话慢慢的多了起来,有的时候还有些冷幽默。
李韬像是用余光发现了我一直盯着他,诧异的问:“有事?”
“没什么,写不下去,眼睛也不聚光了。”
李韬的身体靠在了椅子背上,缓缓说道:“我觉得这部剧还是应该用最朴实的叙事方式。不能又想曲高和寡,又想讨好观众,最后就只能不伦不类。”
我非常赞同李韬的说法,这是每一个单纯文字工作者的想法。我讶异于李韬主动进行长篇的表达,不结巴,不停顿。
李韬比我的年纪大,编剧的水平又比我高超许多,我私底下亲切的叫他“韬哥”。
“韬哥,我看过你写的本子,水平不比现在正当红的那几位差,为啥……为啥一直默默无闻?”
“其实……早几年当过很长时间的写手,金牌吴编剧的代表作其实……其实主要部分是我完成的。”李韬脸红的低下了头,看着自己电脑的显示屏。
其实他不必难为情。
我依旧和剧本死磕。夜已深,我却毫无感觉。
有些眼干头晕,我趴在桌子上小憩一会儿,没想到睡着了。
醒来之时,发现已经睡了2个小时!此时已经午夜1点钟了。手机里有无数个刘昊文1个多小时前打来的电话。
我算了算时间,刘昊文此刻应该在飞机上。我发了条短信给他报平安。
我起身之时,身上披着的衣服自然的掉在了地上。
我弯腰将其捡了起来,发现是件男人的衣服。刘昊文何时穿越回来给我披上了衣服?
我的桌子上多了一份资料。
我到处寻找李韬,却不见踪影。
刚想打电话给他,只见他端着两杯花果茶走进了办公室。
“你也喜欢花果茶?”这一晚上真让我惊喜连连。
“经常看你买着喝,所以……”李韬有些不自然的挠了挠头。
“你的剧本,我帮你写了两种开场,你看看怎么样。”
我对这个细心、低调、外冷内热的男人刮目相看,更心怀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