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广对所有缴获的马匹改进了马鞍和马镫,又亲自挑选了五十人加入虎骑。
如此一来,重装虎骑就有一百人规模。盔甲都是现成的,只需要改制一下,就可以给马匹披甲。
武器依旧使用长戟,与狼骑已经改制完成的长槊有差异。前面讲过,由于槊杆制造过程太过于复杂,价格昂贵,不可能人人都装备。
由于方盎根据吴广的计划,早已将马匹的披甲大部分提前完成,因此新扩充虎骑两天就完成了。
……
第二天下午,泗水郡传来消息,陈胜进攻失利,损失接近八百余人,已经暂停进攻。
吴光听罢摇摇头,看来没有六七成以上的把握,暂时不可去围攻坚城。今后若要攻城,就必得准备充分,从装备到人员到气势,都要盖过对方才行。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不过,陈胜并未要求自己停止进攻砀县,自己依旧要按原定目标进行。
他重新任命了芒县的县长、县丞,让这些人抓紧在此地征兵和筹集物资,自己带领大军继续进攻砀县。
这次在芒县招降了不少人,加上新兵,倒是已经有将近四千人了。
……
第二日一早,吴广带领大军直奔砀县。
距离砀县五十里,就得到消息,砀县县令古瑜在接到吴广的招降书之后,已经决定举城而降。
吴广一听,不觉大喜:“好!我先带狼骑和虎骑进城去看看!”
……
由于砀县县城之中也没有正规的戍卒,加上民心所向,县令古瑜只得开城投降。
此人还算是个好官,百姓对他印象不错,倒是没有杀他。
这个古瑜四十五岁,颇有文采。其曾师从名士,游学数郡。吴广与之交谈后,认为他是一个忠厚之人。
不过为了表明义军要铲除暴秦的决心,所以他将古瑜弄到自己手下担任兵曹,并重新任命了县令。
因为现在吴广手下还很缺人,就是大司马府的幕僚都还未配齐。
下午,吴广照例把手下的三个文人幕僚弄到一起开了个小会,布置征兵和筹集物资等事宜。
古瑜说道:“此县户数两万余,征兵不难,只要加强组织和宣传,估计得三五千人不成问题。”
“好,此事就交于古兵曹与胡县令负责。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多多益善,以壮大我义军之声势。
还有,那些有才能的人,汝等也要向我大力举荐,我手下可是很缺人的,有举荐贤能者,我有重赏。
至于筹集钱粮、布帛,可依旧法,向本地的大户多宣传我义军的‘纳粟加爵’之策,让其多捐一些钱粮,以帮助义军。那些大户中有才能者,可以出来做官吏。”吴广说道。
吕德和古瑜二人都点头称是。古瑜听得吴广的话,突然想起一个人来,说道:
“大司马,本县有一精通黄老之学的名士邱泽,七十余岁。其门下年初来了一位外地学子陈平,二十七岁。
属下看此人稳重异于常人,虽然其言语不多,然每每论事,最能切中要害。既然大司马手底下缺人,不妨把此人招来,跟着大司马学习办事!”
什么?陈平?
吴广不由得眼睛一亮,不会有如此之巧吧?他是那个刘邦的大谋士陈平吗?
只见吴广笑道:“好!烦请古兵曹将其带来此处,我要见一见此人!”
……
砀县,长宁乡。
陈平正在向老师邱泽辞行,如今兵荒马乱,他想回到自己的家乡阳武去。
只见陈平对邱泽说道:“老师,学生已在老师门下半年有余,如今陈胜吴广起事,恐天下大乱。学生想回家乡静观其变,然后择主而事。”
邱泽瞳孔一缩,眉头一皱,问道:“汝为何如此想?既然汝想建立功名于世,阳夏侯就在本县,汝何不投靠?此乃捷径!”
他知道自己这个学生从小就有大志向,机谋深远,倒是个人才。
只见陈平微微摇摇头,道:“依学生看来,陈侯和阳夏侯二人乃是乡野村夫出身,恐目光短浅,只想做王侯或者富家翁而已,难成大事。学生若要是投靠了去,恐难全身而退,家族遭殃。”
“依汝之见,何等人可成大事?”
“要么是六国之后,要么是六国贵族。平常人等,恐怕大多是鼠目寸光之辈!”
邱泽一听,却摇摇头:“汝所说,乃是普通人所见,并无大错。然天下大事,变化无常,汝千万不可固守成见。比如始皇帝一统六国,建立郡县,前人可曾有过?
因此,如今既然天下大乱,汝又想扬名于万世,为师以为,汝可多方试探,择主而侍,一人不行再换一人就是!这就是权变,不存在忠于不忠。
只要汝不害人害民即可,大丈夫当众横捭阖天下,何必拘泥于眼前几尺天地?汝觉得阳夏侯与陈侯不行,再离开就是,为何没见之前就先有成见?”
邱泽如此一说,陈平猛然间醒悟,他立刻顿首行礼:“老师之言正如醍醐灌顶,学生受教了!”
他明白老师说的话,是要灵活多变,适时而动,为达目的,可不择手段。当然不可害人害民,否则有违天道。
正在此时,有小童进来禀报:“阿翁,有人求见,此是名帖!”
他将一块竹牌递了上去。
邱泽一看,不仅禁微微一笑:“快请古兵曹进来!”
……
砀县县衙。
此屋只有吴广和陈平二人。
吴广看着坐在面前的这个身材高大的陈平,也不由得暗自点头:此人气质不错!就是不知道他是否就是辅助刘邦的那个陈平?
于是他问道:“陈先生是何方人士,家中情况如何?”
陈平说道:“启禀大司马,小人乃是阳武人,家中兄弟二人,上面有一兄长陈伯……”
吴广一听,知道此人就是那个跟着刘邦的陈平,于是说道:“嗯!听闻先生是个才子,我倒想与先生畅谈一番……”
接着,吴广就与陈平聊了一番。就他对历史上的陈平了解,此人能够看清大势,善于送礼办事,精于权变,可留在身边。
二人聊完之后,吴广说道:“先生可为大司马府征事,秩六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