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广一听,轻轻地点点头。他是后世来的人,由于对军事很感兴趣,因此对陈胜吴广起义并失败的经过比较清楚。
他说道:“陈征事如何看待此事?”
吴广要考一考陈平,看他是否有比较长远的观察能力。
陈平胸有成竹地说道:“大司马,依属下看来,虽然陈侯一定会让大司马监军攻击咸阳,不过未必会让大司马带领主力进入函谷关,而会是别人进去。”
吴广一听,不觉眼睛一亮:这个陈平果然不简单!他居然看出这其中的门道来了。于是接着问道:“这是为何?”
陈平微微一笑,道:“其实很简单,大司马身份非同一般,是首义二首领之一。
试想,如果让大司马带领主力进入函谷关,一旦攻下了咸阳,势必功高盖主,完全可能守住函谷关,取陈侯而代之。
这一点陈侯不可能想不到,即便他想不到,下面的谋士也会提醒陈侯。”
“陈征事之言有理!”吴广点头表示赞许。
根据后来的历史,陈胜的确让自己以假楚王的名号带领主力大军西进攻取咸阳。
不过,真正带领主力进攻函谷关的人是周文。陈胜正只让自己带领部分主力围攻荥阳,一是因为那里是大秦的粮仓;二来是怕那里的秦军主力受命出来夹击周文。
这就是当时的人事安排,至于方案是如何决定的,自己不得而知,历史上也无记载。
现在已攻下陈郡,一个月之后,将会确定进攻咸阳的方案,现在说还为时尚早。
到时候自己肯定会参与军事会议,能争取进攻函谷关是最好。
吴广又问道:“依陈征事之见,若陈侯不让我进入函谷关,那又该当如何?”
陈平又轻轻地笑了笑,说道:“属下认为,进函谷关与否其实并不重要。理由极简单:无论是否能够打败大秦,天下都势必大乱!
因为如今各地义军四起,陈侯虽然是首义之人,然而并不具备完全控制各地义军之能力。
如此一来,势必会造成各自称王,天下将回到六国时代,或许十数国皆有可能。
在此局势之下,生存最为重要,务必要保存和发展实力。
依属下看来,大司马虽然少文,然智谋深远、知人善任、杀伐果断。当今天下,未必有人能够胜过大司马。
所以属下要劝大司马,如果不能进入函谷关,则一定要保存实力,向北发展,控制山西(太行山以西)、河北(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之地,然后图谋关中。如果能控制关中,则天下大势定矣!”
吴广大笑道:“陈征事之言有理,汝办事得力,此次赏汝十千;待西进咸阳时,汝代理本府长史。”
陈平一听,忙起身道谢:“属下感谢大司马的知遇之恩,当效犬马之劳万死不辞。”
“嗯……”吴广点点头。
虽然吴广认为陈平非常聪明,他推荐的方案已经非常好了,一般人是想不到。
然而,这与自己所想之差距依然很大。因为陈平不知道,如果陈胜不让自己进入函谷关,周文肯定会大败于章邯。
到时候收拾烂摊子的事,只有让自己出马。自己现在就要努力发展重骑兵,争取一定要打败章邯。
如果能够打败章邯,到那个时候,能够进入函谷关的唯一人选就是自己。
入关以后,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可先称王关中,招降巴蜀和汉中。
然后北定河套四郡、山西五郡。最后出井陉,收复燕代河北赵魏旧地,则天下可定。
至于陈胜,本就是一个乡野村夫,根本成不了气候。
当然,如此一来,项梁和项羽也许会成为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成为自己的心腹之患。不过这也在所难免。
然而这一切都是想象,是以自己前世历史的发展进程推论而来。到时候,真实的情况会是如何,谁也不能准确预料。
陈平走后,吴广又把方盎、吕德叫了进来,重点安排了军纪、物资准备和对有功人员进行奖赏的问题。
公平原则最为重要,赏罚公平有度,一直是吴广坚持的原则。
……
下午,陈胜府。
陈胜把吴广找来,与身边几个谋士硃房、胡武等一起商量自己的封号和主要将领的封赏。
硃房拿出了一份名单交给了吴广,这个名单是他们与陈胜初步已经商量好的:“大司马,此是我等草拟,未必全部合适,陈侯已大略看过,还请大司马指点。”
吴广一听,但是既然已经看过,还拿给我看什么?
他接过一看,只见那上面是陈胜已将国号定为“张楚”,陈胜自己为张楚王。
吴广担任令尹兼任大司马,改封夏侯。田臧和葛婴都担任将军,封乡侯;赵畔为武信君;房君为上柱国;硃房担任中正,胡武担任司过。陈胜的好友武臣担任都尉。其他的将领和文官都各有升赏。
吴广看看,皱了皱眉头。这硃房和胡武二人居然担任了监督群臣监察官!
对于指派亲信部下担任监察官,吴广倒也表示理解。
看完这份名单,他提出了小小的修改意见,现在自己的骑兵威力很大,他提议任命两名骑兵都尉。分别让方强、高奎担任。今后进攻秦军,他们可就是主力之一。
陈胜听罢一皱眉头,略微思考了一下便答应了:“就依叔之见!”
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吴广又是位高权重之人,他不好反对。
不过,已经有人提醒他,要防止吴广坐大。然而现在自己万事都还要仰仗吴广,绝对不可以轻易违背他的意见。
随后几个人又针对后天乡老和豪杰大会进行了详细安排。
因为陈胜要称王,所以必须得有人出来“劝进”,也就是劝他自立为王的意思,这是一个必经的程序,绝对不可以省略。
因此,就必须要找几个人出来,提议陈胜当王。至于选谁出来,这非常重要。
吴广说道:“我看,还是要找些德高望重之人,多给一些奖赏,再安排其的子弟为官,如此一来事情就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