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几何总虚度?
指天画地多假图。
笙箫不同各有语,
对牛弹琴乱造谱。
挑灯看剑气不出,
扬鞭催马志千古。
怒发冲冠无错步,
壮士做戏为民愁。
书不值钱,都是无人问津,更别提打赏来买文了。写书的还尼玛上瘾……写了一章又一章……时有失眠干脆写到天亮……多么敬业的无业文青。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日后要好生读书。”那时,有人未解其意,只是默默记在心里,望着不远处稻田里的乡亲们,弯腰割麦俯首插秧,只是想着将来的自己一定不要做个农民。然而,时过境迁,精神世界的荒芜,会随着时间慢慢消磨殆尽梦想和纯真,在那种环境中,想找一个人聊聊文学、谈谈经济都是个笑话。日后,终究是明白还是没找到:“月亮代表我的心的那个人。”呵呵呵!
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虚拟现实、风投、天使轮这些名词,也正是在这样日积月累的积累过程中,发现人与人的差距被迅速地拉开。当这些年过去,再次回到生活的地方,发现很多人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几年前,早已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变化。
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娱乐贵圈就是文化的代名词,娱乐文化致死现代人。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
哦!网络的信息量太大,罗靥看都看不过来。环顾四周,还没地方吃饭,该是找个填饱肚子的地方先。
哇,那个惊天地泣鬼神,无助,弱小,可怜的萌新菜鸡,在大神面前瑟瑟发抖。该怎么办?最初是恐慌自己会不会被团队大神发现?一直都觉得自己太菜了,太弱小了,什么都不会。这个时候就特别的恐慌,太多东西不明白,太多底层的东西需要花时间理解,每一个方向上都能遇到了解更深入,更专业的人,怎么办呢?
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书上有人认为,是一个自我修行的过程。在这期间会产生许多奇妙的感觉,要始终与现实社会紧密接触,并真诚地面对生活。创作保持“寂寞”之感,并适度保持对生活的“饥饿感”恐慌。
这种恐慌,还是来自于对精益求精的不确定性,总以为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可是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新的知识点和概念。天生靠自己奋斗的命,安静而又低调,所以,罗靥天生并不富贵,性格也是个比较低调的人。
然而,比用手写字让人感觉累的是,还有一个叫人“心累”的问题是:当下是崇尚“轻”的互联网时代,碎片式的阅读盛行,还有多少读者耐心读一个几十万字长的长篇小说?还有多少人愿意进入一篇精心、费心、苦心写成的小说,耐心琢磨那些复杂纠结的事儿、关系?
要每天多努力一些,比别人多努力一个小时。回过头来看,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每一个光环下都流着血与汗。奋斗没有终点,一定要学会坚持!只有死磕到底才能熬出头。
现在还有很多东西不明白,而这些又是无限恐慌的来源,很多时候,被逼着要懂很多东西,是因为要做得比一般人更好,必须这么干。
这里有不过时的东西,比如,一个人如何活自己呢?如何跟偶然的命运相处?如何顺着自己的性格和天性活下去呢?甚至,要去探讨怎么跟周围人相处?又怎么跟这飞速发展的时代相处?中间或许有努力,或者没有努力。很快,有人死去,有人活着。这些东西是超越时间的。既是属于过去的,也是现在的,恐怕也将是未来的。
只有自己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所以,罗靥一直选择一个人默默的奋斗着,不张扬,有着自己的机遇,这个机遇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不仅带来荣耀尊严也带来快乐。
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写的什么,而是怎么写的。福克纳一生的写作对象,都是美国南部农村,但似乎没有被称为是美国的乡土作家。作家是生活的记录者、提炼者、洞察者,城市文化的研究者、传播者、铸造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痛、所爱,构成了一个城市生动多姿的人文风景。在这里,不以文字论英雄,只以真心感受这个城市的脉动。
讲故事本来就不是文学的主要功能,否则,小说就成了故事会。从《诗经》、《水经注》直到晚明散文里用过的经典意境,目的就是使语言有韵味,有自己的美学风格,灵活运用这些意境,改造为自己的景致,使其更跃然纸上。或许是因为理想,或许是因为情感,居所真的是在各地不停变换。从s小城到h大城打拼,都付出了很多艰辛,一直忙忙碌碌,虽然这样的生活,但不觉得非常辛苦。相反,罗靥因此更觉得有意义更加能够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有时候,罗靥也会在遇到的一些坎坷的经历时,有想要放弃的考验。
现在可能并不觉得自己有明显的富贵,但是在未来还是光明十足。
罗靥是一个注重修炼的女子,每当捧起手边的诗词集,看文人笔下那个风霜雨雪,各有其妍的江南时,内心便生出无限憧憬之情,她的古典灵秀,婉约缠绵怕是人人都无法抵挡的,便想要去寻一寻,这美丽的江南。
曾几何时,罗靥也会走进书里,幻想的世界。她不是现实中舞台上的小丑,而是遗失在古书江南水乡古镇的一位少女,身着墨色绸衣,在无人问津的角落处挥袖起立,或掩面轻嗔,楚楚动人,亦或触眉婉笑,倾国倾城。
墨色山水里,多少人在静静的待续,是否还有些许动人的回忆?一抹醉人的墨色,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印在心底,时不时脚底透上一阵清凉,原来是黎明的泪珠滚落,就像露珠儿似的消散在晨曦,青草,绿树,山丘;小桥,流水,人家都醒后遗落在梦里水乡。
怎奈红尘嚣嚣,人非草木,谁能无情?岂无情!拟定日期路难行,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梦里水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们喜爱的地方,也是他们风流潇洒的场所。所以诗人们喜欢把自己强烈的感情融入到诗词之中,或许是惆怅,或许是欣喜,或许是悲伤。然而事已境迁,如今的扬州虽然非昔日可比,但历史和文化的积淀,让我们依然想了解那些曾经感动很多人的古诗词,就如一场未醒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