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平平淡淡的过下去了。重生的秦宁表示,自己真的不符合自己沉浸小说多年所了解到的女主的人设啊。没有金手指,没有强大的背景,没有空间也就罢了,更因为上辈子的不努力,不关心时政新闻,连想为自己的家庭做个大的改变都没有办法。
既然这些都改变不了,那么,就只有从自身改变了。只有自己变的强大了,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以更好的自己,去遇到那个最想遇到的他……
又想起他了吗?十岁的小姑娘,天天犯相思病,却无人能诉说,哎!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虽然是小学的知识,却由于年代久远,秦宁还是得从头认真学起。值得她高兴的是,似乎自己的记忆力什么的,也恢复到小朋友该有的水平,而不是如同重生前考证时那么吃力,感觉脑袋不够用一样。
以后的日子,秦宁就是在上学、回家、看书、睡觉几件事情中重复着。秦妈妈跟秦爸爸一合计,都感觉自己女儿变得太多了。以往回家了什么时候看过书啊,都是去找同学疯,玩的不见人影。而如今,除了同学主动来叫,不然绝对不出门的。可又不见秦宁有什么身体不舒服的症状,也就由着她了。
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转眼就来到了。语文、数学、政治、自然四门全是满分。秦宁平时成绩是挺好,可这样优秀的成绩还是让班主任周老师挺意外的。
把秦宁叫到办公室:“秦宁,考得不错。你很聪明,千万不要骄傲,以后接着努力好吗?”
“周老师放心,我知道的。”
周老师又嘱咐了几句,便准备让秦宁回去了。
“周老师,我知道您家里有很多书籍,可以借我几本看看吗?”
周老师很意外,不过仍然很爽快的答应了。周文清老师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大学生,那时的大学生多吃香啊,放弃了分配的大型国企铁饭碗的工作,回家乡当了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小时候的秦宁不觉得有什么,后来毕业了,在社会的大染缸里浸染了那么多年,现在是由衷的为周老师的高风亮节感到敬佩。
秦宁随周老师回到了她的宿舍,小小的宿舍,却有一排高高的书架。上面放着几类不同类型的书籍。有如《故事会》、《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之类的儿童书籍,也有李白、杜牧等的诗词集、再如四大名著、世界名著什么的。
秦宁挑选了一本《红楼梦》和《安徒生童话》,其实现在的她对童话什么的真心不感兴趣,可怕又引起老师的怀疑。即使这样,周老师还是规劝道:“红楼梦现在还不太符合你看,好多字你可能不认识,语言也有些难懂,要不咱们换本?”
“老师,没关系的,我慢慢看,有不理解的,我会去请教人的。我想看这本书。”
前世的秦宁,也来找周老师借过不少的书。而那时的她,借的的确就是童话类故事类的书籍。在以后的日子里,也是个小说迷,秦宁把古龙金庸武侠、琼瑶席绢言情什么的全部看了个遍,包括后来的网络小说。而对于名著诗词什么的,却所知甚少。
真真地应了那句话~越长大越孤单~也越长大越空虚,她可以和别人侃侃而谈某某小说,某某电视剧情,聊聊明星八卦,可当陪着领导应酬时,当别人讨论着金融危机~熔断机制时,她沉默了,当书友聚会讨论晏几道时她沉默,讨论伏尔泰时她沉默,那时候的她,才懂得自己的浅薄。看小说,量够而质不精,也只是虚耗光阴,浪费时间罢了。
如今重活一世,她当然要弥补自身的不足,武侠言情也要看,但那是以后的事情了,当下有资源,又怎能放过?
接下来只要有空闲的时间,秦宁就抱着红楼梦研究。习惯了现代语言简洁直白的秦宁,一开始还真不习惯,可渐渐的,便发现了名著其本身的语言魅力。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好吧,小姑娘又想到那个他了,连看个名著都是……
时光荏苒,秦宁就在学习、读书、思念中度过了她的小学生涯,迎来了她的初中时代。
还是那间教室,还是那些同学,唯一不同的,是外表十二岁而三十岁的心脏的秦宁同学。
曾经的三年初中生活,是秦宁最不愿意提及的记忆。前世的这个时候,哥哥秦阳误入传销,本来就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秦宁虽然成绩优秀,可是衣服破旧,又不愿意开口向父母要钱,连生活费都是能省则省,在和同学相处的时候总是有些敏感,同学关系并不融洽,
而这世的秦家,仍然很拮据,但是哥哥秦阳却一直在原来那家公司里踏踏实实的干着,表哥龚国生也去了同一家公司。或许因为有年长几岁的龚国生在旁边照看着的原因,秦阳没有卷进传销的圈子,反而在业余时间上了夜校,正在努力争取大专毕业。
少了秦阳的这笔支出,再加上秦宁改去了眼高手低的毛病,每个暑假也去采茶挣点零用钱,平时帮忙家里做做家务,秦爸爸秦妈妈更加放心,多了些做零工的机会。秦家家境不如前世那么糟糕,秦宁也懒得和比自己小那么多的小毛孩儿们计较,初中三年的日子倒是过得比前世舒坦多了,还有了几个不错的朋友。
当然,戒骄戒躁更加努力后的秦宁,成绩也更加突出了。初中三年,稳坐年级第一的宝座,俨然学校里的风云人物。至于那些时不时在抽屉里出现的情书,却无法在秦宁的心里掀起一点波澜。
中考成绩出来了,足足高了市三中分数线30分。校长和班主任都乐了。这是建校以来最好的成绩了。(其实,这所学校建校也就五六年)市三中领导也专程赶来,邀请秦宁去三中读书。
这让秦宁觉得受宠若惊,前世的自己也过了三中分数线几分,可考虑家庭条件,还是选择了县城里的一中。哪有这种三中领导亲自来邀请的待遇啊。
只是……
“对不起,老师,我还是愿意在县一中上学就好。”
不顾校长和老师的劝导,秦宁还是做出了这个让他们觉得错误的决定。
市三中再好,每年上b大h大的人再多,也没有他啊。
一中,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