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前途渺茫
指挥他们的,应该是坐在一个豪华马车里面的人物,在远处金秧他们也看不清楚,只是看到不断的有官兵过来马车旁请示命令。
那个马匪寨是个废弃的匪巢,顶部四周是椭圆形,宽处的直径有一里多,足有百亩大小,三面都是悬崖峭壁,只有靠近易货区的一面有一道旱沟,旱沟的上面有一座吊桥和外面的山道相连。这时候,几百官兵已经越过了旱沟,砍断了吊桥的吊索,把吊桥已经放了下来了。但马匪寨的大门和城门是一样的,四五米高的门楼上是大块的石头砸了下来,许多官兵被砸死砸伤。后来官兵改变了战术,分散到了寨墙的下面往上攀登,可惜马匪寨的客商保镖太少了,目测只有三十多人,阻挡不了这些正规军有组织的围攻,不久也被攀上了寨墙把马匪寨攻破,除了刚才把反抗他们的当场杀死,其余一些妇孺和老弱的都被从寨中驱赶了出来。
“少东家,如果有人问你姓名的话你就不要说是姓金,给他们胡诌一个别的?”
“为什么呀?”
“因为金是大磬国的国姓,北地的人因为连年和大磬国征战,对姓金的恨极了,很可能会分配最累最苦的活计,看管的还最是严格,逃跑的话就更加无望了!”
“欧,黄叔,我知道了。”
所有的货物都被装车或者装了骆驼,金秧购买的牛也不知所踪了。他们被驱赶过了界河,一路向北进发。老黄一路不离金秧的左右,低声的给他指点沿路的所见,沿途和大罄国差不多,也有着稀稀拉拉的村落和城镇,刚过双子山的时候有着大片的田地,山上树木也是原始森林的模样。越往里走,就出现了大片的草原。走在高坡上,就能看到远处的大海了。
老黄低声告诉他:“小燕国历代是女人当政,就是所谓的女王了……。”
“女王当政,她们的国家富有吗?”
老黄也不太明表,只说:“和青狼国差不多吧……。”
他们在进入青狼国和小燕国交界处的时候,就能看到两国合有港口鸭颈港,那是一个很大的港口,远看有着许多大小船只。通那里的几条大路都有车马进出那里,由此可以看出港口的繁忙景象。
第二天晚上就到了并宿在了破败的鸭尾港,虽然这里都是断壁残桓,但依然能够看到以前的辉煌。港口也不小,只是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就遭遇了海盗的烧杀掳掠破败了,据说海盗连续两年来此两次大规模杀人越货,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敢在此居住了。
当他们进入小燕国境内以后的途中,一起被抓的就有半路被分配走的,也不知道他们是干哪一行当去了,最后,他们到了小燕国的最北端靠海的草原上。这些客商有的被分配去了矿山有的分配去了牧场,因为金秧年岁最小,老黄腿脚不好,就和三十人分配去了海边的盐场,其余的接着向北行走。
这个盐场距离双子山易货区三百里,距离小燕国京城兴安城八十里,盐场处在一个小燕国贵族的领地的边缘,也归那个贵族所有。同样的盐场左右还有十几个,干活的也大都是大磬国人,有持铁枪的看守防止人逃跑和闹事。
盐场有个大总管统领一切,主管煮盐的是小管事苏青,苏青问到三十人各自的姓名登记造册,老黄就报了黄柏乐的真名,问到了金秧,金秧就琢磨着苏小哥是青狼国的国姓,小燕国也有许多姓苏的,就杜撰自己也姓苏,想到苏小哥一家四口,他就说是叫做苏五,最后管事的给他登记成了苏武。
金秧也没有计较,什么苏五或者苏武,有个代号就好。这个苏青看到这些人里面只有一个姓苏的,就对金秧说是本家,看他年岁小身体单薄,就对他多了一份照顾,金秧和老黄就在盐场安顿了下来。这里原先就有一百多个被同样抓来的大磬国苦力在干活,加上他们就有近二百人了。他们私下里和新来的说;过去也有着近二百人的,只是病死累死的太多了,有的还是逃跑的时候被杀死的,因为损耗的太多,这才买来了他们补充进来……。
盐场处在一个小石崖的内里紧挨着大海,名字就叫做矮崖盐场。石崖说是矮崖,金殃目测也有三十米高。盐场的两边都有比较好的房子,有的是看守人员住的,有的是盐场管理人员的家属住的,在石崖的豁口处有道路与后面的草原相通。
他们的制盐工艺是煮水为盐,就是把海水加入大锅,然后点燃薪柴蒸发出海水的水分,留下的结晶体就是粗盐巴了。这种制盐的工艺极为落后,煮好的盐叫做盐巴,做菜有股苦味,因为成品里面还有许多的杂质,比如镁离子钙离子,还有硫酸根等苦味的杂质,比起盐田晒盐工艺来还差得远。如果让金秧管理的话,他会开辟大面积的盐池,利用太阳光蒸发自然结晶的原理制盐的,那种工艺制出的盐是没有苦味的。不过事不关己,就没有必要把那个方法告诉他们,而给仇人行方便了。
干活的第一天,老黄和金秧就累得够呛,其实劳动强度并非太大,累的原因是从日出到日落都不让休息,如果干得慢了,先是得到催促,不听的话就会抽鞭子。金秧估计,以后就得重复这种工作了,日复一日,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晚上了,金秧和那些客商一样,浑身酸痛的躺在石崖下的土棚子里,思念着家人,金秧尤其思念的是柳桃,也不知道柳桃现在怎么样了。
在矮崖盐场的海边,有时候就能看到海中远处的船踪帆影,看着近在迟尺的大海,虽然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比喻,但奴隶的身份禁锢着他,空有万丈豪情也不能放开手脚施展。
苏青一家就在盐场的边上,他有个女儿十五岁了,长得像小仙女一样漂亮,草原的风霜没有在她脸上留下一丝的痕迹,和北地的女人一样,两颊有着对称的高原红,但要比别的女人淡得多了。圆圆的笑脸有些稚气,配上两个酒窝,吸引了这些苦力的目光。她和妈妈陪伴爸爸在盐场石崖的南面豁口那里住,她闲来无事也来盐场闲逛,盐场里面都是成年人,只有十三岁的金秧最小了。她见到了金秧很好奇,就问到了金秧的来历。金秧难得有差不多同年龄的女孩来搭讪,也就把自己的身世大概的诉说给她了。对于草原女儿来说,大磬国有着许多的神秘,尤其是金秧的志向高远,对她说还要买牛奶回去,做什么好吃的糖果和不同于传统的奶酪。
盐场里没有像金秧这样岁数的半大男孩,看金秧和女儿谈得来,苏青也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