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岛城的某文化街上有一家特别钟意的书店,隔天就会去瞎转转,不看书,也不买书。有时点一杯蓝山尝一尝,有时就坐在书吧一隅发会呆再离开。
那是迄今为止我见过最漂亮的房子,特色的欧式阁楼,里面只有两个忙碌的身影:
一个极品恋黑灰调且寡言少事的咖啡师,经他之手调出的蓝山总有一股很奇特的味道,每次都不太相似、却又十分百搭的样子。
另一个是说话很温柔的服务生,明媚爽朗的女子。第一印象是从日漫里出走的女仆,自带极似萌妹子歌留多的卡哇伊与娴静。
旁人都说,他们应是一对很相爱的小情侣。之所以敢这么讲,是因为每次稍有客人对女孩一点语言暧昧,男孩就会沉着一张脸离开咖啡机……然后女孩会很不客气的瞪一眼,接着伸手便要去揪少年耳朵。哈哈~这果真是前街里最抒情的地方!
安静的书屋悠扬着缓慢的古典乐,适口的蓝山在舌间蔓延开来,一对养眼情侣甜蜜作业,而落地窗外阳光正暖,蔷薇花开得烂漫,染上海草味的海风则轻抚动门口的风铃——叮铃——叮铃!
带着稍许江南烟雨味的北方喧嚣城,尽现谜影。此美与巧,自洽得犹如一副动感水墨画,清新、脱俗、悠远。
只是彼时一切美好,对当时的我来说,却是带着一点点不美丽和不识趣的。
一来书店处于老城旧区,从市中心出发需要换四趟公交车,来回折腾近三个小时。二是因费时费力的同时还平白多出了诸多的无用开支,身边几个旧人皆摇头表示我是冥顽不灵,着实不可叙也。
其实这不无道理,当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是无论如何没有半点继续下去的理由的。可我因一份单方面的“喜欢”,便横生出了不愿顾忌路上的旁杂音,就算闻了也懒得去搭理一二的心意。
倒是现在回想起来,偶尔也认为存在些许可惜,毕竟确实是将大把大把的光阴挥霍在了养不养心的小碎上。
那时候,我前途未卜、未来无着、境遇清苦、内心迷茫、生活困顿。仅靠着一腔无厘头热血在支撑,和挤压所有藏在夹缝里的时光,一如蛮夷模样疯狂更新某社交圈的动态,开始一本正经的胡言乱语:
房东家门口有一家老式邮局,于是整日只好不停地胡言乱写,再小心装上紫色信封,贴上心爱的邮票,期盼它飞出这座城市驶向海的另一边,替我和遥不可及的远方说声晚安。
其实只有我知道,穿过幽静的小区,矗立在门外的不过是一道道人来人往、闪着五颜六色的进口霓虹灯和钢筋混泥土。
传说中的老式邮局和紫色信封,以及得去寄信的远方交情,不过是为对付眼前的慌张和小地方心性而臆造出的一处安全的、舒适的妥帖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