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明公主,宣祖长女,仁穆王后金氏(当时为妃,后懿仁王后朴氏于宣祖三十三年去世,继为后)所生,因其为长女,且貌若天仙,冰雪聪明,故深得宣祖疼爱,以至刁蛮任性,常人难以约束。
她平常自然是胡闹惯了的。不过,这次倒不是胡闹之为。
李朝历来沐行王化,重文轻武,民不知兵已百余年。但她自幼崇尚武学,常跟随自己的王兄学习武艺。奈何国中武学有限,难有所成。方才见李如松以一人之力战胜自己的四位师父时,便已钦佩不已。此刻在听他言及中原武林高手如云,英才辈出,竟萌生了她去中原学武的念头。
李如松委实想不到贞明一介女流,竟会对武林之事感兴趣,也不禁好奇起来,便笑道:“不妨,不妨,既然公主愿意听,如松便慢慢道来。”
贞明见李如松答应自己,顿时手舞足蹈起来,然后一手托住香腮,沉寂下来,好像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正聚精会神的听一个博学多闻的长者讲述那些动人的故事。哪还有半点公主的架势!
宣祖瞟了她一眼,示意她注意自己的身份。贞明正在兴头上,只做不理。
李如松暗笑道:“这位公主倒是有趣得很。”
“武林乃是一个超脱朝廷之外的世界,在这里,人们不按律法,而是以他们特有的法则行事。正道行善,邪道为恶,长久以来,正邪之间互相较量,正长则邪消,邪进则正退,永无休止。”
贞明道:“想必正道要厉害些?”
“这个自然,”李如松道:“所谓邪不压正嘛。所以习武之人,务必三省其身,惩恶扬善,锄强扶弱,以侠义为责,万不可遁入邪途,而至人神共愤之境。”
“当然,习武本是为侠,这便如同为君者当行王道一样。”
李如松点点头。当然点头赞许的还有宣祖和杜维成。
“……”
贞明目光一闪,忽然问道:“那武林中到底有多少高手?”似乎这才是她最感兴趣的。
李如松想了想,说道:“当今武林,正道兴盛,邪道势弱,因此邪道高手为数已少。正道中有‘三山五岳,九派十八帮’等大小上百个门派帮会,这些门派帮会的掌门或帮主都是一等一的高手。而其中又以江南‘万剑门’掌门‘神剑’万锋为最,据说此人剑术通神,已至人剑合一的境界,是公认的武林第一人。他身后的几个弟子也都是武林后进一辈中屈指可数的高手。”
贞明愈听愈奇,也愈有兴致。
“说到武林后进一辈,除了‘神剑’万锋的几个弟子外,还有金陵谢家独子谢云峰,关中‘快刀’铁勇,以及蜀中‘青城侠’龙魂等人。这位青城侠年方二十有余,不过他却已经名动武林整整五个年头了。这是不是奇了?”
“年方二十余岁,名动武林已整整五个年头,那他岂不在十余岁便已声名在外?”想道这里,贞明竟对这个未及一面的青城侠好奇起来。
“这的确奇怪。”
李如松也愈说愈有兴致,他继续说道:“更奇的是,时至今日,竟然没有一人知道他师承何门,一身奇功源自何处。”
“他一定很厉害了?”
“当然,据说他五年中曾以一人之力先后铲除蜀中‘一毒双妖三怪四恶’,须知这十人为祸蜀中多年,是公认的武林十大煞星,正道武林曾多次想予以铲除,但都功亏于溃,想不到这样的邪道人物最后竟皆命丧于他一人之手。”
贞明听他说完,喃喃笑道:“那他岂不是神了?”
这场酒宴,从傍晚开始,至凌晨方结束。
酒宴结束前,杜维成说道:“小臣此行,东来贵国,一则为固我天朝与贵国之谊,二则尚予贵国有两个请求。”
宣祖道:“大人请讲。”
“第一,我皇希望大王能让朝廷驻一支千人精兵于贵国境内,以备女真努尔哈赤部南下,这支精兵便由李如松将军带领。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宣祖未加多想,毫无犹豫的道:“应准。”
其实,当时女真努尔哈赤部虽也不时越过边墙,骚扰明境,但皆为小患,尚不足为惧,真正的大患乃是东洋扶桑国丰臣秀吉。宣祖早有此意,何况带兵的还是李如松,这正是求之不得之事。
“第二,乃是我皇的一件私事。我皇有一族叔,爵封蜀王,世守蜀中。蜀王殿下一生忠君爱国,体恤民情,有‘贤王’之称。此时正当壮年,奈何身患一不治之疾,我宫中御医几番前去应诊,尽皆无效,已至殿下生命垂危,命在旦夕。哎,……”
宣祖不等杜维成说完,便明其意,他道:“着许太医随杜大人前赴中原,为蜀王殿下治疾。”
“谢大王,”杜维成拜道:“大王洪恩,我天朝必不相忘。”
这位许太医便是为后世尊称为“朝鲜国第一神医”的许浚。许浚字清源,号龟岩,约于宣祖初年入李朝内医院,以内科见称,所著医书《东医宝鉴》,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略晚,但堪与比肩,共耀史册。
[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