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午,在学校食堂吃完饭,班里几个调皮的孩子想偷溜出去上网,刚好公进路过,让他帮忙看一下,公进知道这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况且同班同学帮个忙也没什么大不了。刚翻过去三个人,教导主任出现了:“干什么呢?你们几个?给我站住。”公进立刻立正站好,“快跑啊,傻……吗?”那个最后翻墙的学生吐出句脏话。
“你哪个班的,叫什么名字?翻墙出去干嘛的?”
“初一九班,周公进,他们几个翻墙出去上网的。”
然后教导主任把他带去了班主任办公室,站了半个多小时,班主任总算来了,见公进在办公室有点惊奇,见教导主任也在就有点吃惊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我今天出去巡视校园的时候,发现他们几个孩子想翻墙出去上网,”教导主任不紧不慢地说道,“要是他们不小心摔下来,也是校园安全事故。”
班主任一听此事上升到校园安全的高度,立马严厉训斥道:“周公进,你平时一向循规守矩,学习成绩也不错,怎么也想学坏去上网?你难道不知道这是每次开校会都三令五申禁止的吗?”
“我没想去,是他们让我帮忙看一下别有人抓他们。”
“呵呵,不就是防老师的吗?你就算没想去,你给帮忙也是从犯!”然后感觉表述过于严重,赶忙改口,“这……也是不对的。”
公进一听,心中一惊,不就是上网吗?咋还和犯罪扯上了。本来还想为自己辩解的,这下连辩解的胆量都没了,教导主任在一旁看得十分满意,然后说:“那我就走了,还有那几个学生,我就不打算在校会上通报批评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班主任送走教导主任回过头来问周公进:“那几个上网的,都有谁?”公进刚想说,“就算你不说我都能猜个差不多。”
公进当然没让他猜,“还是从实招来了。”
“这几个熊孩子真不让人省心,通报批评是小,墙可不低,万一摔断个胳膊,腿,可是一辈子的事。”
然后班主任傍晚把四个孩子叫到了办公室批评了一顿,四个学生回到班级,其中一个:“吃饱了撑得,大中午,瞎溜达啥?要是大门能走,我们还要翻墙吗?”
然后,班主任给四个孩子的父母打了电话,四个人每个人写一千字检讨,回家反省一天,周公进平时表现良好,被点名批评。
四个孩子的父母一个电话没打通,一个揍了孩子一顿,一个觉得翻墙上网不算什么大事,一个训斥过又告诉他孩子这样干危险,下次不能这样了。四个孩子又回到班里,其中一个:“啥时候我们能每人免费发一台电脑啊!”
“这一天不会远的……”公进在一旁默默地想。
初一的某一天开始,公进发现每天放学,学校门口都会围上两波甚至几波人。后来他才知道是约架,更多的人还喜欢去操场上的某块空地和校外不远的一个小广场,而约架原因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少是因为看你不爽或纯粹挑事。公进上小学的时候就没听过打群架的,他的小学在城乡结合部,也算一方净土,连打架的都很少。
也有几次他走在路上,有混混想向他要烟抽,公进都是理都不理,确切的说是不敢理。他只当不是在跟自己说话,依旧低头走自己的路,然后又听一句:“小子你挺狂啊?”公进加快脚步。
“好”学生和“坏”学生虽不能像汉服与和服,唐装与西装一眼分辨出来,但有人习惯通过其衣着打扮,行为举止做出判断。
公进曾就这个话题花一段时间写了一篇作文。但划分“好学生”与“坏学生”,或以成绩粗暴的给学生贴标签,只怕做风车的牛顿要从小学课本蹦出来,莫言,沈从文还有诺贝尔奖不一定会同意,华罗庚还有哥德巴赫会气死。
当数学学到勾股定理的时候,学校的周围又新开了很多店面,有服装店,玩具店,奶茶店,还有一家小食品店,里面卖着各式各样的小零食,当然最多的还是餐馆饭店,以前的老店也一间间开始旧貌换新颜开始装修。
“老街那儿又新开了一家网吧,机子,柜台,什么都是新的,网速快,椅子舒服,放学我们去玩玩……”
“行。”
第二天……
“昨天,我在天外网吧看见两个人打架……”
“我以后是不去网吧了……”
周公进上厕所回来,在走廊顺耳听到这些话,他根本就没多在意,听过就忘了……仿佛那是另一个世界的事,就像风从耳边吹过,在他的世界里一直都是平平静静,波澜不惊,虽然他也去过网吧……
至于受伤的人生死如何,捅人的人怎么样,本该有后续的故事,公进再也没听说。
或许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有生命如风一般从公进的世界经过,或许是放学茫茫人海中的一面,或许是大街上的擦肩而过,或许是别人口中的一段事迹,或许只是一个名字……
初一第一次月考,几十个学生上台领奖。年级第一名是一个女生,当那个女生从公进面前经过走上领奖台最高处的时候,公进闻到了她淡淡的发香,女孩身材很瘦,相貌清秀,个头比公进还高那么点。
她一骑绝尘,甩第二名三十多分。公进听到老师报的分数,在心里除了佩服还有一种他说不上来的感觉……
公进初中三年领过十多支钢笔,平时他们多用水笔,圆珠笔,钢笔是纪念和象征,有的用坏了,有的弄丢了,剩下的一些中,初一第一次月考是他珍存最完好的,那只钢笔和第一名的女孩一模一样。
公进在那次月考过后,就期待着下次月考颁奖,甚至在心里默默期待放学路上能见到那个女孩。但第一次月考颁奖没有见到,期中考没有,期末考也没有……后来,公进才知道第一次月考过后,哪个女孩就去北京读书了。
那个时候的公进可没有我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北大,清华去找她的觉悟或冲动。当然能考去北京的大学不止这两所,但当时公进只知道这两所。
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发自内心为那个女孩高兴和欣慰。
日子就这样依旧流逝,直到中考,这三年他的中学生活和大部分中学生一样,学习,考试,吃着食堂半生不熟的饭,打打篮球,乒乓球,在滑板,翻盖手机,mp4,甚至还有mp3的陪伴下度过了。
有人喜欢将青春期和叛逆联系在一起,但青春期更多的是挣扎,寻找,和迷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