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互联网创业伙伴江韶华和黎若英一起来到魔都sh,开启了他们的上市路演活动。
在沪上第一高塔里,江、黎二人正在举办一个午餐会,向有意向的投资人介绍新动文旅公司的“悠悠互动”项目,这是一个旅游社区互动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由hn新动文旅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新动文旅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柳茵的投资公司和张振荣个人在里面都持有股份,因此他们两人也赶到魔都,来给两位小伙伴助阵。
江韶华在完成向与会嘉宾的汇报演讲后,回到他和若英的座位上,若英含情脉脉地望着他微笑。小江和若英碰了一下杯,喝下一口法国红酒,望着高塔下的繁华的黄浦江外滩,不由得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镜头拉回到六年前,那时候,江韶华刚刚从联合阅读公司辞职出来,怀揣着这几年打工积攒下的十几万存款,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岁月。那一年,黎若英已经是中央民族大学的大一学生,她学的专业是电子商务,当年正红火。而若英小姑娘也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小江的女朋友,江雪玲春节回来,见到这个灵巧的黎族小妹妹,也是非常地喜欢。
柳茵这时候已经跟沈斌递交了辞呈,辞去了联合阅读董事长的职务,和张振荣一起经营着网聚动力公司,虽然和老张的关系还是若即若离,两人对于来之不易的多年情义却是分外珍惜。
江韶华第一次创业,选的题目是基于视频社区的大数据分析,这也是得益于老张的指导,认定大数据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他给自己的项目取了一个好听、容易记的名字,叫做“看数据”,实际上是一个基于网络的数据挖掘客户端,后台则是视频大数据分析平台,也是用云计算平台,挂在网上的。
为了节约成本,小江选择在一家咖啡馆里办公。这是一家位于中关村黄庄的咖啡店,专门为创业者开的,店主人自己也是一个创投人士,所以收费十分低廉。点一杯二十元钱的咖啡,就可以在店里坐一整天,还可以续杯一次。咖啡店里还供应热水,有的手头拮据的朋友中午饭泡一碗方便面就解决了,这里没有不准自带食物的规定。
更有意思的是,每张桌子上还有一个插线板,一条电线从桌子上方垂下来,提供标准化电源,可以同时供三、四个人在一张台子上办公。这是咖啡馆老板从东莞打工的工厂里学来的招数,省去了重新装修布线的花费,也使得这家店别有一种风范。
每张桌子上都有人占着,五花八门的笔记本电脑像是一个设备展销会。虽然人头攒动,却没有人发出太大的声音,大家都自觉地保持着室内的安静。在入口的地方,有两块大黑板,上面贴满了各式各样的纸条,有各种软件开发和硬件配置的需求和供给,大伙儿都在这里发布信息,而保持了咖啡馆里的安静,不打扰别人的思路。
只有在周四晚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间段,在咖啡馆的一角,主人会组织一个创业项目的讨论会,每次一个题目,需要预约,但不收取费用,还免费提供一台投影仪供演讲者使用。由于这个角落在咖啡馆的东面位置,就被称为东角论坛,日后在创投界声名鹊起。
小江基本上还是单打独斗的状态,技术方面不是他的强项,他就请了一个清华的在校研究生帮忙搞开发,另外还有老张帮他把把关。他自己设计了整个产品的特性,然后一边等着开发进度,一边找风险投资。在资金方面,赵向东给他的建议还是很对的,靠自己的积蓄维持不了多久,必须有第三方资金投进来。所以,小江自己的工作重心还是放在接触风投上。
这天晚上,刚好轮到小江演讲,黎若英也特地从学校赶来参加旁听。小江第一次演讲,还是有一点紧张,他的目光有些游移,不知道往哪儿看好。这时候他想起了老张教给他的诀窍,就看着听众席里的若英,小姑娘眉飞色舞,有一点儿兴奋。讲着、讲着,小江的语调就自如起来,眼神也可以灵动地扫过整个听众席了。
等小江讲完基本内容,听众席里一个中年男子站起来提问。这个中年男子穿着考究,模样也不像大陆人的样子,但是一口普通话却很是标准,甚至都带点儿京腔。
“考虑过用户**的问题吗?”
这个问题超出了江韶华准备的范围,他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呆立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