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时,我们往往会忽视身边的风景,直到你离开,才会忆起那里的一草一木。家乡是出生的地方还是童年生活的地方呢,无论怎样,不该是带给你痛苦的那个地方吧。
午夜梦回,浑身的冷汗,惊醒时就有宫人递了帕子上来,阿政没有接帕子,也睡不着了,起身慢慢走到了窗前。刚才的梦里他又回到了邯郸,在宫内和母亲走散,穿行在幽深的宫道里,他只去过一次宫内,是离开邯郸那日进宫辞行,深冬,宫内落雪堆在宫道旁,很冷,却又很热,终于要结束这些噩梦般的日子了。
他有抬起头来看赵王,把他的样子记在了心里。
城门口有孩童正在堆雪人,还有好友丹身披棉衣在等待,燕国质子丹与自己是同病相怜,是少有的玩伴之一,丹性子敦厚,心地善良。
“不知我何时才能回到燕国,”丹长得很白净,几乎快要落下泪来,“槐音姐姐看来是出不来了,你一走,我在邯郸就再无朋友了。”
阿政只得安慰他,“昨日不是说过燕国已经送国书给赵,要你归国吗,想来你也很快能回去了。”
“他们都是如此说的,但一想到从此孤身一人,总觉得不安。”
在异国的相互扶持,情谊自然无比深厚,转眼各奔东西,各自为营,或许来日还会兵刃相见,怎能让人心安?但这是他们一出生就注定的命运,没法拒绝。
“你且安心,”本想说让他多去平原君府上打听槐音消息,可又一想,和自己这些人扯上关系,他们可以一走了之,但她只会被牵连,这才换了话,“槐音生性坚韧,又聪明,平原君夫人乃信陵君之妹,听闻她也是个明事理的人,槐音会想法子自保的,你顾好自己,莫要打探消息,免得被人知道了让她再受牵连。”
丹忙点头,“我明白了,那我再也不去了,等以后……“
他却停了,因为他也不知道以后会如何。
“以后、还会再见的。”
“好,那你一路保重,我会给你写信的,你一定要回我啊。”
“好。”
两个少年分别的很快,因为他们都明白,分别是代表着自由,往后,天高任鸟飞,而他们,都会长成雄鹰。
回秦很顺利,意外的是在第三日进入秦国边界后就知道了先王已逝,父亲继位的消息,母亲脸上终于有了欣喜之色,摇摇晃晃的马车内跟儿子说了很多,“政儿,这一路你担心吗?”
“担心,”他的确很担心,怕赵国只是表面示好,还是不乐意送自己回去,当年父亲逃走,如今父亲被立为秦国太子,他们肯定是恼的,想要杀了自己泄愤也是情理之中。
“他们不会杀我们的,你知道为何吗?”
母子之间常会说起这些,母亲也常鼓励他大胆猜测,“是惧怕秦国吗?怕父亲报复?”
赵姬轻轻笑了,“错了,是因为赵国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这也是这些年母亲要你一直忍耐的原因,只有让他们觉得你不不会有出息,他们才会放你回去。他们还觉得对于你父亲而言你不重要,毕竟你只是他与一个赵国女人所生,在你还未记事时他便对你撒手不理了。甚至他们也觉得对于秦国而言你不重要,王室人丁兴旺,咸阳宫里的任何一个孩子都比你有出息。所以,他们才不愿意为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你去和秦国结仇。他们压根不把你放在眼里。但如今,你父王继位,怕是他们该后悔了。”
这些话谁听了都会生气,小小的孩子气的眼睛通红,握紧了拳头,却强压下去怒气,认真理解着母亲的话。
“我知道你怨我不跟赵王请求叫槐音与我们一同回秦,不是不愿,是母亲毫无胜算,母亲不想害了你啊。你现在还没有能力去保护你身边的任何人,你若想保护好你身边的人,就得先让自己强大起来,让那些把你不放在眼里的人都跪在你的脚下,让你来掌握他们的生死,如果有朝一日你做了秦王,别说槐音,就算是整个赵国,也可轻而易举的收入囊中。你可明白?”
“明白。”
从父亲离开的那年起,母亲便开始想尽各种办法教自己习文练武,她可以因此低三下四的去求她的那些亲戚,可以起早贪黑的帮别人家做工,就是为了能让自己进学堂,她又自己去借了书简回来,盯着自己一行行的读。
他曾问过自己的母亲,“为何?父亲不要我们了,我也不会回秦国了,为何还要读书?”
母亲总说,“你父亲不是不要你,当时秦国攻打赵国,赵国要杀他,他不得不走,他若是不离开,那我们就永无回秦之日,如今他已是秦王,政儿,你要明白,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孩儿明白。”
只是,他还是想问父亲,当年为什么不带自己和母亲一起走,那样的话他就不用在邯郸受人欺负这么久。
到达咸阳那日,咸阳城外好大的风,风裹着沙土铺在脸上,父亲站在路边不知等了多久,头上、衣服上全是尘土,阿政被他从马车上抱下来,听他激动到声音都在颤抖,一直到进了宫到了阿政的寝殿才放他下来。
“政儿,这些年你受苦了,从今日起,你就是秦国最尊贵的孩子,秦国的太子,未来的秦王,父亲会尽全力去弥补你。”
“孩儿明白。”
他的确是明白的,还如寻常孩子般扑进了父亲怀里,但到底没有落下泪来,他有惊喜有安慰,但这些都来自于秦王这个角色,而不是父亲,作为父亲,缺失的,大概不是一时三刻能够弥补回来的。
接下来的日子总是很忙,从早到晚有很多从秦国各地甚至是其他六国请来的先生教自己各类知识,每日都要起的很早练剑,学习兵法,阿政最喜欢兵法,连难得的休息时间都手不释卷,父亲和母亲都很满意,刚开始还每日来看,后来时日久了,都很少来了,父亲忙着处理秦国大小事务,母亲忙着来往应酬,打点各处关系,他们都在拼力想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一切,甚至会不择手段。
后来,阿政甚至会时常想念邯郸,那里时常有母亲相伴,丹常捧了书简过来和自己一起读,还会一起练剑,槐音每天晚上忙完都会来自己那个旧旧的小院子,带着她自己的晚饭来分阿政一半,同样都是七八九岁正是长身体的孩子,她却总是说怕阿政吃不饱,她还不是一样。
“因为只有你吃饱了,才有劲儿带我离开呀。”
她有时会这样开着玩笑,自己也总觉得自己可以,但没想到她把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饭给了他,把希望全放在他身上,他却把她一个人丢在了那个可怕的邯郸城里。
燕国攻打赵国是在阿政回秦不久,他向父亲打听了丹的消息,父亲让他放心,丹在开战前已经逃回燕国了,他这才放下心来,来年春天,他收到了丹的信,信中说道燕国本以为昌平赵大伤于长平,“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故以丞相栗腹为将举兵攻赵,赵王令廉颇统兵13万前往抗击。廉颇素来有勇有谋,采用各个击破的方略。燕军本就长途跋涉,兵困马乏,主将栗腹被斩,俘庆秦。燕军败退。廉颇率军追击五百里,直入燕境,进围燕都蓟。燕王只好割让5座城邑求和,赵国方才退兵。赵军以少胜多,燕国大为受创,想来接下去会落得六国蚕食的局面。秦国日渐强盛,父王已决定送自己来秦国,望秦国可以庇佑燕国。
丹还说对他自己而言,到秦国来,比在燕国让他开心,他很期盼能再次见到好友。
此时,阿政正在殿内陪父亲看国书,合了书简,向父亲问道:“父王已经同意燕国送质子来了吗?”
“正是,父王刚刚继位,此时不宜开战,与燕国交好,有利于维持各国之间的稳定,他们才会对我们放松警惕。”
“嗯。”
“当年我们在赵国备受冷遇,他们是小国,没什么气量,安能与我巍巍大秦相比,你与燕太子是故交,等他来秦后,由你负责照料,他是燕国太子,不得亏待。”
“诺。”